语文经典文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范文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经典文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掌握音形义;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

  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作品;2积累词语、掌握音形义;3、初步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二、介绍鲁迅生平简历。

  介绍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 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他在《小引》中写道:“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三、检查预习,给小黑板上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轻捷,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luò,

  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 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陌生mò。

  豁(huō) 敛(liǎn) 鉴赏 (jiàn) 人迹罕至(hǎn) 觅食(mì) 竹筛(shāi) 秕谷(bǐ)

  四、揣摩标题含义:

  1、“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2、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3、表明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五、指明几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思考文章可分为几部分,从整体上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第一部分(1-9节) 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第二部分(10-24节) 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注意】:学生分组讨论第9段的归属问题(第9段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教师朗读第9段。

  明确:

  第9段主要从儿童的视角,以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对离开百草园原因的进行猜测,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内容上承上启下,在结构上有一个过渡作用。因为第9段更多的是写对百草园的情感,所以把它归在第一部分比较合理。

  六、学生快速浏览文章,用简要语言概括每一部分各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

  第一部分,作者紧扣“乐园”写我在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1节) 整体介绍,突出“乐园”

  (2节)百草园的美好景物

  (3-6节)美女蛇的故事

  (7-8节)百草园的冬天 (雪地捕鸟)

  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10节)三味书屋的陈设

  (11节)对先生的印象

  (12-16节)询问怪哉

  (17-20节)后园寻趣

  (21-23节)师生读书

  (24节)课上做戏画画的事。

  七、小结

  学生齐读课文,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八、布置作业

  1. 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2. 解词要再理解巩固。

  3、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欣赏百草园的景物描写,体会诸多乐趣,以及恋恋不舍百草园的感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给你们什么印象呢? 学生自由回答

  二、研习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提问: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

  学生思考并回答: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名称、变迁。

  2、怎样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一句。?

  “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起,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怀恋的深情。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因此用“确凿”,但这个百草园只是童年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也许还不那么确实,因此,“确凿”前面又用了“似乎”。“只有一些野草”尽管可能有不确凿的地方,那是“我的乐园”倒是确凿的,“但……却……”表示语气的急转。

  3、教师小结:第1节是课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百草园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二)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2、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3、为什么作者能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真切、生动?

  4、读了这段文章,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学生可在书上划线作记号,准备回答。)

  【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教师进一步明确】

  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回答: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2、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的?(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上黑板在括号里填上确切的词语。)

  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季(写在小黑板上)。作者描写春季百花园景物的方位是由低处到高处,写的是静物。

  在百草园里听到鸣蝉长吟声,这是什么季节?夏季。作者描写夏季百草园写的是动景,方位是由高处写到低处。

  在百草园里能听到蟋蟀弹琴,该是什么季节了?秋季。

  记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井井有条,但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作者是用什么句式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勾画园中景色。用了两个“不必说 ”,这撇开的说法已经勾画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生趣盎然的百草园景物图。紧接着用“单是”一词提起,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那儿还有惊险的蜈蚣,有趣的斑蝥,(动物)还有何首乌、木莲、色味比桑椹好,形如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植物)。

  3、①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回答: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齐读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齐读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②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回答,小结:这是作者对百草园景物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齐4、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回答:百草园有美好的景色,无穷的乐趣。

  5、教师小结:

  第2节里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百草园景色(写在大黑板上)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章处处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2、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3、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四)默读7、8自然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段写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2、冬季百草园的特点,“比较的无味”该怎么理解?

  ——“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有雪则好玩,尤其是捕鸟,相对其它三季,乐趣少些,但还是有的。

  3、有哪些趣味?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人迹罕至,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费字不多,写出儿童爱玩心理。

  4、划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

  ——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5、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那么实在,那么具体。

  (五)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个“也许是因力……”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语文经典文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范文二

  1、知识与技能:

  (1)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2)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是描写三味书屋部分,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对难解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歌曲小小少年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彷徨》

  杂文集:《二心集》《坟》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二、题目解读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乏味的对比,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三味“的含义(“三味“是指“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三、课文阅读

  确凿záo 菜畦qí 蟋蟀shuài

  缠络chán 觅食mì 竹筛shāi

  宿儒sù 渊博yuān 鼎沸dǐng

  珊瑚shān 锡箔bó 倜傥tì tǎng

  脑髓suǐ 蝉蜕tuì 攒cuán

  盔甲kuī 东方朔shuò 敛liǎn

  四、文章总析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色及乐趣。

  三层(3-6段):插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陈设和对先生的印象。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做游戏、画画儿。

  五、文章分析

  通读全文,你最喜欢那一自然段,为什么?

  第九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业一

  1、识记课文中词语和拼音2、熟读全文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语文经典文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范文三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把握文章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品味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语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朗读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2.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童年时自己对美丽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学习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爱,真切动人地表现出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及中间的过渡段,划上记号。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自由快乐)的百草园

  (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

  ①用自己的话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春夏秋季优美的景色;长妈妈讲的神秘的故事;冬天捕鸟的乐趣。

  ②文中的过渡段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和依依惜别之情。

  ③“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最后带着情感读这一段,看谁读得好。

  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奈的感情。

  二、精读课文重点研讨

  1.读第一段。思考:

  ①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似乎”与“确凿”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②第二段写景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在哪方面,为什么?

  这段景物描写层次分明,从描写的对象看,先写植物,后写动物,再写植物;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整体,再写局部,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听觉、触觉和味觉;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颜色;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态;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黄蜂、叫天子,则突出它们的动作,使我们感到百草园确实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带着感情与想象品读这段优美的文字。

  ③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作者如何将这些景物联系在一起?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

  ④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从“他”用手按住斑蝥的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活泼、天真、逗人喜爱、求知欲强的孩子。

  ⑤速读4——6段。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⑥速读7——8段。找出雪地捕鸟的描写。划出动词,再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a扫开;b打扫;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

  ⑦仿照第七段“雪地捕鸟”的写法,用不少于六个动词写一个游戏或一项活动(如钓鱼、溜冰、骑自行车等),注意用词准确。

  2.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①作者写在三味书屋上学时,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画画等的目的是什么?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就算是在三味书屋也不乏乐趣。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

  ②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A.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

  B.你认为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言之有理即可。如: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先生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

  三、品读感悟理解主题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学生可讨论研讨,自由发言,不作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结束语: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自己的童年,获得些许温馨,聊以慰藉自己现实的孤寂与苦闷。歌颂了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自己对童年的喜爱眷恋的心情。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记忆,冰心诗言“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永远留在记忆中。

语文经典文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5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