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学习两学一做的微心得
大学教师是承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题,在两学一做中,大学教师更是肩负着重任,以下是大学教师学习两学一做的微心得,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帮助,每一段就是一个教师的心得。
中国共产党95年光辉的历程和伟大的成就让世人瞩目,现在是中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并发出中国声音的时候了。新闻宣传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和策划宣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等领域中国的动人故事和光辉形象。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树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自信,用它讲好中国故事,叙述异国风情,让世界认知它,理解它,认同它,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是习总书记对社科工作做出的重要指引。社科研究人员必须强化问题意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合适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问题的形成机制,并着力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所在,是生命力所系。任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工作者都应毫不含糊解决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在真懂真信的问题上、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怎么用的问题上真正践行马克思主义,反对各种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强大辐射力和同化力,曾经深刻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文明。而今,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在学术思想和学术影响力上还不是强国,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还不太相称。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和内涵建设,重视原创,突出特色。站在中国立场解读中国实践、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理论、阐扬中国智慧,提高与国际学界交流、对话的能力,逐步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进步需要产生新思想、新理念和新办法。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需要立足中国实际,增强历史使命感,提升创新意识,明确创新目标,扎扎实实地进行真问题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新的繁荣。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话语体系,讲好中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揭示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规律,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习总书记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适应新的传播趋势,善于通过多样手段来表达,让受众看得进、看了信、记得住。这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在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把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与发达的自然科学相提并论,在某种意义上纠正了前些年重自然科学、轻哲学社会科学的偏向。要进行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必然要有世界胸怀和高度,把全世界文化发展的精华用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从这一意义上说,外语专业是大有作为的。
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世界已认识并感受到。随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通行的标准将包含更多中国元素。我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瞩目成就,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产生的思想和理论,也必定会广为世人所认识、了解、理解和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列出了11个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新闻学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提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的育人功能。广西目前有17所本科院校开办新闻传播类专业,平均每年在校生4525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广西新闻教育的领头羊,如何才能为广西乃至全国培养出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有用之才,在建设新闻学学科体系中发挥作用,深感责任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谈到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力量,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善于作为,为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作贡献,为振兴中华作贡献。
习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社会科学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激发全国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议尽快建立国家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制度,以了却全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一桩共同心愿。
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共产党人的价值信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为祖国、为人民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