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一起看看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查阅!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一、教学要求
㈠ 知识要求:
⒈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学习作者的抒情方法。
⒉用心理解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各地民居的特点。
㈡能力要求: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独具特色的民居。
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㈢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居,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⒈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居。
⒉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重点词句,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⒊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具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课文配乐朗诵的录音。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都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不但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说,而且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这些都是那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去参观领略一番。
2. (板书课题:各具特色的民居)民居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人们居住的房子。
㈡.学习《客家民居》
⒈ 播放《客家民居》配乐朗诵的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⒉ 自读课文,了解并找出体现客家民居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⒊ 合作交流,感知表达特点
⑴ 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生: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板书:客家民居 民居奇葩)
⑵ 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生: 用料奇特,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生: 造型奇特,大多为 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生:异常坚固,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
⑶ 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
生: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
生: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生: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使文章真实可信。
⑷ 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生:体现了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中华传统文化。
3. 教师小结:圆形土楼真不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客家人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独特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勤奋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㈢ 拓展延伸
你想了解自己家乡民居的特点吗?那就赶快用你的慧眼去寻找吧!
第二课时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看这些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傣家竹楼)这节课我们再去傣家竹楼参观领略一番。
㈡ 学习《傣家竹楼》
⒈ 播放《傣家竹楼》配乐朗诵的录音。学生更读,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⒉ 默读课文,了解并找出体现傣家竹楼特点的中的词语和句子。
⒊ 合作交流,感知表达特点。
⑴ 思考:傣家竹楼给你的是什么感受?
生:傣家竹楼是緑色之家
(板书:傣家竹楼 緑色之家)
⑵ 想一想,为什么称傣家竹楼是緑色之家?
生:傣家村寨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有防护林带,每家质量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是緑色家园,
生:去傣家做客,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⑶ 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
生:列数字,通过“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竹楼由20至24 根柱子支撑”等,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傣家村寨的基本特点。
生: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使文章充实具体。
⑷ 傣家竹楼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习俗?
生:体现了美观、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平等互助等中华传统习俗。
⒋ 教师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幸福的人。
㈢ 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 緑色之家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在谈到“歌一样的维吾尔”时,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认为他们是一群热情、好客而且快乐的人。但仅止于此的话,和田维吾尔的形象又过于单薄。于是,我便启发他们思考“歌”与和田的维吾尔的关系,有的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说,和田的维吾尔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歌舞已经成为了他们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像那歌舞一样,热情奔放,没有悲怆。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对她表示赞赏的同时,我又引发学生们继续思考:这样一个民族,在他们的载歌载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有的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前提下,马上就联想到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这正体现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子,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乐观精神。由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本单元课文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
《和田的维吾尔》一文,又向我们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为此,在教学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充分作了预习,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课前让他们谈谈在他们心目中的和田的样貌,从而对和田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中,通过抓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有句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对朗读的处理,我还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学生对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惊叹这一句式,只是让学生个人读和齐读两种方式,因而学生还没有通过“读”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另外,我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用语很精炼,但不够精彩。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缺点。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爱上语文教学。我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要和我的学生一起和语文“回家”!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