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个人观后感1000字
推荐文章
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观后感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电影个人观后感10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电影观后感1000字1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问我,近来看什么电影最入迷?我肯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没有一部影片能够比得上《举起手来》!<举起手来>是一部喜剧,讲述一队日本黄军冲进一个小山村,为寻找一件无价之宝和八路军周旋,最后被八路军和村民彻底消灭的故事。赞扬了八路军和村民的爱国情怀。
我还记得其中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日本鬼子进村了,在鬼子旁边的那个汉奸,吩咐村民去煮面,结果,当汉奸和村里的郭大叔去“赏”猪时,都吓了一跳!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小猪“花姑娘”正津津有味的吃着面条呢!那这就意味,日本鬼子吃的是——猪食!此时,一个日本人拿着枪过来准备扫荡。危急时刻,一名八路军来了,他和鬼子在一起进行了殊死搏斗……此时,既危险又滑稽的场面呈现在我们眼前:郭大叔准备拿锅砸鬼子,却错砸了八路军;大学生拿起枪,却不会使用;在日本鬼子与她争夺枪的时侯,大学生不小心叩响了机关枪板,闭着眼睛在四周乱扫一气……睁开眼睛时,来伏击她的鬼子,却死了个精光!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简直笑弯了腰!
还有一段至今让我难忘: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图将村子的出路——石桥炸掉,然后再在村里慢慢搜查。当日本兵点燃导火线,正在洋洋得意时,村民的驴却慢悠悠地走上石桥,不慌不忙地把导火线踩断,还张开嘴夸张地“大笑”起来,这可笑的一幕,让残暴的日军惊呆了。日本鬼子们,你们看到了吗?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你们践踏我们的领土,我们是不会饶恕你们的。
当我看到鬼子用火把折磨大叔那一刻,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而大叔,也要死得有骨气!被火烤的滋味,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到的,那种痛苦,更不是一般人可以体会到的。日本小鬼子为何如此残酷?难道他们不是人生父母养的吗?是!但他们的良心,早被狗吃了!
在片尾,一个幸存的日本兵蹒跚着走上山头,看着落日发呆。突然,远处传来一句刚劲有力的话:“举起手来!”被吓傻了的日本兵缓缓地把手举了起来……这生动的一幕,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人民举手投降了!中国人民八年的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终于胜利啦!
看完影片,我的感触很深。一方面我热爱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另一方面我懂得了只有国家富强起来,才不会受人欺负这个道理。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终于向世界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如果再有侵略者胆敢重蹈覆辙,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对他大喝一声——举起手来!
历史永远无法掩盖,永远无法修改,历史,就让它过去吧。
电影观后感1000字2
连续坐在那里闭着眼睛也要等完,因为我不希望有头无尾,终于就这么着完了,看完了。
看的是什么,看的是电影我的长征……
无论怎样都压抑不了心中的震撼,或者说是感动,心酸,这是一种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心情。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更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慢慢长征路,是血肉铸成的。
长征是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一曲悲壮的交响乐。
长征路上,硝烟弥漫,血肉模糊,再稚嫩的生命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熏陶。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过彝区时失去了他的姐姐,姐夫牺牲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新结交的彝族战友达尔火捐躯于泸定城头,连长为了救他坠下悬崖。苦难与艰险刺痛并磨砺着少年的心,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又是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也许只有他才能真切的感受。
现在的我们,上网玩游戏通宵达旦,上课迟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许我们觉得这样子很幸福,但这仅仅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扪心自问我们学到的知识有多少,心虚了吧。或许年轻的我们会迷途,会不知所措,就像红军当年那样不知往何走,但请不要轻言放弃,只有不动的目标最容易被找到,“学习时的痛苦是短暂的,学不到的痛苦才是终生的”,在我们这个最需要知识的时期浇灌的时候,或许为了将来的胜利我们要静静的沉寂、蓄势待发,但请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往哪走,跟着走,跟着党走,用党先进的思想不断武装自己,承担起我们背负着铁的使命——振兴中华民族。当然我们不用流血也不用牺牲,但我们却要以铁的意志来要求自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继承和弘扬长征的精神,才能完成我们的使命。
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我们生活在他们为我们创造下的和平年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把《长征》的精神用到学习、生活中,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电影观后感1000字3
昨天,我们红心团队组织看电影《建党伟业》。
说道看电影,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的话说的。一直以来就很喜欢看电影,当然很少看国产的所谓“大片”。原因复杂,总的来说就是觉得国产电影不管是在剧情、表现手法、演员演技、特技等方面我都不是很赞同。国产电影不管是导演、编剧在拍摄电影过程中的视角,还是表达目地的方式都没有西方导演那么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整部电影要连贯,一层扣一层。有些国产电影有时候你看半天要不就是不知道在看什么,要不就是早猜到电影的结局了,看后完全没有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诸如:战争、革命、疾病、爱情、和平等等。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在开机前后都抄的异常火热,但是直到6月15日公映也没去看过。但是这次看完后还是给了我些许欣慰,也有许多的感想。
整部电影《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__年的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生、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这次观影,也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我们党实在何种环境建立起来并承担起拯救被西方凌辱、压迫的处于危亡边缘的中国的责任。19__年到1921年这十年,或许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短短的十年,我们伟大的党终于诞生了!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出路!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爆发,激发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勇气和热情!“声讨国贼”、“救我中华”的呐喊声,令人热血沸腾、激情难抑。整部影片让我感受到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抛洒热血的炽热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那是的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寻找一条拯救处于危亡边缘的中国道路,无数次的失败最终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正式在这个时候,我们党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承担起这份历史赋予的使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是60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从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是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文明时代。而这一切,都发源于90年前,发源于1921年的那个7月,发源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历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们。90年来,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景和诉求。从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过370万____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红心团队的一员,我们更应该铭记那段峥嵘岁月,牢记我们的党史,时刻怀抱理想,努力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电影观后感1000字4
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为什么他要放弃美国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呢。正是因为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回国后,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托付的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放下了在美国时的一点点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为我国的科研付出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他从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也从不放弃每一个人。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的另一面。
我想之所以原子弹能够成功,卫星能够发射。除了所有人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拥有像钱学森教授一样的那颗中国心。或许原子弹的威力是超级大的,但是无数个钱学森的能量是无限大。
看过《钱学森》之后,感到一股正气凛然在胸,同时也问自己,如果我是钱,能否像他那样为了redChina放弃在美国优质的生活和研究条件,回来过清苦日子,并且在中国核领域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造出两弹?尤其是后者,钱学森徒有高级的大脑,但是双手被中国核背景缺乏的现状束住,他在面对惨淡现实的时候,应该是何等的无力与无奈?就像影片中,他面对听不懂他讲课的中国技术人员,脸上显出的表情是受到冲击、是无比失望,不过,他没有像对外国学生那样,高傲地不予理睬,而是打起精神,重新再讲一遍。
对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和回国后的废寝忘食,我感到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主义精神,以致走出电影院后,重新面对外面纷杂的世界,看到现代社会上最多的“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梁漱溟语),也生出了无力与无奈,同时思考:现在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出现如钱学森般拥有高尚情怀和强烈爱国责任感的奉献者?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人们对国家的责任感渐微,或许只能在面临重大灾害后显现出来;同时由于不再有“巢倾卵破”“唇亡齿寒”的情况出现,人们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与国家命运相连。作为青年人,我想:如果我们就向这样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如果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向往报效国家或回馈社会,而是看到国家和社会的不足后不思改变或无力改变,反去崇敬外界更加发达的环境和美好的生活,争先涌出国门,那么我们的国家不仅是用资源为外国培养半成品,而且也将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我想,每个看过这个片子的年轻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尽管它可以用“每个人好国家就好”来大义化,另外还要思考是否可以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合,哪怕只是一点,但也是对我们成长的这片土地的一种回报和推动。
如果我们意识到现在还算美好和安稳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呕心沥血甚至捐躯为国,也许我们就能少点自我,多点大我,为这个国家做点不算惊天动地但也能推动改善的事情。
电影观后感1000字5
如今,我们依然铭记,在百年之前,有这样一个人,弃医救国,“起共和而终帝制”,乃扬起彻底反封建旗帜的第一人。我们依然铭记,在百年之前,有这样一群人,愿离家弃子,舍生忘死,只为共击帝制自为者。我们依然铭记,在百年之前,有这样一次革命,浩浩荡荡,给一个曾经颓废不堪的国家带来了民族独立之思潮,使之发生伟大的历史巨变。这就是,辛亥革命。
立足当下,回顾过去。我们问自己:“革命所为何事?”时下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或许能给出较有说服力的回答。确实,如今的中国,更加强盛、更加民主、国家更加开放、科技更加进步、民生更加幸福。这就是我们的回答,这就是革命所为之事。
然而,在百年之前,也曾有一人做出了同样的回答,他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领导同盟会,带领无数革命人为救国存亡、振兴中华而顽强奋斗。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1]。在影片《辛亥革命》中,当袁世凯在家宴中向唐绍仪问起与之谈判的孙文是个怎样的人时,唐绍仪给出了许多人对于孙先生的评价。章士钊说他:“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谈兴中国者,不可脱离孙逸仙三字。”日本人宫崎滔天把他尊奉为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有人说他目不识丁,是绿林豪杰、是造反的土匪,有人说他是一介书生,手举手术刀的江湖郎中。然而这么多人如此义无反顾地追随孙先生让袁世凯不解其中缘由。而唐绍仪的回答是:“孙文是一个无私的人。”正因为“无私”,让许多人愿意跟随他。当孙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影片中响起了这样一句话: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文将与诸位同志一道,致力于实现革命的目标。这更加验证了唐绍仪说的那句话。孙先生的无私、孙先生的坚定的革命理想,让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
现在,我们努力渴望透过一部部影片,透过《辛亥革命》,来还原百年之前的这段伟大的历史。这不仅是让我们时刻铭记中国曾经遭受的列强的欺辱与清政府的腐朽,更是让我们这代人和之后的数代人从这场民主主义革命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作为一名身处幸福和谐社会的大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无比自豪,心中的感激与敬畏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我不由地想到了影片中年仅24岁便从容就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他参加革命的时候与我年龄相仿,有着年轻人的满腔热情与活力。不仅如此,他才华横溢,曾东渡日本留学,是一个有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现代知识分子。然而,他放弃了一切,参加同盟会,只为“革命”二字。1920__年4月27日,黄兴率领敢死队在广州举行起义,林觉民因伤被俘,审问官念其年轻有为,愿法外开恩,但林觉民毅然拒绝,可见,其革命之心的坚定,精神力量的强大。“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读着这《与妻书》中的字字句句,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动。林觉民之所以革命,就像他说的,是为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
现在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与炮火的侵袭,生活在一个宁静温暖的社会,但是,无数的先烈不懈拼搏的精神不会被抹去,革命者自由、民主、共和的思想不会被抹去。我们大学生,应将其传承和发扬。当今社会,在面对日益增强的就业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应倒下;在未来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不应迷茫;在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斗争中,我们不应退缩。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__年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自信、民主、崭新的中国。神六、神七的顺利飞天,让中国人在世界扬眉吐气。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让无数人脱离了贫穷。“以人为本”的先进理论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革命所为何事?正如影片结尾的那段话所说:革命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革命让我们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我以为,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便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革命人的事迹与精神,我们将会永远铭记!
电影观后感1000字6
有些历史没人讲,我们就会遗忘;
可是有些历史,我们不应该遗忘。
珠穆朗玛峰,8848米,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这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然而珠穆朗玛峰背后的故事,则没有多少人知道。国庆档电影《攀登者》改编自真实历史,讲述的就是我国登山队和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珠穆朗玛峰的北坡、西坡和东坡都在中国境内,仅有南坡在尼泊尔境内。1720__年清政府派出三名人员,专程进入西藏测绘地图,在1720__年间完成的《皇舆全览图》上,便明确地标上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虽然珠穆朗玛峰的发现是在320__年前,但因其环境极其恶劣,常年积雪、空气稀薄,暴风雪、雪崩等时常发生,这让人类对其望而生畏。直到1920__年,人类才首次对珠峰进行攀登(有明确记载的)。这是一支英国登山队,从中国境内西藏北坡出发,但他们没有越过北坳,自己宣称到达的高度是6985米。
1920__年,英国第二支登山队再次从西藏北坡出发,他们越过了北坳,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因七人死亡宣告失败。这之后又有十几次的攀登,但均告失败。直到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和新西兰登山家爱德蒙·希拉里在尼泊尔境内从南坡出发,首次成功登顶珠峰。然而南坡攀登珠峰的难度比北坡小。
我们为什么要攀登珠峰?
1960年,中国正处在最艰难的时期(三年灾荒),而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组建了一支登山队,准备攀登珠穆朗玛峰。国家为什么要在最困难的时期去登顶珠峰呢?要知道登顶珠峰要花费巨大人力、物力,甚至要面临着牺牲。
这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商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而尼泊尔却嘲讽:你们都没登上过珠峰,凭什么说它是你们的?要知道尼泊尔在1953年已成功登顶珠峰。
面对尼泊尔的挑衅,我们只能被迫启动登顶珠峰计划。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我们曾向苏联求助。1957年中苏提出了1958年侦查,1959年试登,1960年登顶的计划。但后来在筹备过程中,因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中断了支援。没了支援,但我国仍然决定,自己来登顶。
在1958年,印度也开始不断干涉我国内政。1960年,我国人员在国外购买登山装备时,得知印度也在暗中筹备登山计划。一旦印度人捷足先登,势必会以此在边界问题上宣传造势。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当时的高层领导就下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要先于印度登顶。
悲壮的成功
迫于形势,一支登山队很快组成了,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一共214人。然而每一次的攀登,都伴随着受伤和牺牲。在6400米营地,兰州大学学生发生严重高原反应,抢救无效去世;在7300米来自北京大学气象专业的学生因缺氧牺牲;在第三次行军后,登山队有超过40名队员严重冻伤,有的冻掉了半截手指,严重的失去整条胳膊。等到最后要冲击顶峰的时候,只剩下四人可以承担任务。
最终便由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四人组成突击队(在《攀登者》电影中原型人物名称作了改变),向珠峰顶峰发起挑战。经过艰难的攀登,他们到达著名的“第二台阶”,这是登顶珠峰的最后一道关卡,但这是一段几乎90度垂直的岩壁,而当时的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需要带梯子。
面对这绝壁,他们只好采用“搭人梯”的方法,而这样的话,就需要脱掉带冰爪的登山靴才能踩在队友肩上。屈银华没有犹豫,脱下鞋子只穿着毛袜踩着人梯向上爬,后来为了更稳的攀登,他连袜子也脱掉了,因为长时间暴露在低温中,他的脚很快被冻伤,失去知觉(在下山之后,脚趾和脚底做了切除)。
而刘连满作为人梯最下面的人,在将队友屈银华拖上去后,因体力耗费过度,无法继续前行。其他三人把剩下的唯一的氧气瓶留给了他,然后继续冲顶。就这样,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在没有食物、没有氧气、及其寒冷的严酷条件下,凭借顽强的意志,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三人成功登顶珠峰。这也是世界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
再一次的悲壮
电影《攀登者》开头就是讲的1960年的这一次攀登。但这一次攀登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摄像机在攀登过程中不慎遗失),国际上并不承认我们登顶。甚至我们自己的学生也会质疑:我们当年究竟登没登顶?
于是20__年后的1975年,中国登山队重新组建,再一次挑战登顶珠峰。这一次,他们不但要留下影像资料来证明自己,更要对珠峰重新进行测量。在这之前,珠峰的测量都是英国人和印度人完成,也因此,西方普遍以英国测量员埃佛勒斯的名字代指珠峰。
这一次我们要自己测量珠峰的高度,并告诉世界,这座世界第一高峰叫做珠穆朗玛峰。电影《攀登者》着重讲的就是这次攀登。这次的攀登过程更加惊心动魄,充满波折,但也更充满人性。场面无法言语描述,希望大家能去电影院亲身感受一下。
当年攀登珠峰时的困难除了亲历者,没有人能感受,我们这代人更是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如果这部电影,能让我们更真实的感受那段历史,那些牺牲。能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记住有那么一群人,曾为国家尊严勇登高峰,这部电影就有意义。
最后说回电影本身,《攀登者》由吴京、张译、章子怡、胡歌、井柏然等人主演。从演技来说没得挑剔,都是实力派;从整体故事来说,剧情饱满,也足够吸引人;人物之间的情感戏也很有看头,尤其吴京和张译的对手戏。要说缺点,可能就是因为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表达上有些用力,情节上也有点夸张。但总体来说,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电影观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