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5篇
推荐文章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知识点1
1.语出卢纶的《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牧》:“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原来是指窗户轩敞;后来多用作形容为人处世手腕圆滑,面面俱到
2.语出沈?期的《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诗》:“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绿柳禊堂春。”指代骏马与美车,形容车马之美
3.语出杜甫的《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形容人极为聪明。
4.语出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比喻人见过大世面,眼界很高
5.语出崔颢的《江畔老人愁》:“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含义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指文武兼备的人物
6.语出白居易的《晚春闲居》:“宿酲寂寞眠初起,春意阑珊日又斜。”含义是大好的春光快要完了
7.语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向权贵低头哈腰,讨好谄笑;形容卑躬屈膝的样子
8.语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比喻慈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
9.语出杜甫的《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形容文章气势宏伟,在当时无人能比。
10.语出杜甫的《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牙齿洁白,容貌美丽
11.语出张祜《集灵台》:“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形容妇女妆饰素雅
12.语出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因用来指代十三四岁的少女
13.语出李白的《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又蹙如惊电。”意思是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后多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14.语出杜甫的《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意思是说天上的白云像白衣裳,顷刻之间又变得像黑狗。后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15.语出李商隐的《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原指碧绿的海,蔚蓝的天;后来用以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16.语出杜甫的《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
高二语文知识点2
【原文欣赏】《原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唿!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翻译:
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社会上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无人兴办它,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除掉它。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他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为利益,却让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祸患作为祸患,却让天下人免受他的祸患。那个人的勤苦辛劳,必定是天下人的千万倍。拿出千万倍的勤苦辛劳,而自己却又不享受利益,这必然不是天下常人之情所愿意的。所以古时的君主,考虑后而不愿就位的,是许由、务光等人;就位而又离位的,是尧、舜等人;起先不愿就位而最终却未能离位的,是大禹了。难道说古代人有什么不同吗?喜好安逸,厌恶劳动,也像常人情况一样啊。
后代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天下的利害大权都出于自己,我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让天下的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将自己的大私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时对此还觉得惭愧,时间久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将天下看作是广大的产业,把它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正如汉高祖所说的“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相比,究竟谁多呢?”他的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流露于言辞了。
这没有其他原因,古时将天下看成是主,将君主看作是客,凡是君主一世所经营的,都是为了天下人。现在将君主看作主,将天下看作是客,凡是天下没有一地能够得到安宁的,正是在于为君主啊。因而当他未得到天下时,使天下的人民肝脑涂地,使天下的子女离散,以增多自己一个人的产业,对此并不感到悲惨,还说:“我本来就是为子孙创业呀。”当他已得到天下后,就敲诈剥夺天下人的骨髓,离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奉自己一人的荒淫享乐,把这视作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的产业的利息呀。”既然这样,作为天下的祸害,只是君主而已!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东西,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唉!难道设立君主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吗?
古时候天下的人都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作父亲,拟作青天,实在是不算过分。如今天下的人都怨恨他们的君主,将他看成仇敌一样,称他为“独夫”,本来就是他应该得到的结果。但小儒死守旧义,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难以逃脱,甚至像夏桀、殷纣那样残暴,竟还说商汤、周武王不应杀他们,而编造流传伯夷、叔齐的无从查考之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死,看成与老鼠的死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天地这样大,却在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只偏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所以说周武王是圣人啊,孟子的话,是圣人的言论啊。后代那些想要凭着他像父亲一般、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测君位的君主,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直到废除孟子配祀孔子的地位,这难道不是来源于小儒吗?
虽是这样,如果后代做君主的,果真能保住这产业,把它永远传下去,也不怪他将天下当作私有了。既然将它看作产业,旁人想得到产业的念头,有谁不像自己呢?于是用绳捆紧,用锁加固,但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并不能战胜天下要得到它的众多的人。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他们血肉的崩溃,就应在子孙的身上了。过去南朝宋顺帝愿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要投生到帝王家中,而明毅宗对公主所讲的话,也说:“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这话真可痛惜啊!回想他们祖上创业之时,志在占据天下的雄心,哪有不垂头沮丧的呢?因此明白作君主的职责,那么唐尧、虞舜的时代,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也并非超尘绝俗的人;不明了作君的职责,那么就连市井之间,人人都想得到君位,许由、务光因而绝迹于后世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职分难以明了,但用片刻的荒淫享乐,不值得换取无穷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一道理的。
简介:
《原君》是清代史学家黄宗羲所写的一篇文章。“原”是推究本原之意,“原君”就是推究怎样做君主的道理。
背景: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首篇。《明夷待访录》成书于康熙二年(1663),当时黄宗羲五十四岁。向远处看,自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人地主、市民阶级日趋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也就渐积渐多。表现在社会政治思想上,也就出现了具有近代解放因素的民主思潮。包括《原君》在内的《明夷待访录》,就是这种社会大思潮的一个产物。向近处看,社会刚刚经历了一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交织的历史大动荡:明王朝的覆灭,农民大起义的失败,以及清政权的建立。作为亡国遗臣的黄宗羲,力图追究这场社会大悲剧的原因,《原君》以及《明夷待访录》中其他文章,便是这种探求的结果。
字词:
1、许由、务光:传说中的高士。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就隐居箕山中。商汤让天下于务光,务光负石投水而死。
2、“汉高”句:《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登帝位后,曾对其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其兄刘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3、伯夷、叔齐无稽之事:《史记·伯夷列传》载他俩反对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4、废孟子不立:《孟子·尽心下》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明太祖朱元璋见而下诏废除祭祀孟子。
5、“昔人”句:《南史·王敬则传》载南朝宋顺帝刘准被逼出宫,曾发愿:“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
6、“而毅宗”三句:毅宗,明崇祯帝,南明初谥思宗,后改毅宗,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后,他叹息公主不该生在帝王家,以剑砍长平公主,断左臂,然后自缢。
高二语文知识点3
【原文欣赏】《伪君子》
第一幕第一场旁白:由于放荡不羁、身无分文流落到了法国的大城市。他装扮成教会的虔诚的教徒,凡是都按照上帝的旨意来做,而内心却是极其丑陋的。贵族奥尔恭被他虔诚的外表迷惑了,不仅热心地接济他,而且把他接到家里来住,家里大小事都按照的要求来做。奥尔恭的妻子欧米尔、儿子达米斯、女儿玛利亚娜、和仆人桃都极力反对他的做法。奥尔恭不但不顾家人的反对,还决定悔了女儿玛利亚娜和未婚夫瓦赖尔的亲事,而把女儿嫁给,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旁白过程穿插哑剧表演人:答尔丢夫,奥尔恭)第二场出场人:达米斯,桃达米斯让天雷立刻把我噼死吧,省得到处谁都拿我当最无用的蠢材。什么叫敬上,什么叫父威,看哪样能拦得住我!桃饶了我吧,先别发这么大的火,您的父亲不过是随便这样说说而已他说的话不见得就得实行,并且从计划到实行路还远着呢。达米斯我总得止住答尔丢夫这个混账东西的阴谋,我得跟他秘密地谈一谈。桃丽娜等一下呀,还是让您的继母想法子好啦。她在答尔丢夫面前说话还是有点效应的。总之你们的继母对你们是十分的关心的,因此她要把答尔丢夫叫来谈一谈。方才我没有看见他,他的仆人说他正在祷告,不过这个仆人说他快要下来的。您出去吧,我央求您,让我在这儿等他好了。达米斯这种谈话我可以在旁听一听。桃丽娜不可以的。只能让他们俩人密谈,不能有外人。达米斯我什么话也不跟他们说。桃丽娜您又胡闹了。您素常的火爆脾气我们是知道的,那只能是把事情弄糟。出去吧!达米斯不,我要看看,我不发火就是了。桃丽娜您真讨人嫌!他来了,快走吧。第三场出场人:答尔丢夫,桃丽娜答尔丢夫(看见桃丽娜)劳朗,把我的鬃毛紧身跟鞭子都好好藏起来,求上帝赐你光明。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分捐款去了。桃丽娜装这份儿蒜!嘴上说的多么好听!答尔丢夫你有什么事?桃丽娜我要对你说······答尔丢夫(从衣袋里摸出一块手帕)哎呦!天啊,我求求你,未说话以前你先把这块手帕接过去。桃丽娜干什么?答尔丢夫把你的双乳遮起来,我不便看见。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就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桃丽娜你就这么禁不住引诱?肉感对于你的五官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我当然不知道你心里存着什么念头,不过我,我可不这么容易动心,你从头到脚一丝不挂,你那张皮也动不了我的心。答尔丢夫你说话客气点,否则我立刻躲开你。桃丽娜不用,不用,还是我躲开你吧,因为我只有两句话要对你说,就是太太这就下楼到这里来,请你允许她和你谈几句话。答尔丢夫可以,可以桃丽娜(自语)你看他一下变得多么温柔!答尔丢夫她就来了吗?桃丽娜我已经听见她了,好象是的。是的,真是她本人来了,让你们俩人在这儿,我走了。
简介:
《伪君子》是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讲述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富商奥尔恭家中,企图勾引其妻子,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答丢夫锒铛入狱,奥尔恭幡然醒悟,一家人皆大欢喜的故事。
《伪君子》不仅是戏剧的巅峰之作,同时也开启了莫里哀以手中之笔批判社会现实问题、反封建反宗教统治的全盛时期。
背景:
莫里哀生活、创作的时代,正是17世把中叶法国专制王朝的鼎盛时期(1653—1676),国王是路易十四,他强调:“朕即国家”。天主教一直是欧洲封建制度的思想支柱。在十七世纪的法国,尤其是反动势力的集中代表。十七世纪初期,法国天主教,他们不仅以公开的形式支配着社会生活,同时还以隐蔽的方式进行罪恶活动。以大主教和王太后安纳为首的许多王公贵族、高级僧侣,成帮结伙组成了“圣体会”。它以“慈善事业”为幌子进行活动。它的许多成员伪装成虔诚的教士、良心教师,渗入居民家里,侦探、监视居民的言行,实际上是担负着政治警察的职能。他们竭力宣扬禁欲主义,斗争的对象主要是无神论者、“异教徒”、自由思想分子等。伪善,成为天主教反动势力的显着特点,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风尚。这也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法国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
字词:
癖性
情不自禁
宁愿
诉讼
簌簌
处罚
铣恶
高二语文知识点4
《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词人却用平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在,已是“竹杖芒鞋”的装束,谁还会害怕失去什么?“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这一句,充满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是这也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才是苏轼魅力的人格光辉。
词的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刚才还是风雨大作,转瞬间,“山头斜照却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高二语文知识点5
《李商隐诗两首》课文题解
1、《锦瑟》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2、《马嵬》: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隐诗两首》中心意思
1、《锦瑟》: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2、《马嵬》: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诗两首》导读
1、《锦瑟》: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痴人痴语,锦瑟五十弦,有什么“无端”的?不过是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抚琴,一弦一柱无不牵系着逝去的美好年华,繁多的丝弦,该记载着多少往事啊!怀念已逝的青春年华,往事千叠,应是愁肠百转。颔联和颈联以典故和传说,抒写了回忆往事所勾起的种.种情思,以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以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以海珠盈泪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烟。这一幅幅画面隐含着诗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复杂心理。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这两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叹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联系诗人一生志不得伸,始终在被排挤、被冷落中挣扎的情况来看,多少大志与理想早已化为泡影,全诗的感伤情调还是不难理解的。
2、《马嵬》:
此诗乃咏史之作。刘、余《集解》约系为泾原王幕之作。李、杨旧事至此已历八十载,人们谈笑之,咏叹之,而立意或因人而异。商隐之前,有白氏《长恨歌》,陈氏《长恨歌传》等名篇。旧注多以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实乃皮相之论。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这是人类生存中的两个重要命题,即便贵为天子,亦难避免。所谓无常,一是无常态,二是难预料,三是难抗拒。这是永远困惑着人类的生命主题,因而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此诗第一首只有四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就是讲命运之难以抗拒,面对不期然而然的命运,君王也常常无可奈何。至于为什么会发生变故?那实在是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更应关注的事情。北宋人范温《潜溪诗眼》称此诗“深稳健丽”,曰:“‘海外……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坠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牵牛’,益奇。义山诗后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此诗每联皆以对比手法出之,而全诗则总括于有情人与无情世事的对比之中,从而凸现人生无常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