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高二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知识点1

  (1)美景与美政——《望海潮》

  柳词给我们的印象是婉约,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般的无奈、凄清与孤独。然而,柳永的词也有大气磅礴的豪放,如本首《望海潮》便是。这首柳永自创词牌而成的词,将杭州市区繁华、钱塘潮涌和西湖景美充分展现,显现出词人婉约之外的另一风格。在这首词中,词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表达了对太平盛世安乐生活的热情赞美。

  (2)离愁与相思——《雨霖铃》

  词人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和情人难分难舍的离愁别恨。在倾吐深深离愁时,抒发了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压抑的愤懑。仕途失意的仰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情调凄恻,哀婉,意致绵密。

  (3)怀古与思今——《念奴娇·赤壁怀古》

  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

  (4)风雨与人生——《定风波》

  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东坡一生多遭困顿踬踣,仕途几经沉浮。这首词,诗人以小见大,由偶然遇到的一场风雨,想到了人生路途中的风风雨雨,透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人生哲理。此等佳构,非大家而不能为。

  (5)孤独与愤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全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孤独、寂寞、悲怆、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扼腕、浩叹!是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

  (6)苦闷与理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是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是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既有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又暴露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7)相思与秋意——《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不是一个多愁善感、心事重重的人吗?重阳佳节,把酒赏菊,那份凄凉,那份寂寥,又让人怎能说得尽呢?

  (8)遭遇与呼喊——《声声慢》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千古绝唱——《声声慢》。全词透过对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词人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9)忠勇与团结——《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和他深明大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忠于赵国、勇于改过的可贵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当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哪怕牺牲个人利益也要顾全大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品德。同时,通过学习本文也让我们明白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巩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

  (10)信念与气节——《苏武传》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11)治学与人格——《张衡传》

  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擒奸党。

  高二语文知识点2

  1、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诗仙)。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大约作于742年。诗歌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末段寄寓了对蜀中军阀可能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警戒_者在形式险要之处应当好好地用人防守。诗歌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

  3、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诗史”),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其诗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4、《秋兴八首》(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萧瑟的秋景的描写,引发对国家盛衰和个人身世的感叹,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是杜甫以夔州或夔州附近有遗迹的五位古人(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的身世遭遇为材料,发掘古人的情愫,抒发自己的感慨。本诗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书写自己的情怀。

  《登高》: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远望,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诗中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让人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此诗被后人推崇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5、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专门“刺美见事”,“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乐府》50首全都列入“讽喻诗”,这些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种.种罪行,反对穷兵黩武,为妇女鸣不平,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

  6、《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叙事诗。诗歌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写作上,虽为叙事诗,但具有相当浓厚的抒情成分。特别是琵琶女弹奏琵琶的一段,由于作者精通音乐,运用细致生动的艺术语言,描写音乐的音响和旋律以及演奏琵琶的指法,并通过“急雨”、“丝语”、“流泉”、“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具体事物来比拟各种不同音响,写出音乐的复杂变化,写出声音的疾徐轻重,更从这音响节奏中,衬托出弹者、听者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都充分显示出作者诗歌创作的杰出才华。且“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情境、氛围、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7、李商隐,晚唐时期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温李”。

  8、《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诗歌主要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多用典故。

  《马嵬(其二)》: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用倒叙的手法来记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叙事中又采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诗歌批判了唐玄宗的自私虚伪,同时也隐含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之意,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9、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而且善于雄辩,气势磅礴。

  10、《寡人之于国也》:文章记述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于民,但民并没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战争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对他进行驳斥。然后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农民不要违农时,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

  写作特色:结构严谨:每部分结尾的一句话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善用比喻:全文从设喻开始,又以设喻结束,前后呼应,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手法高超。气势宏伟,节奏感很强: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和对偶,文章读起来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琅琅上口。

  11、荀子:战国时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尊称他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与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张“性恶论”、“明礼义而化之”,强调教育的作用。荀子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帖,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凝练。《劝学》为代表作。

  12、《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本文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论证艺术。

  文中一共有20个形式多样的比喻句,从不同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启人思考。(1)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青出于蓝”、“輮以为轮”等;正反设喻:“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等;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2)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1)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2)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论:君子天赋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3)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的要专心致志。

  13、贾谊,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他的政论文如《论积贮疏》《过秦论》等,分析形势,切中时弊,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的辞赋也很有名,以《鹏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

  14、《过秦论》:“论”是一种文体,是论断事理,包括论政、论史等内容,重在说理。这篇文章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希望汉王朝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来论证的?作者认为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作者用举事实、作比较的方式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一方面秦取得天下前后的比较,另一方面是陈涉与九国的比较,从而得出论点。

  15、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号文,后世又称韩文公,中唐杰出的散文家。在文学上主要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的文风,主张“唯陈言之务去”。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时他又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宋诗影响颇大。

  16、《师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文章表面上是韩愈送给学生的,但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当时“耻于相师”的社会风气而写的,其目的是针砭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应采取的态度,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高二语文知识点3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这段选文共有三个段落,下面逐段讲解(此文的分段与课文的分段有出入——编者注)。

  开头一段,从"北冥有鱼"起至"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止。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像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盘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像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像了。

  接下来,作者为了说明"有所待"与"无所待"、小与大的区别,以及小与大之间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而连续打了一系列的比方。先以水与舟的比喻,说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如同"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这是为了证明:大鹏的高飞南迁,凭借的是九万里的大风,这还是"有所待"的,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也就是没有达到作者理想的绝对自由境界。接着,作者又童话般地叙述了蜩(即蝉)和学鸠(小鸟名)对大鹏的嘲笑。蜩和学鸠局促的天地、渺小的见识,自鸣得意的口吻,以及它们毫无自知之明的对大鹏的奚落和嘲笑,本身就表现了它们的可怜和可笑,从而也有力地说明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下文的朝菌、蛄与冥灵(大乌龟)、大椿的比喻,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的比喻等,自然就说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作者作了这一系列的比喻,是为了说明:这些人和物之间小大之辨十分明显,但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的境界。

  文章的第二段,从"汤之问棘也是已"到"此小大之辩也"止,大意是说:商汤王问他的臣子棘:"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回答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那不毛之地的北方,有一个广漠无边的大海,就是天然的大水池。那里有一条鱼,它的宽度有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遮天盖地的云,它乘着羊角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越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飞往南海。沼泽里的小麻雀讥笑它说:‘它要到哪儿去呢?我腾跃而上,不过几丈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算是我的飞翔了。而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啊!"

  这一段,假托古人的话,再一次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神奇变化,以及大鹏雄奇壮观地展翅南飞,也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这段描写,内容上与上文有明显重复之处。这种写法在一般散文家笔下很少见到。其实这正是庄子的有意之笔。《庄子》的《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重言是重复之言,卮言是随意变化之言。庄子说他的文章中寓言和重言所占的比重很大,随意变化的"卮言"则日出不穷,这很合于自然之道。这四句话实际概括了庄子散文的特点。"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在本文中的运用,正是通过"重言"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通过这一段与开头部分那一段的呼应和印证,更显出大鹏形象的高大雄伟和那些小虫小鸟的渺小卑微,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了"小知(智)"不及"大知(智)"。

  高二语文知识点4

  滕王阁序原文: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仙人一作:天人;飞阁流丹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豫章: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为汉豫章郡治。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换为“南昌故郡”。所以现在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作“南昌故郡”。

  故:以前的。

  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襟:以……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

  三江: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带:以……为带。五湖在豫章周围,如衣束身,故称。

  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

  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引:连接。

  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

  物华天宝:地上的宝物焕发为天上的宝气。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杰:俊杰,豪杰。灵:灵秀。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雄:雄伟。州:大洲。

  雾列:雾,像雾一样,名词作状语。喻浓密、繁盛,雾列形容繁华。“星”的用法同“雾”

  采:“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枕:占据,地处。尽:都是。

  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后用“东箭南金”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都督:掌管督察诸州军事的官员,唐代分上、中、下三等。

  阎公:阎伯屿,时任洪州都督。

  雅望:崇高声望。

  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这里代指仪仗。

  遥临:远道来临。

  宇文新州:复姓宇文的新州(在今广东境内)刺史,名未详。

  懿范:好榜样。

  襜帷:车上的帷幕,这里代指车马。

  暂驻:暂时停留。

  十旬休假:唐制,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

  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

  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孟学士:名未详。学士是朝廷掌管文学撰著的官员。

  词宗:文坛宗主。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紫电青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王将军:王姓的将军,名未详。

  武库:武器库。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家君作宰:王勃之父担任交趾县的县令。

  路出名区:(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出:过。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维:在。又有一说此字为语气词,不译。

  序:时序(春夏秋冬)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潦水:雨后的积水。

  尽:没有

  俨:整齐的样子。

  骖騑:驾车的马匹。

  上路:高高的道路。

  访:看

  崇阿:高大的山陵。

  临、得:到。

  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有版本为“得仙人之旧馆”。

  长洲:滕王阁前赣江中的沙洲。

  旧馆:指滕王阁

  层:重叠。上:上达。

  飞阁流丹:飞檐涂饰红漆。有版本为“飞阁翔丹”。(新课改上对“流丹”给出的注解是:朱红的漆彩鲜艳欲滴)

  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

  流:形容彩画鲜艳欲滴

  丹:丹漆,泛指彩绘

  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鹤汀凫渚:鹤所栖息的水边平地,野鸭聚处的小洲。

  汀:水边平地

  凫:野鸭

  渚:水中小洲

  萦回:曲折

  即冈峦之体势:依着山岗的形式(而高低起伏)。

  桂,兰:两种名贵的树,形容宫殿的华丽,讲究

  披:开

  绣闼:绘饰华美的门。

  雕甍:雕饰华美的屋脊。

  旷:辽阔

  盈视:极目远望,满眼都是

  纡:迂回曲折

  骇瞩: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骇。

  闾阎:里门,这里代指房屋。

  扑:满

  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舸:船《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弥:满。

  青雀黄龙:船的装饰形状,船头作鸟头型,龙头型。

  舳:船尾把舵处,这里代指船只。

  销:“销”通“消”,消散。

  霁:雨过天晴

  彩:日光。

  区:天空。

  彻:通贯。

  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一说,“霞”为一种小飞蛾,"落“的意思为孤单,孤单的飞蛾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自有一种孤寂之情。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变霞鹜》)

  穷:穷尽,引申为“直到”。

  彭蠡: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

  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

  断:止

  浦:水边、岸边。

  登高望远,胸怀顿时舒畅,超逸的兴致迅速升起。

  遥:远望。襟:胸襟。甫:顿时。畅:舒畅。

  兴:兴致。遄:迅速。

  爽籁:清脆的排箫音乐。籁,管子参差不齐的排箫。

  遏:阻止,引申为“停止”。

  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凌:超过。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樽:酒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有酒盈樽”之句。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

  邺水: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曹植在此作《公宴诗》。

  朱华:荷花。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光照临川之笔: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王勃说“二难并”活用谢文,良辰、美景为时地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赏心、悦目为人事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睇眄:看。

  中天:长天。

  穷睇眄于中天:极目远望天空

  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来今曰‘宙’。”

  迥:大

  盈虚:消长,指变化。

  数:定数,命运。

  识盈虚之有数:知道万事万物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

  吴会(kuài):古代绍兴的别称,绍兴古称吴会、会稽,是三吴之首(吴会、吴郡、吴兴),唐代绍兴是国际大都市,与长安齐名。同时期的诗人宋之问也有意思相近的一首诗:”薄游京都日,遥羡稽山名“。

  《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

  《古代汉语》解释:“陆云,字士龙,三国吴承相陆逊孙。陆逊封华亭侯,陆氏世居华亭。华亭古称‘云间’。荀隐,颖川人。颖川,地近京城。后以‘日下’喻‘京都’。”

  字面意思是: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

  南溟:南方的大海。事见《庄子·逍遥游》。

  天柱: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天的铜柱。《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北辰:北极星,比喻国君。《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关山:险关和高山。

  悲:同情,可怜

  失路:仕途不遇。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帝阍:天帝的守门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门

  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

  命途:命运

  齐(qí):整齐,平坦,与......一致。

  不齐:就是坎坷,坑坑洼洼。王勃是指自己的仕途之路不是很顺利,怀才不遇。后有“时运不济”一词乃出自于此,实乃后人误以为是通假字而杜撰之,以讹传讹,何可胜道!《礼记·学记》便有“大时不齐”一词!

  冯唐易老: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史记·冯唐列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屈贾谊于长沙: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圣主:指汉文帝,泛指圣明的君主。

  梁鸿:东汉人,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

  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机:“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

  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老当益壮:年纪虽大,但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坠:坠落,引申为“放弃”。

  青云之志:《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处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语意本《庄子·逍遥游》。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

  一介:一个。

  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

  等:相同,用作动词。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弱冠”。

  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

  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这里代指官职地位。

  百龄:百年,犹“一生”。

  奉晨昏:侍奉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非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比喻好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鲤,孔鲤,孔子之子。趋庭,受父亲教诲。《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杨得意的省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的省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胜:名胜。不:不能。常:长存。难:难以。再:再次遇到。

  兰亭:位于中国绍兴。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梓泽: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临别赠言:临别时赠送正言以互相勉励,在此指本文。

  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下一篇小序,在此指本文。

  一言均赋:每人都写一首诗。

  四韵俱成:(我的)四韵一起写好了。四韵,八句四韵诗,指王勃此时写下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这里形容各宾客的文采。

  [page]

  文言现象

  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

  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俨骖騑于上路(俨:古:整齐的样子;今:庄重)

  俨骖騑于上路(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学士: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学位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阮籍猖狂(猖狂:古:狂放;今:肆无忌惮)

  君子见机(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今:看机会,看形势)

  谁悲失路之人(悲:古义:同情今义:悲伤)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以…为衣襟,以…为带)

  2、形容词作动词

  物华天宝(华、宝:有光华,有珍宝)

  人杰地灵(杰、灵:有俊杰,有灵气)

  3、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雾:像雾一样)

  俊采星驰(星:像流星一样)

  上出重霄(上:向上)

  4、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俊美的人,俊杰)

  四美具,二难并(美、难: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

  5、名词作动词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雅望、懿范:有崇高声望、有美好风范)

  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变成紫色)

  桂殿兰宫(桂、兰:用桂木、木兰建筑)

  目吴会于云间(目:看,遥看)

  梓泽丘墟(丘墟:变成丘墟)

  6、数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千里:千里而来的客人)

  7、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腾、起:使…腾飞,使…起舞)

  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使…逃)

  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委屈/屈居)

  8、动词作名词

  穷岛屿之萦回(萦回:曲折迂回的景致)

  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都)

  尽是他乡之客(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消尽,干)

  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同归于尽(灭亡)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完全)

  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

  (2)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朋友)

  (3)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美池桑竹之属(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4)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副词,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5)即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顺着;随着)

  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就;就要)

  一触即发(就)

  可望不可即(接近)

  (6)引

  控蛮荆而引瓯越(v,连接;牵制)

  恭疏短引(n,序)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v,带领)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v,后退)

  引而不发(拉开弓)

  抛砖引玉(引出)

  (7)穷

  穷岛屿之萦回(v,极尽)

  日暮途穷(到尽头)

  穷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

  不忍穷竟其事(穷究,追究到底)

  (8)数

  A,shù

  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多少,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落,列举罪状)

  不可胜数(计算)

  C,shuò

  数见不鲜(屡次)

  而公子亲数存之(多次)

  (9)趋

  他日趋庭(快走)

  入而徐趋(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今背本而趋末(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催促)

  趋令销印(赶快)

  虚词

  1、而

  襟三江而带五湖(连词,表并列)

  控蛮荆而引瓯越(连词,表并列)

  潦水尽而寒潭清(连词,表并列)

  地势极而南溟深(连词,表并列)

  天柱高而北辰远(连词,表并列)

  烟光凝而暮山紫(连词,表并列)

  爽籁发而清风生(连词,表因果)

  纤歌凝而白云遏(连词,表因果)

  怀帝阍而不见(连词,表转折)

  酌贪泉而觉爽(连词,表转折)

  抚凌云而自惜(连词,表承接)

  2、以

  奉宣室以何年(介词,在)

  处涸泽以犹欢(连词,表转折)

  奏流水以何惭(连词,表承接)

  3、之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孟学士之词宗(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取独,不译)

  其他(结构助词,的)

  4、于

  俨骖騑于上路(介词,在)

  访风景于崇阿(介词,到)

  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介词,在)

  望长安于日下(介词,在)

  目吴会于云间(介词,在)

  屈贾谊于长沙(介词,到)

  窜梁鸿于海曲(介词,到)

  舍簪笏于百龄(介词,在)

  奉晨昏于万里(介词,到)

  幸承恩于伟饯(介词,在)

  是所望于群公(介词,引出对象)

  文言句式

  1、定语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范

  2、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极娱游于假日

  奉宣室以何年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幸承恩于伟饯

  3、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

  奏流水以何惭

  4、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非谢家之宝树

  5、省略句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喜托(于)龙门

  6、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怀帝阍而不见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高二语文知识点5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五、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20220高二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5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