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故乡大年三十的风俗作文1000字
推荐文章
很久以前,有个怪兽叫做“夕”,它会在冬季给村民带来很大的灾难,所以村民就用碎竹节和鞭炮对它进行驱赶,俗称“除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故乡大年三十的风俗主题作文10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故乡大年三十的风俗作文1000字篇一
【老家的年三十】
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铝城枣乡”的西边,生态资源丰富的马颊河东畔,是我美丽的故乡张士宏村。
这里有热情厚道的人们,有盖起二层楼的农户,有铺起柏油路的主干道,有绿草如茵、杨柳依依的美景,有金黄的麦田,有悠闲的垂钓,还有独特的一代代、一年年传下来的风俗——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我们老家的年三十有很独特的“程序”,令人欢喜,终生难忘。
早晨起床后,人们开始打扫每个房子,并把每个房间和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说是“除旧迎新”。
到上午十点左右,用白面加水熬成浆糊,开始在内外门上贴春联。贴春联也有很多学问。早些年因为经济条件及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一般都是请村中会写毛笔字的人书写。古韵不易懂,如“鞭炮齐鸣,一元复始;笙簧迭奏,万象更新”。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春联基本都是印制,就变得简化易懂并且有时代意义了。就如“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同时还在横批的上面再贴上“福”字或“春”字,甚至把大门上的“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福事到此处了”。
到了中午,老家的人们把提前做好的整鸡、整鱼、花糕、枣花、大馒头,还有用年糕做成的“猪头”放在置于院子正中央的桌子上贡天。把用面食做好的“刺猬”放在门口,一个头朝里一个头朝外,朝里的那只身上放钱,美其名曰“把刺猬放出去往家驮钱”。男人们放鞭炮,女人们烧纸,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四季发财。
到了下午四点左右,一家人围着桌子齐动手开始包水饺,男人擀皮,女人包馅。当然馅有很多种,如白菜肉、韭菜肉、羊肉、牛肉……在包水饺的时候还要多包几个圆圆的边上带花纹的肉盒子,再压点面条,晚上吃的时候要一块吃。水饺好比“金银子”,肉盒子好比存钱的“锦囊”,面条好比串钱的“钱串子”,一块吃寓意明年能多挣钱。
到了傍晚,夕阳西下,同姓家族的人们在村口堆满小麦秸秆或玉米秸秆,围在一起烤火、放鞭炮,共同祝福祈祷,叫作“照厅”。“照厅”可能是很久以前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大概就是“灯火通明,把夜间照亮”的意思吧!刚开始把捆在一起的秸秆点燃,如果向哪个方向歪倒,就预示着那个方向的庄稼能有个好收成。然后就是烤火,说是“烤烤腚不生病,烤烤脚不冻脚”。最后人们围着火堆放鞭炮、放雷花。鞭炮五花八门,响声有高有低;雷花更是响雷腾空,直冲云天。空中盛开出五彩斑斓、万紫千红的花朵,形态各异,令人目不暇接。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交谈着,追逐着……展现了家族的兴旺发达、和和睦睦。
到晚上八点左右,人们吃着丰盛的水饺,看着春晚开始守岁了。当然“金银子”“锦囊”“钱串子”都要吃掉,最后碗里必须要剩一两个水饺,寓意年年有余。
到了晚上九点,同家族的小辈都要提酒拿杯去长辈家敬个酒,叫作“辞年酒”,以表共辞年、共迎春。这个辞年酒,寓意人们都要酒酒(九九)归一,尊老爱幼。
当然这一夜每个屋子里的灯都要打开,和傍晚的“照厅”相互照应,让整个夜晚都充满光明,寓意大好时光年年有、天天有。
到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忙碌、团圆、热闹、和谐的年三十就要画上句号了。和煦的春天在这长长的鞭炮声中拉开序幕,一派热闹祥和的新年开始了。
这就是我们老家的大年三十。
故乡大年三十的风俗作文1000字篇二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的鞭炮声,我们迎来了__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这一天,是万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是留守儿童与爸妈团聚的日子;是家里的老人等待在外打拼的儿女回家的日子;还是无数工作者依然坚守岗位的日子。这一天,空气中都充满着幸福的味道。
大年三十清晨,我被一阵阵此起彼伏的礼炮声惊醒,我一骨碌儿从床上爬起,揉揉惺忪睡眼,三下五除二的把自己穿戴整齐,草草地洗脸刷牙,就和爸妈上街采购去了。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大红灯笼挂一旁,超市里、菜场里、还有小商品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爸爸妈妈在挑选着自己中意的商品,我也在礼花摊前兜兜转转,面对琳琅满目的礼花,我东瞅瞅,西看看,在妈妈的催促下,好一会儿终于挑好自己中意的,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中午,按照往年的规矩,写春联那是必不可少的,我备好毛笔,铺平红纸,气定神闲,不一会儿,一副对联便跃然纸上——“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外公一边读,一边把对联小心翼翼地贴在了大门上。过新年,当然也少不了把家里打扫一番,仗着人多力量大,没多久,我们就把小家打扫得一尘不染,看着窗明几净,焕然一新的家,我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伴随着夕阳西下,厨房里妈妈、外婆与奶奶的战果也陆续出炉了,有香喷喷的红烧鲈鱼,黄灿灿的豆芽,肥而不腻的猪蹄......据说每样菜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看着这满桌的佳肴,我垂涎欲滴。“开饭喽”随着爸爸的一声吆喝,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彼此祝福,互相鼓励,当然红包也一个接一个地拿到了手,我的心里乐滋滋的。“放烟花啰!放烟花啰!”随即听到“嘭、嘭、嘭”三声,似乎是乐章的一个前奏,接下来马上要引出一整首动人的乐曲,我跑到屋外,顿时,只见远处烟花齐放,此起彼伏,绽放整个夜空,放眼望去,怎是一场视觉盛宴能形容,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伴随着外面连绵起伏的烟花声,屋里也热闹非凡。“快,准备好,抢红包就要开始了!”随着哥哥一声大叫,我们立即各就各位,一手握住手机,另一手的食指飞速地点开微信群,像在起跑线上等待发令枪响的选手一样,眼睛紧盯屏幕,等待红包雨的降临,经过几番角逐,我,哥哥,阿姨都有了不小的收获,只有老爸战绩平平,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情绪,因为这本来也是除夕夜的一个娱乐小插曲,妈妈说,我们不应该沉迷于此,因为有了手机,我们少了许多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让我们不要被叫“低头族 ”。所以不久,我们就停止了手机游戏。
窗外依旧是礼炮轰鸣,家里的人儿温馨的围坐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聊天,好不惬意! 看着这一幕,我好想把时间定格在这一刻,永远永远!
故乡大年三十的风俗作文1000字篇三
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美誉的乌镇是我的家乡。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乌镇这个江南水乡成了全世界共同瞩目的焦点。新年将至,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那么江南水乡的春节又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呢?且听我细细道来吧!
在我们南方,至今还保留了腊月二十四掸尘的习俗。所谓掸尘,其实就是大扫除,将家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时候,往往寒假已经开始了,所以忙活的不单是大人,家里的小孩也会加入掸尘的行列。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常常会搬来小板凳,踮着脚尖踩在上面,边往玻璃窗上哈气边用抹布擦,一双小手常常被冻得通红,却依然快活得像只小鸟。除此之外,我还会挥舞大笔在闪着金光的红纸上写上一副春联,喜气洋洋地把它贴在大门上。家人们还要剪窗花、贴福字……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辞旧迎新”吧!除此以外,大人们还会打年糕,挑年货,提早做些农家秘制的酱制品和腌制品,便于招待亲朋好友。传统的祭年神仪式更是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新年味儿,真是年俗大荟萃啊!
大年三十的晚上是不能早早睡觉的,我们管这叫“守岁”。一家人吃好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就会聚集在一起,一边聊家常,一边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高昂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声交织在一起,传遍了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爆竹、礼花燃放起来了,在那漆黑的夜幕下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朵,红的、紫的、黄的、绿的……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大年夜的夜空瞬时间成了礼花的世界。听爸爸说,在我们这里除夕夜放的叫“关门炮”,这鞭炮一放,就要放到大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这是“开门炮”。相传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还有驱邪的作用呢,寓为新的一年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此情此景,不正应了宋代诗人王安石的那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吗?
大年初一到初六,在乌镇西栅老街上,每天都会摆上一席欢腾得“长街宴”,坐定就开吃。那是一场美食的盛宴!相传古时逢年过节,大户人家总会在坊间广开宴席,共邀邻里好友贺新年。街坊邻里们也沿街摆上桌椅,木桌相连,便形成了活色生香的长街宴,当地人又称“坊宴”。前年春节期间,西栅景区重现旧时“长街宴”盛况,百米长街,宴开百桌。数百名游客沿着长长的老街,端坐在长方桌旁,浩浩荡荡地一字儿排开,围着热气腾腾的紫铜暖锅,喝着本地独有的熏豆茶和三白米酒,吃着乌镇羊肉、喜蛋、咸蹄、肉嵌油豆腐等传统大锅菜,尽情地回味着旧时的“坊宴”盛况……寒冬腊月,炉灶火旺,街道飘香,一片绝美的冬景,一道别有情趣的民俗风景线。
“小桥流水人家”是乌镇的特色,镇里有三十多座小桥,真称得上是“百步一桥”了。小镇人在节日里还有走桥的习俗,每人至少要走十多座桥,称“走十桥,去百病”。在新春佳节里,带着美好的愿望与亲人相伴,绕过一条条街,走过一座座桥,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沉浸在时远时近的乌蓬船上飘来的歌声里,享受着江南水乡独有的民风民俗,新一年的健康、幸福之路从此开始……
怎么样,咱们江南水乡的春节盛况一点也不亚于老北京的春节吧?除了这些,我们还有水灯会、拜年神、烧头香、走亲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呢!来吧!今年春节,让我们相约江南水乡,相约美丽的乌镇,过一个传统、古朴、欢腾的中国年。
故乡大年三十的风俗作文1000字篇四
【话说“老曲靖”的过年习俗】
说起过年,不能不提一下“年”。据说“年”是一种凶猛怪兽,会在腊月三十夜里,挨家挨户觅食人肉畜肉,残害生灵。后来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用放鞭炮与穿红衣服的方法来防备它——于是逐渐演化成过年的风俗。而在曲靖过年,是从一碗入口即化、香糯酸爽的扣肉开始的。
年夜饭一定要有鱼,而且是整条的,不能切,意义“年年有余”;年夜饭一定要有剩余,且剩的越多越好,因为初二初三都要吃年三十剩下的饭菜,这叫做有余有剩。
年夜饭一定要有“扣碗”,其实就是蒸的菜。一般有八个蒸菜,如蒸蛋卷,也就是用蛋液摊成薄皮包上肉末,放在碗里蒸,还有香脆的酥肉,用大韭菜根拼成的面子,底子是菜、粉条等的大碗蒸菜;想想古人很聪明,蒸的菜在大大的蒸笼里很保温,香气在家里飘荡,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而饵块同样是曲靖人过年一定要吃的食品,用老腊肉、老腌菜、青豌豆、甜酱油一起炒,除此之外,八宝饭、红烧鱼等也是不可少的。
吃长菜是曲靖年饭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也是我儿时最深的记忆。寓意长吃常有,长长久久。曲靖人的长菜是将大年三十吃不完的菜煮一大锅,一直吃到正月十五过小年。
铺松毛也是曲靖的年俗特色。象征新的一年清洁平安,这个习俗云南独有。在三十年夜饭做好之前,家长准备的松树的松针,也是我们俗称的“松毛”一层一层铺好,作为年夜饭的桌子,一屋子的清新气息。大人做好了饭菜就一一抬来放在“松毛桌”中间,全家人围着香喷喷的饭菜坐在松毛上,年夜饭就开始啦!听老人说,曲靖人过年其实讲究是很多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爱护森林意识提高了,很多时候象征性地挂一枝松树枝在门头,或者撒几根松毛在餐桌上就代表了地上铺松毛的习俗。
曲靖过年初一早上吃汤圆或者甜白酒饵块,不吃饺子。北京是正月十五吃汤圆,但曲靖人是大年初一早餐就吃。吃汤圆甜白酒饵块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甜甜蜜蜜,福寿绵长。
过去的一些老曲靖人家还有在家门口放甘蔗的习俗,据称,这是人们以此送走一年的烦劳,要在新旧交替之时,挂甘蔗。春节前,曲靖的农贸市场和年货街上,一根根甘蔗堆成了小山,对比挑选之后,人们都会买上两根扛起就走。甘蔗尾部要带一点根须,顶上长长的绿叶也不能去掉。到十二点除夕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要把甘蔗叶朝上根朝下地放在门后,预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两根甘蔗则代表好事成双,甘蔗象征着步步高升和一年从头甜到尾。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贴门神,门神一般是秦叔宝,传说鬼神见了他在守门,不敢随意进入主人家里,以保家宅平安。
俗话说“新年头、旧年尾”,意思是说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与“春节”,所以过年时言行要特别谨慎,中国人希望一年的开始能够事事顺利,有个好预兆。
春节时期还有诸多禁忌,主要为了保平安,来年事事顺利,春节这天妇女不许出门拜年,俗语叫“忌门”,小孩子不许哭闹,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也不可以和别人吵架起争执,犯了会使一年都不顺利。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无论有什么病痛,都不许看医生,看医生会一年到尾都生病。初一到初四不可动刀、针、剪,春节这天不可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当中,出外旅行时一定会碰到下雨。
过年在古代是团圆的象征。而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与复兴,它又被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国泰民安,合家团圆,幸福安康!
故乡大年三十的风俗作文1000字篇五
——红
春节到了,便是铺天盖地的红。
对联是红的,鞭炮、灯笼是红的;初一的衣服是红的;利是封是红的,就连利是封里装的压岁钱也是红的……
铺天的红涌来,汹涌澎湃如潮水,淹没了所有不快,洗净了所有脏污,只剩下了逼人的喜气洋洋,所有地方都红得有力,红得张扬、红得生气勃勃。大街小巷中,红如潮水般欢跃,流动,恨不得把整个花城都染上喜庆的气氛。
所有路上都被人装饰成红色,统一而简洁,却无一不喧嚣着:“过年啦!过年啦!”,赶走冷清,赶走悲伤,赶走疏离;迎来热闹,迎来希望,更迎来新年,新的篇章。
过年的红色,独属于春节的红色,满街满巷,使广州充斥着过年的喜悦,即使因为过年而许多人奔向外省的家乡,广州人少了许多,但它还是因为这红色,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
放眼,满是喜庆的红。有人觉得红色虽艳,却俗,我却觉得这红色极好,既代表了过年的喜悦,也象征着这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赏烟花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年夜饭之后,我便回到了家中。当时已是11点过后。春晚于我而言可谓十分无趣,于是便一个人走到花园中透透气。正走着,突然听见远处有一阵噼啪作响的声音,回头一望,一朵绚丽的烟花俨然出现在眼前。
那朵烟花快速地奔向天空,瞬间便到了高度的顶峰,然后“啪”地一声绽放开来,红色的烟火欢叫着向四周展开,灿烂无比。紧接着,便又有一朵绿色和黄色的尖叫着奔上来,更为激烈地绽开,绿的像飘散的亮晶晶的树叶,黄的像一整串金黄的麦穗。再然后,一朵又一朵的烟花都到了天幕之中,一个个怒放着属于自已的色彩,美丽绚烂,令人应接不暇。
满天的繁华琦丽景象,与点点繁星交相辉影,漂亮无比,令我在朵朵烟花之中看到了新年的喜悦与殷殷期盼,红的绿的蓝的黄的紫的,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朵朵烟花,透露出人民对新年的深深希望。
那一次赏烟花的经历使我难忘,不仅因为在广州是禁止放烟花爆竹,更因为美丽的烟花组成的极璀璨的景象,令我觉得连广州夜景都比不上它的光芒!
——打树花
从电视上偶然了解到,河北民间有一习俗叫“打树花”,每逢春节便有“打树花”艺人表演。
据说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好似朵朵烟花盛开。这种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许多人观看,因此这个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电视上介绍了一位“打树花”艺人,便是王师傅,每逢表演前,他都要准备好觅铁水的木勺。那铁水是滚烫的,所以木勺需十分坚硬,用柳木造,然后在寒冬中放进一桶冷水中浸泡几日,再用火烤干,再晾。连勺子都如此坚硬,十足可见“打树花”过程有多么危险了。因此在表演前,王师傅穿上一件厚重的羊皮大衣,戴上厚帽,只见衣服上有许多烧焦的黑色圆点,再看王师傅身上手上的伤痕累累,使我体会到这项职业的艰辛。
与危险相对的,当然便是“打树花”之美丽了。表演时,艺人站在舞台中央,用木勺觅起铁水,然后用力一抡,一道璀璨的树花便由此而生。金色的铁水飞扬于空中,紧接着又是一道,直至整个空中都洒满了树花,可谓十分壮观,令我想到一个成语“火树银花”。
“打树花”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绚丽辉煌,令人惊叹。
2021故乡大年三十的风俗作文10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