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听力考场提升表现实战经验整理一览
托福考试实战和训练并不相同,许多同学虽然在平时练习中能够保持很不错的正确率,但到了考场上却发挥不出实际水平,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托福听力考场提升表现实战经验整理一览,希望能够给帮助到大家,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分经验】托福听力考场提升表现实战经验整理一览
托福听力考场经验策略:试听与试音
很多人不重视这个步骤,只是简单履行程序,这是大错特错。硬件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发挥。有这样一位考友,以往考试听力成绩都在24分以上,但由于在试听的时候没太在意,开始新托福听力考试的时候发现听力设备有问题,一会听得见一会听不见,虽然后来考场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结果听力只有19分。这不是故事,是一次真实的“事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考试是一件大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大意。
新托福听力考试对策:
当然是在这个阶段,认真地检查设备的状况,是否清晰、连续,音量大小是否合适;保证在硬件设备上是“给力”的。这样我们后续的听力过程中才能更加专注于本身,不会被设备所影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托福听力考场经验策略:外来干扰
托福考场的乱人尽皆知。先到先考,每个考生的进度都不一样。所以,在你想安心做听力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在教室里往返穿梭的身影,听到他们不大不小刚好踩在你心头的脚步声,还有地板轻微的震动,更厉害的是口语战士们高亢、洪亮的的音频,正宗、纯粹、地道的中国英语或支离破碎、体无完肤的不知道哪国的英语。凡此种.种,全都出现在你的耳畔、眼前,乃至心头,挥之不去,严重分散你的注意力。
新托福听力考试对策:
没有什么特效的解决摄敛心神办法,只能尽可能集中注意力,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自己的干扰:把耳机音量调大,压制住外来的声音;把视野缩小到笔尖、屏幕;让思想单纯起来,只思考听到的东西。这些都需要平时练习中就多加注意。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专注力也是一个好方法。
托福听力考场经验策略:耐力与毅力
除英语能力,托福还考察耐力。持续近4个小时的考试对中国考生来讲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单是听力部分就要60-90分钟,并且要注意力集中,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点。很多人无法适应这么长时间的煎熬,到听力后半段就会烦躁,而且可能会厌烦这种考试,主观上产生排斥,那么后面的内容就更听的云里雾里了。
新托福听力考试对策:
关于这一点,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考试绝不是要你意气用事。我们坐在那里是要来解决问题的,绝不是让你表达你对这种模式的喜好和厌恶。即使你发觉自己有些烦躁,也要尽量平静自己的情绪,不能任其继续扩大。不妨将这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看看自己能不能战胜自己。如果能,相信你也必将克服外来的任何困难。
托福听力考场经验策略:加试与预测
加试的题目不算分,这个大家都知道,但这不是金科玉律。有考生反映自己认出了加试题所以没有认真做,但最终的听力成绩和以往差很多。所以,到底哪个是加试题目,也许不能仅凭网络上的总结来判定。
新托福听力考试对策
建议把经典加试题或者预测看做是背景材料,遇到我们熟悉的加试题或者预测,依然要认真听,认真做题,把之前看过的预测用来帮助理解,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另外顺便说一句,加试的不一定就是阅读和听力中的一个,少数情况下存在双加试的现象,要有心理准备。
托福听力考场经验策略:听与记
很多人喜欢把尽可能多的内容记在纸上,结果反而导致很多信息没听到。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人是有记忆力的,我们要尽量把听到的信息记在脑子里,不是纸上。记笔记固然重要,但只是为了提示我们,而不是要我们到笔记里去找信息,否则不是和阅读没什么区别?
新托福听力考试对策:
所以,新托福听力考试,重在听,不在记。我们记录的可能只是支离破碎的几个字母组合,但我们自己要能根据这些残破的内容整合出原文的框架。至于具体信息,要靠我们脑子中的记录和自己的思考来进行整合,用以解答问题。
以上就是托福听力考场经验策略的汇总分享,这方面有所欠缺担心实战中发挥不出平时练习水平的同学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托福听力考试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1、试听与试音
很多人不重视这个步骤,只是简单履行程序,这是大错特错。硬件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发挥。有这样一个考生,以往考试听力成绩都在24分以上,但最近一次由于在试听的时候没太在意,开始托福听力考试的时候发现听力设备有问题,一会听得见一会听不见,虽然后来考场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结果听力只有19分。这不是故事,是一次真实的“事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考试是一件大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大意。
托福听力考试对策:
当然是在这个阶段,认真地检查设备的状况,是否清晰、连续,音量大小是否合适;保证在硬件设备上是“给力”的。这样我们后续的听力过程中才能更加专注于本身,不会被设备所影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外来干扰
托福考场的乱人尽皆知。先到先考,每个考生的进度都不一样。所以,在你想安心做听力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在教室里往返穿梭的身影,听到他们不大不小刚好踩在你心头的脚步声,还有地板轻微的震动,更厉害的是口语战士们高亢、洪亮的的音频,正宗、纯粹、地道的中国英语或支离破碎、体无完肤的不知道哪国的英语。凡此种.种,全都出现在你的耳畔、眼前,乃至心头,挥之不去,严重分散你的注意力。
托福听力考试对策:
没有什么特效的解决摄敛心神办法,只能尽可能集中注意力,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自己的干扰:把耳机音量调大,压制住外来的声音;把视野缩小到笔尖、屏幕;让思想单纯起来,只思考听到的东西。这些都需要平时练习中就多加注意。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专注力也是一个好方法。
3、耐力与毅力
除英语能力,托福还考察耐力。持续近4个小时的考试对中国考生来讲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单是听力部分就要60-90分钟,并且要注意力集中,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点。很多人无法适应这么长时间的煎熬,到听力后半段就会烦躁,而且可能会厌烦这种考试,主观上产生排斥,那么后面的内容就更听的云里雾里了。
托福听力考试对策:
关于这一点,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考试绝不是要你意气用事。我们坐在那里是要来解决问题的,绝不是让你表达你对这种模式的喜好和厌恶。即使你发觉自己有些烦躁,也要尽量平静自己的情绪,不能任其继续扩大。不妨将这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看看自己能不能战胜自己。如果能,相信你也必将克服外来的任何困难。
4、加试与机经
加试的题目不算分,这个大家都知道,但这不是金科玉律。有考生反映自己认出了加试题所以没有认真做,但最终的听力成绩和以往差很多。所以,到底哪个是加试题目,也许不能仅凭网络上的总结来判定。
托福听力考试对策:
建议把经典加试题或者机经看做是背景材料,遇到我们熟悉的加试题或者机经,依然要认真听,认真做题,把之前看过的机经用来帮助理解,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另外顺便说一句,加试的不一定就是阅读和听力中的一个,少数情况下存在双加试的现象,要有心理准备。
5、听与记
很多人喜欢把尽可能多的内容记在纸上,结果反而导致很多信息没听到。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人是有记忆力的,我们要尽量把听到的信息记在脑子里,不是纸上。记笔记固然重要,但只是为了提示我们,而不是要我们到笔记里去找信息,否则不是和阅读没什么区别?
托福听力考试对策:
所以,托福听力考试,重在听,不在记。我们记录的可能只是支离破碎的几个字母组合,但我们自己要能根据这些残破的内容整合出原文的框架。至于具体信息,要靠我们脑子中的记录和自己的思考来进行整合,用以解答问题。
参加过考研的人都知道,3个小时着实让人手指颓废、大脑缺氧。而托福考试的时间更漫长,更让人疯狂。
所以,除了以上技巧外,你一定要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平时多运动,不要死读书。另外,临考前,一定要吃丰盛的早餐,但不要吃饱。饥肠辘辘、吃撑打嗝都会坏你的大事!切记!切记!
紧张又不失放松的心态能帮助你在考试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出真实水平。
托福听力必考点有哪些
专业名词必考
在托福听力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this is what we call + 专有名词”的说法,或者“this is +现象”。
一般来讲,此类专有名词是我们所不熟悉的,但是教授会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更难的考法是用另一个专有名词来解释一个专有名词,那么考点非常明显了,就是考察what is the definition for+专业名词。
不管考试题目如何千变万化,考试的要点是不变的。具体的试题题目可参阅下TPO第四套的关于动物行为的那一篇文章。
原因、结果必考
任何类型的lecture题目当中都有可能会考到此类问题。
一般来讲,表示原因的听力内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除了最常用的because外,表示原因的还有since,as,for,the reason is that等表达方式,这就需要我们的日常积累。
例子必考
此类听力题目中经常会使用具体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某一专业说法,比如会使用我们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会变坏这个例子来说明细菌的作用,也会使用自行车的轮子来说明某种排水系统,也会使用某一历史事件来说明绘画的具体作用。
所以,当听力中出现for example,for instance,let’s say,let’s put it this way,just like, just as,as we all know等说法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觉。托福听力评分标准的了解,可以让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进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小于5的数字必考
此类题目一般会出现我们所谓的多选题,一般会考到具体的作用、表现形式、逻辑关系等。
具体的题目在巴朗中多见,比如考到具体的绘画的三种作用,四种排水系统等,或者是修正主义对于早期农业的消极影响的三个方面等。需要各考生注意的是,在此类听力中可以适当使用专业名词缩略语以减少听力笔记时间。
优缺点必考
此类题目一般集中于典型的高科技、生物化学类听力当中。
比如有一篇听力考到了科学家利用细菌来去除海洋污染物的文章,文章中清晰地给出了此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缺点的题目是一个多选题,基本就是原文中的比较耗费时间和速度比较慢等。所以,对于此类文章,一定要明白其相关的结构,这样才可以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托福听力中的这六大问题该肿么破
单词基础:
有些同学在课前、课后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单词基础,打开词汇书的时候辨识率一般都在80-90%。
但是同学,我们这里说的单词基础,不是我们看到之后能理解的单词,而是通过声音辨别出来单词。
譬如我们听到一个声音[‘kæmə’flɑʒ](卡没服了you?),你能否听出来这个是单词camouflage呢?
而不是当你看到camouflage后,才发现这个单词我背过,它是伪装、隐藏的意思。
所以我们给各位托福听力考生一个自检的标准。
就是打开四级的红宝或绿宝,先把所有的单词遮挡上,放一个音频,暂停一个,想一想汉语意思,想不出来的时候看看这个单词是不是自己认识的?
如果80%-90%的词汇都能反应出来,说明同学你的词汇已经很过关了。
如果只是看到单词的时候才认识,而听到声音感觉无法反应意思,
那说明我们对于单词的声音并不敏感,你现在还只是托福听力词汇方面的小baby而已,需要好好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强调发音(包括连读)和词意之间的关系啦!
问题2. 那背单词需要从哪种级别的词汇开始呢?
如果基础非常非常薄弱,比如4级还暂时没有通过的同学,我们建议选择高中词汇开始听背。
如果四级在500以下的同学,建议同学们先好好把四级词汇听背好。
如果四级和六级均在550分以上的同学,说明基础实力很优秀,可以更多的把重心放在课上发的托福佛脚词汇。
Niki注:大家注意,高中词汇加四级词汇等于75%的托福词汇,所以其实如果小朋友们对高中+四级词汇的反应度很好,托福听力的绝大部分词句还是能理解大概。
问题3. 老师,我的单词没有问题,但是听句子就是听不懂,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该怎么办?
单词没问题的话,需要同学们多来做听译训练(听一句,反应这句话的意思)。
听译训练会让大家发现自己在词组,搭配,或是句法结构方面的障碍。
Niki注:记住一句话:你最多只能听懂你能看懂的内容。举个例子:在TPO42的conversation 1中,女生说,“Hi. I’m Melisa. I was just a few doors down getting some help in the computer lab.” 每个单词都很简单对吧,但是这里的“a few doors down”,“隔壁不远”的这个意思,就是很多同学在阅读当中看到都不太理解的表达了。
问题4. 老师,我单句听都能听得懂,但是当我把文章合在一起听的时候,感觉就跟不上了,这是什么情况?
单句能懂能反应,放在一起却无法理解。
如果把原文语速放慢,这个情况又会缓解。
也就是说,反应速度跟不上。
那怎么提高反应速度呢?
打个比方,当你跟一个人打了照面,脑中模糊存在她的样子。
第二次见到她的时候,感觉有点眼熟,但是需要反应10秒钟才能想起这个人到底是谁。
但是当你第20次见到她的时候,秒反应啊有没有???
你见到她(不管这个“她”是单词,词组,搭配,或是句式)的次数越多,你的反应就会越快,这样你的大脑就能熟练处理接连不断的听力内容。
所以,问这个问题的同学,大部分刻意练习的量都没到位。
问题5. 老师,我的听力需要练多久才能有提高?
听力的练习是需要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么我们需要多少练习量呢?
1W小时够吗?
我们的答案是,完全不需要这么久啊!
以TPO的听力为例。
每篇conversation的时长为3分钟左右,按照老师上课讲的文章精听方法,大概需要1小时可以完成一个conversation的精听。
每篇lecture的时长为5分钟左右,按照老师上课讲的文章精听方法,大概需要1.5小时可以完成一个lecture的精听
Niki注:其实越到后来,精听一篇文章的时间就会越少的啦,因为正如我们刚刚所说,反应速度会越来越快的嘛!
全部51套TPO,对话部分需要的时间是51..=102小时,讲座是51...5=306小时,加在一起总共的时间是408小时。
Niki注:也就是说,你仔仔细细把51套TPO里的306篇文章全部精听完,所花费时间也就是400小时左右。但是相信我,刻意练习100篇都能带来a huge difference了,更不用说306篇了。
问题6. 老师,有没有办法可以让我的听力2周之内从15分突击到28分?
没有。哈哈。
不过如果你问我,有没有办法在3个月之内,听力从15分到25分以上,那这个答案就是肯定的了!
其实大家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听力从低分到高分,需要解决来自于词、句、篇章的理解和反应问题。
那么如果有一个为期3个月的班,就是陪伴着你,
去把四级词汇和托福佛脚词汇的拼写和发音啃下来,
带着你在课堂上(包括课后作业中)去理解和总结60篇TPO听力文章里的词组,表达和文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