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警示教育片党员干部干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2)

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警示教育片党员干部干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2)

若水9999 分享 时间:

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警示教育片党员干部干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教育片学习心得

  2018年,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在全党全社会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东青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开展“作风纪律深化年”活动,通过“比、学、赶、超”整治“庸、懒、散、慢”,为全镇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结合自身工作谈谈“作风纪律深化年”活动心得体会。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对于一个干部,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执政党,纪律是生命线。

  “预知平直,则必绳准;预知方圆,则必规矩”。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没有纪律不成其事业。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引领全国之时,纪律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干部的口碑,不在于职位,而在于作为。而我,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时刻将规矩挺在前面,工作中做到该沟通沟通,该请示请示,该汇报汇报,不能乱了章法。时刻保持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该自己干的工作,积极主动去干好,不等不拖;该自己配合的工作,不遗余力的配合好,不推诿扯皮。各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努力在全镇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做到统一步调、令行禁止。

  作为一名一线扶贫干部,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在经历了数次“回头看、回头帮”和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探索之后,我们深深的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扶贫攻坚贵在精、贵在细、贵在实;脱贫奔康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好的扶贫政策能够在东青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华结果。

  此刻,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的的紧要关头,在我们全镇基本全面脱贫的同时,我们要转变观念。摒弃以往“摊大饼”、“撒大网”的扶贫模式,要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到田间地头的富民产业培育,从全民扶贫到深度扶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真正做到扶贫先扶“智”和“志”。

  要扶“智”和“志”就要大力实施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教育扶贫,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让贫困户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想脱贫、愿脱贫、敢脱贫。思想上通过感恩教育、农民夜校、坝坝会等农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教育引导,让困难群众从内心深处知党心、明党意、感党恩。在行动上,通过培育富民产业,实现“一户一园一产业”,让贫困户腰包鼓起来、腰板挺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扶贫工作才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我将时刻做到守纪律讲规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全市作风纪律深化年为契机、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高标准高要求约束自己。以顽强拼搏的精神立足工作实际。把本职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从而在小岗位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来。(东青镇扶贫办 郭顺阳)

  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优秀心得体会

  精准扶贫这本“好经”,在一些地方的基层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被“念歪”了,显然与扶贫干部的个体状态有关,但是与精准扶贫工作本身缺乏精准的监督、指导,密不可分。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精准扶贫对象是否脱贫,最终以贫困户的签字认可来确认的。理论上说,这个终点的压力设计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但在精准扶贫的起点到终点过程中,一些地方事先并没有制定严密的考核制度。有的只讲结果,不讲过程,把具体工作任务“精准”到了一个个兼职的基层干部身上,领导与监督指导的责任撂得干干净净。

  其实最令人痛心的还是资金到位的精准扶贫工作,依然犯了形式主义的老毛病。有位82岁的老人,每月领18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患有严重风湿病。老人被列入精准扶贫户之后,扶贫工作队给他安排养鸡项目,并送来了100只鸡。结果老人的日子更难了,老人说,我一天只吃两餐,鸡一天要喂三次,马上就没吃的了。4个月后,鸡苗全部死亡,老人为此还倒贴了几百元。这个案例,跟一些地方发放的扶贫羊被贫困户宰杀果腹如出一辙。大把的精准扶贫资金白白浪费,不是贫困户不领政府的扶贫情,而是他们没有这个实力托得起这份“情”。

  82岁的老人明显是因病而“患”贫的。精准的扶贫应该是用兜底的贫困医疗保障,达到先治“贫病”的效果。然而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到了基层扶贫干部身上,成了例行公式的公事,这实际上是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的完成“作业”过程。它犯的不是技术病,而是作风病。精准扶贫工作的形式主义,最终造成的结果是精准扶贫的“浮萍”化。短时间看,表面绿油油,风过之后打回原形。

  离开精准监督、精准指导的扶贫工作,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精准扶贫。不让贫困户掉回贫困队伍,首先需要将不配做扶贫工作的懒政官员,早早赶出扶贫工作的队伍。

  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观后感精选范文

  扶贫选人用人不准导致履职不力,其他地方同样存在。“十三五”扶贫的大政方针已定,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开展扶贫,首先要精准选对人。达州市自亮“家丑”,既是对自己扶贫选人工作的一次反省与调整,也为全国扶贫选人提供了一面镜子。

  如果说精准扶贫告别“漫灌”、实行“滴灌”,那么,驻村第一书记这支队伍就是一根根“管道”,直接关系着扶贫成效。

  只有精准选人,才能精准扶贫。“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组织是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村第一书记就是列车长。精准扶贫选派第一书记,要完善机制、细化标准、严格程序,划定重点范围、突出履职能力,坚持选贤用能、力戒滥竽充数。重点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经受了锻炼、接受了考验,增进了感情、增长了才干;重点从后备干部中选拔,他们胸怀使命感、肩负责任感,工作能力强、进取意识强,扶贫惠群众、自身也受益;重点从新提拔干部中选拔,他们想干事、能干事,既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又实现自己心中抱负。同时,注重因地制宜选拔,山区、库区、老少边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人口素质不同、发展模式不同,应把脉对症选人,因人因地施策,与相关部门结对共建,精准滴灌、靶向扶贫。

  精准选人用人,同样也离不开精准监管。干任何工作,能力不强当然会履职不力,但能力强也可能履职不力,原因是什么?监督不力导致不作为。有的单位不“选”而“派”,一“派”了之,对选派干部日常履职不管不问,致使有的选派干部觉得“做多做少一个样”,驻村少而回城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选派干部帮助村里跑跑项目、搞搞慰问,其他党政事务很少过问,挂名不出力,在职不尽责;有的确实真脱产、真驻村,但与农民“坐不到一条板凳上”。选对人、用好人,必须健全管理、考核、保障、奖惩等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念起监管“紧箍咒”,推动精准扶贫精准实施。

  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扶持谁”“怎么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精准选人、精准监管,选派干部才能全部身心驻在村,登门进屋察民情,扑下身子真扶贫,输血造血挖穷根。

3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