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毕业论文 > 政治 > 社会主义 > 试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价值观

试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价值观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试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价值观

 内容摘要:毛泽东思想的基本价值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服务人民、实事求是、平等互助、独立自主和艰苦奋斗。五个方面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基本价值观,对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基础,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毛泽东思想 价值观 服务人民 实事求是 平等互助 独立自主 艰苦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在世界观上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在价值观上也是如此。因此,毫无疑问,毛泽东思想的基本价值观,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价值观的理论来源,也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思想资源。概括地讲,毛泽东思想的基本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服务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这一根本宗旨的确立,是与毛泽东及和他同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分不开的。可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坚信广大人民尤其是劳动人民,是价值创造的主体。谁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怎样看待他们的社会地位,这是价值哲学和历史哲学领域的根本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解完全不同,得出的结论更是大相径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价值创造的主体是广大人民,而不是少数精英。相比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毛泽东更强调人民作为价值创造主体的唯一性和创造主体内部的平等性。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2]在毛泽东看来,剥削阶级、为剥削阶级辩护的知识精英以及被神化的宗教领袖、“圣人”等等,都不可能是真正的价值创造主体,真正的价值创造主体只能是广大人民。鼓吹“天才论”的唯心论者夸大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在毛泽东看来,“天才是靠群众路线,集体智慧。”[3]包括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人民在价值创造上只存在分工的差别,并没有地位的不平等。尤其是党的干部和普通群众之间,更不应该有什么贵贱之别。在毛泽东看来,党的干部不过是群众的“工具”,“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4]那种看不起群众、总是以“官员”自居的领导干部,是毛泽东深恶痛绝的。
毛泽东思想认为,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只能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和一切剥削阶级和历史唯心主义者存在根本区别,“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5],因此,共产党人不能有自己的私利,必须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服务。经济上,毛泽东主张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干部应该关心群众生活。尤其是农村干部,应重视土地、劳动生产条件甚至柴米油盐等与老百姓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政治上,毛泽东始终追求的是一种没有阶级剥削、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制度。如何防范领导干部背离人民民主的精神,凌驾于群众之上,是毛泽东终生思考的问题。文化上,毛泽东主张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人民文化”,这种文化不只是少数上层人士的专利,而是属于广大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他强调,“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6]两个“最大”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原则。

二、实事求是

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决不是以哪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而不过是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如果“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7]注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归根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中也有着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传统。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这一中国古代成语作了新的阐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8]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和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传统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实事求是价值观和实践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中国化,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基础。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毛泽东青年时期即注重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在长沙求学期间,他曾邀同学“游学”千里,步行考察了长沙周边的五个县。面对当时许多同学出国留学,毛泽东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他认为,外国固然要研究,但首先要把中国自己的问题搞清楚,这就要求对中国的复杂情形“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9]后来他在回顾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时说,他只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以它作为指导去分析中国的情况。因为,在马克思的书上,并不可能找到中国问题的具体答案。[10]正是对中国实际的强烈的“问题意识”,使毛泽东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和认识工具,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创性的思想理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以实事求是作为历史起点,也是将其作为逻辑起点的。写作于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的第一篇哲学著作,在该文中,他针对当时党内理论家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和照抄照搬共产国际决议、指示的思想倾向,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11]的科学命题,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即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从主观想象出发。毛泽东思想在此后的逻辑展开,就是以这一思想路线作为逻辑基点的。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从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来看,无论《反对本本主义》,还是《实践论》、《矛盾论》,或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贯穿其中的主线无不是实事求是。众所周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三方面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实事求是正是将三者联系起来的核心。首先,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应用和基本要求。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实际。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12]其次,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应用和必然结论。历史地来看,独立自主的提出,正是缘于解决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国革命道路只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走适合中国实际的路。

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