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职场励志文章有哪些
推荐文章
心若坚定,就无所谓承受。内心的堡垒都是由坚强修筑,相信自己是对内心最大的强化,勇气是一种动力的撑起。只要脚下有路,就是爬,也要爬出自己的痕迹,给生命做无悔的担起。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职场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励志文章1:职场上的“打工者心态”,正在悄悄毁掉你
作家六六说,工作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如果你把工作当成工作,你基本上一辈子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如果你把工作当事业去奋斗,你得到的一定比你期望的高。
这其中最大的区别,不过是心态。
公司同事赵成曾多次在我们面前宣称:“真不想做这份破工作了。”可被辞退的那一瞬间,他还是懵了。
HR委婉地告诉他,公司出于缩减成本的需求,做出裁员决定。他拍案而起, “为什么我是唯一被裁掉的?”
HR说,这是领导的决定。
赵成气势汹汹冲去和领导理论,领导只好给他交了底,说他的工作效率太低,态度不端正,影响团队健康发展。
赵成听了,顿时变得垂头丧气。
其实他原先不是这样的,刚到公司时,他也曾干劲十足,加上专业能力不错,领导对他十分满意。
可年底调薪时,他发现好几位同事比自己的调薪比例要高,就变得愤愤不平。更让他气愤的是,年后招进来的新人,和他同级同岗,工资却比他还要高。
那之后,赵成再也提不起兴致工作。他觉得公司不重视他,给的工资配不上他的付出。于是他的工作态度变得消极,拒绝加班,拒绝任何不属于自己责任范畴的工作。
甚至,有时连分内的工作也敷衍了事。即使这样,他还是觉得意难平,到处宣称不想干了。
只是没想到,他还没炒公司,公司就先炒了他。
和领导谈过之后,他冷静下来,明白了自己的过失。可走出公司时,他还是隐隐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
那个施害者,其实不是公司,也不是上司,而是他的“打工者心态”。
所谓打工者心态,就是完全用报酬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公司是老板的,工资才是自己的,给多少钱干多少事,绝不多做一分,也绝不多担一份责任。
电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拿两千块钱的薪水,要有一万块钱的范儿。你如果打算就钱做事,那你一辈子都是给人打工且暗无天日的命。”
被打工者心态攫住,人就会对工作丧失热情,与企业无法联结,继而被企业排斥出局。
原本最在意的就是工资,可最快失去的,恰恰也是工资。
我曾经在一家资深老国企工作。
我们的同事中,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就进了公司的老员工。
他们常兴高采烈给我们讲计划经济时代公司的辉煌:一箱一箱发苹果发带鱼发奶粉,食堂师傅是从高级酒店借调来的名厨。可一谈到现在的工作,就都没什么好气。
他们虽然是老资格,可工资却和我们新进来的差不多。他们因此对工作没什么兴致,迟到早退,上班时间扫雷接龙斗地主,领导安排的活推一半接一半,还常常怨声载道。
他们还常常传授我们职场哲学,“别傻乎乎的领导让干啥你就干啥,多做多错,不做一定不会错! ”
在老员工中,市场部的何工显得格格不入。他不混日子,也不抱怨,工作兢兢业业,遇事很有钻研精神,还常帮领导分忧解难。
后来,公司新成立了项目部,何工第一个被平调过去。新部门要开拓市场,有很多苦差,何工常年忙得脚不点地,却乐在其中。
项目部发展很好,很快就独立出去成立了子公司。而子公司的老总,就是何工,年薪仅次于总公司老大。而那帮老同事,仍然在领着原来的工资,混着原来的日子。
后来,何工给我们开会时说,职场上,最忌讳打工者心态。如果只为了工资而工作,人的格局就会变得很小,只计较眼前得失,而忽视长远发展。
唯有把职场当成一场投资,抓住今天每一个努力的机会,未来的自己才能更加珍贵。明白自己现在能做什么、未来要做什么,永远都比这月发了多少钱来得重要。
你是公司的打工者,但也是自己的投资人。你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就是不断增加的资本,而你未来的身价,就是分红。
思路决定出路。
两年前,我的偶像秋姐离开大公司进入一家小企业,当时大家都觉得她疯了,小公司又没给她股份,年薪又没涨多少,两份工作一比较,高下立见,她却选了那个劣势选择。
可秋姐说,她唯一在意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成长。帮一家小企业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是她一直想做的事情,这样,自己的价值就能得到跃升。
而她选的那家,是最有潜力进入快速车道的。
我当时不太理解,秋姐只是部门领导,能对企业发展起到那么大的推动力吗?可后来,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做了两次大规模减资,秋姐的公司真的趁势进入了大众视野,秋姐也在行业内名气大涨。
我在微信上恭喜她,秋姐顺便教我:聪明的职场人,都应该是精明的投资者,要有大局观和前瞻性。
站在老板的立场上,看看自己能给公司创造多少利益,这决定你现在的位置;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清这份工作能带给你哪些成长,这决定你未来的价值。
明白了这两点,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不要继续。
是啊,当大多数人抱着打工者心态混日子时,那些持有投资者心态的职场人正在默默胜出。
持有打工者心态时,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手段,与己无关,与钱有关。于是眼界和思维就很狭窄,容易放大眼前的困难,囿于当前的关系,心态消极,无法成长。
而投资者心态,要求我们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应该去考虑的问题。
于是,这就需要我们制定更高的目标,用更高的标准来约束自己,挑战更难的工作,从而提高技能,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那些付出远高于工资的人,他们不是傻,而是在投资自己。
这样的人,不因为眼前的小利益有所动摇,是真正的聪明人。
他们知道,打工者心态只能造就永远的打工者,而投资者心态,却能塑造出职场的胜者。
励志文章2:真正的勤奋,不等于忙碌
1
两年前,小何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因为是新人,他被安排到基层的岗位,每天干的都是琐碎的事。
几个月后,小何就有点儿不开心了,说自己比很多人都能吃苦而且兢兢业业,为什么领导看不到?后来,他忍不住跟领导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反而被调去看仓库。
小何所在的公司是我以前所在单位的供应商。有一次,我们联合做完活动,小何跑过来跟我诉苦。于是,我问他,“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
小何说,“至少干点技术含量高一点儿的,能学到东西的。”
我说:“你只有把这一份工作做到极致,换工作才有意义,你觉得自己做到了吗?”
小何说:“看仓库那样的工作,我当然做到了极致。”
我特别直接地告诉他:“不,你并没有做到。就说这次做活动需要取放货物,我发现物品A数量比较少,你们放得离门口很近;物品B数量很多,你们放得比较远。可是,领物品B的人远比领物品A的多。你觉得合理吗?”
小何想想说:“可是,送货的人送来的时候就那么放的啊!”
我说:“送货的人不懂,但你是负责仓库管理的人,你应该懂!除了物品码放领取,你们一共7个人,负责领物的4个,负责看管的3个,领物的忙死,看管的却能闲死,你也觉得合理吗?”
小何有点儿不服气地说:“这是领导安排的。”我忍不住笑了:“领导安排你来负责这块儿,你就有责任把每一个人安排妥当,你却只知道自己做事,你真觉得自己做到极致了?”
2
我又想起来,大约七八年前,我还在媒体上班。我负责的部门接收了一个实习生,是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本科生,为期三个月。结果刚一个月,他就来找我说想结束实习。我问为什么,他倒也直接:“我想当一个好记者,但我觉得自己在这里学不到东西。”
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意外。他现在每天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从各个渠道整理新闻线索交给编辑,编辑从中选出可以操作的题目——这是每个新闻专业的学生刚开始工作所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他继续哭丧着脸说:“这一个月,我觉得自己每天都挺用心,整理出很多不错的线索,但最后总是被编辑否掉,心里特别沮丧。”
我拿过他的工作记录本一看,可不是嘛!这一个月,他每天都搜集了20多条线索,结果被采用的也不过三五条。
我问他:“编辑否掉你的线索时,你问过他们原因了吗?”他一愣说,“没有。”我说:“你是新人,经验水平不够很正常,正因为如此,你才要多学多问,才能避免下一次被否啊。”
“不过,你搜集的线索的确有些问题。”我又翻了一下他的记录,“你知道我们的读者群主要集中在什么年龄,他们的工作类型是什么,他们的学历和收入水平大概怎样,他们主要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吗?”
他一听就有点儿懵了,接着摇了摇头。
我继续说:“你连我们报纸是办给谁看的都不了解,怎么会不被否呢?编辑的工作很忙,下次遇到自己弄不明白的事,希望你直接问出来。”
3
我刚踏入职场的时候,整整一年的时间都在做特别琐碎的基础性工作,无非是信息搜集、资料整理。一起实习的小伙伴,有的没多久就选择了离开,我却一直留了下来。有人说不枯燥吗?我说不枯燥,因为有很多自己不懂的东西。
第一周上班,编辑看见我起的标题就笑:这么刻板严肃,读者会爱看吗?
第一次采访,稿子被领导打回来无数次。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你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是写给我们的读者看的。
第一次参加大型活动,我写了一篇特别热血沸腾的稿子,被前辈批评:主观情绪太多,你的冷静和客观在哪里?
职业生涯起步那几年,真的就是这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水平,然后再发现、再解决、再提高的循环。
有一次我被领导批评后,特别认真地说:“领导,您总是批评我们,就不怕打击我们的积极性吗?”她的回答我至今记得:如果你做得足够好,自然不会批评你。另外,批评你并不等于否定你。就算是否定,我个人的否定对你来说也不可怕,外界的否定才可怕!
每个人都知道尽全力做事,但是很少有人注意细节。他们并没有把一件事做到100分,而只是把一件事重复做了100次。而且,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总结过这100次之间的差异。不仅如此,稍微碰到一点儿挫折或者来自外界的质疑,他们就会选择放弃。
多年职场经验教会了我两件事。第一,注意每一个细节;第二,从细节中寻找关键。第一点会让你更敏锐,考虑更周全。第二点则能让你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进化。
真正的勤奋,不等于忙碌!大家共勉。
励志文章3:别再混吃等死了,舒适圈里除了舒适一无所有
1
前几天在微信群里聊天的时候,小安又在吐槽她的奇葩公司和傻逼老板了。
这样的吐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到,我们早已听得起腻,连敷衍的安慰都不愿意再给予她了。
在她嘴里,她们公司是全宇宙最糟糕的公司,低得要死的工资,无休无止的加班,暗流汹涌的人际关系,还有形貌猥琐、喜欢揩油的上司……
她起初吐槽的时候,我们还会搭腔附和几句,说,是啊,就是啊,现在的这些公司啊巴不得你吃住都在公司,就盼着你自愿加班,恨不得榨干你的所有剩余价值。
我们接了话茬,她就立刻进入了祥林嫂模式,开始滔滔不绝地控诉公司的种.种恶行。我们听了之后惊诧无比,竟然还有这样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你不跳槽,还等着它给你发年终奖啊!
一说到辞职,小安就闪烁其词,说有合适机会再跳槽。我们说,这样的公司,一分钟都不能多待,还等什么合适机会啊?合适的机会它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啊,得你自己去找啊。
小安说,我找过了,可是,我看了求职网站,没发现有适合我的职位啊。我们大惑不解,怎么会没有,难不成你这个职位还只是在你们这家公司里才有?
被我们逼急了,小安终于说了实话。
原来她一毕业就进了这家公司,然后在现在的岗位上一待就是好几年,她的工作相对轻松,又没有KPI考核,所以,她每天就随便工作一会儿,把差事应付完了,就逛淘宝、水群。
几年下来,和她一起入职的同事都升职加薪了,最差的也升了一级,就她原地踏步。
等她待不下去,想要跳槽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几年在职场毫无成绩可言,论干劲比不过应届大学生,论工作经验她又拿不出有说服力的成绩,离开这家公司,她想要再找到和现在相同薪水的工作,简直难如登天。
我说,小安,你这可怎么行啊,别说你待的这家公司很难运营到你退休还没倒闭,就算它能一直开下去,可公司毕竟不像体制内,它不养闲人,你这样不思进取,指不定哪天就被公司给开了,到时候,你可怎么办啊?
其他朋友也七嘴八舌地给了小安很多建议,大家建议她在现在的岗位上多学习多观察,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再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学习行业前沿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尽快让自己的专业技能强大起来。
小安答应得好好的,可没过多久,她又来群里吐槽公司。我们问她学得怎么样了,她支支吾吾半天,愣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们大家伙心下了然,知道她也就是嘴上说说,其实根本吃不了苦,没下功夫去提升自己。
最后,华姐意味深长地对她说,小安呐,这人在公司啊,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对自己狠一点是最难的,可回报率也是最高的。
如果你下不了决心,也吃不了苦,那就只能忍气吞声,好好干着了。如果狠不起来,也忍不下去,那你最后就只能收拾铺盖卷走人了。
2
像小安这样混吃等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他们心比天高,总觉得自己应该享受最好的一切,吃饭要吃品牌餐厅,穿衣要穿潮流新款,下班了有点时间也要去嗨,唯独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
只要眼下的生活还过得去,他们完全不会考虑明天会怎样,就算偶尔对未来有担忧,也仅仅是担忧一下,转身就把对未来的担忧抛诸脑后,继续享受当下。
在他们的认知里,从大学毕业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再是一个学生,终于摆脱了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从此不用再学习了。
可他们不会知道,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每个职场人都必需终身学习,进行自我的升级迭代,要不然迟早会被职场淘汰。
从生物学上来讲,人全身的细胞七年就会更新一次。很难想象,七年之后的你,全身的细胞都已经更新过一遍,唯独你的思想和学识还没有半点进步,全然和七年前一样。
当然,更多的人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而是即便意识到了,也没有那样的意志力去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和磨砺,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毕竟,待在舒适圈里,重复昨天的自己,既省心又省力,真的很舒服。
可你要知道,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3
如果一定要混吃等死,端着体制内的铁饭碗的小芸远比小安更有资格。
小芸是市政府的一名公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撰写各种公文和会议纪要,如果领导要在会议上发言,那么,她也得写写发言稿。
同科室还有一位三十几岁的大姐,每天上班的日常就是在网上玩斗地主,间或写会儿稿子,更多的活一股脑地推给小芸做。
小芸看着对面桌那张麻木不仁的脸,内心一阵悲凉和慌张,难道那就是十年之后的她的样子吗?
不!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
如果她愿意,她真的可以在单位里当个混子,多混几年日子,熬熬资历也能升到科级,运气好的话,能在副处的位置上退休,然后安度晚年。
可她不愿意过那样毫无意义的生活,她想让未来有点不一样。
在那之后,她开始每天收看新闻联播,认真研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的文章。
有一次,同科室的那位大姐看到她拿着《人民日报》看得津津有味,疑惑不解地说,这又不是什么《知音》《故事会》,有什么好看的,你至于看得那么起劲吗?
她说,王姐,我以前还没发觉,现在越看感受越深,你别看我们平时写的东西大多都是宣传形势政策,有官方文章特有的格调和框架,可真要有想法,也一样能写得很出彩,你看这篇啊,它……
小芸话还没说完,就被王姐粗暴地打断了,行了行了,你别跟我说那些,我听得头疼,该我出牌了,我不跟你说了。
小芸叹了口气,接着自个儿钻研。
后来,小芸自己也写一些通稿,发给市里的报纸。市报那边一看,哎,这稿子不错,都不用怎么改,就是很好很正面的宣传,就给发了。
从市报到省报再到《人民日报》,小芸的文章越写越好,发表的报刊的规模和档次也逐渐升级。
再后来,她就被借调到了省厅,没过几年,就在宣传口干出了口碑和成绩。
说起曾经在市政府写稿子那段日子,她一阵后怕,如果当时她也得过且过地混日子,那么,今天的她也许还在写没完没了的会议记录和毫无新意的领导发言稿吧。
4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的,并不是你起初的能力,而是你当下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做自己熟悉的事,日复一日,也可以选择改变,跳出舒适圈,接纳学习新事物、新技能,每天都变得比昨天更好更优秀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好。
人性是有弱点的,在安逸的舒适圈里待久了,人就会畏惧改变,懒得行动。因循守旧是一种强大的惯性,它能把你牢牢地束缚住,滋生出你骨子里最深沉的惰性,消磨你的锐气,让你变成暮气沉沉的“活死人”。
舒适圈,起初是舒适圈,时间长了,就成了猪圈,把你喂养成一头肥头大耳、混吃等死的懒猪,诗和远方成了不存在的东西,你的生活里只看得到猪栏。
每一个清醒的人都不敢待在舒适圈里太久,因为他们深切地知道,舒适圈是披着华丽外衣的囚笼,它囚禁激情,扼杀梦想,是懒惰的温床,是奋斗者的地狱。
当小安们还在舒适圈里看着外面的广阔天地望洋兴叹的时候,小芸们早已奋力一跃,跳出舒适圈,去逼迫自己,为难自己。因为她们知道,让自己当下过得不那么舒服,以后才能拥有更精彩的未来和更充沛的自由。
你只有去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你才有可能成为前所未有的自己。
说真的,别再混吃等死了,舒适圈里除了舒适,一无所有。
励志文章4:为什么你的月薪一直突破不了两万?
01
前前前同事李不悔,上个月跳槽了。
李不悔新去的,是一家规模为原公司十倍的大型集团,他的月薪,翻了三倍,突破两万。
所有的同事都羡慕他,只有我知道,李不悔成功转身的秘密。
李不悔所在的,是一家很容易混日子的公司。员工收入虽然不高,却有着保障。老总不在时,办公室里的人,都在电脑上看热播剧。
只有李不悔,兢兢业业的工作。七月的长沙,像一个火炉,同事们都在办公室吹空调,他却出门拜访客户。几年下来,他成了业务能力最强的部门总监,每年完成的业务额,占到公司一半。因为交往中印象深刻,客户直接把他挖走了。
工资是什么?工资本质上是一种交换。想要更高收入,就首先得让自己变得值钱。当所有人满足五六千块,你不断提升自己的附加值,月薪自然就可以突破两万。
02
有媒体曾经做过一期专题:那些月薪五万的人,都经历过什么?
其中有个姑娘,十年间,月薪从4千飙升为3万。
22岁,她一个人在苏州,每天被花样催婚;在银行做初级的职员。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有奔头,她花了全部积蓄学英语,每天回家背单词到深夜。第二年,拿到了外资银行offer。
几年后,她被猎头挖到另一家外资银行,升职加薪,但感觉人在慢慢废掉。于是她决定离开传统行业,去互联网金融。一个人坐飞机到陌生的城市,经历了4个小时包括价值观和专业的三轮面试,成为企业高管。
这一年,她32岁,年薪40万。
为什么,有些人的月薪涨幅惊人?不过是因为他们紧跟趋势和风向,且把事情做到了极致。当你超越了钱,致力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03
妻姐在一个四线城市的房产公司做施工设计,去年也拿到了月薪两万。
老总之所以爽快给她加薪,是因为件小事:在公司的一个房产项目施工前,妻姐发现了设计图纸中的一个漏洞。如果照此施工,将给公司带来几百万的损失。
楼盘开工在即,图纸修改起来麻烦。但妻姐和她们部门的施工设计师,依旧向老总反映了此事。老总迅速调整了设计方案,随后给妻姐所在的部门集体加薪。
决定个人月薪的因素,其实主要是五个:公司利润、老板心情、个人绩效、与老板的关系、部门重要性。
职场里,多数人都是在用“打工仔”的心态在工作,只关注于个人得失,很少站到公司的利益层面来考虑问题。当你超越了这种普通人的心理,让公司获益更多,你就能打败99.99%的同事,成为公司里重要的人。你的重要性,也决定了你月薪的水准。
04
见到的人越来越多,我开始越来越理解“赚钱能力”这个词。
在选对行业,与日常努力外,许多时候,它其实指的就是“格局”。
如果说,一个人的工作心态也是有境界的,我认为至少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混日子。浑浑噩噩,没有追求,每个月能够让他们兴奋的,只有发工资那一天。第二层,赚钱。赚钱是他们工作的唯一目的。第三层,则是实现理想。或要成为公司的中层,或要在行业内声名鹊起,他们志在必得。
第四层,也即最难得的心态是,不为赚钱,也不为追求某个具体的职位,他们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为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虽然是普通的员工,却有着高管的思维与自觉。
他们不是只为赚钱去工作,他们更在乎的,是某种意义与格局。这些从不在乎工资的人,也往往赚得最多。
05
所以,为什么你的月薪始终不能突破两万?
你可能缺的,不是底层能力,也不是合适的职场位置,而是工作背后的价值观。
拿到月薪五千,并不难。你只要有着不错的大学出身,或是两三年的工作经验,就已经足够。拿到月薪一万,你需要的,也只是去一些风头正劲的行业,或是努力做到公司的中层。但要拿到月薪两万,多数时候,只能依靠做人处事的格局。
没有无缘无故的高薪,在残酷却公平的职场里,高薪的背后,必然是高出普通员工的个人价值,是一个人在职场中的日益重要,是大气的格局。
当你大气、聪明、勤奋、对自己足够苛刻、把握当下看到全局,你就会拥有你意想不到的月薪。这样的职场常识,愿你能够尽早领悟。
低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值钱。
励志文章5:20岁的时候你在熬夜,40岁的时候你能干嘛
1
我不喜欢看到下班时间过了半个小时,还在电脑前的员工,更不喜欢晚上十点以后打电话跟我谈工作的员工。前者让我觉得挫败:老板不能让员工按时下班,说明工作安排不合理。后者让我担忧,这么晚还在想工作,明天能有饱满的精力上班吗?
经常被问到你们作家是不是都熬夜写作。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给出的工作时间表是:早晨起床后,沏好咖啡,工作四五个小时,一天写四千字。他强调“当你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
作家余华也说从不熬夜写作,倒是偶尔熬夜看球,作为枯燥工作的奖励。他从当作家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立下规矩:离开书桌就不想小说里写什么。
如果继续深入了解,你会发现,越是成功的人,越知道生活规律、睡眠健康的重要性。他们往往在创业之初,就给自己立下规矩,像一台精密的仪器,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拒绝的时候拒绝,不把睡觉的时间浪费在无效的信息获得上,更不在睡觉之前为明天焦虑。
“回家泡个热水澡,睡个好觉,明天早晨起来满街都是男人,个个都比豹哥好。”电影《甜蜜蜜》里的这句台词,把睡个好觉当成了失恋的鸡血。
2
我认识一个意气风发的姑娘,经常凌晨二三点钟发朋友圈。有人说你这样对身体不好,她说我不要人生的长度,只要人生的宽度。听上去很燃,但看来看去,发现她所谓的“人生宽度”只是朋友圈的宽度。
人生的长度决定了人生的宽度。无论你多有才华,多特立独行,没有健康一切归零。看《六神磊磊读唐诗》,我总忍不住想,如果李贺能活到58岁,王勃能活到61岁,是不是就没李白杜甫什么事儿了?他们短短27岁的生命,已经如此绚烂妖娆。
时间才是真正的big boss,再有才华的人,最后拼的还是命,生命,不是命运。
时下最酷人生态度是投资自己。每个人都希望当富矿,把时间换成美貌、知识、金钱,再用这些交换来的东西,对自己进行投资,产生更大的效益。
我的前老板跟我说过一个投资自己的故事。那时候她在北京一家大报社,合租的女孩咬牙为自己投资了一件貂皮大衣。那时候她们写一篇稿子可以拿一百块钱稿费,而一件貂皮大衣要九千多。借钱买了大衣,她就开始每天熬夜写稿。钱终于还清以后,落下了神经衰弱的病根,40岁就退出江湖,人也不知道去哪儿了。
“每次看到她穿着貂皮大衣参加party,采访到很多我摸不到的人,晚上回来却整夜抽烟、写作,白天要靠吞食大量的维他命和咖啡维持精力,我都觉得这是注定赔本的买卖。
每天只睡4小时,工作到70岁活到90岁,那是传奇,不叫人生。普通如我们,对自己最好的投资是晚上十点上床,早晨六点起床跑步。你讨厌的人,你要比他活得长;你现在做不到的事,50年后可能根本不叫事儿。”
前老板是我偶像,她的这些话对我影响特别大。后来我发现,晚睡的人往往不是因为有很多工作要做,而是因为对焦虑与孤独无能为力。
3
每个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三种,消费的时间,浪费的时间和投资的时间:
消费的时间,是吃饭睡觉坐地铁等必须使用的时间,它是中性的。
浪费的时间是指把时间花在生气、抱怨、不值得的事情上。
投资的时间则是用时间拓宽你的人生,收获体验与知识。
中性的消费时间,使用得当,可以变成优质的投资时间,使用不当就成了劣质的浪费时间。
如果你能在吃饭时细嚼慢咽,体会米的醇香菜的丰润,度过开心而满足的20分钟,它就不仅仅是消费,而是投资,你收获了快乐、放松、健康、精力。
如果你能在最佳睡眠时间里入睡,第二天精神饱满地满血复活,每一天都是新的自己,睡觉时间也由消费变成了投资。
有质量地用好时间,每一分钟,你都在为自己投资。
4
全国肿瘤中心的登记显示,2000年,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10万个人里面有40个人得癌症,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增长了80%。即使增加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是觉得癌症离你很远,但你很清楚,亚健康离你很近。
你每天都不那么舒服,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越到休假的时候越累。你想让自己看上去有精神,像个有为青年、成功人士,所以买很贵的口红、面霜、包,参加不知道能捞到什么的饭局与聚会,把每一天都过得像演出,晚上大脑根本停不下来。
这是城市青年的群像,如果里面有你,我建议你从今天开始,做一笔最划算的长线投资:好好睡觉。
即使住在租来的房子,也要给自己买个舒服的床垫,软硬适中,铺上精梳棉的床单,睡有薰衣草精油香气的枕头。
尽量把应酬安排在中午,晚餐精减,餐后安静。
晚上九点以后开始做入睡前戏。洗澡、看书、听音乐,做面膜,稍微运动一下,最好喝一点红酒。你错过的朋友圈可以明天早晨再看,点赞留言一点也不耽误。
不带手机上床。有电子产品依赖症,可以看看Pad,但里面不要加装任何社交软件。我之前一直是听英语入睡,最近发现一档非常好听并且催眠的综艺节目:马世芳的《听说》。马老师软糯的台湾腔,怀旧的音乐,让时光慢下来静下来,堪称最佳床品。
昨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在公司招聘的面试环节里增加了睡眠问题。
“你每天晚上几点上床,睡前做什么,从上床到入睡平均需要多长时间?”
我问这道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她说:“不熬夜已经成了我们时代最难的自律,能好好睡觉的年轻人都是潜力股。”
安静上床,安静入睡,不熬夜,不失眠,恭喜,你是最好的投资人,已经跑赢了大多数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