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励志文章精选5篇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场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成功的天赋
美术大师要选一个年轻人做他丹青事业的关门徒弟,前来考试的人很多,经过几轮严格的淘汰赛,只剩下两个年轻的画家:一个是从美院刚刚毕业的,他的作品已多次参加各种画展,并且获得了不少奖项,实力确实不俗。另一个年轻人则是刚从乡村来的,他酷爱绘画,画出了不少上乘之作,自学成才,备受画坛称道。
大师说:“你们两位的作品我都看了,难分伯仲,各有千秋。现在我只有看你们各自的美术天赋了。”大师让他们俩人各自为对方画一张白描画像,两个年轻人听了,立刻支好画板,迅速观察对方并画起来。乡村来的这个年轻画家想,画人,一定要抓住一个人美的形态,把一个人外在的美和心神的美完美地结合起来,使被画的对象更美。于是他就仔细观察对方所具有美的特质,一笔一画地谨慎给对方画像,对方的额头较窄,他就把他画饱满些,对方的眼睛较小,他尽可能把它画大些,使它更具熠熠神采。
而从美院刚毕业的这位年轻画家就不同了,他暗暗思索:对方现在是我唯一的竞争对手,把他画得太美,无疑将对自己不利,不如略微把他画得丑一些,这样对于向来喜欢洁净、纯美的大师来说,自己就不知不觉中多了一份胜算。于是,他就着意渲染对方脸盘的粗糙,着意渲染对方脸上那个不太明显的痦子。
两个年轻人很快画好了,应该说,这两幅作品都是他们难得的得意之作。他们把各自的作品交给大师,心怦怦地跳着等待大师的评判。大师拿起两幅画又再三瞧了瞧这两个实力都着实不俗的年轻人,最后大师对从美院刚刚毕业的那个年轻人说:“很遗憾,我们两个没有师生的缘分。”这个年轻的画家很不解,问大师为什么这么快就做出了选择。大师叹了一口气说:“从事美术创作需要一种天赋,那就是从平凡中发现美,渲染美,不管他是你的敌人还是你的竞争对手,你都要观察和着意表达他的美,不能因为其他的因素而掩盖对方的美。画出你的对手美,画出你的敌人美,这才是一个人作为杰出画家所必需的天赋和胸怀,这样的画家才会有前途,才具有成为画坛大师的天赋。”这个年轻人明白了,惭愧地背起自己的画板低着头走了。
是的,不管他是你的对手或朋友,也不管他对你有什么潜在的敌意,用你宽容的心去客观地看待他,用你的善良去仔细发现和渲染他那一点点的美,那么你就拥有了一种生命博大的气度,你就拥有了一种成为伟人的天赋。
心灵的善良,往往是一个人人生成功的最大天赋。
励志文章2:挫败是稀缺的营养
冯小刚是一个出身贫寒的苦孩子,爱好画画,曾考上电影学院美术系,但限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得不放弃。他拼命考上军区文工团,得以继续画画。离开文工团后,经过一番周折,他进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工作之余,他老爱追着编剧问怎么创作剧本,怎么塑造人物。后来,冯小刚认识了王朔,终于有机会做编剧。他和王朔合写了《编辑部的故事》。写这部剧本时,他找最便宜的宾馆,每天冥思苦想,曾经一个月没有下楼,就吃挂面拌酱油。
后来。冯小刚联合王朔开了家“好梦公司”,但创业并无好梦。20世纪90年代中期,冯小刚接连遭遇挫折,投资打了水漂。讲起当年的经历,他不无感慨地说:“投资人都躲得远远的,于是我待业了。”他知道,那种既伤害投资人,又无法让自己的艺术才华展现给观众的傻事,再也不能干了。冯小刚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觉得民意是唯一能让自己继续当导演的因素,而其显示屏就是票房。时代的焰火与灰烬一并散去,逐年递增的票房,成了冯小刚导演生涯的真正刻度。
多维解读重视积累。铸就冯小刚电影口碑的不仅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几部作品,其实更离不开他的求索与积累,而这些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挫折是福。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不管你是名人还是寻常百姓,只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你才能找到自己要走的道路。
励志文章3:年轻没有理由不努力
1974年,吴京出生于北京。年幼的他在父亲的指引下开始学习武术,加之自己有着成为武林高手的梦想,之后便一直在武术队进行专业训练,曾多次获得全国武术精英赛枪术、对练等项目的冠军。原本以为会走体育之路的他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走上了演艺之路。
1995年由袁和平导演执导的影视剧《功夫小子闯情关》剧组在全国各地招选武打演员,吴京在师傅的举荐下顺利地报了名。不善言谈的吴京试戏时非常紧张,但是他超人的武术表演赢得了制片组领导的一致好评,最后成功地饰演了杨学文一角。
自此之后他便走上了演艺之路。勤学上进的吴京时刻严厉要求自己,很快便得到了诸多导演的赏识,不断地拍新片,最终在电视剧《太极宗师》中一炮走红。虽然名声大震,但他依旧低调,不张扬,不摆架子,一如既往地拼搏在属于自己的演艺路上。
成名后的吴京接片的机会越来越多,只要他接下来的片子都会尽心尽力、善始善终地去演。在拍摄电影《杀破狼》时,有一场和甄子丹的武打戏,拍摄当天导演叶伟信随口说:“子丹你练了三十多年,吴京你练了二十多年,你们别套招了,就直接打吧!”
两个人对视后便直接开打,打得非常精彩,打到一半时实心木棍打断了,导演没有叫停而是递上了木棍接着打,结果棍子又断了。每一次打都在吴京胳膊上的同一位置,虽然疼得厉害,但是吴京一直都没有叫停,直到最后疼得手都抓不住东西了。原本几分钟的戏,就这样接连打断了四根木棍。当然,这一段戏始终没有套招,直接通过。
2015年,吴京凭借电影《战狼》再一次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他的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燃起了全国人民的热血与激情。本以为这部剧会成为他最经典的作品,然而不甘落后的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开始自导自演《战狼Ⅱ》。他在影片《战狼Ⅱ》的拍摄中才真正地体现出了对电影的热爱和对自己的严厉。
电影《战狼Ⅱ》的拍摄地点多在非洲,拍摄之初,剧组人员的安全问题成了最大的隐患,先是先遣队在贫民窟遭到了抢劫,之后在拍摄中遇到了龙卷风,外景搭建的500多个房屋被吹走200多间。尽管这样吴京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拍摄。
电影开场有一段水下的戏,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剧组却整整拍了半个月。面对洋流、大雾、体能、配合等诸多难题,剧组每天至少要花十多个小时在水中拍摄,很多次吴京冒着体力透支的危险,连续下水,最多的时候他曾连续26次跳水。剧组的另一名导演说这样的效果已经很不错了,但吴京总是笑着说:“多跳几次无所谓,我们一定要把最好的视觉效果呈现给观众……”
影片中吴京与弗兰克有一场对打的戏,拍摄中弗兰克曾多次要求吴京用替身来拍摄,但都被吴京果断拒绝,而且还要求弗兰克真实地“打脸”。为达到真实的视觉效果,影片中真实的爆炸共有一百多次,坦克、汽车戏都是真实的炸毁场景。作为导演的吴京也不清楚到底射击了多少发子弹、炸了多少辆车,他只记得这次自己是拼了命,很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每一次爆炸后很多在场的人员都有短暂失聪的感觉,尽管这样他们还是不放弃,继续前行。
后期的拍摄中吴京因膝盖旧伤复发,每天拍摄开始前他都要吃止疼片。拍摄结束后吴京感慨地说:“哪儿都受伤了,只有心没有受伤,拍动作戏不受伤那不是骗人吗?我又不是靠脸吃饭,我是靠命吃饭……”
2017年7月27日,克服重重困难的《战狼Ⅱ》在各大院线成功上映,刚刚上映4天便打破了8亿票房的记录。面对媒体的采访,43歲的吴京一脸微笑地说:“我走过很多的路,换过很多的方向,不敢说有什么成就,到今天我觉得唯一能够让我拿出来炫耀的,可能就是我不害怕从头开始,因为我还年轻,我没有理由不努力……”
年轻就是资本,就是财富。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励志文章4:没有人可以笑着拿冠军
中国女排搞了一次媒体公开课。课后,我想继续留下体验中国女排的训练生活,于是向陈导申请多留一周。那天是周六,训练之后,全队进入了下午训练的主题——进行分队比赛。
比赛开始了,替补组上来就打得很兴奋,而主力组却失误频频,越打越急躁,很快就输掉了第一局。陈导很不满意,走到场地里跟主力组讲了讲。
被教练批评后,主力组总算清醒过来一些,赢了第二局,又赢了第三局,第四局也胜利在望。眼看着就完成任务了,但第四局就是拿不下来,陈导很不高兴。
万幸的是,训练并没有拖到深夜,主力组终于打起精神把加赛的一局拿了下来。看着疲惫的队员朝场边走来,我以为训练结束了,准备收拾东西和她们一起离开,却发现她们又换上了跑鞋,一点儿没有准备下课的意思。正在这时陈导吹哨了:“马上到楼下集合,抓紧时间!”
陈导布置任务了:“6圈,3分钟之内完成,跑两次,按时间总和算。分两组,每组有一个落下几秒,全队加罚几圈!”
现场除了我,没有人对这样的要求大惊小怪。可是陈导却对所有人都视而不见,他只看他手中的秒表。
综合两次跑的结果,两个组都超了3秒,所以要加罚所有的队员多跑3圈。此时姑娘们已经累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听到还要加罚,不少人委屈地低声哭泣。
有人想讲情,陈导根本不理,他那张我们熟悉的笑脸,此时显得非常冷酷。
姑娘们重新站在起跑线上,最后时刻,不知为什么,陈导突然改了主意,“杨吴、亚男、大梅,你们三个人跑吧,跑3圈。你们这次通过了,全队下课;通不过就全队受罚!”
大梅听到陈导的话哭得更凶了,大家纷纷过去安慰她、鼓励她。陈导仍旧不动恻隐之心:“大梅,你不要再哭了,全队都看你的成绩呢!”
亚男带头:“我们跑!”杨吴和大梅跟着冲了出去。剩下的队员没有一个停在原地,都飞奔着跟了上去。
于是在操场上,我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全队十几个人一边鼓励她们,一边跟着她们往前跑。
整个过程,我就站在她们旁边,下课了,我都回不过神来。
看着她们完成任务后抱头痛哭的样子,我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我和她们共同经历了世界杯和奥运会的辉煌。我知道她们为了拿冠军吃了很多苦,却不知道她们为了那辉煌的一刻是这样度过的!
就像是电影情节的安排,恰在此时我无意中回了一下头,训练楼一层大堂上,那幅中国女排站在雅典奥运会领奖台上的巨幅合影映入我的眼帘。
照片上女排姑娘们那么开心地笑着,有人忘情地咬着金牌。
苦与乐的对比如此强烈,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眼泪夺眶而出,我的哭声甚至惊动了陈导。
我永远记得那天陈导听到我的哭声走过来对我说的话:“马寅,没有人可以笑着拿冠军!”
励志文章5:坚韧造就的传奇
有这么一个人,在他19岁那年,一次滑雪,他与朋友做游戏,要从朋友张开的双腿间滑过去,结果却撞在了朋友的身体上,折断了脖子,导致颈以下全身瘫痪。自此以后,这个高大英俊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只能摇头的残疾者,终生依靠轮椅生活。
再说第二个人,他会驾驶汽车,会开轮船,并且还成了飞行员,能自由驾驶飞机在空中翱翔。当他33岁的时候,竞选温哥华市议员,成功了。在连续做了12年市议员后,他又被温哥华市民推上了市长的宝座。
还有第三个人,他是工商管理硕士,是多个非营利助残团体的创建人,是多种助残设备的发明人,还是加拿大勋章获得者。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走到哪里都能受到众人的欢迎。
如果说这三个人其实就是一个人,那就很富有传奇色彩了。事实上,他们原本就是同一个人——加拿大的萨姆·苏利文,一个不折不扣的奇人。苏利文是如何由一个重症残疾人变成一个奇人的呢?
在折断脖子后的几年里,待在家里的苏利文陷入选择生还是死的挣扎中。他把受伤前打工赚的钱都取了出来,买了辆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汽车。为了不让父母太伤心,他设计了开车坠崖这种自杀方式。所幸的是,他的几次“坠崖练车”都没有成功。此后,要强的苏利文不忍再拖累两位老人,便坚持离开了家,搬到了一个半公益半营利性的公寓。
一天晚上,苏利文又一次独自在房间中品味绝望的痛苦。他盯着空白的四壁,感觉自己的生命就像它们一样空虚。他坐着轮椅来到户外,看到远处的城区正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他想那里有沸腾的生命活力,人们正在摇动着生活的风帆向前航行。此刻,苏利文忽然想到自己的大脑很好用,也能够独立吃饭穿衣,甚至还能微笑。苏利文决心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也要做一个完整的人,我要工作。”苏利文此时对自己说,“受伤前我有10亿个机会,而现在我还有5亿个。”从那一刻起,一个新的萨姆·苏利文诞生了。
从那以后,苏利文广泛涉猎知识,勇于挑战生活。他不但学会了驾驶飞机,而且还教会了另外20位残疾人飞行。由于温哥华的华人超过1/3,在加拿大土生土长的苏利文还学会了中国广东话,这在他以后的竞选中收效奇特。他一讲广东话,就会得到华人的掌声和鼓励。市长选举中,华人几乎把选票都投给了他。
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将这传奇经历赋予萨姆·苏利文?答案是不屈不挠与生活抗争的精神,这是一种坚韧的气质。他曾说过,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面对挑战时的表现,这与他是否坐轮椅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