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有声电台的励志文章分享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潜质实在惊人。人能够忍受不幸,也能够战胜不幸,正因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必须能渡过难关。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2019有声电台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人生路上没有所谓的浪费
1
前段时间,我说走就走就来了云南。
出门前,计划把时间定为半个月或者一个月。
朋友说,你疯啦?出去那么久,工作不要了?
我说,我就想出去走走看看。
朋友说,出去玩儿就去几天呗,出去那么久浪费时间啊。
在一般人看来,年纪老大不小了,整天就想着出去游山玩水,整天就梦着开启晒着太阳发着呆的度假模式,拿那么多时间去玩,不工作不挣钱,大概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人生了。
我也这么想的,左手是出游,右手是老大老实继续上班,一直摇摆不定,纠结了很久。最后是心一狠,果断买了去云南的票,不给自己反悔的机会,安慰自己算是圆一个流浪梦。
真的走到路上了,认识了同行的伙伴,才明白,没有什么是浪费的。
小伙伴是在网上捡来的,嗯,准确说来是我们被他们捡到。别说危险,不认识就跟别人走,畏手畏脚的人是体验不到不同人生的。
两个小伙伴,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原本不熟悉的两个人在路上遇见,一拍即合,臭味相投,一年年一次次结伴,背着包走过不同的城市,拼车拼房拼路费,奢侈过,也节约过,他们走了大半个中国和东南亚,这是他们第N次出走。
他们从自己的城市到胡志明汇合,到芽庄,到大叻,到美奈,到岘港,到河内,进入云南,打算走云南还未走过的那条线路。偶然捡到了我们,一路同行,从石屏到建水,到元阳,到个旧,到蒙自,到普者黑,到坝美,到罗平,我们回去昆明,他们继续走贵州。从年前一直走到年后,用将近一个月时间跨国跨省,像是跨过了又一段人生。
我问他们,你们觉得浪费时间吗?
他们说,不浪费,趁着年轻多走一些地方,多体验一些生活。
他们在越南过春节,骑摩托车,在白沙丘撒欢,在汽车顶上拍照,在海边吹气球,泡泥浆浴,做桑拿,去酒吧喝酒,尝遍各种海鲜,走过越南的一座座城,看一个个建筑物,聆听了一个个人文故事,认识了一堆堆有意思有故事的人,也收获了一片片欢声笑语,这样的日子只是听听都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他们说,特别有意思,一天起码要笑十次,还不止。
我想起那句话,笑一笑,十年少。又想起在城市里忙忙碌碌奔波总是眉头紧皱的人们。
这样的生活浪费了什么?日子过得比枯燥地上班下班买菜煮饭带孩子的人生有意思多了;他们的独立、自理、计划、统筹、应变能力也是两点一线的宅男宅女不能及的;当然,他们的身体也是棒棒哒,根本不愁运动,每天都在走走走。
有得必有失,要想获得不一样的经历,就要舍得放下其他东西,也许是没有在工作,没有在挣钱,但精神的愉悦、内心的丰满和能力的锻炼却是任何按部就班的工作无法给予的,这不是浪费,这是一种成长。
2
被我们说浪费的时光和事情很多,我们总是在以自己的标准在衡量每一件事的意义,并定义值得与不值得,值得的事情就是赚了,不值得的事情就是浪费了。
有的人觉得在学习在进步,才不是浪费了时间;有的人觉得挣了钱有进账的日子,才不是浪费;有的人觉得只要是在行走在经历,就不是浪费……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于是“浪费”有了很多标准。
于是:
有人说,跟他好了三年,居然劈腿了,真是白浪费了几年好青春!
有人说,做这个职位一坐就是五年,加班多,累得要死,没升职,没加工资,白白浪费了这几年!
有人说,你学了这个专业,你又没做这行,那你读的那些书不就浪费了?
有人说,天天抱着手机就是浪费时间!
……
可我们不曾想过,这么普普通通的一件事的后面,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时间是不是真的虚度了?人生是不是真的浪费了?
我的答案是,那可不一定。
看过一个海岩的故事,在他还没有红的时候,曾经在下班后花大把的时间偷偷摸摸地写第一篇长篇小说《便衣警察》。
在别人看来,只读过四年书的他无论资质还是学历,都不够格写出好的东西,根本不可能走上文学道路,还自不量力花着时间搞这些东西,明摆的就是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浪费人生。
可海岩这本小说出版之后,引起了轰动,获得首届“金盾文学奖”一等奖、全国首届侦探小说佳作奖。
杨澜采访海岩之后,总结的一句话是对“浪费人生”最好的解释:“他的经历证明,只要你是有心人,这人生啊,敢情就没有什么是被浪费的。”
你不花时间去相处怎么知道他就是渣?跟他在一起的三年,你也是快乐过,也被爱过,也让你学会了怎样去爱,也告诉了你感情不是肆无忌惮一成不变的,而感情变故给你的挫折让你学会应变,变得坚强,更让你懂得去珍惜下一段感情下一个好人,虽然不至于大度到没心没肺感谢他的辜负,但至少自己有所领悟也是好的。
在一个公司做了五年,也就是在一个行业做了五年,累积起来的人脉无数,资源无数,踏实做事和加班都让你比浑水摸鱼的同事收获更多,让你清楚看明白五年都没有升职是公司制度问题还是自己在某方面的欠缺?自己的问题当然是去改善去培养,就算是制度问题,凭借着这五年经验,出去混这个行业都是轻车熟路,资源、人脉和丰富经验是最宝贵的竞争力。
学这行,却没做这行,也许你在别的行业有了更好的发展,而你学的这行还在你的肚子里你的脑海里,做了你的知识储备,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知识再多也不嫌多,见多识广通晓得越多,出去才越有资本畅所欲言,才更接近成功。
我也是爱抱着手机的人,可是我并没有只是逛逛淘宝,打打游戏。我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于手机,如果有心每天能获取信息量是看到凌晨都看不完的。剖开了说,在淘宝买个东西,货比几家,能准确无误不换货不退货就买到要买的东西也是一种能力,新手买到渣货的几率绝壁比老手高几倍。
就算只是在家睡个觉,好歹也补足了睡眠,淡了黑眼圈,让自己身心都好好的放松了放松。
你可以没有很宏伟的目标,可以没有打鸡血的行动,也可以没有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无论是心灵的感悟、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增长或者为健康的修养都可以,只要你在每一件事之后,或多或少都有受益,那时光就并没有被浪费掉。
你的人生经历的每一件事,遭遇的每一种际遇,度过的每一寸时光,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累积自我修养与成长的一种经验,都是在给你的人生添上一抹重彩,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储够了爆发的能量,像海岩那样金光博发。
人生路上没有所谓的浪费,每一条路,都要面对不同的问题,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也没有那么千难万阻,只要用心去经历,去体会,去享受,去成长,任何时光都不会被浪费。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皇天不负有心人。你所有的付出和受过的苦,终将会回报你,重要的是,你得是有心的人啊。
励志文章2:人要逼着自己去成长
昨天和朋友柚子逛街,聊到她目前的一些困扰。
柚子是一个不大善于沟通的人。工作上,她很少主动和带自己的法官沟通,每次都只是默默完成交代的任务,再无交流;进修上,她去参加讲座,她有问题想问,都已经在脑海里组织好语言了,现场人也不多,她却就是没勇气开口。
柚子的困扰,让我想起一位前辈,张小姐。
张小姐是某公司的经理,四十不到,财务自由,玩得一手好基金,房地产买到美帝去。在几百人的剧场做分享,她谈笑风生,从容自得,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
她对我们说:“无论在何时何地,你都要想办法让别人记住你,而且最好永远忘不掉你。”
我被这句话触动到——当时,我一直在寻求提高存在感的办法。尽管那时候我都不太敢举手,却还是强迫自己向她发问:“有一些人天生不善于表现自己,该怎么办呢?”
张小姐闻言,给我们讲了她的故事。
其实,她也不是天生爱表现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在工作的前几年,她不爱出风头,一想到被众人目光聚焦的感觉,心里就七上八下、紧张不已。她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存在感极低。
有一次,她和同行小柯因为业务上的关系结识了。
她和小柯提起:“其实,我们一年前就一起参加过一门培训。”
小柯一脸迷茫,努力回忆了一下,还是坦诚地表示不记得了。
张小姐心里有点失落。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工作两三年来,一直在原地踏步,正是因为她从来不“逼”自己去当众表现——你从不表达观点,别人就不会知道你的看法;你从不发言提问,别人就会忽略你的存在。
没有人会注意你,没有人会赞扬你,没有人会羡慕你——没有人会注意到你。
你就这样被忘了,即使已经工作了两三年,在大家眼里也不过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透明人。
张小姐所在的企业是一家跨国公司,时常要开远程会议。以前每次开会,她从不过多的发言。通常是总部代表讲完后,问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其他七个国家的代表依次提问。最后总部问,中国人有没有什么意见?
这时候,问题差不多都被其他人问完,张小姐只能说“没有没有”。
不甘心永远这样沉默下去,张小姐下定决心,逼自己改变。
她暗暗给自己定下任务——每次视频会议,一定要抢在第一个提问,哪怕只是问“刚才讲到的XXX能再解释一下吗”。
从一开始的头皮发麻,到后来越来越自然流畅,张小姐渐渐喜欢上了积极表达的感觉。
起初,她很担心自己的提问会没水平、被别人笑话。但后来她发现,如果逼着自己提问,就会下意识地更认真地去倾听和思考,最后问出来的问题,往往是很有质量的。
因为逼着自己去表达,她在同事的眼里,逐渐从“啊我想想,她人还不错吧”的小透明,成长成了“很有想法”“很有见解”的业务骨干。
有时候,人要逼着自己去成长。
张小姐对年轻人的奉劝是:永远选择不安定的一方。对人生方向犹豫不决的话,就往变化激烈的一方走。逼着自己离开舒适区,你才能快速成长。
说到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张小姐甚至开玩笑说:“千万别选爸妈让你选的工作。”
譬如,她就没有听爸妈的话,在当地谋一份铁饭碗,做一成不变而毫无挑战性的工作,而是选择了进入竞争激烈的外企,逼着自己每天快速学习、边学边用,每天都在逼自己迎接挑战,每天都在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一天天成长起来。
某品牌亚太区总经理董先生,也有着类似的心得。
董先生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34岁那一年。
在此之前,他只是庞大集团的一颗小小螺丝钉,薪水勉强能供给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孩子。
2000年时,公司想要外派总部员工开拓中东、非洲等空白市场。当时,候选人除了董先生外,还有几个和他资历相仿的同事。
包括董先生在内的几位候选人都犹豫着,外派虽然是升职加薪的跳板,可也意味着要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国度东奔西走,还时时顶着单枪匹马开拓市场的巨大压力。
其他几个人最终选择了放弃这个机会,而董先生决定逼自己一把,把自己推出舒适区,踏上了外派之路。
当时,公司没给他一兵一卒,他只身上任,一个人拿着行李就去了阿拉伯。
七年外派,他飞来飞去,以至于一早上醒来会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他在印度做行销,办road show,租了三台卡车,让使用者到卡车上体验产品,如果觉得好就用卡车把他们载到附近店里去买。以这样的方式,他亲自跟着卡车,跑了印度整整八十一个城市。
这七年时间里,他帮公司打开了阿联酋、伊朗、以色列、哈萨克、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市场。
外派回国,他成为了公司的亚太区总经理,为人信服。
在贫穷落后的印度、在纸醉金迷的迪拜,在各种巨大的文化差异下,他经历过艰难,忍受过孤独。也是有过退却之心的,但他“逼迫”着自己坚持下去,继续披荆斩棘、开疆辟土。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你有多优秀;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能。
很多“优秀”,就是这么逼出来的。逼自己不要懒惰、不能胆怯、不准退缩,逼自己从舒适圈里走出,让自己在一场场硬战中日趋成熟。
面对人生抉择时,退一步,并不会海阔天空。你一次次退让,其实是在拱手交出对生活的选择权。你不逼迫自己,到了最后,就只能为生活所迫,被动地束手就擒。
我也问过自己:总是逼着自己,那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前段时间,我采访了几个瘦身成功的妹子。其中一位,三个月瘦了三十斤,骨骼肌从22.5kg上涨至24kg,胸部从C-CUP升到了D-CUP。
减肥的那三个月里,她逼着自己每天下班后,七点赶到健身房,拉伸到八点,有氧四十五分钟,再拉伸到九点。回到家,已经是十点。有的时候要加班,她就约一大早七点的课。
公司发蛋糕,她把蛋糕分给所有人,自己不敢吃,眼巴巴地问同事好不好吃。
加班时叫外卖,同事们点了麦当劳,她就只敢点一份土豆泥,用水泡过后再吃。
她说:“我想试试看,这么多年来,我究竟能不能坚持下来一件事。”
逼自己坚持三个月,当然不容易啊。可是瘦下来以后,就可以穿腰身尽显的好看裙子,就可以在自拍时不用拼命找角度,就可以不经意晒晒锁骨和人鱼线……
你现在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是为了将来能尽情地做想做的事。
现在的你,逼着自己去成长、去变成更好的样子,把握人生的主动权,将来才不会为形势所迫,被驱使着艰难前行。我们逼迫着自己努力,是在为将来争取随时任性的权利。
有时候,人要逼着自己去成长——别偷懒、别胆怯、别退却。“进”一步,才能看到海阔天空。
励志文章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大学同学S一毕业就结婚了,婚后不久怀了孕。本来她想等孩子满一周岁就出来工作,可是她身体底子太差,生孩子时落下一身病。老公体贴她,让她安心在家照顾孩子,不用考虑挣钱,他一个人能养家。
从此,S便一心一意在家做全职太太,再不考虑上班的事。几年后,S又生了一个二胎,更不想出来工作了。
两个孩子都上了学,S有了大把休闲的时间。她经常在朋友圈晒照片,美食,旅游,帅气的老公和两个儿子,还有宽敞明亮的家,让我们这些苦哈哈的上班族羡慕得红了眼。我偶尔和她聊天,夸奖她老公能干,一个人能养四个人,还把日子过得那么滋润。S总是表现得不以为然:“男人嘛,挣钱养家是应该的。”
当初体质虚弱的S,经过这么多年的调养,已是珠圆玉润,看着比同龄人年轻很多。她时常在朋友圈发一些文字,大多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之类的内容。她微信上的名字干脆就叫“岁月静好”,我常常加班到深夜刷朋友圈时,一低头看到她的头像就忍不住心生悲凉——-同学不同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会那么大?
春节刚过,公司要举办一个大的商务活动,我负责采购红酒。记得S的老公就是红酒经销商,于是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要了他老公手机号。
电话接通,S的老公听我说明来意,很是兴奋。他说去年和我们老总推销过他经销的红酒,但是没有签成,这次希望我能在老总面前多美言,促成这个大订单。
我们约好时间,让他送几个样品过来供我们挑选,当然,最后签单还是要老总定夺。
S的老公把红酒样品送来时,老总正好在市里开会,让我们把红酒拿过去,等散了会一起去饭店吃饭。
很快到了老总开会的地点,老总说马上出来,让我们在车里等他一会儿。
S的老公执意不肯在车上等,他说这样不礼貌,就站在车旁等着。北方二月里的天,和冬天差不了多少,温度还很低。我怕冷不愿下车,就在车上坐着。料峭的寒风里,S的老公西装笔挺地站在外面。他和我只隔着一层车窗玻璃,脸上冻得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带着谦卑的笑容,专注地看着会议厅门口方向。
等了二十多分钟,我们老总终于出来了。S的老公赶紧抢步迎上去握手,我也下了车。我们老总握了一下他的手,有点吃惊:“你的手怎么那么凉,没在车里等我吗?”S的老公连连说:“没关系,没关系,车里太闷,正好透透气。”
我们一起去饭店吃饭,品酒。
酒桌上,为了表示诚意,S的老公一杯接着一杯地干,把我看得心惊肉跳。我劝他少喝点,酒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他笑,没事,已经习惯了,经常这样喝。我这个老板说得好听叫“总”,其实就是销售员,不喝酒怎么卖酒?
中途的时候,S的老公说去一下洗手间,我看他脸色十分难看,就追了出去。洗手间门口,一股刺鼻的酒味迎面而来,S的老公弯着腰在洗手池那吐,表情痛苦不堪。他看到我,强颜笑了笑,继续吐。
我默默退到门口等他。想起S秀的那些幸福,不由苦笑。她一定不知道自己老公的工作会如此辛苦,那些光鲜背后,就像他穿着单薄的春装站在寒风中等客户一样,不过是咬紧了牙关的支撑。
青春年少时,我并不曾懂得自己那些快意活法,都是来自父母的躬身托起。我迷席慕蓉的诗,做琼瑶的粉,为赋新词强说愁,唯独没想过父母的辛苦和劳累。
婚前,我甚至在家里没有洗过衣服,更没洗过碗,婚后也整天在父母那蹭吃蹭喝,吃完抹嘴就走。曾经有年轻的同事看到我的手,无不艳羡地说,姐姐三十几岁人的手,竟如同婴儿般柔软白皙。我洋洋得意,自诩丽质天生。
记得那一天,妈妈手上的戒指摘不下来,让我帮忙。摸着妈妈的手,感觉那么那粗糙那么僵硬,心口不由一紧。低头看时,发现指尖全是裂口。大的裂口上,贴着医用胶布;小的裂口,一个个张着嘴,仿佛诉说着经年的辛劳。
我满心愧疚与感动。妈妈这双粗糙的手,为我承担了太多的累,我却一直以为那是天经地义。
众生皆苦,没有人会被命运额外眷顾。如果你活得格外轻松顺遂,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你该承担的重量。
那个替你负重前行的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他(她)总是怕你太累,而把最多的重量放在自己肩上。如果一个人对你好,绝对是命运的恩赐,而不是理所应当。哪怕是夫妻,哪怕是父母。
你要学会珍惜那个人。
励志文章4:去接近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我敢打赌说,不管你现在到了什么年龄,居住在哪个城市,有一份怎样的工作,是住在洋房里还是地下室,是每晚吃山珍海味或是咸菜泡饭,你身边经常接触的人群中一定会被分成这样两类人,一类是每次见面或聊天都是“老样子”的那类人,和你说自己沉闷的生活,乏味的伴侣,甚至没什么前途的工作,那神情里似乎没有什么关于未来的惊喜,让你忽然想起几年来你们的聊天都是这样消极的语气;而你身边的另一类人,是每次见面都有新鲜事分享的男人或女人,他们不一定是你最要好的朋友,或许你们还在某些问题和价值观上还有过严重的分歧,可是这场聊天却充满希望,信息量极大,他用欢快的语气和你叙述生活里不断发生的新鲜事,让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中也有什么地方值得改变或者尝试。在他们的身上,有什么东西在深深地吸引着你,以致于就算是十分钟的聊天,都能赋予你更广阔的思索。
我把第一种人称为消极型朋友,第二种人称为积极型朋友。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这番论断,大可以打开聊天工具,群发一条信息“你最近在做什么?”我敢说,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这样回答你,“我能干什么,还是那样呗”,而有一部分人,会这样告诉你,“我最近在读xx的书!”“我这个月报了个学习班,想利用一下下班后的时间。”“我锻炼身体呢,刚跑完了五公里。”“我计划两年内去巴塞罗那旅行,正在做攻略,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去?”
如果你选择和第一类朋友聊下去,我猜想你们聊天的内容大致会包括“无法上涨的工资”“买不起的房子”“永远在反对着自己的父母”,偶尔他/她会说到“我的女/男朋友实在不理解我”或者“我明明努力为何生活依旧没有半点起色!”你大概会附和着,继而想到自己悲催的人生,也有着几分相似的不容易;如果你选择和第二种朋友聊下去,你大概会发现他/她的生活仿若是一出传奇,明明是每个人都公平享用着24小时的每一天,他/她却有时间用来跑步读书看电影,你们会聊到毛姆的一本书,莱昂纳多的新电影,公司旁边新开的健身房或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旅行圣地。他/她似乎什么都知道一点,可以告诉刚刚发生的国际新闻,也可以推荐给你品味优雅的咖啡屋,甚至连朋友圈最热门的那条鸡汤也能说上几句,这让你惊奇他/她头脑中可以消化的信息量,而我想当你们结束这番话的同时,你也大概会在心里激起这样的想法,“要不然今天下班去那个新开的健身房跑步吧!”“要不要把他/她介绍的书买一本?”“我一定要加油啦!”
如果你真得开始了什么实际的行动,在下班后去实践那个第二类朋友所带给你的启发,那恭喜你,你成功地吸收了一个积极型朋友所带来的正能量,而如果你选择和第一个朋友把沉重的话题聊下去,我不确定你会不会成为那个“突然间受到鼓舞开始加倍努力”的那个人。
我有过此两类型的朋友,平心而论,我无法对他们进行品格上的鉴定,大家都是善良可爱的姑娘和小伙子,即便是“消极型朋友”,他们也有着自己充满光芒的那一面。但是从能量的角度上来讲,我从一个“积极型朋友”身上接收的正能量,永远比“消极型朋友”多得多。尤其是在出国最初,经历了浮萍一般的日子,身边来来去去总是会出现不同性格的朋友们,这也让我真切地感悟到处于一个“消极”环境和“积极”环境,对于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巨大区别。
我曾经有过一段比较颓废的日子,不知道人生的目标在哪里,心里明明知道“应该去努力”,却不知道要从什么事情上开始。那个时候身边几个经常接触的朋友,大家生活上的状态也差不多——和我一同租房的小伙子,他常常逃了课,在屋子里没日没夜地打游戏,泡面和零食的盒子堆了一桌子,从门缝里都能闻到腐坏的气息;和我一起打工的女孩子,大概受尽了作为社会底层劳力的卑微地位,每每看见穿着昂贵套裙的客人,总是说着“我为什么不是富二代”的丧气话;一起读书的几个同学,把平日课堂用来睡觉聊天,在交作业前草草地在网上抄一份,考试前连夜准备缩印版的复习资料,再想尽若干办法带进考场里。那时的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一个无底的泥潭,我没有钱,没有绿卡,没有男朋友,也没有一个令我期待的未来。我觉得有那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让我担忧或者烦恼,我常常问自己“你人生的寄托在哪里”,无聊害得我无法生出一丁点奋斗的意志。而我们这些充满了消极力量的人,像是在共同经历着可怕的传染病,无法抗拒又无时无刻地,互相残害着彼此的希望。
我后来偶然认识了一个姑娘,她是朋友的朋友,是永远走在路上的旅行者,我们因此只有过几面之缘,并没有机会成为长久的朋友,但是就在这些短暂的相遇中,我却从她身上学到了很重要的一课。我现在想起这个姑娘,她的模样已经模糊,可是脑子里却会闪现这样的印象,她全身总是充满斗志,似乎永远都是忙着的状态,单身,生活的密度却极高。每次见面,她总是会带来一些不可思议的新鲜事,比如——“我上周去蹦极了!”“你知不知道The Bucket List这部电影?我最近也在做bucket list!”“我找到一份在面包房的工作,很辛苦但是结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哦!”“我发现了一本好书,你要不要看?”客观来讲,一个普通旅行者的生活绝不富裕,她和我一样没有钱没有绿卡没有男朋友,可我觉得她的生活充满意义,比我的日子富庶了不只一点点。她教会我用一种更开阔的视野去面对人生,让我意识到,我是如此年轻又如此幸运,人生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做,鸡毛蒜皮并不足以成为我的全世界。
我从很多“积极型朋友”的身上吸收过相似的正能量,比如,我和喜爱健身的朋友相约跑步,向爱好读书的朋友请教书单,听热衷旅行的朋友讲如何能够用工薪阶层的工资每年旅行一次……拜这些“积极型朋友“所赐,我的生活也因为她们发生了一些重大的改变,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不幸不值得成为我放弃全世界的理由。我从那些积极的朋友那里,了解到健身房在哪里,哪些杂志好看又有意义,我该如何为一场旅行做准备……我的世界,好像一直隐藏着一扇门,因为她们的到来,我得以拉开这扇门看到更壮阔的风景。
如果抽出这两段时光,你会看到我迥然不同的样子,前一段时光里的我,一副萎靡不振万念俱灰的模样,后一段时光里的我,还在承受着一样的苦难,可是却总是觉得什么都充满着希望。现在的自己,可以做到每天跑步五公里,休息的时候每天看一本书,自己创建生意学习一切需要的知识,假期时开着房车去海边安营扎寨……这并不是我一个人凭空生长出的正能量,这是从很多“积极型朋友”身上吸收到的最宝贵的财富。生活带给我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与一些总是在“抱怨生活不公平”“无所事事”的朋友在一起,这和与一些“相信努力就会带来公平”“生活里总是充满着未知”的朋友在一起,两者所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甚至连同爱情,也可以因为和不同的人在一起,生长出“两个人一同颓废”或是“两个人一同成长”的姿态。
我听过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一个人平时花最多时间在一起的5个人的平均水平,就代表了这个人。”我从不会怀疑一个人的进步与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关联,也无法想象,如果不受着周围这些正能量的牵引,我到底会变成怎样一个人。
从心理学上讲,人是群居动物,容易接受周围人和环境的暗示。我至今觉得,人进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接近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而更好的事情,是成为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去改变去吸引更多需要这种力量的人。
我愿你成为这样一个人。
励志文章5:你的努力静待时光检验
时间这个东西,容易使人变成哑巴。
比如很多人曾经年少时有过各种关于梦想的渴求,之后便慢慢地把这些搁置。后来在生活这个大热锅里来回滚烫这么多年,那些现实主义的愉悦感逐渐占了上风。虽然没有功成名就天下知,但手中握有的钱、名下的不动产,足以让一个人活得洋洋得意、自命不凡。但更多的人,并没有获得现实多少特殊的青睐,他们更多的是在生活里打了无数个滚,一辈子敷衍着奔波的疲惫,只为了一周那唯一的不用出去工作的休息日。
不论如不如意,总有一日,我们也许突然回想起,多年前那个倔强又执着的少年,他曾在午夜梦回深情凝视那夜的月光,他爱着这世界,他爱这虚假的公平,也爱这绝对的不公平。
或许谁也没想到。那些曾经赤诚的追梦人,在许多年后达成了一个默契,那就是一起听到了梦破碎的声音。那声音不是淅淅沥沥地缓慢的长调,而是咣当一声。
青春摔个粉碎。
韩国电影《熔炉》里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原本的我们。”这些年里,不知道你还会记得曾经的那些单纯、炽热,像刚刚从生产线锻造成功的铁块,尽管怀有瑕疵,但是它在太阳光的映衬下,闪闪发亮,足以耀出眼泪。
严馥就这样被时光逼成了哑巴。他对于过去的那些事儿选择了缄默不语。后来我们去旅游时聊到梦想这个话题,没想到居然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沉默自持、懂得分寸的成功的人。
严馥很喜欢做饭。当十岁的他,用无比自豪的语气地和家人说他要当一个伟大的厨师时,客厅里响起了热热闹闹的忽视。大人们好像没有听到他在说什么,继续谈论着其他有趣的话题。十五岁的他决定去厨师学院深造时,家里人空前团结,一致反对。一向乐此不疲吵架的父母竟然意外地和好了。那一次吵架吵厉害了,一个冷不丁,他妈妈给了他一耳光。
他说他没有哭。只是脸辣辣的。后来他被关禁闭了。一整个暑假。他想过很多次逃跑的方法,丈量从阳台到地的距离,试了各种绳子的坚韧度,最终还是没有逃出去。
他喝了一口黑咖啡,回过头来对我说:“妈的。如果当时不那么挫,逃得掉就好了。”
“可你还是不敢。”我恰当补上一刀。
“啊。不敢……”他单薄的声音飘荡在深秋凉凉的空气,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狠狠刮着岁月。但没有人喊痛。没人记得。
有些遗憾,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遁形。
严馥遵从家里的安排,按部就班地上学,从重点初中到重点高中,从一个月回三次家到一个月回一次家。后来干脆不回。
“我再也没有做过饭。因为很少回家。也没有条件。每次在食堂吃饭,我觉得我很羡慕他们。可是我说不出口。好像全天下人都觉得当一个厨子是多么的难以启齿。我自己也很耻辱地承认了。”
天生聪明的严馥后来顶住了高考那盛大又枯燥的压力,像一个识趣的成年人,在时代的浪潮中,顺着轨迹继续往前走,每一步都是家长殷切希望的那样,踏踏实实,每一步都踏出皮鞋般难忘的闪亮。
他熬了一个又一个艰难又势在必得的夜,嚼着那些必须品味的苦味,努力把它记住。可是他还是渐渐地忘了。他说,那些很多人想知道的奋斗的过程,他真的都忘了。不是记不住,而是在潜意识里,他从来没有在乎过这些。
这世俗又普通的成功。像下午五点钟已退潮的海面,看似是那么心旷神怡,又有谁料到一个小时之前刚刚蔓延而来的生命般的潮涌。严馥曾经执着追求过那一瞬间的绽放,可是他没有坚持下来。
严馥最快乐的时刻,是厨房里亮着的橘黄色的灯光,他围着围裙,认真对待那些蔬菜,呆呆又傻里傻气的南瓜,纤瘦又爱臭美的黄瓜,热情奔放的油菜,孤傲有型的火龙果,丰满可爱的肉们。他熟练地切着土豆丝,打开开关,放油、放肉、加盐、放菜,每一秒都值得等待,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他想一直这样下去。他想有一天,他指导一个团队,完成一次成功的满汉全席。然后在他们心满意足的神情里狠狠笑一把。
他喜欢厨师这个职业。虽然忙碌,虽然有时不那么体面,可是有趣得很。每天都做熟悉的菜,但每天都有 新的感觉。而他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处理着那些勾心斗角,小心供奉着上下的关系,在琐碎的光阴中耗尽自己几乎快要消失的能量。
他说自己平常闲下来,最常做的事情也是做饭。做饭做久了,就会容易和食物发生感情。每个食物都值得被妥帖对待,和人一样。
生活夹杂在这一片烟火气中,逐渐变得柔软。
然后他说自从升了官,再也没有时间做饭了。大概有一年了。他都快忘记做饭的感觉了。
“我常常在结束一局酒场后,感到盛大的空虚。我快忘记生活本来是什么样子了。”
他被生活推搡着前进,却时常又觉得被它渐渐抛弃了。他活得像个漏了气的气球,飘散在空中,只剩色泽鲜艳。他被生活套住了。尴尬又可笑的境地,迟迟下不了台面。
那次分开后,一别就是三年。后来新年我在生病,生活又不大如意,没想到收到了他的明信片。
他告诉我:“他拿到厨师证了。现在已经在一家颇有名气的酒店里做了两个月的厨师了。”
我突然觉得生命真是美好呀。
有那么多种可能。好的坏的。终于等待了一个好的可能。
而他怎么达到的呢。无非是揣着和不理解你的世界决一死战的决心,起早贪黑,踽踽独行,却开心得要命。那份热爱让所有艰难失了傲气。他终于觉得为自己而活,又终于做到了,没有辜负这份勇敢。
真是好样的。
生活就是死样子呀。它不够迁就我们,又不够大气和公平。所以很多时候你不能够泄气。你需要匍匐,等待,蛰伏,努力,前进,你不要讨好别人,不需要假装和虚伪,你要做自己,等那一个契机。
我们要吻所有日子。连同苦难,困顿,糟粕,龃龉一起。
你要等。
相关文章:
2.励志电台文章摘抄
4.电台的文章有哪些
8.爱情伤感电台文章
2019有声电台的励志文章分享
上一篇:推荐有深度有品味的励志文章
下一篇:有哲理的励志文章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