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与洋流教案
推荐文章
高一学生地理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重点与难点是对“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循环与洋流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水循环与洋流教案1
教学目标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水圈的组成
1.图解水圈的组成
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双基落实】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
________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
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真题选粹】
(2008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B.下渗
C.蒸发D.地表径流
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高频考点】
【真题选粹】
(2014课标卷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根据大屏幕展示图片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提示:沼泽广布的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量小,其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
【深度探究】
(分组讨论,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以下四个问题的形成原因)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3.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4.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高考选粹】
(2015o新课标I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知识点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双基落实】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实现了________、大气圈、岩石圈和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
(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_____;
(3)调节圈层间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
(4)使地表物质发生________。
【高频考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提示: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
【考向_】
亚马逊雨林在地球的水循环和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形成降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降水量来自()带来的水汽。
(2)据调查,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空气湿度下降,降水量减少约20%,但是流入亚马孙河的水量及洪水次数反而有所增加。结合水循环原理,解释以上现象。
教案二
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水循环主要环节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步:观其“形”
通过图片和视频《水的故事》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结合屏幕展示地图学习地球水体的形态及组成
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水体总量的0.0007%(十万分之七)
承转: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第二步:察其“动”
水滴旅行记
我们是小水滴,住在大海里.一天,太阳放射出万道金光,照的我们浑身暖烘烘的.不一会儿,我们的身体变轻了,慢慢的离开了大海,向空中飞去.飞呀飞呀,我们觉的有点冷了.我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会儿,都变成了一颗颗很细很细的小水滴.风带着我们在空中飘来飘去,人们把我们大伙叫做白云.我们的身体越来越沉,越飞越累,都有点飞不动了.过了好一会,我们想到大地上玩玩,刮起风来.这时,我们里面有些大胖子,冷的缩成一团,还来不及和我们告别就落下去了.有的落到了山上变成了冰雪,有的落到江河又回大海,有的落到了田野滋润着禾苗,有的钻入泥土隐藏在地下玩起来捉迷藏。最后,我们大伙排着队又流进了大海。
【动动小手】活动一:结合水滴旅行记,请同学自己动手绘制一个简单的水滴旅行图
讲解: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主要的补给。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
思考1:对比大屏幕给的流量图看看我国三条河流流量的差异?
材料1:2011年入汛以来,从南到北,长沙、南昌、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北京等多个城市在强降雨中,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严重内涝,造成交通阻塞、财务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材料2:德国造下水道让青岛成为“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鲁海的童年记忆中,德国排水系统主干道甚至宽阔得“可以跑解放牌汽车”;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良心。”
※【合作探究一】:结合上述材料探究:
(1)试分析上述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2)如何解决我国的城市内涝,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思考2: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那些环节呢
资料:-------------海绵城市
2013年12月,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设对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方面有一定的弹性,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控水,需要的时候又能够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2014年12月31日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2015年7月,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和管理办法》。同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发文发布了第一批海绵城市的试点名单,给予大额中央财政补贴。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动动小手】活动二:结合水循环知识描述四大圈层之间的联系!(找学生到黑板上画)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承转:水是如何动起来的呢?能量来源于哪里呢?
第三步:辩其“意”
※【合作探究二】: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探究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并分析其意义?(讨论找学生分析)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在水循环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给水循环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促进水循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课后习题
(2015o海南卷)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
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
课后探究
探究课题:调查家乡的一条河流?
探究内容:(1)河流的基本概况:源地、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或湖泊或消失在什么地方、流经的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的基本状况。?
(2)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3)河流水质状况: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
(4)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灌溉、航运、养殖、发电等方面的效益如何??
探究过程、方法: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可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其中的一项。?
注意事项:?
(1)调查之前,集思广益,列出一张调查访问的清单或表格。?
(2)去河流实地勘查应注意安全,避免掉进河里。?
探究结果:将调查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将其中有价值的建议提交有关部门参考。
水循环与洋流教案2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
【教学媒体与教具】
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板书】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页的读图思考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讲解】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修建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引导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占主体的冰川及永冻土底冰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利用的。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供人类利用。既然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
【学生讨论回答】不会。
【点题】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
【板书】二、水循环
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海洋中的水蒸发成水汽,风将水汽送到陆地上,形成大气降水,从而为河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板图】(教材第59页水循环示意图)边画板图边讲解:
水在常温下就会发生三态变化,一方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不断地注入海洋中。另一方面,海洋上大量蒸发的水汽也会克服重力的束缚,随大气的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在适当条件下形成降水,从而补充到陆地表面、下渗到地下、被植物吸收。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循环。这被称为海陆间的循环。当然,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大部分还是降回到海洋中,形成一个海上内循环;而陆地表面水体蒸发、植物蒸腾的水汽降回陆地表面,就形成了内陆循环。
【板书】1、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内陆循环
【计算机显示】
思考题
(1)海陆间的循环实际上应该是双向的,为什么我们常常画成单向的?
(2)三种形式的水循环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
(3)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来说,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讲解】
(l)海陆循环画成单向。是因为海洋到陆地的水汽输送量要比陆地到海洋的大得多。
(2)三种循环类型中,海陆间循环最为重要,因为正是它形成了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
(3)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全球范围内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意义极大。
【过渡提问】关于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的意义还有哪些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60页教材内容进行总结。
【板书】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回答】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2、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教师总结板书】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总结全节】
【课后作业】根据以上的学习完成教材第60页的活动题。
【板书设计】
水循环与洋流教案3
一、水圈
1、定义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二、水循环
1.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内陆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补充材料: 河水补给来源
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但有些河流,即使在较长的时间不下雨,河流水源仍然比较丰富,如我国华南地区河流;有的河流则干季甚至断流。由于流域气候不同,降水形式也不一样,有的是雨水,有的是雪,或兼而有之,这些对河川径流动态有着不同的影响。河流水源的补给途径,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雨水补给 雨水是河流水源补给最重要的一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河流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其特点是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境内降雨量及其变化关系十分密切。例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相对集中在夏秋雨季,且多暴雨,所以夏秋雨季发生洪水的次数较多,汇水过程迅速,来势较猛,流量过程线呈现锯齿状尖峰。冬季河川除部分雨水补给外,地下水补给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仍有相当径流。
2.融雪水补给 温带与寒带地区,冬季降雪,地面形成雪盖,至翌年春季气候转暖,积雪融化补给河流。高山上的积雪,在气温的夏季融化补给河流。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松花江等,春季积雪融化补给河流的水量占一定比例。融雪水补给特点是,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积雪及流域气温变化有关。由于气温的年际变化通常很小,因此它补给河流的时间比较稳定而有规律。
3.冰川水补给 高山及高纬度,冰川运动至雪线以下或达到正温度地区,冰川融化补给河流,如我国西部高山冰川夏季融化补给河流。冰川补给河流水量多少,与流域境内冰川或永久积雪贮量大小及气温高低密切相关,而河流的水情变化与气温变化,尤其是气温日变化有密切联系。
4.湖泊与沼泽水补给 某些位于山地高原的湖泊沼泽,本身是河流的发源地,直接补给河流;有的湖泊汇集了若干河流来水后又转而补给河流,例如江西鄱阳湖接纳赣、修、信诸水及百多条小河来水,通过湖口注入长江。湖南洞庭湖也属此类,湘、资、沅储水洞庭湖,再由洞庭湖几个出口注入长江。湖泊沼泽补给河流的水量大小及其变化,与湖泊、沼泽补给流域的来水量及其变化有关,水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变幅较小,因而在月、年、年际间水量变化比较均匀。
5.地下水补给 大气降雨、降雪(融化后)下渗到地下成为地下水,再由地下水补给河流。在湿润地区,地下水成为河流水源的重要来源。在岩溶地区,如我国的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地下水成为河水的主要补给者。珠江全年水量丰富,除流域降水量较多以外,与流域境内地下水埋藏丰富,地下水补给河流较多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是稳定的。在没有地面水的补给,而河流又能持续不断地保持一定水量,就因为有地下水作为河流的可靠补给者。根据地下水埋藏情况。通常可分为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补给。浅层地下水是贮存于地表松散堆积物中的潜水。主要受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因素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并与河水有相应补给关系,即河水高于潜水面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深层地下水是长时间内渗入地下深入储存起来的,它缓慢地流出补给河流,受气象因素影响很小,通常只有年变化,季节变化已不明显。
当然,一条河流的河水补给来源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以某一种形式为主的混合补给形式,对流域自然条件复杂的大的河流来说尤其如此。我国长江上游地区除雨水、地下水外,高原高山上冰川、积雪在夏季融化也补给河流;东北地区的河流,由春季融化积雪补给,夏季则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西北内陆盆地除雨水外,夏季高山冰川、积雪融化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我国季风地区,大部分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而冬季则由地下水补给。
水循环与洋流教案4
一.说课程标准
(一)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⑵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⑶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⑷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运用图解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有利或不利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
⑵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并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⑶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 内容标准
本类知识的内容标准共有2条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条内容标准表达了三个要点
⑴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⑵水循环的意义。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通过对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联系起来,水的动力作用,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⑶运用示意图体现了标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强调
第二条标准表达了两个要点
⑴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标准要求是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分布的一般规律
⑵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标准要求是分析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但是落实时注意三个问题:洋流分布规律模式化,不必对洋流知识加深扩展,不要求记忆洋流名称只知道大陆东西寒暖即可
二说教师用书
(一) 教材编写特点
下面我将湘教版和人教版教材编写特点进行比较说明,重点说湘教版,因为现阶段我校采用的是湘教版,人教版我校2010年试用过,湘教版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湘教版教材以学生和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打破传统,重视基本方法及技巧,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及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要求高于人教版
2在内容设计上始终贯穿一条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重点,并且富有强烈的生活和时代气息
3教材内容高度概括。概念少了,本课知识只出现了水循环和洋流两个概念,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
(二)编写体例及目的
湘教版教材的编写体例主要有本章标题、本章导读,节,框,正文图片、示意图、活动、阅读材料五部分构成。每一节课的编排以正文、活动、阅读三种方式呈现。正文编排的目的是学习知识的主题文本,承载教学的主要知识信息。活动的目的是师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阅读是辅助性知识和信息,为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提供背景材料或用以拓展学生视野,引发学习兴趣。教材对水循环的三大类型未作具体文字说明,而是将它结合在一幅“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中”,侧重说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关于洋流正文只是概括,重点是通过学生阅读材料,观察洋流分布图,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本节课的重难点即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可落实。
(三)内容结构
高中地理内容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有必修
一、
二、三,必修一以自然地理为主,必修二人文地理为主,必修三区域地理为主,选修我校只选上自然灾害与防治。必修一有四章内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专题水循环和洋流属于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关注的是四大圈层中水圈,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是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地理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学习洋流这部分知识时,要用到已学知识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的相关知识,洋流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重点新知识。
三 说建议
(一) 教学建议
本专题教材只选取了水循环和洋流与水体运动相关的主干知识,由于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宜采用读图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实际地理问题的探究。对于本专题知识我有四点建议
1充分利用示意图
2用好地图示意图
3案例教学
4小组合作探究
水循环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宜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对水循环示意图进行简化处理,把握主要环节即可,并要求学生动手画简图,但是要注意完整性。
洋流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关于洋流分布规律的教学,宜结合世界洋流模式图、表层洋流分布图、风带示意图,最重要的一点是从成因入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宜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精选典型案例。这两大块学习内容均要求以学生活动的形式展
开,当然离不开小组的合作与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展示,最后归纳得出一般性影响。
(二)评价建议
首先评价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评价的方式有四种,有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尤其是教师的作用,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
对于本专题的质量检测点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洋流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评价方法是以某一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为背景考察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洋流为线索,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空间定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开发与利用建议
1积极建设学校课程资源库
如实验器材,挂图,模型,图书资料,电教软件,教学中最常用的是课件
2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组织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活动 3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考察旅行活动,如果有机会我可以带领学生考察河南开封的地上“悬河”,这是典型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结果。
水循环与洋流教案5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标准解读
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课程标准从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舍弃了关于海洋水自身性质的内容(如温度和盐度),只关注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洋流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仔细分析本条“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第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在教学本条“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例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如北印度洋)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需要了解。第三,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 (2)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3)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水循环运动的产生原因。 以河流地貌(分上、中、下游)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收集家乡实际生活中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事例,讨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是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观点。
能自己绘制出洋流分布模式图。
能说出副热带环流、副极地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对照世界洋流分布图,说出这样的环流系统各有几个。记住主要的洋流名称和分布。
根据资料,分组讨论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行和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 (4)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
二、知识结构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 水循环
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 ,以及与之相伴的 状态和 状态的变化。
在 能及 的作用下,水在 、 和 间通过吸收 或放出 ,以 、 、 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 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 。 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 、 及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 洋流 概念:洋流又叫 ,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南北纬 ~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 时针方向,南半球呈 时针方向。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南极大陆外围地区形成环球形的 ,就性质来讲属于 。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大量水体的存在与水的运动,使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充满神奇。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必要前提之一。水的存在及其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二单元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板书]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
[看书思考]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运动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提问、讲解、小结]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 [作图讲解]水循环的形成过程
[巩固]请学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填出图中各箭头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活动]完成P59页3道活动题。
[阅读]阅读课本P60页阅读材料,了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承转]水循环不仅改变了地形而且对地球的能量转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阅读]阅读课本了解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讨论]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小结] “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地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承转]上面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学习洋流。 [板书]
二、洋流 [提问]什么是洋流。
[讲述]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作图讲解]画洋流模式图,讲述洋流的形成情况。 [学生观察]观察洋流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的规律。 [复习巩固]完成P62页课后活动题。
[阅读]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结合洋流模式图,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 [活动]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课本P63页4道活动题。
[小结]通过这4道活动题我们可以知道,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渔场的分布、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洋流的规律,明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用洋流为生产生活服务。
目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答案正确)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是
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②太阳能③重力能④机械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吸收大量热量,而在降雨时则将这些热量释放出来,从而形成 了能量的交换
B.“三峡”地区水能资源是太阳能转化为水体的势能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与水循环无关 D.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
3.在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大气的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大气降水D.海洋水的蒸发 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5.在东北信风吹送下形成的洋流是
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赤道逆流D.西风漂流 6.关于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呈顺时针方向流动②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环流的东侧是暖流④环流的西侧是暖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对西欧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西风漂流D.北赤道暖流 8.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的渔场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 9.有人从西班牙横渡大西洋顺流航行,依次经过的洋流是
A.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B.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C.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D.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 10.有可能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千岛寒流D.北赤道暖流 11.寒流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高纬流向低纬 D.由低纬流向高纬
二、综合题
12.读右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 ,以及与之相 伴的 形态和 状态的变化。
(3)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 、 及 等方式 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13.读洋流模式图回答:
(1)图中①洋流由于 风的吹送由东向西运动, ②洋流由于受 的影响偏离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 方向流动。
(3)按性质来讲,②属于 ,③属于 。
(4)如图中所属海区在太平洋中,则②③的洋流名称分别是② 、③ 。
(6)如图中所属海区在大西洋中,则④处是 渔场。
水循环与洋流教案相关文章:
★ 教案公开课水果
★ 教案咕噜噜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备课教案
★ 教案范文分享
★ 教案模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