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教案雷电颂优秀范文3篇
推荐文章
】《雷电颂》向来被认为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学生无法理解文中语句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不理解抒情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文学经典教案雷电颂优秀范文3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会一点朗读技巧,尽量有感情朗读课文。
⑵ 了解文中所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同学诵读,体味文章气势,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及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 、了解历史剧《屈原》的基本剧情及写作背景。(阅读语文书67-68页)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与练习
(1)请同学们快速读文,划出生字,查字典做好标注,并提示同学注意。
(2)请同学们听《雷电颂》朗读录音,要求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做好朗读标记,如 :重读词语加”…….”,朗读停顿划”/”,语调上扬划“↗”,语调下降划“↘”,语句连读划“︵”。
(3)根据录音与做好的标记,仔细揣测语气、语调、语速,尽量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或两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参考:
诗人歌颂风雷电,指责神鬼偶像。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结合写作背景,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参考:
风雷电:象征革新实际的伟大力量。诗人歌颂风雷电,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作者通过指责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文学经典教案雷电颂优秀范文3篇二
教学角度:表演式诵读——淡化内容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演读,体味抒情方式,感受艺术特色。
主要教学步骤:1.创设诵读情境。先简介《屈原》创作背景、剧情及吟咏《雷电颂》的时间、地点、自然环境,营造背景氛围;再听朗读示范录音,想像剧中情景,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引发情感共鸣。2.表演式诵读。可个人而小组而全班逐层推进:“)自由诵读。读出层次、节奏,读出人物表情,明确舞台提示、颂风雷电、斥神祗三部分语气、语调、节奏的不同处理。(2)竞读赛读。选读最喜爱片段,竞读赛读,读后互评,揣摩拟人句、呼告句,排比句、反复句、短句的朗诵技巧及细化处理。教师提出“表演式诵读”高要求。(3)小组合作,依呼告对象、情感脉络拟最佳诵读方案,准备登台演读。要求组员群策群力,以段为单位,或分或合或领,设计最艺术、最科学的方案。各组依次演读。(4)全班舞台表演式编排配乐朗诵《雷电颂》。3.竞背前六段。
方案二
教学角度:对话式解读——学生变换角色,自主“对话”,以拓展课文阐释空间,激发创造性思维。
主要教学步骤:1.导人。同学们交流有关屈原、郭沫若及《屈原》的信息。2.诵读。要求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吟诵,读出雄浑磅礴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节奏。3.“对话”解读。“)与作者对话。假如郭沫若走进课堂,与我们共同探讨学习《雷电颂》并释疑解难,试拟话题与他对话。(2)与主人公对话。吟诵这篇独白,你定会对主人公崇敬万分,感慨无限,请拜访屈原并告白真情。(3)与课文对话。你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世界?文中屈原是何形象?用文中词句说话。(4)与编者对话。这篇抒情独白被编人散文诗单元有何意图?请以编者身份作答。(5)拓展式对话。假如郑袖之流听完这番独白有何反应?假如婵娟耳闻恩师之言作何感想?请设计与屈原的精彩对白。4.学生分组活动,或访谈、或问答、或表演。5.总结。
《雷电颂》教学设计
重庆市兼善中学张春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
1、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2、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象、图片)
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fangong高潮。
三、整体感知: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文学经典教案雷电颂优秀范文3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
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fangong高潮。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3、与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本文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二处,以达到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
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两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神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问题探究
《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我们能够从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庭,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感情。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4、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5、在朗读中不难发现作者将很多事物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别的含义?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6、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运用拟人、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爱憎。
运用排比、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7、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练习巩固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2、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