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精选囚绿记教案优秀范文
推荐文章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囚绿记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语文精选囚绿记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借窗前的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模仿运用。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语文课更具开放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抗敌精神的歌颂。
(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品味关键句——从凝聚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生活中处处都有绿色。(生观看生活中的绿色)
要求学生用成语说出看后的感受。
如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生机勃勃、朝气蓬勃、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欢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要想理清其中缘由,请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题解
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三、听朗读
思考:
1、本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的?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答案并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2、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寻绿(1-4)——喜悦
赏绿(5-7)——满足
绿 囚绿(8-12)——至爱
放绿(13)——自由
怀绿(14)——惦念
这篇文章深深体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四、分析文章
1、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而不用其他字呢?
(“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 , 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 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 安慰自己的心灵。)
2、作者笔下的绿有什么特点?
蓬勃、向阳、固执
①“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说明常春藤柔弱而又固执
②窗外有什么力量使这株常春藤的细叶、卷须朝窗外生长?
阳光和自由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朝气蓬勃
3、 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喜爱呢?
结合时代背景和陆蠡其时其人来理解。
①陆蠡,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入文坛,后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翻译了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
进步的陆蠡作了犯人被提审。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他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接下来自然就是酷刑了,不久便吐血而死。
②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本文是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写的,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在述说之中,有懊悔,有自责,表现出对常春藤品格的敬佩。在写作本文时,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共同呼声。陆蠡在这篇讴歌绿的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绿”的意蕴:
1、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作者本人!
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的人们!
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五、文章主旨
作者借物抒情,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热爱祖国、渴望民族解放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语文精选囚绿记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
(1)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
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
到思想上的升华。
[教学设想]
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深化,从品位凝聚着作者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故都的秋》,在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以后,相信大家一定对北平的秋色还恋恋不舍,那么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一篇同样描绘北平景色的文章——《囚绿记》,来共同体会作者那深深的“爱绿”之情。
2、介绍作者:陆蠡(li)
(1) 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2) 作者简介:
陆 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3)其他作家的评价:
① 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 “ 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② 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而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这篇淡雅的散文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写作背景!
3、写作背景: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释题
《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叙事性散文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写作手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朗读全文。
2、整体地感知课文
(1) 学生朗读全文
(2) 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① 将全文划分段落,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段落大意,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多种分法:
A、将文章分为五段: B、将文章分为四段:
寻绿(1—4) 恋绿(1—8)
观绿(5—7) 囚绿(8—12)
囚绿(8—12) 释绿(13)
放绿(13) 念绿(14)
怀绿(14)
② 让学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
(3) 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 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② 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③ 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都非常好,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已经把握《囚绿记》这篇课文的整体脉络。下堂课我们将进行重点赏析,课后请同学们熟读课文。
语文精选囚绿记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抒情线索,学习象征手法,理解文章内涵。
2.启发引导学生把握文脉,深入课文,体会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妙处。
3.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理解不屈的民族精神,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升华思想。
教学设想:
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深化,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能力。
【案例描述】
一、联系感知导入:
同学们,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大自然的灵魂,大家满眼碧绿之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1:满眼绿色时感到心旷神怡。
生2:当我和爸爸妈妈在内蒙草原时,看到满眼的碧绿感到心情舒畅,胸怀很开阔。
这位同学对绿色体味的很深切。绿色,不仅在视觉上让人觉得清新,而且在心理上也给人带来希望和生机。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绿的散文——《囚绿记》。(板书课题)
二、品囚绿之味
(一)解题
师:本文题为“囚绿记”,这里的“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
生: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
生:“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是文体、文章的大概内容。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题入文是很有用的读书方法。但是,要想对文章理解得深刻,光凭题目行吗?还是要回到文章中,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思路
师: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提示: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绿”那样用动宾结构的两个字概括更好。)
生:寻绿(1—4段),赏绿(5—7段), 囚绿(8—12段),释绿(13段),释绿(13段),怀绿(14段)。
(板书:文章思路: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
师: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请大家再次拿起课本朗读课文。
三、赏囚绿之韵
师: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在作者眼中,所囚之绿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生1:美。从“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这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2: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生3:它是柔弱的从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看出
生4: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
师: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它是美的,柔弱的,倔强的、坚贞的,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四、悟囚绿之魂:
师:难道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
(提示: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本文时代背景的语句,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写作时代背景——生:“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他也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引渡到日本宪兵部,屡遭酷刑,年仅34岁的他吐血而亡。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
师:大家思考五分钟后畅所欲言。
生:“囚人”是作者,作者是被这个时代囚禁起来没有自由,卢沟桥事变之后,在北平的作者无法出行,只能在这个小房间里度日,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但“永不屈服”可以看出作者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
师:“囚人”难道仅仅指作者吗?
生:“囚人”还是当时北平的国民,抗日战争之下千千万万个国民,但是战乱频繁,动荡不安,每个人都似是战争痛苦的囚人,但“永不屈服”可以看出国民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生2:我觉得“囚人”还可以是我们自己,每遇到困境之时,我们一定要永不屈服
当然,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很多新的想法,这也许正是优秀作品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吧。最后让我把这段话送给新时代的大家——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禁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我们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去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五、听囚绿之音: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陆蠡被日本宪兵逮捕后,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他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
……
假设陆蠡临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旧都的绿色,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
写一段话,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