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劝学教案优秀范文
推荐文章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在这一年里学生必须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劝学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情感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解题。熟读课文,把握文意。掌握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
一、导语设计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比如: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解题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诵读的准备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读。
学/不可以已 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师生一起处理课文词句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先自学,后提问。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讨论分析下列词语的一词多义。(闻,绝,假,强,望)
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特殊句式
五、布置作业
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应持有的方法。
2.、学习比喻论证,提高我们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应持有的方法。
2.、学习比喻论证,提高我们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景简介
荀子为何要勉励学习,难道两千多年前的社会, “读书无用论”也大行其道吗?否则他为什么要勉励学习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走近荀子,了解荀子创作《劝学》的背景和初衷。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集大成 者,后韩非子、李斯等都是他的学生。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二.文本研读
1.那么,这位先贤大儒是如何勉励和鼓励人们学习,是如何“劝”学的呢?哪一句是他直接用来勉励学习的语句?
为什么他不说我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而要借君子之口来说学习不可以停止呢?他自已说出来和君子说出来有什么区别呢?
2.过渡:君子是说过学习不可以停止,可学习为什么不能停止呢?看看荀子接下来能拿出什么理由令人们信服?
齐读第二段
(1)“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已经成为一句什么成语“青出于蓝胜于蓝”,收入了成语词典,一般用于什么语境?
(2)为了证明学习可以使人得到提高,得到改变,荀子总共用了几个比喻句?5个,小结:先天就口吃的林肯凭借不断的学习练就了绝佳的口才,超越和改变了自己;科举考试屡考屡败的蒲松龄,并没有先天的才赋,却依靠勤奋的学习,写成了《聊斋志异》,超越和改变了自己。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愚昧时代发展到今天征服太空的文明时期,每一个历史进程的改变都离不了学习。因此,学习不可以——停止。
3. 过渡:学习不可以停止除了因为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和改变自已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1)《论语》中认为学习和思考应该并重,而荀子则认为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思考就像是跂而望,提起脚后跟看,看也看不远,学习就像登高可以望得更远一样,可见他认为学习的作用很大,那么学习的作用何在呢?他是怎么来论证的?
(2)写了哪四种做法?
(3)这四种做法取得了什么效果?
小结: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所以,学习作用大是因为学习可以——弥补不足。正因为学习可以弥补不足,所以学习不可以停止。
学习不可以停止还有其他理由吗?
4.过渡:人通过学习,丰富了自己,提高了自己,还可以弥补不足。那么,学习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态度呢?
(1)这段讲了几层意思?分别用成语加以概括。
三层。讲的是学习要积累,要坚持,要专一。可以用积少成多,锲而不舍,专心致志来概括。
骐骥和驽马相对,朽木和金石对比。用骐骥和朽木论证了如果一暴十寒,那么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驽马和金石的比喻则说明了如果持之以恒,再艰深的知识也可学会。蚓和蟹的比喻说明了专心的重要。学习要专心。
三.写作特色
全文用了约二十个比喻,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设喻,没有烦琐累赘的感觉。它在运用比喻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无枯燥的学究气。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四.结束语
今天,我在荀子面前班门弄斧,借助这些名言警句,也来劝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啊,今天的我们应该热爱学习,因为学习可以让我们获得智慧,学习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已的天赋和才能,学习不能立竿见影,但它可以潜移默化,它能给我们插上隐形的翅膀,它能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的说话谈吐,让我们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已。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感知文意,学习议论文文章的写作方法。
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升学生论辩说理能力。
3.明确学习对一个人成长起到的重要作用;学习必须通过“积累”“坚持”“专一”的方法提升的道理。
(一)知识导入
关于人性的善恶,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各有见解,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荀子的思想见解有逻辑分析,有论证过程,自成思想体系,相对成熟。荀子认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正因为“人性恶”,所以荀子主张通过学习教化,抑制恶,使人性的恶向善不断地转化。所以荀子提倡学习,强调学习的必要性,提出“学无止境”。
(二) 用心听读
教师示范朗读,请学生请准字音,节奏,语调和情感。
(三)用情朗读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整齐句式的气势,读出作者对所有学习者的劝谏之情。
(四)用智赏读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出文章流畅的文脉,一边读,一边领悟,交流分享《劝学》的论证手法。
1. 文章内容讲述“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学习的重要意义,努力学习必须靠积累、坚持、专一的方法。
2.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短小精悍,情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