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老农民观后感
推荐文章
电视剧《老农民》从历史留痕与人们的记忆中,我们会找到对人类社会历史最好的诠释。是真理还是谬论,是正道还是邪途,只有经过岁月的洗刷才会让人们看得更清楚。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电视剧老农民观后感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电视剧老农民观后感1
《老农民》将视角对准了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用波澜壮阔的大手笔书写了一场土地改革所引发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农村变迁史,这可谓是由泪水与苦难所铸就的史诗,这也是一部为农民代言同时又高度还原中国农村的作品,它做到了真正的接地气,只因它所刻画的人物对我们这片生活过的土地爱得深沉。
关于《老农民》最让人体会到的一点力量莫过于他们的坚守,对于一部跨越了时代的剧作来讲,它讲的是大刀阔斧开创性的故事,而在这个过程中,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阵痛以及苦难,无疑贯穿了剧中的始终,但这些显然不是本剧所要表达的重点,它所最难得的是透过苦难,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对于土地的坚守,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他们永不向命运低头的刚毅。
剧中刻画了多个鲜明的形象,而这并不是单一维度的呈现,而是以颇为立体化的方式,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农民形象。不同于当下荧屏农民多以被曲解或是被调侃的面貌出现,《老农民》显然用了一种饱含深情的方式来呈现这群可亲可敬甚至偶尔也有些“可憎”的群体,在这个大的群像里,我们既可以看到牛大胆这种勤恳忠厚的农民形象,也可以看到精于算计,见风使舵的乔月,也可以看到心有不甘但又认命的马仁礼,甚至我们可以看到灯儿颇具童话气息的一生守护……总之,《老农民》为观众最真实的呈现出了中国世世代代农民的整体面貌。
剧中聚焦了颇多具有年代意义的节点,无论是土地改革,还是三年自然灾害,乃至到后来的新农村建设,剧中都有着清晰的脉络呈现,同时导演将这些大时代的变革集中反映到了个体中去,从大变迁深入到农民的基础生活中,也让观众更加全面的去了解中国农民心理的成长与转变,可以说,在一个个的故事高潮中,农民也随着时代一同成长,农民不再是昔日那种愚昧的面貌,而是富有了独立思想的一代人。
在荧屏上,中国的8亿农民(9。4亿农业人口)这个庞大的群体一直是被社会所忽略一个群体,《老农民》做到了为他们发声,可以说,本剧在某种层面也是8亿农民树碑立传。它很大程度展现出了农村勃勃生机的一面以及农民可爱的一面,对于当下观众来讲,这是一次重新审视农民的机会,而关于世世代代农民的奋斗故事,同样对于当下年轻一代的观众有着激励作用。
作为金牌编剧高满堂“工农商”三部曲的收尾大作,《老农民》做到了剧本质量的精益求精,同样好马配好鞍,剧中一众演员的出色表现同样值得称道:多以知识分子出现的陈宝国,扮演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丝毫没有违和感,而他的那股天然的接地气更是让人折服,而牛莉、蒋欣这两个女星,也塑造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荧屏形象,她俩一静一动,在这部剧中也无时不刻不注入着新鲜的活力。
《老农民》用一出出农民的悲欢离合让观众看到了几代人沉默与坚守的力量,同时用苦难与挫折铸造了这不可磨灭的史诗。
电视剧老农民观后感2
最近,经人推荐,断断续续看了几集电视剧《老农民》,引发了对“三农”问题的一些思考。电视剧讲的是山东黄河岸边一个小山村的一群农民几十年间的创业史、致富史,故事鲜活、生动、真实,感人至深,引人沉思。给人最大的启示,是广大农民对过上好日子的热切期盼,是人民群众中蕴含的无限创造力。
“三农”工作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庆既是直辖市,但又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城乡差异大这“四大加一大”的基本市情,决定了必须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必须首先解决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问题,真正做到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这些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看“三农”领域的改革发展仍然是薄弱的、滞后的,有些方面还没有破题。
不能回避农民的利益问题。三农工作要坚持一条主线:“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三农”工作肩负一系列重大任务,包括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其中,尤为关键的一条,就是促进农民不断增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三农”工作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否则,像《老农民》所演的那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农民家里连个猪也不能养,或者只能养公猪不能养母猪,把农民的手脚完全捆住了,何谈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建设农村!因此,“三农”工作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
一定要放开农民的手脚。做好“三农”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比如说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问题。怎么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就是要坚持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开经营权。农村土地的流转,农业生产组织和生产方式的变动,规模经营、合作、联合等,都是在经营权这个环节去完成的。这里,要坚持一个原则: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不是政府,流转的前提是依法、自愿、有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能下指标、定任务、超进度。土地流转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时间可长可短,但要坚守“底线”,就是“三个不得”:不得改变集体土地的性质;不得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守住了“底线”,就可以大胆试、放开干。
“三农”工作要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比如说,城镇化问题,必须更多地从“三农”的视野、从农民的角度去考虑,才不会走偏。这就是,城镇化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民进城不但要进得来,更要留得住。再比如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考虑城乡资源和要素的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的流向不能是单向的,不能什么资源、什么要素都进城了,如果把农村彻底掏空了,如何建设新农村?
农村要发展,带头人很重要。正像电视剧中反映的一样,一个有头脑的好村支书,一个配合意识强、扎实肯干的村委会主任,一台戏就唱起来了,全村致富发展也就有奔头了。必须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电视剧老农民观后感3
电视剧《老农民》作为今年开年巨作,它以宏大的视觉对建国六十年年来中国农民生活及历史的深度刻画,无疑创造了农村题材剧的高峰,它不仅严谨写实,同时又热情饱满,它在一出出的高歌奋进中完成中国农民最为壮阔的史诗描写。
无疑,本剧对于农村题材的深度挖掘以及其中所反映的农村生活,都让它跳脱出了当下农村题材剧的固有印象,不是扁平化的刻画或者带有有色眼镜的调侃,《老农民》用极为扎实的功底去呈现了发生在农村一个个历史变化的过程,伴随着改革与前进的历程,也集中展现出了一代代扎根于土壤的农民在大时代中个体的转变与思索,这个过程全景般影像呈现了一个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农民形象,也因为剧本的打磨,农民这个昔日习惯性被忽略的群体一下子成为荧屏上最可敬又最可爱的一批人。
在历史与场景还原度上,《老农民》都尽可能的去实现,无论是剧中人物造型,还是场景摆设,乃至片中的口音等,都展现出了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与此同时,它所渗透出的人文情怀以及风俗民情等,也都相当值得考究,从土改到三年自然灾害,从改革开放,再到新农村建设,剧中以终身奋斗在土地上的农民群像作为主线,同时以大时代的时间线为副线,完美地将一个个农民形象高度凝练出,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出了农民心路变化历程,由愚昧走向现代化,一步步跟着这个时代一同进步。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农民》展现出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品质,尽管是农村题材,但它所展现出的叙事复杂性与深刻性,人物的深度都具有着普世价值,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观众来讲,这是一个倍感亲切的重温过程,而对于城镇人来讲,这是一个逐渐认识与尝试理解的过程。可以说,剧中的主角们身上的闪光点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美好品性,不管时代怎么变,这些美好的人性永远能够打动观众,并引发人深思。
作为剧中的最根本落脚点,《老农民》做到了人物的性格塑造和语言与题材高度统一,它所展现出的农民尽管是个体,但很多时候他们又是一个莫不可分的整体,而借助语言与民俗的魅力,《老农民》显然将农民的题材挖掘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深度,对于当下的荧屏格局来讲,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与迈进,相信本剧之后,农民题材会被人重视,也为这个题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陈宝国再一次展现出了戏骨的演技,他无论是从造型,还是举止神态,甚至是他身上所闪现出的精神气脉,都完美地契合了农民的形象,与此同时,牛莉、蒋欣两位红花的表现也让人眼前一亮,她们俩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气质,都足够打动人心。
无论从哪点讲,《老农民》这部剧集都是值得敬重的,不仅在于它对于文艺创作的扎实态度,还在于它对于农村题材全景般的展现,它所创造处的农村题材剧的高峰更是让其成为今年荧屏最不可错过的风景之一。
电视剧老农民观后感4
最近的话题聚集在《武媚娘传奇》被剪的乳沟上,而我觉得另一部电视剧更有看点。它的名字叫《老农民》,相比于前者的荷尔蒙刺激,它显然更真诚,更深刻,也更动人。
《老农民》让我想起故乡,那个根植其中却日渐模糊的村子。这部电视剧说的是黄河岸边麦香村的故事,而我生长的村子距离黄河十五里,算不上近,但也并不远。电视剧中的一些人物让我依稀看到了一些街坊,他们或者是我认识的,或者是听长辈们说的,一一深埋于记忆。“灯儿”“狗儿”“吃不饱”之类的名字,让城里人看了未免可笑,但在我看来却异常接地气。它们是从土地里生长出的名字,也是那个历史时期的印记。这部电视剧的编剧高满堂胸中别有丘壑,他祖籍平度,写过《闯关东》等诸多剧本。《老农民》中的主角分别姓马、牛、杨(羊的谐音),显然有着某种隐喻色彩。
不仅名字,剧中的人物也都是从土里长出来的。陈宝国饰演的“牛大胆”就像麦香村里的孙猴子,为了过日子明里暗里,费心劳力。相比而言,我更欣赏牛莉所饰演的“灯儿”这一角色,虽然命运一直在拿她开玩笑,但她总是那么亮堂,她整个人充满了生命力,那是“对过好日子”的向往。从她身上,我会不合时宜地想起《浮士德》最后的话:“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走。”单就人物塑造而言,“灯儿”比“牛大胆”更像一个完人。连同剧中其他人物设置,可以看到他们不是脸上沾了一层沙土的城里人,而是真正的农民。“农民”二字不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而早已成为一种宿命,祖祖辈辈,生如黄土、死如黄土,勇如黄土,懦如黄土,黄河水流,黄沙飞舞,见证他们的酸甜苦辣,人歌人哭。
这是一部尊重农民的电视剧,农民是主角,而非被观看的对象。说起来,这些年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也不少,大部分都是喜剧,但仔细推敲的话,就会发现绝大部分都是在看农民的笑话。在此类片子中,虽然总会以“致富”之类主旋律引领,其实还是将农民置于“示众”的地位,将他们与城市文化相对比,以这种观念上的落差作为笑料,以博取观众一笑。这样的喜剧底子上沾染着刻毒。而在《老农民》体现的则是一群农民在困难时代中屹立不倒。而农民前面的“老”字更是意味深长。该剧总导演张新建说,这个“老”字是个包含着文化内涵的尊称,是指老祖宗、老前辈。但我总觉得在此处恐非如此。这里“老”更是一种卑微,一种无奈,因为我清清楚楚记得,我的父辈和祖父辈们自称“老农民”这三个字时的自嘲的表情,那哪里是一种尊称啊!
对身在城市中的“农二代”或“农三代”而言,这也是一部寻根之作。近年来,“回不去的故乡”这一说法风靡网络。当然要承认,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农村在社会转型中日益“空心化”,以及传统秩序的礼崩乐坏而新秩序未建成。但不得不说,也是因为身在城市中的我们,从内心深处已经疏远曾生长于斯的乡村。当我们用太过浓厚的现代化目光审视农村时,免不了感觉失望,这就造成了断裂。如今,父辈或祖父辈仍然生长在那里,可我们真的了解他们所经过的历史吗?通过这部《老农民》,或许可以补一补课。
一部电视剧,虽然不能指望它承载太多意义,但它完全可以真诚一点。“颜值”是个卖点,但它终究只是浮躁社会里的尘埃,而对历史的深沉拷问则可以打动我们的内心。
电视剧老农民观后感5
纵观近年来活跃在屏幕上的农民题材,要么以简单歌颂农民粉饰太平为荣,要么以歪曲农民、丑化农民、娱乐农民为乐,鲜有真正的精品剧出现。譬如说,赵本山的《乡村爱情》系列就是例证。相比之下,金牌编剧高满堂的《老农民》可谓中国农民题材中的扛鼎力作。甚至,可以说,60集大型史诗巨制《老农民》这部作品已然道出了中国农民心中的所有秘密。
细细历数,几十年来,反映农民题材的小说可谓不少,前有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亦有柳青的《创业史》,陈登科的《风雷》,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赵树理的《套不住的手》、《小二黑结婚》和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喜鹊登枝》。但诸多作品大都着眼“土改”支言片语,像高满堂这样横跨60年对中国农民进行深入调查,写成“中国农民正史”且拍成电视的人几近于无。
《老农民》以1948年北方农村的一场土地革命为故事引线,描述了由此引发了一个跌宕起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故事。在黄河北岸的麦香村,生活着一群祖祖辈辈在土里蚀食安身立命的农民,长工家的儿子牛大胆(陈宝国饰)和地主少爷马仁礼(冯远征饰),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中,一夜之间颠倒了位置。而后,这对冤家相互较劲互相斗法却又腥腥相惜,风风雨雨六十年,终于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简言之,该剧从1948年讲起,从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到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制、取消农业税……一直到2008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证,整部剧跨度长达六十年,堪称中国当代农民的奋斗史诗。
不得不承认,两大老戏骨陈宝国、冯远征的加盟可谓噱头不小,强大阵容亦让观众多出几分期待。那么,该剧的品质究竟如何呢?姑且让我们听听“名编剧”高满堂是如何表态的。据高满堂本人声称,为了这部剧,其历时5年,深入6省,采访200余人始以动笔。而这些受访对象既包括当年土改时的工作组组长、初级社长、高级社长,亦包括人民公社社长、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市长,乃至主管农业的副省长。所以,我们不难想像,历经深入的“中国农民调查”之后,高满堂笔下的《老农民》中的“乡土中国”自然呈现出史诗般真正的品质。也正源于此,高满堂本人才敢于对媒体开口叫板:“写不好《老农民》,就此离开影视界。”其决心和信心可见一斑。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值得称道的是,尽管《老农民》用庞大的全影视角展示中国农民六十年中的每个历史进程,一个人的故事,一个村庄的故事。但该剧并未像传奇剧一样简单地歌颂农民,亦未像狗血剧一样热衷于风花雪月,而是真实、真诚地还原那段特殊的历史。可以养羊,不能超三只,可以养猪,不能养母猪……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真实的桥段比比皆是。不伪善,不掩饰,内容扎实、厚实,这亦是该剧的精彩和精髓所在。小人物大历史,农村六十年“史诗正传”《老农民》的确不容错过。
,做人要有气节,影视剧亦如是。我猜高满堂在写这部剧时,那些有关农民的爱恨纠葛和农村改革之类的细节描写泄露的其实是另外一个秘密,那就是,他本人对于笔下这个故事充满情感纠葛与道德挣扎。也正因之,《老农民》中每个历史截点、每个人物才会如此鲜活。所以,只有你深入该剧人物内心世界,才会了解牛大胆、马仁礼这些农民“身后是广阔的蓝天,沉甸甸的麦子随风起伏,发出阵阵私语时”时的兴奋。所以,当2008年农民有了土地斑点之后,满脸皱纹满头白发的牛大胆才幸福而忧伤地说:“60年一张纸啊,这黄土埋到鼻子尖上了,两个鼻孔还喘气,打着底下的黄土直扑腾,可是没埋在我的眼睛,我看见了!”
至止,高满堂的《老农民》可以戛然而止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可是,那麦浪窃窃私语你听见了吗?谁能把它翻译出来呢?其实,那“私语”其实就是中国农民心中的所有秘密,也是人性的全部秘密。看,这就是中国式老农民,他们的名字叫父亲,他们身上有着憨厚、忍让、无奈、迷茫等传统气质,但面对现实和困境时,他们的内心永远保持达观,且不妥协。所以,身为农民之子,我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向这样一批人致敬!
电视剧老农民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