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影评以及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影评以及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长安十二时辰》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它讲述的上元节前夕,长安城混入可疑人员,身陷囹圄的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天才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破除隐患。关于观看《长安十二时辰》的影评以及观后感,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长安十二时辰影》影评以及观后感【1】

  天保三年的上元节,是个很奇妙的时间节点。元年前后的年号更迭意味着一个王朝起起伏伏的运势流转,而天保年间的这场赏灯大典,是这个时代有仪式感的,最后的一场盛世狂欢。

  何监于天保三年溘然长辞,回望曾几何时意气风发的志向抱负,望着香炉里吐出的丝丝缕缕青烟,映在他垂垂老矣的眼中,仿如毒。

  他在最盛的时候一展拳脚,在衰颓之际解甲归田,走的极不体面,留在身后的是宫宴上推杯换盏之间的蝇营狗苟。

  《长安十二时辰》就是发生在上元节前夕的一个24小时之内的故事,行人走街走巷欢笑不停,商户大门洞开客似云来,来往旅人睁着大眼仿佛一切皆是新奇,108坊坊游乐奏鼓响乐,可只有靖安司知道——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必是何监学生,太子伴读,他以说棋天才的身份横空出世,此后立志修道闲云野鹤。靖安司以他为首,收集各处信息,但更多的还是打着虎皮大旗为太子卖命。因道师身份藏拙才能获得信任,但他骨子里从来都是有封侯拜相的志气。

  作为20多岁城府颇深的幕僚,剧中易烊千玺的李必眼神晶亮,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他认真说服张小敬的时候,张小敬不留情面的给了他几拳,他生受下来,毫不掩饰自己:我要做宰相。

  甚至他的原因也很纯粹,“不良帅能守长安百姓,宰相,能守天下百姓”,热血又真诚。

  年纪轻轻跟在何监身边且身居高位的李必,比任何人都知道如今看起来稳如泰山的唐到底到了怎样一个风雨飘摇的状态。他用人不计出身,只在自己划定的规矩里面寻找最佳“鹰犬”,张小敬是他用的最快的一把刀——原因也简单:熟知长安明暗黑白规矩,通三教九流,懂多方语言,胜心重,有牵挂。最重要是,想活。

  张小敬活得很通透,不管是做官的名亦或是求财的利,对他吸引力都不是很大。从某些意义上来讲,他求的是自己心中的道。他能一怒之下犯下不义之罪,也能为了一个底层暗桩的牺牲出生入死讨个说法。

  旁人问他,为什么可以忍得了那么多泼皮子弟的无理取闹,他看的比谁都开——知道自己要什么,有难处就能忍了。张小敬的坚韧,一直都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作为天赋异禀的少年上位者,张小敬和李必的地位颠倒,恰巧处在对立面。前者锦帽貂裘高门大户,后者暗黑地牢不见天日。一个是在长安城沙盘上指点江山的靖安司首脑,一个则是今天有路明天无命的五尊阎罗。在“拯救长安计划”中两个身份各异的人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平衡默契。前者领指挥之责,后者也愿意全力执行。

  在面对全城百姓的这24小时里,没有身份的阶层差距,也没有规矩的管束制衡。或许24小时之后又会回到平行线,但至少在现在,他和他是同一类人。

  能寻一个合作者,成一件大事,是幸运。

  在草灰蛇线的前几集铺垫之后,《长安十二时辰》渐渐开始展露全貌。

  几波人开始逐渐登场,有隐在幕布之后的太子右相;有狼卫以献祭之态企图开启末世火劫;有勾栏卖笑的女客摇身一变成为死士;更多的是平凡的普通义士悍不畏死奋不顾身。

  “不是每个人的命都一样的”姚汝能如是说。

  《长安十二时辰》虽然时间限制在紧凑的24小时内,空间也仅在一城,但野心却不止于一件事,一直在各种细节中刻画立体生动的不同人物,企图描述长安画卷下的人间烟火。

  有趣的在于,不同阶层下展现出来的面貌是完全不一样,甚至南辕北辙的。

  有人在觥筹交错之中互相笑着阿谀奉承,戴好几张假面媚上欺下,只图一晌贪欢。

  反而是平凡人更有看头,男人们大多硬朗爽直说一不二,哪怕是最落拓的汉子也知承诺之重立身鼎鼎,女人们无论身处何地,总想要和男人一样建功立业,尽可能的掌握更多话语权。

  怎样能活得好,是每个人的人生命题。

  李必的靖安司斡旋其中是个意外,也是一方净土。他集结的是这个长安城里最干净也是思想最单纯的一群人,不管前方多么艰难险阻,始终能够为自己心中的正义而战。

  可李必也是有困境的。他在做出很多选择的时候,都并不为太子战队,甚至不为何监老师赞同。他辛苦的游走于上下之间做居中调和的这个人,甚至不惜自降身份去拜会右相。他说,我可以等,但这长安百姓等不得。

  这就是他心中的执念和正义了。

  群像画卷的徐徐展开从某种意义上是对当下长安疮疤的一种另类揭开,从每个人的视角看过去,长安各有不同。路边理发的小哥眼里的长安是马上要上元灯节带着妻子儿女庆祝一番,地下城的昆仑奴眼中的长安则是人人都有两面心思,狼卫眼里的长安将一夜倾尽不留任何痕迹,幕僚们眼中的长安或许波澜诡谲处处陷阱。

  奢靡下的疮疤有时候一句话就能管中窥豹。

  那张小敬和李必眼中的长安呢?则是不论多么千疮百孔都要拼尽一己之力守护的城池,城是一座城,人却是千万人。

  怎样进,怎样退,有天命造化但依然可事在人为。

  ▏明艳风华的大唐 安居承平的盛世

  《长安十二时辰》受到好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唐文化细致耐心的还原,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如有游览穿越的浸入感。

  曹盾在我的概念里是一个特别有审美的导演,这在现在的电视剧市场中其实并不常见。此前他拍摄的《海上牧云记》,正负面都有评价,但没有一个人说他画面不好。此次《长安十二时辰》解决了剧本的节奏问题,他也仿佛开了挂一般,如臂指使,交出了一份极圆满的成绩单。

  曹盾说他想拍的不过是长安的一天。

  张小敬站在城头俯瞰这座城市,热热闹闹紧紧凑凑极富有烟火气让人看着都开心。

  李必站在桌前看缩小版的长安城沙盘,格局清晰建筑设施皆错落有序。

  这是历史上最让人心旌摇曳的长安,哪怕是小孩子的仕女妆容,都水灵灵的让人感叹这样好的风貌才能养育出颜如玉的美人。

  也唯有这样的长安,才是值得大家守护的理由。

  电视剧在排篇布局的节奏上,一上来直打冲突点,其他的内容都是以闪回的方式来做剪辑,营造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氛围,对标美剧《24小时》,有种赶着赶着想看完的feel,不知道是不是一天更新12集,就是这样抓住观众的心理。

  台词依然很文气,但主要第一集基本都是李必和张小敬对话讲解铺陈环境背景,过了第一集之后,落入市井开始追击战,一下子就让人舒服起来。配角很多,但难得的各有各的趣味——把自己的马当作灵魂伴侣的落魄诗人,靖安司中毒舌耿直记忆绝佳的徐宾,可爱伶俐的漂亮姑娘闻染,凌厉肃杀剑之下的小女儿鱼肠......

  很开心2019可以看到《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国产电视剧,每一地场景,每一个角色,每一帧画面,都是值得你看下去的理由。

  以诚心待观众,观众也将以诚报你。

  《长安十二时辰影》影评以及观后感【2】

  1,叙事结构,叙事结构,叙事结构!

  《长安十二时辰》的前12集放出来,我打四星。到16集放出来,我才改到五星。因为第16集叙事水平终于燃起我对后30集剧情的信心。

  分析第16集的优势,前15集的问题就不言自明了。第16集终于盼来了一个美妙的叙事结构。

  第16集开篇于大爆炸的结束,张小敬无意中发现坊间的路上有滴落的石脂。

  这是起篇。

  石脂的答案揭晓,狼卫驾驶三辆马车在城里飞驰。张小敬依次干掉三辆马车。第一辆马车夹杂了许鹤子救弟事件,一下子把紧张感提升起来。因为观众对与许鹤子和她弟弟是有感情分的,所以此处救弟远比救一个NPC效果好。

  这是发展。

  到第三辆马车,同时发生了李必亲自引狼卫,张小敬夺马车冲河,右骁卫不救民众,靖安司内奸挑唆四个事件,而且这四个事件的矛盾焦点全都在第三辆马车上。

  这是高潮。

  第三辆马车损毁后,张小敬生死未卜,许宾被内奸所害,姚汝能发现闻染。既是对马车事件的总结,也引出后面的情节。悲喜交集,又带一点期望。

  这是尾声。

  什么叫电影感?就是把第16集单独拎出来,完全可以直接拿来填补一部古装电影的第30到第90分钟。这种叙事水平的精准拿捏配合电影质感的画面,才构成了电影感。

  不是拍几个长镜头,疯狂堆历史细节,配乐烘托到位就是电影感了,如果没有电影级别的叙事,那一堆华丽片段充其量只能叫电影素材!在16集的衬托下,前15集的叙事简直不忍看。

  为什么说前15集的叙事很差?

  2,单元故事,单元故事,单元故事!

  根本没办法从前15集里分离出来一个及格的单元事件。这也导致大量新观众难以入坑,他们吃了画面和评分的安利进来,结果三五集看下来,连一个完整精彩的单元故事都看不到,只看到了一堆平铺直叙,缺少起承转合的线索。导演的叙事方式对大部分新观众来说,太!不!友!好!

  这是观众的错吗?当观众说“我看了五集没看懂”的时候,他并不是傻到看不懂剧情,他真实的意思是:五集都没讲出来一个完整的事件,我没有办法从五集的故事里获得观影快感,我没兴趣继续了。

  什么叫单元事件?在全剧的主体事件完整的前提下,大故事框架下独立出的精致完整的小故事。比如《西游记》的主线故事是唐僧四人四天取经。但大闹天宫/女儿国/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火焰山/偷吃人参果单独拿出来都是一个生动完整的故事。单元故事的欣赏成本很低,任何观众,都很容易通过一个单元故事被吸引过来。

  对于一个长篇电视剧来说,讲好单元事件是必选项。比如《甄嬛传》里的名场面滴血验亲,62集到64集,很多人重复了无数遍,因为它太符合一个经典故事的叙事原则了。平定惊雷被揭发私通,一个个敌方证据列出来,一个个我方证据打回去,四分之三剧情处滴血验亲大逆转,眼看大获全胜时却迎来了眉庄死讯。

  起始于平淡,升温于过招,高潮于逆转,尾声于悲喜交加。其他单元故事可能没这个典型,但是都是很完整的。

  类似的还有很多,《琅琊榜》《延禧攻略》《都挺好》《知否》……这些剧集不一定有《长安十二时辰》的综合素质高,但是他们都经历了讨论度由低到高,逐渐吸引到新观众的转变,关键在于,它们每三五集,甚至每一集,都可以给观众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精致的单元故事。

  《长安十二时辰》前三分之一本来有也有这个潜力,单元事件是存在的。但叙事和剪辑,各种线索穿插太琐碎了,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间隔特别模糊,剧情华丽但不连贯。很多事情草灰蛇线一下就可以了,但导演很爱大篇幅讲主线以外的事情,非常容易模糊观众的注意力。如果是电影这么做我可以接受,毕竟电影也就一个多小时,碎片的东西是可以拼凑的。但这是电视剧,过了一两个星期,看了十几集才发现,哦~原来两周前那一大段不是废戏啊,原来那个眼神别有深意啊。导演这是要故意和观众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做对吗??(他从海上牧云记就爱这样)

  不注重单元叙事的结果,除了很容易造成叙事线索剪不断理还乱,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每个事件都讲的很相似。不知道导演自己有没有这个感觉,前15集的剧情,几乎全都是张小敬在长安城跑来跑去追狼卫,追到一个地方和狼卫大打一架,NPC出来给他捣乱(一般是崔器),最后狼卫跑了(或者死了),张小敬扑了个空,但获得了下一条线索。然后再一次进入一个逛长安,抓狼卫,被捣乱,抓不全,拿线索的循环。一直到16集的追马车事件,这个循环才暂时破了。

  导演压根没好好设计单元事件啊!他自己一摊子素材堆到观众面前他爽了,观众不好消化啊!

  如果有人问我这两集甄嬛传讲了什么?我会说,这两集讲了眉庄落水/陵容得宠/甄嬛失子/华妃复位/blabla

  如果有人问我琅琊榜这两集讲了什么?我会说,这两集讲了兵部落马/谢玉倒台/誉王谋反/悬镜司抓人/blabla

  但如果有人问我这两集长安十二时辰讲了什么?我只能说,这两集讲了张小敬抓狼卫/张小敬抓狼卫/张小敬抓狼卫……

  还有一点能看出来导演不注重观众的叙事感受,就是记忆把手的缺失。对于长篇电视剧来说,遗忘剧情是很正常的,很多戏都会设计一些方便观众回忆和跟上剧情的物件和坐标。比如《琅琊榜》里梅长苏每端掉一个六部的尚书就烧掉一个牌子,萧景琰和誉王头顶的珠子数(二星亲王/五星亲王/七星亲王)。《甄嬛传》里妃嫔不同时期的称号和位份,甄嬛不同时期的妆容,这些小玩意都有帮观众总结剧情,定位剧情进展的功能。但十二时辰里这些内容很少,看着看着就迷失坐标了(加之每一集都是张小敬抓狼卫,真的很容易陷入困惑)。

  《长安十二时辰影》影评以及观后感【3】

  《长安十二时辰》故事时间选择在天宝三载(744年)元月十四日。

  天宝(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天宝三载正月朔改“年”为“载”。先来看看唐玄宗于天宝三载之前的统治情况,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故事的时代背景。

  唐玄宗登基以后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不拘胡汉、任用贤能;在军事上改革兵制、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设立十大节度使,扩张疆域。在经济上发展农商、开放贸易,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更是商贾云集。一度将大唐推向了“开元盛世”。

  然而由于唐玄宗在位后期变得猜忌多疑,废黜太子李瑛(738年)、立李亨为太子(740年),宠信奸臣李林甫、怠慢朝政,使得大唐盛世之下危机四伏。政治上形成右相与东宫太子势力争夺、对峙的局面。面对结党营私风气,吏治逐渐趋于松散、腐败。唐政府对农民横征暴敛,农民或逃亡,或出卖土地,土地私化、政权松动。军事上随着节度使对军、民、财的特权控制使其骄威日重,形成了外重内轻、势力割据的局面,对皇权的威胁日盛。

  另外,虽说自唐朝重新统一中原,次第消灭那些突厥带路党性质的北方军阀,让突厥再难维系对其他草原部族的高压统治。然而突厥受到不轨之人的挑唆,其复辟草原霸主的思想不时抬头。

  作者将《长安十二时辰》故事时间就选择在这看似繁华却危机潜伏之际。而选择元月十四日这一天,至少有两个考虑。

  一是唐长安城实行夜禁,坊外主街夜晚不能闲逛,只有正月十四-十五这天全城解禁联欢。别说一年一次难得的可以通宵逛街、看花灯的机会,就是现在节假日之前假日办、各个单位还都得下发节日期间防火防盗防事故的通知呢,为什么?节日期间人多聚众难控制,安全隐患蹭蹭上涨啊,绝对是搞事情的最佳之选。

  二是所谓冤有头债有主,况且搞这么大一个事情,当然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了,除了皇室成员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元月十四日丑正,平常都在皇宫里的天子将在勤政务本楼上与百姓进行近距离的见面,接受百姓山呼万岁,并进行拨灯之礼,身边文武百官、皇公贵戚甚至是外国使节都在楼中。这种情形完全符合-对破坏目标可接近和破坏严重性的要求。

  地点:

  唐长安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京师,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禁苑、坊市组成,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朝廷位于城北,所以王公贵族也大致住在宫城皇城周边的坊,南部百姓居住得更为密集。

  长安城里108坊可以理解为108个小城,有点类似当今配套齐全的小社区,每个坊外有土墙围起。坊里围墙四面有门,日出时开启,日落时关门。城里有夜禁,坊外主街夜晚不能闲逛,正月十五全城解禁联欢。

  《长安十二时辰》是由对长安坊图的争夺开始的,可见长安城不仅是故事的发生地点,也是牵动案情的引线。作者借随探案的脚步一点点描绘了长安城的一门一楼、一街一坊,并借助靖安司的望楼和沙盘给予了长安城居高俯视全景感,还结合案情对长安通达的水渠系统进行了勾勒,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全面、立体的长安图景和跌宕起伏、复杂辗转的悬疑故事。

  同时,作者也通过不同阶层和身份人物对长安进行了展示,将繁华盛装下真实的长安:

  商贾云集、外贸通达、胡汉交融、歌舞升平的市井视角长安。藏污纳垢、贪婪凶残、无法无规、见不得光的地下视角长安。(平康坊)

  兵权分踞、细作沟通、消息控制、明枪暗箭的望楼视角长安。官黑勾结、治安松垮、强权可畏、欺男霸女的百姓视角长安。景教、祆教、摩尼三夷并立、宽容政策,儒家、佛教道教三教并存,重道淡欲、稳固政权的宗教视角长安。

  可见对长安城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当时皇贵、官吏、兵士、工匠、百姓的生活状态,也将这种生活状态为《长安十二时辰》故事打造了一个合理的大环境。

  然而无论是喧闹繁华、鱼龙混杂抑或是暗流涌动,都不过是人心纷扰在这座城市上的映照。长安城看过来太多皇权更迭、宦海沉浮、尔虞我诈、人间疾苦,看过太多忠义仁德在利益面前的瓦解、追求信仰在诱惑面前的坍塌,唯有不动不语的长安城默默地守护着他的百姓,不偏不倚的长安城真实地记录着历史。正如作者在文末所写到的:

  “在他的独眼之中,一百零八坊严整而庄严地排列在朱雀大街两侧,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气势恢宏。他曾经听外域的胡人说过,纵观整个世界,都没有比长安更伟大、更壮观的城市。昨晚的喧嚣,并未在这座城市的肌体上留下什么疤痕,它依然那么高贵壮丽,就好像永远会这样持续下去似的。”

  《长安十二时辰影》影评以及观后感【4】

  在我看来,根据IP改编的电视剧,首先要做到形似。但目前来看,不要说长安108坊能否复原,就是官宣的两个演员,一言难尽啊⋯⋯

  书中的张小敬是个独眼龙,但雷佳音并未带眼罩。千玺演技应该不差,但十八演二十七八就有些勉强了,况且李泌在书中是个忧思过众的形象。他演岑参更合适。另外,张小敬跟檀棋差不多高,你找了个近一米八的雷佳音,檀棋是想找何穗还是奚梦瑶?

  最后,一天的事,竟拍了48集!莫不是要硬凑CP吧?这书好的另一点便是几乎没有男女之情,即使书中以红拂李靖喻檀棋张阎罗,但两人应该没什么感情线。

  此书受到的一大诟病就是张小敬又回归坑害他的朝廷了。但拍电视剧应该也只能如此。顺便说一句,经考证,唐代儒学的地位还是很高的,(高中历史题也做过类似的)各位主角的做法也体现了这一点--李泌那样好道的人都积极入世了。

  《长安十二时辰影》影评以及观后感【5】

  自被朋友安利《长安十二时辰》后,等了快一年,它终于播了。

  刚出场,8.7分,几乎锁定“年度最精良古装剧”的称号。

  而在怀揣着“国产古装剧容易踩雷”的心态看完开篇之后,我也如释重负地打下这四个字:不负期待。

  天保三载,元月十四日,长安。百姓都在盼望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今年上元节的规模可谓不同往日,全城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除了两个人:死囚张小敬(雷佳音饰)、少年李必(易烊千玺饰)。他们构成了本剧的“双男主-双线”叙事,紧凑的结构与有趣的人物关系也随之展开。

  李必得知突厥的狼卫入城,且将在上元节展开行动。就在紧急之际,死囚张小敬成为了破局的人选。由于张小敬对事发地点人事与地理的熟悉,靖安司特例委派张小敬戴罪立功、侦破此案。这位连杀三十四人、坊间称作“五尊阎罗”的不良帅从牢狱中被押出,负责追查狼卫。

  长安即将被毁,他们二人将会决定整个长安在十二时辰后的命运走向何处。

  从原著出发,再到剧的改编落实,《长安十二时辰》都是一部与传统的历史小说/古装剧在气质上有很大差别的作品。

  它不仅杂糅了诸多类型元素,而且设置了“十二时辰”的时间限制与“长安城”的空间限制,由此催生出了“生死时速”的观感,并凸显剧集的核心概念:历史想象的切面、浮生一日的“历史缝隙处”。

  “时限危机”的设定其实在悬疑电影中并不少见,但在古装剧中却很罕见;因为极短的戏剧时间,意味着对叙事张力、人物塑造难度的大幅度增加。创作者必须要在一件接一件的事件之中不断地完成剧作各方要素的建立,且一切都要保持在时刻紧绷、环环相扣的状态。

  换言之,《长安十二时辰》不是如今市面上常见的那种“古偶剧”,没有用闲情逸笔去挥洒大量绵长的桥段,来等着观众一点点进入剧情。观看这部剧,就仿若观看美剧一般,无法快进、无法错过,必须将每场戏的前因后果都纳入眼帘,才能跟得上剧的节奏。

  比如在开篇中,观众的视角被一定程度地限制了。我们跟着张小敬去完成查案任务,同时也跟着李必一点点勾勒出背后的暗流涌动。其中的线索并非是迅速抛出的,而是需要观众和剧内人物一起按图索骥。随着各色人物出场,我们才真正理解到这部剧想要真正讲述的内容——营造出一片真实可感的人间烟火,拉扯起一幅暗流涌动的群像画卷。

  这份追求,挺难得的。

  再来谈谈剧中的两个人物。

  他们的人物形象复杂、人设作用鲜明,一文一武,棋逢对手,视角、戏份相当;而在表层的差异之下,他们又有着相似之处。

  剧中的李必是何监的学生,也是靖安司实际的主脑。他虽然年轻,但手段犀利、杀伐果决;外表看似清高孤傲,实则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忠于太子的他,也有着自己的算盘和野心——成为下一任宰相。易烊千玺这次挑战了一个难度不低的角色,演技有所成长,他饰演的李必眼神一直很有戏。

  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则是剧中更抓我眼球的角色。上次对雷佳音的古装印象还停留在《绣春刀2》中,那同样是个性格复杂的武将形象,被他处理得很出彩,还获得了当年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此次的张小敬,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强悍、聪明,是典型的“被困的孤胆英雄”形象,在毒鼠虫蛇中杀出血路。即便知道自己无法逃离死刑,他还是选择接下这次临危受命,扛起拯救全城百姓的重任。

  “改命”,是让他们二人走到一起的汇聚点。第二集中,当瘦弱的李必被张小敬打倒在地,他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不良帅能守长安百姓,宰相能守天下百姓”。对于他们而言,这十二个时辰的行动,不仅是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在改变着众多百姓的命运。

  事实上,古装影视作品对于文化环境的还原度高低,绝非只是“锦上添花”,而是直接关系到观众能否沉浸入剧中并获得有“沉浸感”的观看体验。

  去年的《天盛长歌》、前年的《妖猫传》,都是在此处做到出彩的作品,而《长安十二时辰》则算得上是今年的代表作。

  之前看到《长安十二时辰》的剧照等物料的时候,直观上的第一感受就是摄制的精良。而在正式播出之后,这部剧在此方面同样没有令人失望,甚至成为它最为观众所提及的地方。

  对于服化道美学细节的注重细节、对于宏大场景宏大入微的完整还原以及高度精致化的镜头语言。三者叠加,使得整部剧所呈现出的画面质感非常大气,展现出了唐文化的气韵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显然得益于导演曹盾和他的制作团队。曹盾的上部古装剧《九州·海上牧云记》虽在剧作上有些问题,但制作水平同样为人所称道。而此次的《长安十二时辰》,有着更精良的制作条件、更跌宕起伏的权谋戏码,是一次“再升级”。

  目前看完开篇,对《长安十二时辰》能报以一个不错的观望值,准备一直追到完结。

  口碑已经很不错的它,会给人更大的惊喜吗?拭目以待。

6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