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作为韩寒的第二部电影作品,《乘风破浪》的预告片、海报、片场日记等都自带“韩式喜剧”气质,却又不止是喜剧,有笑有泪、热血燃情、合家欢乐。小编特地准备了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欢迎借鉴学习!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1
从作家、赛车手再到如今的导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贴在韩寒身上的标签。像经常与他一并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样,韩寒从踏入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人们对他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多加质疑。
但是韩寒还是用他极为敏锐的嗅觉(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还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身份转换,犹如在他钟情的赛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在《后会无期》上映之前,无数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长的调侃与段子,俘获了大批人心——至少从票房来看,韩寒作为一个处女作导演,相当的不赖。但即便如此,针对《后会无期》的各种质疑仍然如影随形——“故事性弱”、“结构松散”是不少人对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但对于韩寒而言,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看待世界的方式,源于他在进行文字创作时进行影像化想象的习惯。
面对这些质疑,韩寒并未针锋相对,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对其一笑置之。想必韩寒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作为一部跨界过来的处女作,《后会无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远不及无可挑剔的程度。外界的批评与质疑,恰可作为自己改进补长的契机。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注定要被公众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和评论,有多少赞美与喝彩,就会有同等量级的怀疑与批评。韩寒或许早已习惯了这一点,要想继续前行,他也不得不习惯这一点。
如今,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即将问世,从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争议声再度纷至沓来。有人表示这“只是又一部《后会无期》”,也有人早早抛出“韩寒早已江郎才尽”的论调。在《后会无期》中,韩寒把陈柏霖饰演的主人公设定为一名作家,如今,《乘风破浪》的主人公将是一名赛车手——两者正是韩寒自己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因此,也不难想见,《乘风破浪》也会像《后会无期》一样,投射大量韩寒自己的思考与价值观,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会见到韩寒的影子。
《后会无期》看似是一篇无关明确题旨的散文,其实骨子里仍然是夹杂了诸多韩寒自己世界观的议论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几许睿智几许无奈的对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从《乘风破浪》这个片名来看,这部新作无疑会比《后会无期》走得更远,与后者的忧伤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备某种暗暗较劲的雄心。
在《乘风破浪》里,我们很可能会看到韩寒曾经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那一面,看见他以影像化的语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它很可能还会和《后会无期》一样,充满大量韩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于金句是将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则取决于能够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和更流畅的故事。
无论你是否喜欢,韩寒都已经再度扬帆远行。在争议的风头浪尖,他是否真能乘风破浪,最终只能用作品说话。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2
韩寒的《乘风破浪》是一部讲述父子兄弟情的电影,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是赛车手徐太浪的父亲,父子俩多年不和,却因为一次交通意外而走向了和解。徐正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镇青年,喜欢看港片,喜欢在小镇上行侠仗义。被问起为何会接演这部戏,彭于晏直言是被阿正(徐正太)的善良和可爱打动了。“阿正身上有所有人都有但已经忘记的东西,那就是善良。大家可能会觉得世界每天都在变,所以我也要变,变成这样那样才能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于是,很多人身上本来就有的优点,为了迎合这个世界改变了,比如善良。你说的话不再是你以前认同的话,做的事也不再是以前觉得对的事。”彭于晏说,阿正虽然也迎合这个世界,但他没有变,纷纷万事,直道而行,尽管他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另一个吸引彭于晏的原因,是徐正太这样一个善良而可爱的人,同时还是一位父亲。彭于晏坦言,自己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成长背景里没有父亲,看到剧本之后觉得徐正太就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父亲。“之前我跟家辉哥(张家辉)、刘松仁大哥,或者其他一些导演合作的时候,都会把他们投射成父亲一样的角色。但看到《乘风破浪》剧本的时候,我就想:如果今天我的父亲像阿正一样,那真是太可爱的一个爸爸了。这次我有机会演一个心目中的理想父亲,他对老婆、对兄弟都很好,而且是一个很可爱很小孩的人,这是这个角色打动我的一个原因。”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3
《乘风破浪》,由韩寒执导兼编剧的剧情片,邓超、彭于晏、赵丽颖等著名影星的加盟让这部影片“星汉灿烂”。
该片致敬了《回到未来》《新难兄难弟》《时光倒流七十年》等片,影片主人公徐太浪是一名赛车手,一直对父亲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耿耿于怀,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过程中,阿浪却意外的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在1998年的亭林镇,他结识了一群兄弟好友——身为录像厅老板的阿正、程序员小马、六一和阿正的女友小花。阿浪与“正太帮”好兄弟一起饮酒高歌、惩恶扬善、携手制霸亭林镇,一同闯过许多奇幻的经历后,阿浪对自己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部电影可以看作韩寒自己不同时代的映射,无论是徐太浪还是阿正,都有韩寒自己的影子,他将自己内心不愿忘却的“被遗忘的时代”以电影的形式浓缩在了亭林镇当中,定格成不朽的记忆。
《后会无期》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而《乘风破浪》讲的正是一群“不看利弊”的“小孩子”们,看了太多香港电影的正太是滑稽的四个人派里的老大,用脆弱又中二的理想主义守护故乡小镇。把绿毛虫放在了女孩头上,学校南门的墙在那一次格外难翻,那时小巷的青苔,不像学校一样规规矩矩,脚印也像它一样,不知落在何处,这旧时光的巷子里,承载着他们的“帮派”回忆,无关利益,无关年少时萌发的那一丝“坏男人”的叛逆感觉,无关青年时的那一腔热血,有的只是青阶上那一只依靠着本能的绿毛虫。
也许这不是一部能让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电影,却能让少数人在观影过程中看见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这电影承载着是一种“不懂事” ,而不是年轻时所没有的“老成” “稳重”。没有紧锣密鼓的思维和逻辑,那个时代,再老成,再稳重,也不过是小孩。
而历经沧桑坐在病房的阿正,能不能说就是叛逆的我们所付出的经过渲染放大的代价?已经长大的人会忘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无奈,会忘记记忆的碎片只会在时光长河中逐渐消逝,会忘记自己该做的,不过是开着“车”,一直往前走罢了。 除却戳心的笔杆,韩寒的配乐一直是一个亮点,电影做的好不好,配乐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电影有时候并非是考验一个导演的影像审美,很多时候也在考验音乐上的趣味。最简单的例子的是昆汀的电影《杀死比尔》,据说昆汀家里有三千张黑胶唱片。不知道韩寒家有没有那么多唱片,才让《乘风破浪》的配乐与电影主题那般“百般红紫共芳菲”。
摄影方面,大概韩寒也是赛车手的缘故,赛车的几段镜头刺激、扣人心弦。而且做旧的滤镜直接将人带入分“父亲的时代”。
有人说《乘风破浪》是三个月的圈钱之作的,其实不然。这部电影是在韩寒脑海中演绎过改变过修缮过许多遍的,这是他人生的片面写照,是他对自己的“理想国”亭林镇的压缩和定格。电影主题够不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却让青春、亲情、友情、爱情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深情。剧中笑点密集而不尴尬,许多梗都来自韩寒原来的小说,在电影院中看也不会让人犯尴尬癌。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电影。如果把这个片定义为情怀文艺片,他不算很成功,因为他“文艺情怀”的地方不能让很多人认同;如果你并不能认同它的“文艺情怀”,你会觉得他更像是带着些许情怀的喜剧片,倒也不枯燥乏味,过程很愉悦,朋友之间谈起也是会挺有话题聊的,总之就是值得一看的电影。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4
《乘风破浪》的故事与韩寒写小说时的套路差不多。虽然男主角套用了好朋友——车手徐浪的名字,但徐太浪的处世态度以及影片营造的父子关系,还是一眼就能看出作者本人的性格痕迹与文字风格。
母亲分娩后抑郁离世,让徐太浪(邓超饰)对不负责任且无能的父亲徐正太(彭于晏饰)心怀怨恨,而暴躁的单身父亲除了发火打骂,也完全不懂如何与叛逆的孩子相处。在终于取得人生中第一个赛车的成就之后,徐太浪将自己压抑多年的愤怒、不满向父亲摊牌,正在这时,一场意外使得时空逆转,将他送回了1998年——那个他还未出生的年份。
《乘风破浪》的故事主线也就从这个年代展开,在颇具复古风情的南方水乡里找到了属于它的调性。这样一个世界,或者说是小社会,你曾在韩寒过去的书中读到过,有点像《一座城池》,也有可能是《光荣日》。
和所有穿越回过去的人一样,徐太浪起初也不能免俗地想要去改变点什么,好比说质问一下平凡的父亲为何不顾妻儿、碌碌无为,再找找素未谋面的母亲,看看她究竟生得什么模样。不同的是,相比其他有所诉求的中年屌丝男或迷茫轻熟女,徐太浪原本对自己的人生轨迹相当满意,反而是父亲的“失败”令他更为介怀。
当徐太浪与还没成为他爹的徐正太成为了铁哥们,才发现他原本以为不负责任的父亲,其实是个重情重义的男子汉,母亲与父亲相爱多年感情深厚,还是位乐观坚强的职业女性。原本从上帝视角出发的徐太浪,逐渐从旁观者成为了父亲青春岁月的参与者——两人一同行侠仗义,一同畅想愚蠢的未来,一同为兄弟两肋插刀,一同经受重创和惩罚。
尽管已知悲剧式的结局,但在这个过程中,徐太浪依然放弃了强行地重置父亲的未来,转而选择了弥补自己与父亲缺失的过去,选择理解父亲的选择,选择接受有些你无力改变更不能改变的事。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5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上映了韩寒导员的一部影片《乘风破浪》。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徐太浪对父亲一直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而耿耿于怀,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过程中,却意外的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旅途之中。
刚开始打算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主要是被这部影片的名字所吸引,记得初中的时候学过李白的一首诗,诗中这样写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部影片的名字很有创意,既点出了主人公徐太浪赛车手的身份,同时又揭示了韩寒导演想借助影片传达的一种观念—任世界沧桑变化,仍然保持内心不变,乘一帆船,破万里浪。
影片中较为真实的还原了90年代的小镇情景,以阿浪和阿正的关系微妙变化为线索,解释了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梦想和生活。阿正身上那种对待感情从一而终,全心全意付出,在自己的道路上不妥协,搭兄弟肩,牵爱人手,一直往前走。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深深打动了阿浪,因此也化解了对父亲的误解。
其实这部影片向我们传递的思想很多—坚守内心,在生活中学会关怀理解他人,勇敢追梦,去做一些自己敢想却不敢做的事等等。我们在欣赏这部影片的同时,也应该有一些对自己生活的考虑思索……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