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乘风破浪观后感1000字作文精选

乘风破浪观后感1000字作文精选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乘风破浪观后感1000字作文精选

电影讲得主要是,儿子阿浪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产后抑郁症跳楼自杀了,爸爸犯事做了六年牢。出来后对阿浪拳打脚踢的。简言之,父子不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乘风破浪观后感,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

《乘风破浪》观后感篇一:

首先说说故事的脉络,就是车手徐太浪,成功了之后像父亲证明自己很厉害。父亲喜欢他做医生,有安稳的工作。并且父亲不善表达自己的爱,导致儿子徐太浪的误解。(父亲反对他,去学赛车,但是他还是爱开车,结果父亲给他安排了开救护车的工作这是前话,现在还是赛车手)简单庆功之后,向父亲炫技,结果在转弯处,撞上了迎面而来的火车,生命垂危。(副驾驶的父亲,就是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带着头盔。)徐太浪在生命垂危之时,闪回自己的人生,并且发现了新大陆。那就是他没见过面就自杀的母亲。他加入了父亲二十多年前的热血生活,见到了父亲当年的弟兄,经历了一系列的热血事件,在抢救清醒过后,理解了自己的父亲。找回了自己误解的父爱。理解父亲为何想要他安稳做大夫的原因。故事的最后因为主角有安全气囊,父亲有头盔,俩人福大命大还能在21世纪做父子的故事。

整个故事是围绕邓超饰演的徐太浪展开的。据韩寒所说,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叫徐浪,觉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适所以加了一个字,电影中的角色就变成了徐太浪。同样取名于真实生活的还有电影里彭于晏的狗“木木”,韩寒养的第一条金毛就叫这个名字,得过狗瘟,后来活下来了,有点瘫,活了十多年。

韩寒对过去生活的依恋、长情不仅仅体验在他导演的电影角色名字,还体现在整个故事背景。《乘风破浪》整个故事都在“亭林镇”里发生,这是韩寒故乡的名字,实际场景是上海周边四个镇凑起来拍的。他还打趣地说过,如果想象的画面找不到,肯定是离家不够近,就像《乱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后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塔拉一样。“亭林镇”这个地方,已经成为韩寒的印记,是他建构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立世界,充满了旧时光的印记,录像带、BB机、香港电影、白日梦、小镇青年,极具乌托邦的意味。

包括电影里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马、六一等等,都有点像小学生写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随意,但又貌似很有含义。徐正太(彭于晏)是一个长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荡,小花的确美貌如花,小马心有野马,六一是个“儿童”,名如各人。

电影发生在1998年。韩寒的解释是:“因为还原98年好一点,还原再之前,美术的工作会大很多。没有那么大差别的情况下,那个年代会更好一点,那是移动互联网刚要起来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怀念或者个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会有,或多或少,每个导演都会放一些自己情感在里面。”但我认为这暗藏“被遗忘的时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显得黯淡无光、可有可无。

也有人说998年是韩寒重要转折前的一年,“韩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2000年他就退学了。 在1998年的他,会感觉到一年两年后生活的巨变吗?”

相对于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的出走,《乘风破浪》的主题是回归。《后会无期》最终看到的韩寒文字风格版的电影,单独成句的台词,非整体的影像;而这次的《乘风破浪》明显是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没有那么Word文档电影,很多个镜头有借鉴经典电影,但值得赞赏,个人偏爱里面最好的巷子戏,非常带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风破浪》的打斗戏,竟然是用猪肉、锅碗瓢盆来当武器,生活化、漫画感又略带幽默讽刺色彩。让人觉得这场电影只是导演世界里的南柯一梦,我们是不小心驻足观看。

全程韩式笑点,这种笑点不属于扒段子的得到的。这种幽默感,让我感觉到韩寒之前小说里的那种感觉。

《乘风破浪》观后感篇二:

韩寒执导的电影《乘风破浪》将在1月28日上映。日前,电影主题曲公布,由邓超演唱,韩寒、董子健、高华阳合音。电影里,邓超在彭于晏和赵丽颖的婚礼上唱响,深藏爱意,十分感人。

男子汉宣言之《乘风破浪歌》,邓超唱得动情,韩寒、董子健、高华阳合音则很和谐,可见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几位主创已成为默契的好兄弟。这首主题曲的MV呈现方式也很特别:电影画面+跳帧剧照“动画”+手写体歌词。画面以邓超担任司仪,操办赵丽颖、彭于晏的婚礼为开端,并穿插了三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发生的各种故事。

主题曲MV中,在照相馆拍婚纱照的情节十分搞笑,这一部分由精彩剧照剪辑而成,邓超骑“斑马”,爬“长颈鹿”,彭于晏、赵丽颖则很甜蜜。在电影里,邓超和彭于晏演绎一对热血兄弟,一起出生入死、惩恶扬善,与赵丽颖则非常玄妙。

《乘风破浪》观后感篇三:

好风光似幻似虚,多一分钟又如何,你丫把它留住了,但我不会输给你的。”

好风光似幻似虚,这是我看完《乘风破浪》2分钟预告片最真的感受。一群少年浪荡在晦暗斑驳的小镇,眼前是白墙灰瓦,心里却是波澜壮阔。

邓超饰演的主角就叫徐太浪,“该片讲述了不被父亲理解的赛车手阿浪意外经历一场奇妙冒险的故事。”我总觉得,这个徐太浪,就像韩寒的影子。

1982年,韩寒出生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名字美得不合实际,现实是低矮的平房高耸的烟囱,尘土飞扬的小路,水泥桥下流淌着红色的河水,来来去去的三轮车,与别的工业小镇没什么分别。

后来他为家乡写了一首亭林镇镇歌,“我们生是亭林镇的老百姓 / 死是亭林镇的小精灵。”

不少青年作家都是从小镇出来的,比如韩寒,也比如郭敬明。也许成长环境的逼仄与破败,很容易让一个早熟少年,催生出逃离的渴望与幻想,总觉得自己是这片昏暗低垂天空里唯一闪烁的星辰,时刻都准备奔赴一个未知的远大前程。

韩寒初中就遇上了初恋,全校学习成绩前三名的Z。为了跟Z考上同一所重点高中,韩寒拼命学习,这情节就跟《三重门》里一模一样。

一次数学考试他考了满分,却被怀疑作弊,还叫来了韩寒他爸。爸爸从单位里骑车匆匆赶来,见了韩寒什么也没问,一脚把他踹出数米远,韩寒一声也没争辩。

后来,韩寒凭着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进了上海市的重点中学,松江二中。但那时的他,已经极度厌恶数学,连带理科全线崩溃。

他对自己的文笔一直很自信,平时一个很羞涩的人说到文学就变得特别张扬,“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钟书是第一,我是第三。”同学不解,钱钟书是谁?

韩寒写到《三重门》的尾声,主人公林雨翔面临被女朋友误会被家长追查,一切不知道该放不该放。听到远方的汽笛,他萌生了出走的想法,又无处可去,只能写“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他在高二的时候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辍学。人生最后一个晚自习,他给挚友写了一封告别信:“一个人只有一辈子,一辈子只有一次青春,趁我还年少,我要万水千山走遍。”

辍学后,父母跟韩寒的关系一度很紧张,于是他索性搬回了亭林镇,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与徐太浪搂着一帮兄弟在小镇招摇而过不同,韩寒在小镇没有朋友。

“每天他骑着一辆摩托车在小镇上开过每一条马路,从音像店里租了碟,回家看完第二天又还回去。

夜里他四处寻找灯光球场,跟一群成年人们蹭球踢。他依然每天期待周末来临,因为他所有的朋友们都还在学校里面。”

后来,韩寒回想起这段时光,用了两个字形容,孤独,“深深的孤独”。

《乘风破浪》观后感篇四:

自从韩寒不专心写作以来,我便对他好感降低。只是不知不觉间,仍会关注他的动态。想必多年积累的喜欢已变成惯性挥之不去。这就注定无论《乘风破浪》拍成什么德行,我都要现身影院亲自支持。即使主题曲为千夫所指,也不会动摇决心丝毫。毕竟粉了那么久,哪能说黑就黑。

于是,昨天我们就去看了。下面随便说些感想,关于电影和韩寒。

首先,简介一下剧情。我叫徐太浪,是名赛车手。妈妈走的早,爸爸很暴躁。他不理解我,我也讨厌他。赛车得了奖,请来我爸爸。不是为别的,就想装个逼。带他去兜风,被火车撞了。感觉要GG,竟然穿越了。年轻的爸爸,天真像傻逼。我们做兄弟,想维护正义。小弟被搞死,我们很生气。爸爸下手重,判进监牢狱。妈妈生下我,我却没爆炸。这时我醒了,看见老爸爸。我比个手势,他一脸懵逼。但他很配合,于是原谅了。

较之《后会无期》,《乘风破浪》有了显而易见的进步。尤其是对女演员的选择和拍摄,颇显导演的老道经验。韩寒总是能发掘一个姑娘最不易被人察觉的美丽,不禁令人感叹老司机技术娴熟,举重若轻。陈摄影师冠希本亦精于此道,可惜失之委婉含蓄,落了下乘。鉴于我还是个孩子,所以我最喜欢片中六一喜欢的姑娘。

影片的台词比《后会无期》自然贴切许多,更懂得控制与收敛。金句和段子密度仍然不小,总体而言更像人话,不很生硬。人们不会觉得:握草,这人傻逼吧,谁正常人这么说话。可见,编剧韩寒对台词着实下了一番苦功,令其悄无声息地融入剧情,而非剥离剧情的存在。台词的生活化,让故事更加真实,让道理不像说教,让笑点远离尴尬。当然,其中几处多少还是透有些许尴尬的气息,同场观众却很给面子地笑了,看来他们并不是韩寒的真爱粉。

《乘风破浪》最大的进步在于它讲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尽管实在平凡得不值一提,毫无跌宕起伏可言。自从得知韩寒担当此片编剧时,我就不敢奢求故事的精彩程度。作为资深韩粉,我深知韩寒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如同他的小说,随性的很,生活的很。所有人都迷迷茫茫地活在世上,一页一页懵懂地活着。大约写到二十万字,便草草结尾收稿。虽然韩寒是一位老司机,但他笔下的主人公永远是迷路人,却永远走在不知去往何方的路上。

韩寒的电影风格与小说一脉相承,《乘风破浪》看似结构完整,其实巧借了小学老师教授的一种写作技法,叫首尾呼应。徐太郎从昏迷中穿越回去,最后苏醒过来结束旅程。与其说是穿越,倒不如说他做了一场大梦。在梦境里尽情幻想父亲的'过往和母亲的形象,以期达成对父亲的谅解。人之将死,所有隔阂也便自然而然地放下。故事好歹有头有尾,我们不能要求太多。

写到这里突然好想点题。除去韩寒驾轻就熟的常识与评论,他自身创造的作品包括小说和电影,总是存在喧宾夺主的毛病。他太过执着于对细枝末节的精细刻画和雕琢,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主线故事的发展推进。这些近乎完美的细节,与主线的联系往往极其微弱。仿似一棵大树身旁生长的一堆茂盛杂草,而绝非自主干蔓延的许多枝杈。更像凭空给一个凡人长出三头六臂,但多余的两头四臂完全没有用处。

所以,韩寒作品的闪光点在于点点滴滴的细节,光彩夺目。而作为一个整体,又未免显得平庸。难能可贵的是,直男癌之歌放在电影里竟出乎意料地好听。

影片中,六一和徐太浪的爸爸徐正太站在楼顶大喊:我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语出韩寒多年前的杂文《我就像这个世界》的结尾。时至今日,邓超饰演的儿子对小马化腾说:不,这个世界还是会变的。不知这算韩寒与年少轻狂的少年时代和解,还是向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妥协。

最后,《乘风破浪》的豆瓣评分为6.9,我给7.5。囿于阅片数量,我心中并没有一套评价电影的体系标准,分数给得稍显随意。只是参照我大学时的考试成绩,75实在是难得一见的高分。将它送给曾经的偶像,愿他的导演之路越走越浪。

最后的然后,网友们普遍不理解电影内容和片名《乘风破浪》有鸡毛关系。我觉得,导演应该单纯地觉得名字好听而已。就像记者问他《光荣日》为什么叫“光荣日”,他说:我也不太明白这个书名的含义,当初起这个名字就是觉得好听,自己挺喜欢的。书名跟内容没什么关联,你不觉得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叫这个名字吗?

你不觉得任何一部电影都可以叫《乘风破浪》吗?

《乘风破浪》观后感篇五:

有幸和朋友家14岁的`小姑娘一起提前观影《乘风破浪》,备受争议的巨婴歌一响起,小姑娘就哈哈哈笑个不停:果然是个直男癌哎;随着剧情深入,这首歌再次响起时,小姑娘眼眶已红。待到电影结束,小姑娘兴奋地拉着我和她妈,表示已经确认了理想,以后就要当导演,拍电影实在是件太好玩的事了。

忽然想起自己的14岁,语文老师一脸痛心疾首地说着叛逆无知的韩寒一定会像方仲永般昙花一现,得意门生却盯着10块钱一本的盗版《三重门》看得津津有味,想象着在遥远的大上海,这个意气风发桀骜不驯的少年,执意要向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质疑和声音,红遍全国,却又争议缠身。不知他是否能承受,又该如何去承受。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因为他,一直是父母家长眼中乖孩子的我才知道,如何开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坚持,哪怕跌跌撞撞,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那现在,韩寒现在变成让人讨厌的那种大人吗?

还好还好,匆匆见到韩寒数次,他的眼神依然干净纯粹,成熟温和不再青涩稚嫩,但与年少时想象中的那个少年仍能重合,满是真诚和热情,没有丝毫成年人的浑浊疲倦。

如同这部电影,主角仍是一如既往的小镇青年,如同韩寒书中所有的主人公。是的,我们都是小人物,尽管曾幻想过酷炫地身着黑色披风双手执剑,飞檐走壁行侠仗义,却在残酷生活面前一再碰的头破血流,被磨去棱角,直至别人眼中的成熟老练而世故,以及孩子眼中“庸俗无聊的大人”。

是的,我们眼中庸俗无聊只会絮絮叨叨逼婚催生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曾有过青春年少,斗志昂扬地与全世界宣战。妈妈曾说过,她18岁时为了获得去镇上工厂的机会,以绝食数天终于换得外公外婆的妥协,拒绝家中给她安排的相亲对象。可现在的老妈,却只会因为我不肯安定下来而整日里愁眉苦脸,让我感慨年关难过。

曾经让父母辈努力逃避的束缚,现在握在他们手中想努力束缚我们;

曾经我们为韩寒鼓掌,因他大声喊出心中隐隐约约暗藏却无法表达或不知如何表达的对自由和自我意识的向往;

曾经厌恶的大字报式对各种“政治不正确”的攻击,如今在网络上无比兴盛,取得一场又一场恢宏胜利。几个月前网络上因为一张照片,对赵薇轰轰烈烈的攻击和揭秘,导致电影未能上线。十多年的全民宝贝,公认的德艺双馨,在这场闹剧中成为了潜伏的公敌,卖国贼,野心政治家,控制舆论的资本大鳄。至今,我依然无法理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这些天,网上大声疾呼对韩寒封杀,因为他又说错了话,一首源自日本的“男子汉宣言”,自认自卑懦弱的男人在喝醉酒后鼓起勇气跟老婆的表白,正好碰上了中国家庭目前普遍存在的“找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现状,具有独立经济自立能力的都市女性们本就愤愤“婚姻何用”,韩寒瞬间化身为直男癌的代表,被女权主义者群起而攻击欲处之而后快。各种碰瓷说营销说甚嚣尘上,欲辩而无力。

其实,这部电影有非常有趣的的弗洛伊德式式隐喻。这首歌曲,确实是“找妈式择偶”,徐大浪本就是唱给他心目中最美的女人-他妈听的。歌词描述的,与其说是这个男人心中的理想女人,不如说是这个男人心中的完美老妈。在徐大浪潜意识驱动下差点害死父亲之后,才重新遇到了渴望多年的母亲;在他差点铸成大错悬崖勒马的那一刻,却与父亲成为肝胆相照的兄弟,对父亲从不理解乃至鄙视终于有了尊重和认同。他也终于知道,自己的所有成功,原来还是遗传自父亲的基因。所有的桀骜不驯,天赋,野性,还有固执和傻气,原来与父亲是一脉相承。

理解了父亲,也就是理解了自己。

我想,

最理想的父子关系,如兄弟般携手并肩乘风破浪;

最舒适的母女关系,如闺蜜般尊重理解体贴包容。


乘风破浪观后感1000字作文精选相关文章:

关于五四青年节作文600字5篇

318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