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银河补习班》的优秀影评观后感精选
推荐文章
《银河补习班》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80、90年代,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今年的暑期档无比需要爆款来救市,之前被寄予最大期望的《银河补习班》(以下简称《补习班》),从上映首个周末反响来看,被预测最终票房10亿差不多了,无望成为20亿票房以上的爆款。
邓超、俞白眉执导的《补习班》7月18日上映,首日票房6000,次日6600万,周六9880万,周日超9000万,加上之前点映票房,首个周末累计票房过4亿。
对一部国产片来说,这已是一个亮眼成绩,但与期待中的票房20亿以上的爆款还是差距不小。
《补习班》从6月上影节举办提前场后,展开极为高调的宣传发行模式。主创跑遍大江南北,举办多城首映,邓超还把孙俪、小花、等等和自己母亲分别请到了上海和北京首映现场。
另外,凭借超级自信,《补习班》上映前举行了大规模点映,在7月18日正式上映前,点映票房就已近亿。
可以说片方、主创该做的都做了,但《补习班》还是没爆起来。
为什么呢?《补习班》虽是一部真诚的电影,父子情很感人,也试图探讨现实中的教育问题。但说实话,品质一般,不是很好看。
《补习班》豆瓣评分6.2分,刚刚及格。
这部电影问题在于,两位导演野心太大,想说的东西太多,但都没说好。
首先,电影想拍近三十年中国的变化,选择了不少大事件,比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8年抗洪救灾、 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等。
这些事件在电影里不是作为背景出现,而直接就是电影剧情。
但不是“参与”历史事件,就会让电影格局变得宏大,成为史诗电影。《补习班》一味求大,但大事件与人物成长、故事剧情发展的结合,过于巧合和勉强。
举个例子,马飞从一个小城的高中毕业生,到成为中国载人宇宙飞船的宇航员,这中间是没有过度的。前面剧情的铺垫解释不了为何马飞会成为宇航员。
再如马皓文为何会成为亚运火炬手,父子两人出去旅游怎么毫无征兆会碰上洪灾,这些都没有交待前因后果,反映出剧本创作的潦草。
其次,电影想探讨中国的教育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补习班》试图从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这个点切入,来圆所有的逻辑,解决所有问题,未免显得太过简单。
不论马皓文与学校主任打赌,还是辅导孩子学习,抑或带着孩子逃学去旅游后回来参加考试,最终依旧在应试教育的框框中打转,并没有让人觉得这个父亲有何更先进的教育方法。
那句“让孩子独立思考”则更像是说教,谈不上什么教育理念。
另外,电影中教师形象也是失真的,即使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很少有像闫主任这样与学生作对的老师。闫主任儿子成为疯子这段,更是毫无存在的必要。
可以说《补习班》刻意营造史诗感,试图探讨教育问题,这两点都是失败的。
《补习班》还有一个国产电影的通病,缺少细节。
电影固然在还原上世纪九十年代面貌上花了很大力气,但电影看不到马皓文和马文之间细致生动,有烟火味的生活细节,这让电影缺少真实和带入感。
那这部电影还剩下什么了?父子情。
这也是《补习班》唯一的亮点。马皓文和马文一起面对困境,父子同成长的这段可以说真挚感人,这要感谢邓超和小演员的真情互动。
幸好电影特意放大了这一点,请来《指环王》配乐罗恩·巴夫,还有大名鼎鼎的汉斯·季默,使得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被宏大和煽情的音乐包围着,在泪点处及时催泪。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心得
周末,万象汇,馋食“椒爱“,餐后出门,突遇雷暴,大雨倾盆,归家受阻,只得折返。正逢“金逸影城“将映《银河补习班》,遂购票观之。本以文艺片视之,未料感染力爆棚,行文以记矣。深思四点,其未必导演初衷,乃本人之感受:
线路一:颠覆教育的导向
本片话题涉及孩子的成长,探讨学校的教育。以传统的应试、管教、批评、填鸭,与现代的激发、交流、引导、理解,碰撞、比较出方式的优劣。体现出教育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教育观,对不同的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影片中重复出现一句台词,马浩文对儿子说:这是我第一次当父亲,我在学习做父亲。影片并未对“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下定论。但它试着提出了问题,并以自认为更好的方式去解决。一起学习、一起摸索做个好父亲。很多事情,可能要在很多年后,你才能真正了解这种方式的对或错,但人生又是无法试错,也无法回头。我们只能学着做到更好。跟孩子做朋友,去真实分享你的困惑与感受,与他一起感受这个世界。尊重他的选择,不应该只是死记硬背,更应该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勇敢面对这个世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的台词所言: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会自动跳出ABCD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是会有EFGHIJK的岔路,甚至能开出XYZ的脑洞。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触动什么样的神经,是该顶层设计解决困惑和症结的时候了。
线路二:诠释父子情深
满满的父子情,贯穿影片始终,使得影片在感情表达上非常充沛。既有戏剧性的情节又有动人的煽情时刻。父爱无声却又浩瀚无边的,马皓文的付出亦是如此。他不但没钱而且资本尽失,但只要是孩子需要的,他会拼了命去争取。足球做的地球仪、飞机模型、门上的身高刻度表、卖血赚来的586电脑、桌上两盘不一样的馒头、掩面毛巾而又不能表现出的泪水,每一个你细节,都爱意汹涌...父子两人在温暖与泪水中一起成长。
线路三:年代的带入感
影片从1990年在我国主办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讲起,直至2019年12月载人航天到太空。历经92年亚洲杯、97年香港回归,98年大洪水、2003年哥哥去世等满是回忆的时间节点。并以《亚洲雄风》《渴望》《走四方》《好大一棵树》《快乐老家》《英雄本色》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去唤醒年代记忆。对于70后、80后很有带入感,容易产生共鸣,容易让我们回忆起曾经历过的点点滴滴。
线路四:励志拼搏的故事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
这同时也一个励志的故事。除了鼓励我们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之外,还向我们传递了一种面对人生与挫折要懂得坚强的勇气。影片最后主人公马飞正是因为看到“永不认输”“永远不要停止思考“的励志名言,才激发了他勇于拼搏的斗志,从而取得了最终的成功。
总结:
这是一部值得观赏的温情片、励志片,尤其是适合忙于应试的儿子和忙于事业的父亲共同感受的影片,也是今年为止我认为最好看的影片,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体会
女儿夏令营回来了,还好。能看到女儿就觉得心里很舒坦,很踏实。尽管她发烧感冒,还是借助今天的会员日带女儿去看了场电影《银河补习班》。这片是送给孩子,送给父亲。
即作为家长,又身为老师的我,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整天埋头在学校,站在讲台。唯分数至高,学校考核,教师整天只好盯着分分而判断学生,而忘记了孩子有时候是有差异的。忽略了孩子的天性,遏制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其实,那一霎那,我有了一种负罪感。一种责任涌上了心头,我在第一线,站在讲台上,到底该是如何的去改变才可以可以真正的为孩子做点什么,为教育做点什么?同时也该改变一番在孩子身上的教育的思想理念。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创新思维的人才。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爱心的人。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能促进社会进步的人才。
学习该是一个如何态度?
第一:我们必须相信我们自己的孩子,不论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但是只要信任,那么孩子就一定会发挥出自己的极致。其实我反思自己,有时也是不信任女儿。她是完全可以做的更好的,她在我们大人心目中,一定是最棒的,本着着信念,她会越来越好,这点有时候,她 的班主任是做的最好的,不论女儿如何,李老师总是最大程度的信任她。这也许就是女儿的福气,在启蒙阶段就遇到了欣赏她的老师。
第二:在信任基础上,挖掘出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动脑。在任何困难面前不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积极的想办法。如果不是马飞爸爸的引导,马飞在洪水的灾难中,就无法逃离困难。在天上就无法补仓而安全着地。这些都是应该学习的,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困难面前,都要积极想办法,都要有一种敢于挑战的勇气,并且敢于实践。暑假的女儿夏令营之旅也许就是一次挑战,让女儿接触自己从来没有过的攀援,水龙王挑战,女儿都勇敢的挑战一番,没有恐惧,没有退缩。
第三:因材施教。结合孩子的兴趣,孩子的特点,而去找到孩子的亮点,发挥到孩子的最佳之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任凭他去发挥,即便失败也不言败。谈到此处,感觉身为教师还是身为父母的自己,其实在这块做的均不是最好,学生,我是在拼命的去关注孩子的平均分,分给学生排名,给老师排名。这一次次的排名,无形中,于是每天盯的是学生的平均分,盯到了分高于一切。有时对孩子,好一些,但是也难免也是顾及分数,以后定要照顾到孩子的实际水平,而在提高的同时也把自己去提升。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总结
作为超哥的粉丝,《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是我期待已久的作品。所以看完点映的激动之余,我就斗胆胡诌几句:
先说说影片的整体气质,一个词形容,就是朴实。剪辑流畅细腻,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在观众的面前缓缓展开。像是和一个多年的老友对坐饮酒,听他把这些年的经历娓娓道来。即使你早就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但你还是会深陷其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跟着他哭,跟着他笑,为他心疼,为他骄傲。待到故事终了,你再仔细端详他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每一根白发,仿佛都在拍着胸脯为这个故事作证。影片用了插叙的手法,穿插剪辑了宇航员马飞目前在太空的困境和儿时和父亲的回忆,把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自我救赎的过程和国家历史长河中的大事件互相交融,让观众有更深的代入感和使命感。
再说说这部片子的主题之一,教育。作为一个在国内上完初中,经历完残酷的中考,然后在国外一直从高中念到研究生的学子,我觉得我在这个话题上还是蛮有发言权的... 我觉得近年来国内家长对于所谓的“素质教育”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所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我的孩子要发展多少的兴趣爱好,参加多少高大上的活动和培训,然后与此同时还不能耽误考试成绩。其实不然,正如影片中所表达的,真正的素质教育,是要教会孩子怎样去独立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思考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坚持不认输的朝着这个目标奋斗。我曾就读于一所国外的私立贵族高中,我有很多的同学她们脑袋可能没有国内中学生那么“灵光”,在考试上永远“缺根弦”,但这并不妨碍她们积极乐观地生活。因为她们都在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有的热爱舞蹈,想要考入舞蹈学院继续深造;有的喜欢跟孩子相处,想做小学历史老师;有的想要做一名军人,于是每天按照部队的标准要求自己... 她们是幸运的,能够确定自己的梦想,然后一直朝其奋斗,那是因为她们的父母和社会没有给她们一个固定的标尺,告诉她们什么样的工作才是“体面”,什么样的成绩才叫“有出息”。反观很多在国外的中国孩子,成绩常年straight A,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一谈及未来的规划或梦想,就只剩下迷惘和惶恐。我看完电影就在想,如果我们的社会也能多一些马皓文,也许我们的孩子就能少一些枷锁和迷茫,多一份自信和勇气。
最后说说演员,作为一位光荣的狗炒米,我感觉我已经无法摘掉八百米厚的滤镜来客观的评价超哥的演技了,所以我这里来说说白宇,作为小白同学的路好,在刚收到他俩合作的消息的惊喜之余,我更多的其实是震惊。就像小白说的,他显老,超哥显年轻,超哥为什么放着那么多的小鲜肉不选,偏偏选了比较“显老”的白宇同学来演自己的儿子呢?但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彻底打消了这个疑惑。大马飞这个角色年龄跨度是18-35,除了样貌上的变动之外,还包括了内心世界的层次和变化。对于这样一个角色,小鲜肉太嫩,8085一代又稍老,只有白宇刚刚好。虽然有些地方还是略显生涩,但整体却不失为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感悟
当“拍给自己的孩子”已经成为一个导演界烂梗的时候,邓超却交上了一部关于“父与子”最为切题合格的作品,相信此后父爱类电影的盘点,《银河补习班》都不会缺席。
电影里传达的教育理念与传统中国填鸭式的教育背道而驰,它将人本位作为核心贯穿始终,引导下一代在成长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并去实现。以往的影视作品里,即便有此类表达,大多都是隐晦的,虽然本片没有彻底否定丑化应试教育,只是强调其在学习的意义性上存在偏差,但这样针锋相对明目张胆地站在对立面辩论,在国产电影里还是第一次!
邓超饰演的马皓文和周星驰电影里的那些小人物如出一辙,乐观不认输。时运不济没有将其打倒,他将支撑自己人生的自我肯定和超乎常人无法理解的自信灌输给儿子马飞,避免了儿子的沉沦。父亲在外人眼里是失败者,却是孩子眼中的明灯。(对《英雄本色》的致敬巧妙地嵌入进了人物的命运里。)
两个半小时的时长没有铺成年代跨度很大的流水账,而是将主要篇幅都集中在你我都叛逆的初中。往往家长认为这是孩子最不听话,最难管教的年纪,却不曾想,可塑性也最强。马皓文创造的自由环境为马飞摆正了方向,找到了梦想,心中已是开阔地,这也是为何高中之后一笔带过,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孩子心里已经有数了。看完甚至让我有些好奇,马飞的爷爷奶奶是怎么教育出马皓文的。
学习本该是主动的行为,学的是思考和思想,视野决定着想象力。马飞有这样的父亲是人生大幸,电影戳到我的泪点太多。一生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妥协,却忘了不能对自己妥协。
邓超作为导演这次让人刮目相看,相信前两部观众的一些反馈,他是听进去的。摒弃掉以前那些强行搞笑的片段,在很多严肃戏份中不经意穿插的小幽默非常受用,观众都准确get到笑点,但整体基调又是沉重的,喜剧不是主要的标签。首尾的对应,也让起承转合显得完成,整体情绪做的很到位,有几场戏很戳心!
身为人父的邓超无缝契合了角色的需要,表演张力上的收放合适地用在角色的情绪上,感染力很强。白宇饰演的成年马飞能用旁白讲出自己的心绪,台词功底可以,还来了一段《地心引力》式的太空行走。当然,作为御用,最爱的还是梁超,黄金配角,屡试不爽!
说了这么多优点,是因为确实看到了导演邓超肉眼可见的进步和诚意,但并非一步登天。对还没看的观众来说,保持一个理性的期待就好。一个有趣的解读,里面与父亲、儿子过不去的两位反面人物,以前都演过太监!
相关文章:
1.2019《银河补习班》影评观后感心得精选
4.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有感的影评观后感精选
5.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影评观后感心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