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大全12篇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大全12篇

若水0 分享 时间:

青春本就是学习真本事、练就真本领的年华,我们只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毫不停歇地增强能力、磨砺本领,才能不辱时代使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接续发展的承载者和生力军,初入基层,我们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新征程。

作基层“画匠”,描绘奉献底色。无私奉献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也是我们年轻干部最美的青春底色。从“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到“水稻之父”袁隆平扎根乡野,再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逆行出征,无数共产党人以奉献为祖国筑起“万里长城”,以奉献为人民筑起“铜墙铁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奉献,意味着付出,作一名基层“画匠”,我们要用奉献为青春“着色”。要心中装着人民,真正做到事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爱岗敬业,发扬“孺子牛”精神,踏实肯干,求真务实,在岗位中坚守,在工作中成长。年轻干部,要在奉献岗位、奉献人民中成就人生价值,彰显最美青春底色。

作基层“石匠”,精雕核心能力。“玉不琢,不成器。”新时代以来创造了很多中国奇迹,比如中国的航天工程、港珠澳大桥、FAST天眼望远镜、C919飞机,这些伟大工程的背后,是亿万“匠人”的执著专注、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石匠”凭借一双巧手便将世间的顽石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更凭借一颗执著与专注的“匠心”便将粗糙的原石打磨得光滑如玉。初入基层,年轻干部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挺得起脊梁、立得住脚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拥有“石匠”般精湛娴熟的核心能力,需要下足“绣花功夫”,在提高专业能力上精雕细琢、反复打磨。要善于钻研,在提高专业能力上深入学习。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找准重心,在提高核心能力上持之以恒,钉出力度、钉出深度。

作基层“铁匠”,锤炼坚强意志。疫情的突然暴发,严重危及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让经济社会发展中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增多。然而疫情面前,中国没有退缩。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拧成一股绳,万众一心共抗疫情。一抹抹“逆行白”、一道道“志愿红”,点亮了大街小巷,温暖了整个冬夜,他们凭借着坚强意志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基层既是“大舞台”,也是“练兵场”,我们要发扬新时代“铁人精神”,肯吃苦、懂担当,在基层“大熔炉”里锤炼“铁肩膀”,勇挑“重担子”,勇开“顶风船”,敢走“上坡路”,以坚强意志锻造“开山刀”,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作基层“木匠”,补齐作风短板。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也是赢得民心的重要保证。优良作风意味着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基层工作直接贴近百姓,基层干部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然而部分年轻干部纪律散漫、理想信念动摇、工作心浮气躁,严重损坏了干部队伍形象。因此补齐作风短板,就是要系好作风上的第一粒“扣子”,从小事着眼,从源头入手,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检视自身,多“照镜子”“正衣冠”,主动对标身边先进典型,尽早发现问题,切实转变不良作风。

曾几何时,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新时代条件下,年轻干部更要从“工匠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践行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初心和使命。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二

古人云:“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自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前进征程上带头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好成就追求卓越的“匠心人生”。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以极致的态度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乃“工匠精神”。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也是党员干部应有的鲜明态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自当在日常工作中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大国工匠”为标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本职岗位作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昂扬斗志,“主动作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从一点一滴做起,讲实话、谋实策、出实招、干实事,精益求精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奋力实现党的政策落到实处、本职工作形成实绩、推动发展取得实效、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争做新时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能工巧匠”。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专心、专注、专一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重要的精神品质。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呼唤,也是一种要求;既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责任。“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征程上,面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当树立“为官避事平生耻,从政必须有作为”的处世理念,永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博大胸怀,锤炼“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的担当魄力,秉承和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像“大国工匠”求艺那样,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诱惑,持续发扬专心、专注、专一的精神品质,朝着伟大奋斗目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奋力为实现“新发展”、创造“新伟业”打开“新局面”、夺取“新胜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精细化的工作态度,掌握情况要细,分析问题要细,制定方案要细,配套措施要细,工作落实要细。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善于在精细中出彩。”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前进征程上也面临着各种艰巨的任务、复杂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自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甘吃“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孤寂之苦、“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韧之苦,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特别是在深化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自觉将“工匠精神”融入责任担当,自觉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工作超越,在前进征程上坚决啃下一切“硬骨头”、拿下一切“拦路虎”,不断跨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回应人民的期待,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三

“工匠精神”即工匠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养成的敬业、精益、创新、专注等素养特质,这种素养特质是职业精神的萃取,是优秀文化的凝练,是价值取向的航标。在扎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进程中,组工干部也应注重修炼“工匠精神”,注重培育细致严谨、孜孜以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工作品质,努力成为“组工匠者”,用“组工匠心”推动组织事业不断前行。

在爱岗敬业中担当作为。组织工作的业务特性要求组工干部只有戒骄戒躁、用心沉淀、熟悉业务,才能成为行家里手。作为组工干部,只有对本职工作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用一股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劲头,用一种甘为人梯、默默无闻的无私,才能将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做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和枯燥的流程时,需要有工匠般的毅力,把工作视为事业,把任务视为作品,怀揣“工作既是修行”的信念,潜心钻研,用心投入。无论是整理一份档案,填写一张表格,起草一份文件,考察一名干部,接待一次来访,筹备一次会议,都需时刻牢记责任,认真细致、尽心尽力、担当作为。

在精雕细琢中开拓创新。工匠们一般都从事着最普通、最平凡的工作,但却永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更要在各方面成为党员干部的表率,要以成为素质最高的党员、作风最硬的干部、战斗力最强的团队为目标,将组织工作做到细致、精致、极致,做出工匠般的境界,做成有工艺的精品。在推动工作落实过程中,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和精细思维,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对每一项工作逐项细化量化,确保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同时,注重培养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闯出新路子,打开组织工作新局面。

在专注用心中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终极目标是打造最优质的产品,让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精品。组工干部应学习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无论是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任用、考察考核,还是人才引进,都应像工匠一样,始终秉持“组织工作无小事”的理念,把“严、细、实”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每次工作零失误。自觉培养严谨作风,以“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自信担当,确保工作“零差池”“零风险”,力争每项工作都能创精品、出亮点、见成效。严格按照“心要静、脑要动、腰要硬、行要正”的部风要求,坚持严管理、高标准、重落实,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四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工匠精神代表着坚定与执着、严谨与踏实、专心与细致,注重品质、内涵与情怀。

组工干部亦需“工匠精神”。不断雕刻自己的灵魂,谓之忠诚;不断追求工作完美,谓之严谨;敢于知难而进,攻坚克难,谓之担当;诚实守信,不为浮华所惑,谓之公道;敢于突破常规,创造性地工作,谓之创新。“忠诚、严谨、担当、公道、创新”谓之组工干部“匠人之道”。

坚守忠诚,筑组工干部“匠人”初心。

自觉忠于理想信念、忠于组工事业、忠于人民群众、忠于党纪国法、忠于道德规范,要把提高对党的忠诚度作为党性锤炼的终生实践,以实际行动彰显和体现最强党性,做对党忠诚的模范和表率,坚守绝对忠诚的初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党放心、让人民放心,才能真正彰显组工干部的本色和品位。

磨炼严谨,琢组工干部“匠人”技艺。

工匠精神的本质,就是对于自身技艺完美程度的不断追求,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组工干部亦是如此,因组织工作有很强的政策性、业务性,所以工作要求严谨细致,不能有丝毫马虎,不能出丁点差错,“追求卓越、习惯优秀”便成为组工干部的人生格言和工作写照。行组工干部“匠人之道”就要时刻用“勤、严、细、慎、实”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以认真、勤勉、从严、谨慎、精细的工作态度不断雕琢自身的“技艺”,心无旁骛,潜心钻研,久久为功,争做业务的行家里手,炼就娴熟的业务技能,无论撰写文稿、整理档案,还是接待来访、基层调研,都要一字一句、一点一滴从严要求自己,坚持立说立干,干就干好,以正确的思路、周密的计划、严格的要求、规范的程序,快速高效推进工作。

勇于担当,践组工干部“匠人”使命。

工匠精神的灵魂,就是把服务社会需求当作终极目标,有使命感的工匠具有胸怀天下的志向和产业报国的理想,以一丝不苟、担当务实的态度为民族制造业注入灵魂。组工干部亦是如此,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对工作勇于担当,视责任重于泰山,已是组工干部的基本素养。行组工干部“匠人之道”需要“铁肩担重任,实干筑丰碑”,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忠于职守、守土有责,勇当排头兵、主旗手,发扬“见旗就扛、见优就争”的精神,秉持干到最好、干到极致、干则一流的精神风貌,勇于在改革深水区开拓进取、敢于在矛盾复杂区肩挑重担、善于在问题频发区攻坚克难,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方能不负新时代,不辱新使命。

公道正派,守组工干部“匠人”心境。

工匠精神的精髓,就是把产品质量当作生命,以内心的平静追求品质从99%提升到99.99%,成就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经典之作。组工干部亦是如此,同样需要戒骄戒躁,守住这份来自内心的平静,以“公”为“道”,不偏不倚;持“正”为“派”,不歪不斜,才称得上为“公道正派”。行组工干部“匠人之道”要对己清正,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养浩然正气,铸高尚情操,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底线,以自身的硬气扶正气,加强公道正派的品质修养,做到甘为人梯的宠辱不惊,锻造力戒私心的底线思维;要对人公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需磨砺客观公正看待人事物的眼光,对人处事要出以公心,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搞实用主义,不能用感情、私交代替政策、原则。

开拓创新,承组工干部“匠人”衣钵。

工匠精神的源泉,就是在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上,匠人带徒传艺,往往希望后辈能在继承衣钵的同时,把看家本领发扬光大,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并非是故步自封、墨守陈规的,“创新”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之一。组工干部亦是如此,需像匠人那样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找准自己的位置,给组织工作带来新的突破。行组工干部“匠人之道”需要贯彻“创新”的理念思维,创新是组织工作的进步源泉,因此组工干部要有一颗敢于变的心,将创造力和想象力根植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有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行动,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提升创造力的素质和能力,时刻把组织工作放到发展大潮中去审视,融进社会变革大局中去思考,只有心行合一,才能化为开拓创新的无限勇气,进而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热爱基层工作,钻研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技能,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敬业奉献、精益求精、敢闯敢试中成就“匠心人生”,为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敬业奉献”中成就“匠心人生”。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的一生始终要“执事敬”。基层工作“多、繁、杂、忙、细”,一些年轻干部刚走上基层工作岗位,或者在基层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浮躁、埋怨、当“逃兵”等现象。因此,只有基层干部对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怀有敬畏之心,从事即十分热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新时代基层各项工作中去,发扬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民造福,才能使基层工作避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唯有如此,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才能更好地落实好新时代党在基层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在“精益求精”中成就“匠心人生”。

基层工作也是政治性、时代性、专业性等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掌握日常的具体业务工作,还要及时掌握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政策、新要求等。正所谓“艺痴者技必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像金刚石一样,在实践的熔炉中不断打磨、锻造自己,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厚积薄发,在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反之,如果不懂政策和业务,理论政策等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基层工作就难免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这样要不得、更使不得。

在“敢闯敢试”中成就“匠心人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回首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这些,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创新助推完成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基层党员干部同样也会面临诸多的新问题新挑战,唯有像匠人那样,在传承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积极创新,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才能不断开拓新时代基层工作新方法新举措,助推新时代基层工作进入新境界、取得新成效、实现新发展。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六

何谓“工匠精神”?对于匠士而言,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应怀揣“匠心”,坚持“匠风”,打磨“匠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作风建设、过硬的功夫本领,立足岗位,干事创业,为民谋利。

怀揣“匠心”负重前行。工匠平静、充实、幸福,活在当下,强在内心,他们摒除浮躁,沉下身子,忘我工作,因而才有了美轮美奂的玉器、陶瓷和走向世界的中国创造。中国共产党就如同“大国工匠”,怀揣“匠心”,始终心系人民,依靠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__年前,面对列强横行、军阀混战、生民涂炭,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不畏艰险,舍身忘死,推翻了压在中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历经__年风雨沧桑,承载人民希望与重托的南湖红船,变成了中国号“巨轮”,如今正向星辰大海,民族复兴的伟岸破浪前行。

坚持“匠风”锤炼品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在表现,因为有了这股精气神,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精造。“甘于奉献、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是中国共产党的“匠风”所在。回顾党的发展历史,从革命战争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导弹之父”钱学森、“以家国为念,为民族燃灯”的黄大年,“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战斗英雄张富清和“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的黄文秀等,他们传承和弘扬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图名利等优良传统与品质,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打磨“匠艺”勇担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更多“大国工匠”以其精湛技艺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前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阶段,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考验着我们党员干部。“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党员干部要多向黄文秀同志学习,坚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摸爬滚打,磨砺意志,锤炼本领;要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实干担当、为民服务的精神,多磨多练、敢为人先、激流勇进,定能担起时代重任,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明确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其本质特征在于执着、专注与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付出,基层干部也正需要有这种工匠精神。

基层干部要肯苦干。

基层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大业的“排头兵”,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匠精神之于基层干部来说就是踏实肯干、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基层干部身在基层,就要沉下身去扎根基层,不因条件艰苦而退缩,不因工作辛苦而放弃,“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踏实肯干,攻坚克难,用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基层干部要能钻研。

基层人员力量少,而工作任务重,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级任务层层分解下压,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在完成一线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应对各类会议、报表、检查、考核等,常常分身乏术,有时难免忽略了工作质量,甚至敷衍塞责。工匠精神之于基层干部就是要追求精益求精的理想信念,勤于练技,“下足绣花功夫”,要按照工作有计划、日程有安排、活动有方案、处理问题有预案的思路,切实把服务群众的事做精做细做实。

基层干部要会创新。

工匠对其作品“切磋琢磨”“千锤百炼”,但其工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寻求突破,方能成就“精艺夺天工”的高超水平。基层干部面对新时期新任务,要破除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格局,改变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更新工作方法,为自身注入“新血液”,勇于迎接新挑战,敢于解决新问题,不断闯出新路子,取得发展新成果。这正是对工匠精神的诠释与体现。

基层干部要善坚守。

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放下功利心,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身处基层一线,任务重、环境差,会遇到很多困难,基层干部要不忘初心,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平淡,心怀“功成不必在我”的无我境界,甘于埋头苦干,不辞劳苦,不计回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当好党群关系的联络员、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八

小众电影《剃头匠》火了。电影虽然剧情简单、制作“粗糙”却收获广泛好评。电影主人公“剃头匠”敬大爷,便是将单纯朴素的“工匠精神”贯穿一生的典型代表。

何谓“工匠精神”?它是指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精益求精的制造精神和至善至美的创新精神。新时代党员也要安心做一名“剃头匠”,切磋琢磨,专注专心,用“工匠精神”磨砺为民初心,践行为民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为民“匠人”。

《剃头匠》主人公敬大爷是个牛人,出生于民国二年,凭着家传的剃头手艺,鲐背之年仍亲自给老主顾们剃头,就这么剃了一辈子。广大党员也要做一名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匠人”,继承革命先辈衣钵,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要深刻领会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从“红色基因”中回顾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来时之路,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革命先辈们的“看家手艺”,争做“剃头匠”一样的“匠人”党员,亲民、爱民、为民,让红色基因这门“手艺”代代传承。

不忘根本宗旨,常怀为民“匠心”。

所谓“匠心”,指能工巧匠的心思。《剃头匠》中,“匠心”体现在敬大爷为街坊邻居们剃头刮脸时多年如一日的专心细致。在筑梦未来的新时代,广大党员更要常怀为民“匠心”,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要时常回顾往昔、“三省吾身”,想一想根本宗旨何在,问一问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何,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要常怀“匠心”,一心为民;又“独具匠心”,历久弥新,用专心专注的“匠心”服务群众,用精益求精的“用心”造福人民。要强化宗旨意识,破旧立新,用大胆开拓的创新精神满足新时代群众的新需求。

勇于担当作为,实践为民“匠行”。

《剃头匠》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敬大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用一生诠释了“匠人匠行”的深刻内涵。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同样也荆棘密布,困难重重,广大党员要用勤作船、勇为帆,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要勇担当敢作为,时时处处体现先锋模范作用,将担当作为当作检验自身素质能力的“试金石”。要践行群众路线,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要干事创业敢担当,攻坚克难勇作为,用实实在在的“匠行”,做实践为民的“能工巧匠”。

践行初心使命,打磨为民“匠品”。

《剃头匠》中,敬大爷每每拿起剃头工具,都带着神圣的仪式感去剃头刮脸,仿佛打造“工艺品”一样精心雕琢打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广大党员要以敬大爷“剃头匠”精神为榜样,在服务群众、干事创业时,付诸耐心、恒心,打造完美的“一匠一品”。要不忘为民初心,牢记服务使命,自觉把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到工作之中,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人、分好忧。要秉持“匠人匠心”,择一事,终一生,将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本领并付诸实践,在基层一线舞台上打造自己的“一匠一品”。

以初心,致匠心;以匠心,砺初心。广大党员要时刻秉持“工匠精神”,不忘为民“初心”,勇于担当作为,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砥砺奋进,争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九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勤奋耕耘,无论身在天南还是海北,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农民,都是光荣而伟大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大力表彰劳模,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广大劳动群众的尊重和褒奖。在__年全国劳模表彰名单上,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教授、高级工程师,也有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井下安全工、农民。这些劳模来自各个行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称号就是劳动者。只要为国家做出显著贡献的劳动者,不论身份、不分民族、不讲资历,都能成为某个领域的“翘楚”。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我国的民族精神,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王进喜、雷锋、焦裕禄、袁隆平等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幸福生活是奋斗来的”。14亿中国人要始终以主人翁的态度,把劳动当作毕生最光荣的事,积极、主动、忘我地投身到工作中,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社会价值,体现自身价值。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好新时代的追梦人,引领前进的航标,激励年轻干部通过干事创业受到尊重,赢得掌声。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医疗、航空等各个领域都涌现了大量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全国劳动模范何光华,是江苏省电力行业技术专家、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凭借《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成果,登上了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__年4月,她被评为“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11月24日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在电力行业,凭借执着专注、一丝不精益求精,成为一名国家工匠。

我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亟待成千上万劳动者的倾情付出,亟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亟盼更多更优秀的劳动者、建设者、创新者为之努力奋斗。全社会要厚植工匠精神的土壤,营造乐于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自觉向共和国的功臣看齐。全体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到“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赓续红旗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并把这些精神深入骨髓,不断激励广大劳动者争当劳模、争做新时代最美的奋斗者。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十

偶然的机会,带着小孩到书店购买一些课外书,看到了书架上的《把一切献给党》,心中油然而生莫名的感触,让我回想到了1993年的那个夏天。当时,全校组织收看《九死一生之把一切献给党》,我和小伙伴一起看着电影,谈论着八路军的武器……

工作以后,通过党史的学习,对当时影片中的男一号——吴运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觉得他很牛,什么武器都能做出来,现在看来,他的“牛”,包含了崇高信念、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忠诚忘己等高贵的品格,人们亲切地称吴运铎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精神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精神。

吴运铎精神是对事业的执着。1931年,吴运铎随家人迁到湖北黄石后,进煤矿当学徒。为了弄清机器工作原理,在繁重劳动的间隙,用省吃俭用的钱买来一些工业小丛书,学习机械知识。1939年,他被派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在农舍的茅草棚子里开始了10年的军工生涯。在那段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中,他带着7个学徒,每年为前线生产子弹60余万发,为了研发枪弹,手指被炸断,左眼被炸瞎,一条腿被炸断。正是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甚至是生命,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了功勋。

吴运铎精神是对学习的执着。当时的八路军兵工厂,原料、设备积极匮乏,别说研发新的武器,就是要保证前线正常的补给,都成问题。吴运铎告诉兵工厂的其他同志,要自食其力,要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用饱满的热情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凭着这股子劲,吴运铎带着他的团队,没有火药就在火柴头上找,没有车床就在改造的钢轨上冲压枪管、弹壳……最终靠着土洋结合的办法,解决了前线弹药补给的实际问题。

吴运铎精神还包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自传中,吴运铎多次提到,人们应该充满斗志,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满腔热血。从书中也看出,他对党和人民是忠诚的,在祖国需要时,他便毫无保留地给予,将自己整个精力都投入到应有的实践中去。

吴运铎的人生充满了豪情壮志,这种精神不正是“工匠精神”嘛!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涌现出的这些“工匠精神”,不正是吴运铎“工匠精神”的继承发扬吗?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十一

“让尖端武器的核心部件达到理想状态、优化状态,我一定要把它做到最优最理想……想到我干的那个零件能发挥巨大作用时心里感觉特别过瘾……我就像一个小螺丝钉一样,能够发挥一点点作用,内心感觉很自豪……”这是“大国工匠20__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一位年仅29岁的青年陈行行说的话,相信这简单朴实却又充满中国力量的话语感动了全国亿万观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提到大国工匠这四个字,很多人对获奖者第一反应可能是上了年纪的老师傅,没准儿还有花白的头发,戴着厚底的眼镜,因为没有几十年的历练,估计也成不了一个大国工匠。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就是这样一位90后的年轻人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荣获了“大国工匠20__年度人物”的光荣称号。

当看到这位年轻的大国工匠在央视颁奖典礼现场绽放最美笑容时那份从容与自信、自豪与喜悦,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人们不禁会问:这位年仅29岁的年轻人为什么能成为“大国工匠”?他“匠心筑梦”的背后究竟有何“秘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像陈行行一样的大国工匠呼唤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谱写乡村振兴“战斗曲”?

扬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与群众心贴心无隔阂,“用真功”虚心向群众学习。

常言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毫无疑问,年轻的大国工匠陈行行就是虚心学习的典范。在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陈行行爱岗敬业,虚心地学习各种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 国家至上、事业第一”“ 铸神工、创一流”等这些文化理念让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所投身事业的崇高神圣。为此,他为自己写下了“投身国防,扎根岗位,技能成就人生,学习创造未来”的人生信条。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所担当的乡村振兴同样是神圣的事业,在乡村振兴越是吃劲儿的时候,也同样需要发扬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与群众心贴心无隔阂,“用真功”虚心向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新时期,我们勇于担当乡村振兴是光荣的,虚心向群众学习是可贵的。因此,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路上要放下架子,保持一颗平常心;揣起面子,虚心向群众学习,“用真功”敢于学、善于学、真心学,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那样才能学有所获,为夺取胜利而奠基。

扬专注认真的工匠精神,与群众面对面无距离,求真务实“见真章”赢得乡亲信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有了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思想后,就自然会经常与群众面对面无距离,深入其中,说群众的话、干群众的活,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自己的心完全融入群众这个大家庭里。实践证明,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就得像大国工匠陈行行那样求真务实“见真章”。陈行行,一个从微山湖畔小乡村走出来的农家孩子,10年时间破茧成蝶,在投身我国核武器研制的宏伟事业中,成长为数控机械加工领域的能工巧匠,他的“匠心筑梦”就得力于专注认真的工匠精神。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战中又何尝不需要这种精神呢?越是攻坚克难最吃劲儿的时候越需要紧密团结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无距离,求真务实“见真章”赢得群众信任。在扶贫工作中从细处着眼,细微态度、细化目标;从细节入手,细密措施、细致成效。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把工作做到精致、做到极致,干出特色、干出风格。这样的专注认真与求真务实,攻坚战取得胜利难道还远吗?

扬作风严谨的工匠精神,与群众实打实无虚假,精益求精“动真格”创新服务见成效。

纸上谈兵莫若闻鸡起舞,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一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是否合格,不是看他官有多大,职位有多高,也不看其外表多亮、颜值多高,更重要的是看他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群众工作才有依托。2011年,陈行行无意中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结缘,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他操作的设备是国内一流的高精尖数控设备,干的活是高精尖的国防尖端产品。对他而言,责任更大,要求更高。面对压力,他更有着一股子不认输、不服软的冲劲儿。新的工作岗位上,陈行行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等这些“动真格”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党员干部要在乡村振兴中见成效,必须与百姓实打实无虚假,找准突破点敢于担当,抓住切入点勇于实践,从创新上用力,在开拓中作为,多思“应该怎么办”,少想“过去怎么办”,以舍我其谁的担当、雷厉风行的作风、势如破竹的气势,勇当扶贫急先锋,创新服务精益求精,才能让群众获得感多多。

一个人最大的自豪是,这个世界不必知道我是谁,但我参与的事业却惊艳了世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明白在乡村振兴最吃劲儿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更愿每位党员干部都把乡村振兴当作专门的技能学业进行专门的实践研究,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专注认真、作风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最美妙的乡村振兴“战斗曲”!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观后感十二

新时代、新要求,新标准。作为组工干部更需秉承“工匠精神”。坚持把“工匠精神”贯穿到组织工作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打磨出更多组织工作精品,缔造出更多“组工制造”,全面阐释新时代组工干部的“工匠精神”。

敬事如仪,保持一颗“敬业心”。

“工匠精神”展现出一种自觉奉献、爱岗敬业的优良品德,也是一种扎实勤奋、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是对组工干部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更是树立和保持“公道正派”形象的根本前提和重要基础,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践行。要不畏艰苦、戒骄戒躁。组织部门基础性、事务性、程序性和指令性的工作多,组工干部在公开场合出头露面的机会少,在外人看来很神秘、很风光,其实更多的是枯燥、繁冗、清苦。组工干部更要去私心、弃杂念,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组工精神自勉自励,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工作热情,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心存高远、不计得失。许多优秀的工匠都是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最终将精美的作品展现于世人面前,自己藏于幕后不为人所熟识。组织工作也是如此,工作的显性成绩少,默默无闻耕耘的多,长期为别人晋升、提拔、调动做嫁衣。我们要学习工匠心存高远、不计得失的心态,发扬甘为“人梯”、乐为“基石”、善为“伯乐”的“工匠精神”,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得失,不争名、不揽功、不图利,时时刻刻服务党的事业和工作大局。要突破常规、勇于创新。当前,党的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干部管理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组工干部要有勇于开拓、突破常规的勇气和胆识,坚持把服务基层、党员、干部作为组织工作创新的着力点,努力在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干部日常管理、农村党建品牌创建和党员作用发挥的新模式上下功夫,及时发现新情况,制定新措施,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切磋琢磨,保持一颗“执着心”。

“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工匠之成无非在于恒久专注于一个目标、一项工艺、一种职业,不断追求至善境界。组织工作都是硬任务,都有硬要求,更需要我们有钉钉子的精神和劲头,盯准目标,一锤一锤接着敲,把组织工作做到极致、做出境界、做成精品。要目标如一。组织部门是党性最强的部门,作为组工干部,要“从一而终”心向党,“一以贯之”只为公,“一心一意”系群众,“一身清廉”严律己,以始终如“一”的忠诚、公道、亲民和清廉,争当新时期“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楷模。要久久为功。“思其艰以图其易,言有物而行有恒”,组织部门担负着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路线的重要职责,更应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以立说立行、一抓到底的干劲,抓好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要拔丁抽楔。组织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经常要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有来自上级的,有来自亲属的,有来自朋友的,我们要顶住这些压力,要有不怕得罪人、势不可挡的锐气。还要有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要敢于深入基层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遇到问题不推、不拖;要正确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勇于承担风险,善于从失误中吸取教训,积极改进工作,敢于真爬坡、真流汗,做到避虚求实、主动思进,以高度负责的实际行动让组织放心。

技以载道,保持一颗“进取心”。

在工匠眼里,只有对质量的一丝不苟,对制造的精雕细琢,对完美的极致追求。组工干部应当树立精品意识,以精益求精、精进不息的态度,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组织工作。要“始于足下”。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的古训为鉴,整理一份档案,填写一张表格,起草一份文件,撰写一篇材料,接待一次来访,开展一回调研,筹备一次会议等等这些组织工作的“小事”,都要做好、做细、做精,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克服不负责任、粗枝大叶、马虎从事的现象,才能成就组织工作全局。要“三易不厌”。明代大文豪文征明对于写字从来没有马虎,有时候回复别人的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就一定三番五次修改,所以其书法“愈老而愈益精妙”。组工干部也应当如此,在面对繁琐的工作时,一次无法完成好的时候,不能带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放之任之,应付了事,而是要沉住心、静下气,踏踏实实、不厌其烦地将工作做好、做细,达到“愈益精妙”的境界。要“游刃有余”。“游刃有余”就是要业务熟练,这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要将本职业务知识烂熟于心,学深学透相关政策程序,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将组工业务了然于胸,如同“庖丁解牛”一般“踌躇满志,善刀而藏”。


10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