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与一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风尚及风俗习惯相联系,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对比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2、认识同学和老师,愿意与他们交往。了解学校概况,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生长的基本情况,手的作用及保健。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3、尊敬国旗,学会唱国歌。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4、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构成及他们之间的伦理和血缘关系。形成初步的小主人意识,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感受家庭生活愉快、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
5、了解元旦和春节的来历及相关的民俗文化,认识十二生肖,学会区别公历和农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策划、创意的能力和交往、合作的意识。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充分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能够尝试一物多用,学会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积极参与新年联欢活动,并体验节日的快乐。
四、教法设想:
1、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三)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编排了三个单元,共12课主题活动,约30课时,每周上3课时。
第一单元第1—4课 我的家人与伙伴
第二单元第5—8课 走进大自然
第三单元第9—12课 健康生活每一天
二、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 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二、基本情况:
全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5人,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为顺利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特定如下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全书共有五个单元,包括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丽,每个单元又分为三个主题,其中第四单元有四个主题。
2、教学要求:①知道生活学习中常常会有不顺心的事,有困难不要怕;②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和良好的卫生习惯;③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④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⑤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①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恒心和毅力;
②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③引导孩子了解生活中基本的健康安全常识,引导孩子学会生活,保护自我;
④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形成关注家乡,为建设家乡做好准备;⑤让学生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能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电、纸张等资源;
⑥初步养成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⑦使学生从小懂得珍爱生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教材的编排特点
①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
②重视生活情感的陶冶;
③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发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五)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每单元3课,并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具体特点如下: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突出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全册教材重点、难点: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介绍父母在家做的饭菜,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无私关爱,感受家庭生活的和睦和温馨。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人有两件宝:大脑和双手,培养儿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4、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品德与生活涉及到生活中的知识与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养成习惯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充分备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进行教学。
3 、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 (第1——4周)
(1)萝卜白菜我都爱 2课时 (2)我设计的午餐 2课时 (3)小心,病从口入 2课时
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 (第5——8周)
(1)我有两件宝 2课时 (2)做个小玩意儿 2课时
(3)打扮我的小天地 2课时 机动 2课时
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 (第9——11周)
(1)绥德朋友多 2课时 (2)你真行 2课时(3)我们一起成长 2课时
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 (第12——14周)
(1)你留心了吗 2课时 (2)我的问题卡片 2课时 (3)到哪儿找答案 2课时
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 (第15——17周)
(1)让我走近你 2课时 (2)美丽的生命 2课时 (3)我能做什么
第18、19周 复习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上一篇: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下一篇:一年级班主任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