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安静读后感600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安静并非意味着孤独,相反,正是因为内心的富足才会安静。人人都离不开对于安静的体验,繁华落幕之后,就是安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安静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静读后感600字1

两年前买了周国平的《安静》,却一直搁置在一边,两礼拜前偶然兴起就翻来读读,平时读书,往往是翻几页,便读不下去,但这天,细细地赏读,眼睛累了就看看窗外远处的雪,竟然读完了,且有余味,意犹未尽。

世界越来越暄闹,世人越来越浮燥,当我们无法专注于读一本书时,便到了需要省心自静的时候了。固然,人生的某一个阶段需要某种热闹,但当万流沸腾之后,终究要回归平静。平静,不是死水,而更像是阿尔卑斯山麓旁倒映着白云和森林的雪山之湖,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周国平认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活得挺热闹的,有轰轰烈烈的事业,有交杯换盏的交际,有声色犬马的生活,这样的热闹都是外在的,“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其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莎士比亚曾对生命有过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某时,我认为安静是指外在的安静,这只是表层,心的安宁,人生跌荡之后的平静,丰富的安静,才是最终追求。

坐在一个安静的位置,去看世间的繁华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垠广袤的世界,非出世而是入世,这是对“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更进一步的诠释。读周国平的《安静》,体会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安静的追求,莫不认同。我们常说读书有如交益友,而席勒亦说过,外在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那么,我想,读周国平的《安静》,让我更清晰地思考并看清自己的状态及追求,不虚此读了。

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美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

安静读后感600字2

这一句就道破了人生中很多事物的意义与精髓所在。人从出生时的懵懂无知,一路磕磕碰碰地走到现在,若没有自我反省在其中,哪里能够真正的成长起来,没有人一出世就懂得了所有自己立人、做人处事的道理。自我省察是积累,点点滴滴地发展。

时常回头看看,回想自己走过的昨天,“三省吾身”;思考自己心中的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是自己所想要的,所满意的,苏格拉底说:“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寻求一种进步,从过去的“千篇一律”中爬出来,开启自己的下一个新“纪元”;总结曾经的经验,才能让自己逐渐摆脱昨天略带“晦气”的影子,焕发今天的蓬勃朝气……自我省察就是去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但这所说的善于自我省察的人又不同于那种沉浸在过去无法自拔的人,需要边回忆、边思考,要有所想法,要有所侧重。后者只是单纯的终日沉浸在对昨日的苦恼中,颇有厌世、懈怠之意,而自我省察是积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发展自身需要的。

化用一句禅语说,“我们经历的是生活,可又不是生活。”这样的生活应该就不是形而上学所能圈定的了。生活,就是我们每天所经历的日子,但我们经历生活不是每天数着过去的天数,而是品味每天所经历的人和事,回味生活中所遭遇的情与难。同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道理一样,我们每天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一定也不是为了遭遇而遭遇的,定是有所目的,而有智者善于发现这些点滴背后蕴含的深意来塑造自身。

同时,如同小时候所的那种每个人都有一颗要寻找的魔法石的故事一样,要用心,要专心,还要坚持。省察也是一样的,要想善于运用生活中的“魔法”,就要先持之以恒,要有信念地去寻找发现它。不然,未经省察的人生就没有意义,或者说,你没有发现它的价值。

安静读后感600字3

我很喜欢周国平老师的这本书,不仅仅因为其中真实质朴的文字,也因为安静二字,这是我所向往的境界,是我喜欢的环境与氛围。

这本书的题目就充满了魔力,它仿佛带着那么一丝诗意,让人深陷其中,我们享受安静,不仅是因为那种寂寥,大音希声的氛围,也是享受一个人。安静让人感到富足。

而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浮躁与喧嚣哪怕是在神圣校园与课堂,最应该静下心来去学习,保存安静的地方去学习,保存安静的地方仍不能免俗,虽说年轻人应该多一些朝气,多一些活力,这是没错的。但是,在做学问,学习上也应当沉下心。年轻人也要适当地安静下来。当然,现在是很难去寻到一个地方,一个安静的地方,利益驱动了很多人的行为,欲望充斥了许多人,寻找一个地方属于安静变得极为不易。

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喜欢安静,也不需要,他们更想要的是镁光灯,是热闹。不得不承认,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对于热闹的向往都存在,我们能看到的都是年轻人的青春活力,生气满满,而年长一些的人则会更加的沉稳,不会那么喜欢太过吵闹的场所,喜欢安静一些。向往热闹只是生命历程中某个时段的表现形式,世间的繁华喧嚷,总有尘埃落定之时。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背后的无垠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也许也是适合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安静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安静,有自己享受安静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感悟。

莎士比亚对生命有有过一局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这恰好从反面说明了内心的安静,才是真正的充实。表面的热闹都不一定是真实的自我,而在探寻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对于生命的感悟,浮于表面万万不可取的。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充实,所以,安静还是一种境界,守护住自己内心中的那一份宁静,保持心灵的宁静,就是在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

周国平还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安静并非意味着孤独,相反,正是因为内心的富足才会安静。人人都离不开对于安静的体验,繁华落幕之后,就是安静。

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安静注定不是一种瞬间的偶然所得,而是常年累月的提炼与积累,让内心更为充盈,使生命摆脱浮躁而趋于安静。外在的喧嚣都只是表面,内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充实。

安静读后感600字4

“安静”,我毫不掩饰对这个词的喜欢。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安宁的景色像香茗回味万千;丁香般的姑娘柳眉含笑,一把油纸伞彷徨于悠长而寂寥的雨巷,恬淡的姑娘似百合清幽婉丽;橹声悠扬,风铃悦耳,青石优雅,静谧的地方如桃源引人神往。

周国平先生的散文在阅读练习中是熟见的,哲理隽永的语言总是发人深省。《安静》作于他五十而知天命的时候。周先生把自己放在热闹之外的世界,他说,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他想要这样的活法,在这样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我总是爱辩驳的,所以我便停下来笑了。热闹之外真的有世界吗?或是说,真的有热闹之外的世界吗?

我认为一切的安静都会随着时光的变迁渐而消逝。周庄,中国第一水乡。驳岸、拱桥、水巷、狭小的青石板街径,淳朴的气息弥散,城市里的人们在这里能享受一份安静的清凉。当然,这是原来的周庄。十来年的发展让这座历史悠远的古镇潜移默化间变了最初的模样,旅游人数的飞速膨胀让周庄笼罩在商业化的氛围之下,不可自拔。步入周庄,充盈于耳的不是小桥下潺潺的水声,而是群群商贩叫卖的鸹噪,粗鲁地抽打着你宁静的心绪。人们俨然有着这样的无奈“漫步在小镇,感觉饭店比景点多,商店比住家多,特产比渡船多,很难让人静心地游览自然景观,更谈不上细细品味,拍的照片俨然一张张集体照。”风气虽依然淳厚,却渐渐迷失了水乡的意境,得天独厚的人文主题。人们乘着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心来,却败兴而归。这不免让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安静像沙漏,流过了就不复存在吗?周先生笔下安静的位置真的能找寻到吗?这样的位置就不会被铺天盖地的喧嚣所覆盖吗?这又值得探讨了。

我记起一个老妇人,那时她正在灶台前生火做汤。火钳接过右旁捆好的稻草,伸入灶膛里,熟练地上下翻腾着。火旺之时,佝偻着站起,微踮脚尖,不容易地够到了头上篮里的橘皮。俯下身去,撕碎了洒在锅中。炉火渐熄,吮过一口汤后,聚起皱纹的微笑显示她对这道菜十分满意。整个过程,除了火苗窜动的声音,细小的呼吸声,就是安静。处于安静的氛围中,老人恬淡的生活态度让我深思。原来安静的不只是氛围,还有老人的心。心不静,万事不静。

世界是热闹的,从来不曾缺少过。在纷扰的世界里,迷失是俗,保有自我是真。人们不愿意自己是俗人,所以每个人誓言一样地表明着自己灵魂的安静,是不拘泥于世俗的,喧嚣浮沉于我何干。而事实是每个超脱的灵魂都不可避免地被肉体所羁绊。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在人的心灵,安静的位置就是内心深处的宁静。静可以安于表面,但它终究只是表面。让它深刻些,安于内心。我们就能找到属于自己安静的位置。

以上皆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或轻或重。最后还是感谢周国平先生,你的文字让我有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思考,我思故我在。

安静读后感600字5

当繁忙的学习啃噬着时间,当喧嚣的音乐充斥着头脑,当复杂的人际折磨着神经…安静似乎真的成了一种奢侈,带着神圣的色彩不断召唤疲惫的心灵,它就像一个驿站,让每个奔波的人停下不息的脚步,消除疲惫,补充能量,让他们在漫长的道路上奔腾驰骋。

难得一份安静,倒一杯清茶,捧一本散文,对着窗口静静地坐着,看慢慢升起的水雾中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层层的山,倾听唧喳的鸟语,感受微风的轻拂,心不由得慢慢升腾了起来,超越了一切纷扰,尔虞我诈的争斗,分分合合的情感,前途命运的茫然…所有的苦恼片刻间烟消云散,只剩下明镜似的澄澈,自己仿佛在菩提树下已坐定了千年的苦禅,彻悟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周围是如此的安静,仿佛空气也都凝固了,只听到桌上的钟表嘀嘀的走着,像一位背负重担的老人发出不堪的喘息声。啜一口茶,淡淡的清香中一股淡淡的哀愁,那是张爱玲的味道,悠悠的在心头萦绕,说不出的感觉,而我喜欢。

就这样,没有一丝的喧闹,没有一丝的烦躁,安静的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回想着昨日的点点滴滴,忽然感觉原来自己是那么的可笑,那么的幼稚,我不禁放声大笑,惊起了停落在枝头的飞鸟,扑腾着翅膀飞向了西沉的夕阳,消失在火红的云海之中…我戛然而止,脸上不禁一热,责怪自己破坏了这美妙的安静。

我放了书,轻轻地合上眼,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难得的孤寂,这种感觉真的妙不可言。我微笑着,沉沉的睡了,披着一身晚霞的光辉…

安静读后感600字6

“喧闹”,是“安静”的对立面,这个观点应该说毋庸置疑。所以,我为这篇文章起了这么一个题目便难免引起歧义或是反对。是说“喧闹”是“安静”的真子集?还是说在安静的世界里寻找一丝喧闹?首先,我赞赏你的见解,这么说似乎都没错;其次,我想说这只是我在读这篇《安静》之前之后一个真真切切的感受,或说是想法。 若说世界是一座由“安静”与“喧闹”两个托盘所构成的天平。那么,“安静”与“喧闹”究竟孰轻孰重,我想,毫无疑问的是“安静”的一边。睡觉总得找一段安静的时间,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吧?总不会有人喜欢“热闹”到大白天跑到校道旁睡觉吧!?当然,除去睡觉,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活着自己的生计,或学习、或工作。就举个最贴近的例子来说吧,作为学生,难道在一间只听得见翻书“沙沙”声的教室里学习不比呆在一间热闹得像菜市场的教室高效得多么?相信大多数学子都渴望能有一个安静的空间,让自己在知识海洋里遨游。

至少,我便是这样的,喜欢安静。远远看去,世界是热闹、生机勃勃的,但翻转到地球的另一面,是夜晚安静的半球。这使我不禁想问:世界真的是安静的么? 周国平的《安静》中有这么一段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世界背后的无垠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喜欢这一段话,也喜欢文中所说的这种活法。

远离人烟也许是一种消极的避世,却也难得寻求到一种全天候的安静。古时隐士选择了这种安静,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而现在的我觉得,丰富的安静是人生的一种至上的境界。安静了,便摆脱了外界名利的诱惑;丰富了,便拥有了一种内心精神世界宝藏的可能。 只是,那种境界仍远远无法达到。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免不了“喧闹一下”,都难以排斥喧闹。所以我想,安静其实应是一种态度,一种内在的追求,想追求安静、追求高效、追求一种内在心灵的充实。而我们又不得不在“安静”的外在染上“喧闹”的油漆,以求不受污染,不被视为标新立异。 安静,是喧闹的心灵寄托,喧闹在安静里。


读后感相关文章:

赋能读后感

《学弈》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家》读后感600字

中国四大名著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摆渡人》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

说勤奋读后感

《海狸的记号》读后感读书心得600字五篇

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周国平安静读后感60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8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