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有感范文800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先生于1934年完成的著作,评述欧洲自文艺复兴时期至19世纪浪漫主义画派兴起期间的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1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先生于1934年完成的著作,评述欧洲自文艺复兴时期至19世纪浪漫主义画派兴起期间的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作者解构这些绘画及雕塑佳品的构图、线条、色彩,更深入分析艺术家倾入其中的情感与思想。

文艺复兴艺术占了本书一半的篇幅,从先驱乔托,到文艺复兴三杰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读者仿佛望见那个经典的辉煌时代,它属于欧洲,属于意大利。

1、文艺复兴艺术先驱之乔托

乔托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他的壁画多为基督 教圣者方济各所作。圣方济各的教义仁慈博爱,给人以亲切的安慰。这种情绪,为过去的宗教绘画难以表现。乔托开创出新的艺术形式,以“简洁的手法,无猜的心情,最足表彰圣方济各的纯真朴素的爱的宗教”。

傅雷先生特别介绍了乔托的《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他写道:“小鸟们从树上飞下来,一行一行地蹲在他面前,仿佛一群小孩在静听“基督 教义”功课。有的,格外信从地,紧靠着他;有的,较为大意,远远地蹲着。一切都是经过缜密的观察而描绘的。笨拙的素描中藏着客观的写实与清新的幻想。圣者的手,描得很坏,小鸟也画得太大,飞鸟也飞得不行。十八世纪以来的动物画家可以画得比他高明十倍。他的树,像纸板做的一样。但是我们看了圣者向小鸟说教,小鸟谛听圣者布道的情景,我们感动到忘了它一切形式上的笨拙。原来那些技巧,只要下一番工夫就可做到的。”

乔托《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

作者又提到保罗·韦罗内塞(Paolo Veronese)的同题材作品《圣安东尼向鱼类说教》。我特意找来这幅画比较。“圣安东尼”较之“圣方济各”,色彩和气氛都重一些,非天真之所在。

保罗·韦罗内塞《圣安东尼向鱼类说教》

2、迷之达·芬奇

达·芬奇着实是位传奇的人物:他既是画家、雕塑家,也是建筑师、工程师,他还是歌者,甚至发明过乐器!他的一些笔记是反写的,以防泄密。他像是未来的人类穿越到文艺复兴,他本身就是个迷。

达·芬奇对于艺术创作秉持着严谨的学究态度。仅一副《最后的晚餐》花费了他四年之久。这幅著名的壁画绘在意大利米兰的一所寺院食堂里。一位修士对达·芬奇的工作效率颇有微词。达·芬奇辩护说,艺术家并非普通工人,应有充分的创作时间,并淘气地暗示,叛徒犹大这个人物折费心思,修士的面相倒是可以做犹大的模特呢。

正是这等煞费苦心,达·芬奇的画作并不多,留存至今的真迹就更少了。那副《最后的晚餐》被毁得不成样子,幸而有尺寸相当的临摹版安身在卢浮宫中。

壁画《最后的晚餐》在1970年代的样子

达·芬奇在他的《绘画论》中写有:

“当作品满足判断的时候,表示判断是何等薄弱。作品超越了判断,那是更糟。判断超越了作品,才是完满。如果一个青年觉得有这种情形,无疑的他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会多,但饱含着优点。”

盛名之下,依然沉着。

3、苦闷的雕塑家之米开朗琪罗

“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着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啊,讲得轻些罢!——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多是苦闷。他是位天赋异禀的雕塑家,正雄心勃勃地筹划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委托的墓地工程。不料遭嫉妒者使坏,工程取消,米开朗琪罗被调去西斯廷礼拜堂绘制天顶画。本不待见绘画亦未曾学过绘画的米开朗琪罗不得已爬上高高的台架,仰躺作画,一画即是五年。五年的台架创作诞生出一幅壁画杰作,但也大大折损了他的身体。

尤里乌斯二世去世后,米开朗琪罗得到机会重拾教皇墓地的伟大工程,却又半途被新任教皇勒令调去负责美第奇墓。可叹天意弄人,这项工程最终也没能全部完工。一位伟大的雕塑家,怀揣着宏大的愿景,然一生忙忙碌碌不得所愿,留下的雕像只是胸中宏愿的只言片语罢了。

虽是只言片语,每一座雕像亦被注入满腔的情感与理想。傅雷先生写到:

“米开朗琪罗永远坚执他的人体至上、雕塑至高的主张,故他竟欲把建筑归雕刻支配。屋子的采光亦有特殊的设计,我们只须留神《思想者》与《夜》的头部都在阴影中这一点便可明白。”

洛伦佐·美第奇墓,上为《思想者》

4、艺术之于我

嗯,对于绘画、雕塑的精妙与深度,粗人如我着实是门外汉。但是,在傅雷先生的牵引下,木讷的门外汉似乎也触到了艺术作品之上的情感与温度。虽然,我对艺术品不通,但我想这种情感应是来自同一种本源。我有好多次被家中的小臭宝萌到,那一瞬很想把他的可爱劲给画下来,在白纸上一笔一笔地呈现。这样的心情,跟画家、雕塑家在创作时的心情该是相似的吧?愿如此认真地触摸每一寸肌肤,亲吻每一缕发丝,擦拭每一片树叶,珍惜每一道光彩,成就自己心中的永远。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2

提起傅雷,可能大多数的人第一反应就是那本《傅雷家书》。毕竟这本书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在当下这个越来越注重于家庭教育的社会,这本《傅雷家书》不知道被多少人推荐给中国的家庭,尤其是父母们来阅读。傅雷也因此而被视作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本《傅雷家书》的知名度,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其实傅雷的主要成就并不仅仅只是在教育方面。他还是一位作家、杰出的现代翻译家以及文艺评论家。就像是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便是傅雷先生于1934年完成的一部著作。虽然当时的他只有26岁,但是对于西方美术史已有了很深的造诣。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曾经被誉为是中国版《艺术的故事》。它是傅雷先生的关于艺术赏析的经典名作,也是文艺绘画爱好者们学习美术赏析、西方艺术史的入门书以及必读书目。顾名思义,全书共分二十个章节,围绕着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二十位著名艺术大师以及他们的经典艺术作品展开了讲述。这其中既包括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也包括伦勃朗、狄德罗、普桑等各个时期颇具代表性的绘画巨匠。在书中傅雷先生所讲述的不仅仅是对于这些美术作品的精彩而独到的分析,同时还将画家的一些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时期的历史背景为读者娓娓道来。这样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的去了解这些知名艺术绘画者和他们的作品,进一步的丰富了读者的艺术修养。

若要说这本书有何美中不足之处,那就是此书的这个版本是由“大家小书”系列收录而出版的。“大家小书”丛书的特点就是携带小巧而方便,设计简洁且大方。但是到了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便有些显得力不从心了。书中列举了足足有一百多幅名画,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原作名画来作为配图。“大家小书”系列时没有彩色版的,所以这一版本在配图上便让此书相较于那些彩色版的来说显得稍逊一筹。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事,毕竟“大家小书”的整体风格就在这里。除此之外,一切都还算好。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3

序,文言文和各种西方人名字放在一起,毫无违和。可以看出傅雷很想把西方美学的精髓传播到国内。而不是‘一知半解,不加深思之过耳。’

1, 乔托和圣方济各教派。乔托的作品通过传达故事中的热情来感染观众,所以故事被定格的时间点格外重要。文艺复兴时期的题材还是以宗教为主,和同时期其他人光辉灿烂的圣经故事为主题的画作不同。乔托眼里的基督是在昏暗潮湿的树林里给小鸟传道,耶稣是在乌云密布的海上拯救门徒。是热情的流露,是生命的自白。

2, 多那太罗的雕塑。他早期的作品中规中矩,强调力量,智慧和美。人物的每一是根线条,包括肌肉,皱纹甚至衣服的褶皱无不服务着主题。而渐渐的,他的个性表露出来了。佛罗伦萨的艺术一向是研究造型美的,多氏放弃了它。他认为艺术家应该进行的描写自然,细致准确的素描才是成全一件作品的‘美’。

3, 波提切利所在的时代人们心扉打开的时代,美迪齐家族兴立图书馆,串班大学,让热门受着各种情感的刺激,呼吸着新鲜的学术空气。整个社会正在度过幸福的岁月。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正在经历改变,一方面人们没有忘记古代,同时也想用人文主义的眼光追求自然。波氏的作品以群像居多,大多是女性或小孩,通过圆润的线条来增加妩媚。因为人物众多,所以主题不明显。

4, 达芬奇是我从小就知道的人物,也曾有幸看过《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真迹。她是因为独特的眼睛而出名,傅雷讲解是因为她的瞳孔没有点一笔白色的光,看似全无光彩,但正和似笑非笑的表情相匹配。达芬奇是历史上最擅思索的画家,每根线条每点颜色他都曾经过长久的寻思。如果不满意,他会推到重来。他是思想家,是诗人,是科学家,是一个“知道很多秘密的人”。他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科学精神只想发现一种定律而不大顾虑到实施。目标本身较之追求目标更能引起他的兴趣。

5, 米开朗基罗,他绝对是一个劳模画家。西斯廷礼拜堂那么庞大面积的壁画只是他一生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他的时代是提倡古学的时代,每天都有古代的新发现。他的画以宗教题材为主。傅雷把礼拜堂的屋顶分成了好几个部分来讲解,如此巨大的作品竟然没有让人眼睛休息的地方。从中就可以感受到米开朗基罗的天才以及对艺术的执念。米氏的一生并不幸福,长时间的仰头工作让他的颈椎受损,一生颠沛流离,被政治家召唤来又召唤去,一生供教皇和诸侯拆迁。

6, 拉斐尔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而他的作品相比于达芬奇的深,米开朗基罗的大,更多的是让我感觉到少女的明媚。年轻的拉斐尔爱画圣母,小有名气后接了大单,去梵蒂冈皇宫画壁画。四面墙壁加上原顶,每一幅画都有自己的主题,看似没有关联,却是同一种思想的体现:基督 教义高于一切。拉斐尔是一个历史画家,和平庸的仿古作家不同,他的画作有自己的灵魂。

7, 贝尔尼尼是巴洛克艺术的创造者。当一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所能产生的所有杰作之后,当他有了完满的发展之时,艺术家们必要寻找一条别的道路。贝尔尼尼就是其中之一。他为。

8, 勃朗特,之前度过一本他的传记。在他早期的作品和万年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人生两个阶段中截然不同的状态。年轻时意气风发,物质精神保障充足,年老时疾病缠身,穷困潦倒。他的作品善于利用光线。用不同的光影效果来突出重点。他应该算是现代灯光师的鼻祖。用光暗来体现美感,令人窥测到亲切的诗意。

9, 鲁本斯。他是一个自律的学徒,一生高产。一千五百幅画作可以证明画家有条不紊的工作状态。在看似凌乱人物众多的画作中,细心的人能发现他自有的逻辑。鲁本斯的画作给人的感觉是色彩艳丽,但实际上他所用的颜色种类很少,他的丰富体现在色彩运用的巧妙方法上。他喜欢用热色表达自己的气质,如果主题不允许,那么热色就用来充当背景。

10, 委拉斯凯兹,他是西班牙皇室画家。不幸处在腓力家族弱势的时代。他画中的王室成员看上去还没有女仆们开心。他是强调‘如何看便如何画’的画家。如果观察是准确的,如果他们的手能够尽情表现他所目击的现象,那么作品就定是成功的。

艺术家曾经是专属教皇的服务者,文艺复兴后,一些异教色彩的画作开始流行。风景画原来不被承认,到十九世纪初页,开始有几位画家大胆描绘落日拂晓等景色。曾经的宗教画中根本没有背景,到后来风景作为背景出现为了烘托主题,最后到了现代,普通人家里更愿意选择风景画作为装饰画。艺术服务的对象不同了,主题也不同。从其一步步的发展可以感到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自由思想的萌芽和生长。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4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西方美术欣赏普及读物。书中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近二十位美术巨匠的几十幅传世之作,对每幅作品仔细观察,深入分析,结合宗教,历史,哲学,音乐,文学,画理,画法,如同与读者站在每幅作品前面,指着那些细微之处,娓娓道来,时而轻声细语,柔情似水,时而意气风发,慷慨激昂,他学识文字令人惊叹,佩服,仰慕。

以前零零星星地看过一些美术评论,连续花十个小时来读一本美术欣赏的普及读物,是第一次,以后还会再读,因为手机中的作品图片太小,很多细节无法看清楚,如果以后可以找到尺寸更大,更清晰的书中作品的图片,边读边看会更好。

很小就开始接触到这些世界美术名作,家里的书架上有好多画册,大部分是西洋美术作品,素描,水彩,油画,雕塑,开始的时候纯粹是好奇,就是想看看大人的书,看看那些裸男裸女,看多了,慢慢也体会出艺术与色情的分界线,对人体和风景画一直都情有独钟,不喜欢肖像和宗教历史画,所以也印象不深,也许是因为在当时家庭及社会的大环境中,宗教几乎等同于迷信,基督 教近乎是崇洋媚外的代名词,但是仍被人体和自然风光的美所打动,这大概可以说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吧,除非被外界以强力所扭曲。

艺术对于人类的价值,在于让人不管在痛苦不堪或是欢快喜悦之时,都能从中看到美,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及人生的价值,也在于让我们在庸庸碌碌的柴米油盐中,打开心灵的一扇窗,暂时解脱现世的束缚,让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的花园里,自由自在地笑,随心所欲地爱。

傅雷是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的傅雷家书在中国几乎是家传户哓了,但是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我是最近才知道。傅雷先生二十岁到法国留学,二十六岁就写出这样一本书,当时他在上海艺术学院教书。傅雷先生是中国文学翻译界的泰斗,也是美术,音乐界顶尖的评论家,他才华横溢,为人处事正直不阿,1966年受到令人发指的迫害,与夫人双双自尽,他58岁,夫人53岁。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5

去年年底在学校的倡导下,要求每位老师读一本书,我便心里在盘算着应该找什么样的书去读?思来想去还是找一本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吧,首先美术专业书籍对自己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其次美术书籍图多字少,看起来没有那么艰涩,图文并茂使人兴趣大增,何乐而不为呢?在众多的图书里最终选择了傅雷先生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作为这次读书的开始吧!

美术作品的赏析课是我比较喜欢的课,我喜欢听老师讲一些艺术史、艺术家创作中的趣闻和艺术作品背后的典故。当然我也很乐意把这些学习来的知识分享给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也很愿意听我讲艺术赏析课,有时候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讲过去了,也不觉得讲得累,学生也听得兴趣盎然,甚至个别学生会拽住我问:后面呢?后面呢?后面发生了什么?这时候我也会学着评书大师的模样,一脸神秘的说: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平时一到绘画课的时候,总有个别学生会各种理由说不会画!没带工具!但是一到赏析课的时候,学生会总嫌时间不够。有时候我就会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喜欢听美术赏析课呢?当然欣赏课没有作业,只需要老师讲学生听,当然学生喜欢。另一方面如果老师把不会动的一幅幅名画、一座座雕塑、一张张剪纸、一处处建筑讲得“动”起来了,能出到学生的心灵,学生自然就爱听。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爱听呢?这就得使老师时刻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语言组织能力,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如果没有提前做功课,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到艺术作品的时候,只能一句“你看!它多美!”结束,学生也只是看了个热闹,连门道都没有摸到,自然如同“鸡同鸭讲”。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组织能力,一肚子的知识编织不出“美丽”的“知识网”,那也自然“网”不住学生的心。

在翻书之前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傅雷先生的背景吧,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从简单的几行介绍可以看得出傅雷先生不仅对美术深有研究,而且对文学、翻译等各个方面都是行家,而且影响到子女也成为了艺术家或资深教师。这就是现在经常讲的耳濡目染、渗透、家风。

在我们小的时候就经常讲要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做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怎么去看待“美育”呢?

最近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美盲比文盲更可怕"这句话往深了说是艺术家们对社会的不满,一 种鄙视,也是呼吁社会对关注下一代的美育教育。

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老先生曾说:“我母亲是文盲,但却不是美盲。文盲在中国的定义是指没有受过九年基础教育的人,可是美盲则从来没有一个规范,更没有任何的定义。

我经常跟学生说,我们现在上体育课并不是让每个人成为奥运会冠军,而是培养你强健体魄的习惯;让你上音乐课并不是让每个人成为歌唱家,而且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那么我们上美术课也不是让每个人成为画家,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体现为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保护美等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个刚刚读完的人,对傅先生的情怀和文学艺术修养所深深折服。他的一句“做艺术家前先做人,艺术没有止境,我们应该时常进行自我批判,自我进近。”哪怕再过几百年,也让我辈人钦佩不已。另外字里行间。最最最让我敬拜的是傅先生对于音乐,文学,甚至是感情的研究与解读,就算放在当今社会也是振聋发聩。秉持老先生所说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治学,勤勤勉勉的针对自己的工作。


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有感范文800字相关文章:

读老人与海有感800字优秀范文

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有感范文80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1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