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读书感想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山楂树之恋》读书感想”,以供大家参考!
《山楂树之恋》读书感想1
我已不记得上次看爱情小说是什么时候,总之,很久很久都不再碰触,太怕赚取自己的眼泪了。
但在友人的推荐下,决定看《山楂树之恋》。其实,我花了一天除去吃饭、睡觉、上班之外的剩余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但,一直不曾提笔写下只言片语,是因为怕自己对爱的体会不够份量。在反复看了几遍之后,想把自己的一点感悟记录下来(只是对“静秋”和“老三”这两个人物形象略作分析),作为对“干净、纯洁”爱情的一种推崇和敬仰。
单就这本书而言,文字略显粗糙,结构不太严谨,情节并不跌宕起伏,而且故事的背景发生在那个令人难以想象无法接受的年代,整个过程与发展似乎都有点病态和不够健全。比起这样的爱情故事来,更加扣人心弦更加令人震撼更加美仑美幻的太多太多,这一款并不能称为传奇。但,它所以令人读之动心读之而泣,是因为:真正的爱情,都是把自己低在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花来。“从我遇见你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心里恳求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单行道,就请你从此走在我的前面,让我时时可以看见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双行道,就请你让我牵着你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里,永远不会走丢……”“等得来,只要你让我等,只要我等你不会让你不高兴,我等一辈子都行,---就为了让你相信我会等你一辈子的,让你相信世界上是有永恒的爱情的---”“我只想保护你,照顾你,让你幸福,我只做你愿意我做的事.静秋、静秋,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会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是宁愿自己死都不会对她出尔反尔的……”老三的这些爱的表白,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为之叹息……
先来说说静秋。她是一个懵懂的18岁女孩,处在一个不懂爱的年龄,又生活在那样一个视爱情为禁忌的年代,她有很多犹豫和慌张,有很多猜测和反复,这是很正常的。起初,她见到老三,只是不反感他;她知道老三的出身比她优越,就稍稍有点自卑,所以,每当老三照顾她爱护她的时候,她的态度都有点推拒;而且在那样一个压抑个性不能完全顺利表达爱享受爱的年代,她的彷徨她的怀疑她的苦恼她的伤心她的所谓的自尊都显得傻傻的纯纯的,但是又天真、幼稚得可爱。当她不确定老三是爱她的时候,她有着女孩子的矜持和内心的矛盾;在她误会老三是真的爱她的时候,她甚至把爱寄托在另一个神似老三的人身上,她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挣扎;当她确定老三是爱她以后,就不顾一切地去找他,安慰他,用爱来温暖他。
并且静秋的爱情观非常大气,她说她的一切都是她自己不能控制的,她没权选择职业,没权选择专业,没权决定写什么不写什么,甚至没权决定说什么不说什么,但是有一件事是她可以决定的,那就是她的爱情,所以她一定要按自己的意志来支配爱情。她可以为了感恩去爱一个人,可以为了救人去爱一个人,但她不会为了改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就去爱一个人。而在当时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地位简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甚至生死。可她却有勇气做出这样的选择。她经历了一个由迷茫不懂爱到知道爱领悟爱到敢去爱的过程,说明她对爱的谨慎和尊重的态度。静秋说:“我们会在一起的,我不会让你一个人---去的,我会跟你一起去的---,不管在哪个世界里,我都跟你在一起,你不要怕---”“我懂,‘你死了,我就真正的死了’,所以我要跟你去。”虽然她要和老三一起去死的想法很幼稚,但充分表现了她爱的纯洁和真挚。
《山楂树之恋》读书感想2
读《山楂树之恋》纯属偶然。我是在一位年龄相彷的玩伴的热情推荐下,才有意想看看《山楂树之恋》究竟是个什么作品。在一个闷热的晚上,上网快速浏览了开头中间和结尾,觉得开头平淡如白开水,中间叙事如大白话,结尾也不打动人,就下决心不看了。又一个炙热的午后,去图书馆看书,随意寻觅中,碰到了《山楂树之恋》,暂时没遇到别的书吸引我,就看看也无妨。这一看就欲罢不能,一口气看到下班要关门才匆忙离开。出得图书馆,看街上熙熙攘攘,恍如隔世,庸俗如你我他的凡人,怎配有如此高尚、纯洁的爱情呢?
此后两天,从网上读完。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小说语言朴实无华,人物对话自然真实,感觉是那么欢畅,那么自然,那么真实,那么淋漓。要知道,读书后流泪,这是我多少年没有过的情形了!着实被作品文字的魅力所感染,被男女主人公真挚的爱情所感动。《山楂树之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内容非常干净,线条非常明朗,小说是主人公采取回忆的方式记录下来,后经作家艾米整理而成。
女主人公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时很受打击,一直很自卑。后经学校安排和一群学生去乡下体验生活,主要任务是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男主人公老三孙建新,老三喜欢上了静秋,很喜欢。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其实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但却是个极重情谊的人,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和帮助。他毫无保留地给了她所有的爱,她躲躲闪闪、犹犹豫豫。他关注她的每个细节,包括她的吃穿用度,他都铭记在心。她暑假打零工,他阻挡不了,就一直跟着。他怕她累着,怕她受伤,怕她被人欺负,他甘心情愿为她做一切。他看见她双脚肿胀的不成样子,泪流满面。他为让她去医院看脚,不惜割伤自己的手。他为了多一分钟和她在一起,几乎每次都错过渡船,夜里就坐在江边的亭子里,任冷风吹拂一夜。她要给他她的全部,他冷静的拒绝,只为把她完整的留给她未来的幸福生活。他等着她毕业,等着她工作,等着她转正,等到她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他担心她在自己死后步他而去,就选择在她的城市,悄悄地躲起来,静静地离去……。读读细节,他们的爱情像春天清晨山野中的微风,又如夏日的朝露,干净纯洁、清新自然。
既然是真实的故事,就会被感动。世间竟有用情如此之深的男人,拥有这样的爱情,夫复何求?可谁会有这样的爱情呢?唯有静秋。静秋把她和老三的爱情珍藏了三十年才呈现给世人,想必这三十年来,他一直活在她的心中。
老三之于静秋,是今生今世都不能忘怀的。
《山楂树之恋》读书感想3
朋友向我推介《山楂树之恋》已经很久了,一直没有时间看。好容易熬到了春节——一年中也只有这几天我才能真正心无旁骛地放肆自己的时间——彻底放假了,昨天下午,忽然想起这事——要不,看看?
看看就看看。
先看的电影。彩云的推荐一直先入为主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不知是否真的那么感人?
故事情节就不赘述了,拜张导强大的宣传所赐,相信如今50岁以下的中国人都已对老三和静秋两个人耳熟能详了。我只是有点羞愧:看完电影,我居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么感动。当然,也不是一点没有:当看到他们俩隔着河互相无声地告别,在薄薄的暮色中向对方做着拥抱的手势——那虚空的手势,带着点心痛和绝望的……我心里不禁轻轻地一紧……
最动人心弦的,是最后那场——老三弥留之际,静秋终于赶到了,穿着他给她买的山楂红的新衣服(不对,是他买的衣料,她自己做的)。老三死死地撑着,等着她来。她震惊地看着他的样子,那个英俊活泼的小伙子,怎么会变成木乃伊一样?!像死了一样——是的,他快死了,只为了见到她,他才活着……
静秋泪流满面,一声声叫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她只记得他说过的话:“不管我到哪里,哪怕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只要听见你的名字,我就会马上回来找你的……”
但这次他没有……
耳边仿佛还回荡着他带点忧伤的声音:“静秋,你也许还没有爱过一个人;等你爱上了,你就知道,在这世上会有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他出尔反尔的……”
“静秋,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
我的眼睛酸酸的,是感动了吗?也许是吧?但我明白,感动我的不是老谋子竭力标榜的所谓“史上最纯洁”,而是这份难得的真爱……
只有所谓“纯洁”的爱情才叫爱情吗?爱情,从来只有真假之分,哪有纯与不纯之说?
爱是植根于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深的地方的一颗种子,它悄悄地发芽,长大。浇灌它的是主人的心血,肥沃它的是主人的全部的身心,全部的拥有……
是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你能说哪颗种子不纯洁吗?你能说哪朵花不纯洁吗?如果老三没有死,他与静秋结婚,生孩子,过着平凡而甜蜜的日子——那他们的爱,是否就不纯洁了呢?
老三死了,他们的爱,定格在最美最纯净的那一瞬。就像一朵花,在刚刚绽放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冰冻,从此定格在最美最生动的那一刻。
我们惊叹那凝固的美丽,但更叹息它悲剧的命运——最美的花,是完整地绽放了整个生命的花,也许开得不那么完美,也许被蜜蜂扰乱了它的馨香,也许很快凋谢——但这才是真实的花,有生命力的花。最完美的,只是那些假花——处处毫无瑕疵,招人喜爱——但我们最爱的,还是那些不太完美的真花!
爱也是如此。只要是真的爱,从这份爱里生长出来的一切都该是美的。哪怕不那么妥帖,不那么完美,只要是真正发自内心——那颗真实的心,深挚的心,那么,就没有什么是不对的。如果这份爱里从一开始就掺杂了其他因素,那么它自始至终就不是真爱,又何来纯与不纯之说?
我们赞美青藏高原上的湖水,因为它清澈、天然,没有人类的污染。但这湖水也不是绝对纯洁的,水里也有水草,有鱼虾,有泥沙。然而我们不会因为这些“杂质”而苛求厌弃它,正相反,正是这种与湖水息息相关的天然的景色,才更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感受到宇宙万物的美。水之可贵,不在于它刻意坚持的无瑕,而在于它的包容万物而无我无心,不染凡尘。蒸馏水是最纯净的,但也是最没有生命力的。真爱之可贵,也不在于它本身所谓的纯洁,而在于拥有它的人的心灵的纯净无私。
张爱玲说:“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是真的爱,就没有什么不值得的;是真的爱,就没有什么不能为对方做的。老三给静秋买东西,给她钱,有人说这也是老三“利用物质手段”的“不纯洁”的证据,但我觉得所谓的“物质”,只是老三表达爱情的一种渠道而已,当时那个情境之下,贫窘的静秋需要物质,能够为心爱的人做一点事,不管是什么事,都只是爱的表达而已,只要是爱,方式难道不是次要的吗?
《山楂树之恋》读书感想4
没有时间坐下来,一口气把这本书的读后感全部写出来,我的工作之忙碌已经根本无法抽出时间来阅读,更不必说写什么文字,但是,山楂树至少改变了我这些日子的生活。我看网络上的帖子,很诧异一部小说会引起这么多人的讨论,人们围绕的不是情节、而是人物,特别是人物的真实性与否。静秋的原型被揪出来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人们终于可以相信故事是真实的,与静秋相识的人可以自豪地说起静秋的过去和才华。可,更可怕的事情却是真实性的曝光,人的隐私荡然无存,网友的真挚却等同了狗仔队的残忍。因此,我现在反而相信我的推断:静秋是真实的,老三是文学的,而老三就是老三届的寓意。从人们被采访的诉说中,故事是按照静秋的成长来铺叙的。至于网民们在推测艾米和静秋是否同一人,我更喜欢不是同一人,因为静秋代后记写着“这段时间,我每天跟读<<山楂树之恋>>,但我读得更多的是大家的跟帖。这段故事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大家的跟帖却是全新的。看这段故事和看这段故事在别人心中激起的波浪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历。我非常惊异于每天跟帖数目之多,言辞之真诚,内容之感人。大家帮我体会出了很多我自己不曾体会、不敢体会的东西,让我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再一次认识老三的动人之处。能为别人的故事感动的人,心就仍然是年轻的。看书流眼泪,替古人担忧,这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曾经非常不屑的事情,总觉得故事就是故事,或者是作者编出来的,或者是已经过去了的,为故事人物的命运一唱三叹是很幼稚的举动。
但读跟帖的经历使我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一个人,只有当他或她还能为那些与自己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或事感动、担心、焦虑的时候,他或她的心才真正活着,真正年青。”写这段文字时候是站在一个非常理性的角度去看的,也很符合静秋的个性和身份。人们何必去追逐静秋现身,艾米现身?大家只要从别人的故事中去感动,让自己更年轻多好!对于老三,有网友留言:“老三是不是浙江人,叫唐汝良,是恩施二队的,是我爸爸的同班同学,去世前我父亲曾找过我三爷爷,当时的湖北卫生厅付厅长兼湖北中医学院院长,希望中西医结合有好的疗效,但没来得及,你当时所在医院为解放军767医院吧,现为三峡医院.祝老三在天之灵能得到安慰!那年唐山地震前地质队因为白血病走了几个人,祖国的地质尖兵,安息吧!”管他真假,老三不可能是全部真实的,他融合和许多人的故事,浓缩了那个时代的精华的文学性人物。以追思的方式写出的文字,当然是优美的,以追念的心情去讲述的故事,当然是美好的。美好的故事激起这么多人的感慨,可见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人性,还没有随着物欲的膨胀而泯灭。”艾米用非常平静的方式叙述了一段70年代的故事,却感动了几代人,有点厉害,其实真正厉害的是根植在中国人心中的人性,原来它曾迷失过,变质过,异化过,但依旧没被根除,只是等待被唤醒。
《山楂树之恋》读书感想5
刚刚连夜读完《山楂树之恋》,也是刚刚才知道人间真的有这么一段荡气回肠的真爱,已经是哭的稀里哗啦了,静秋你好福气,曾有过这么一个人用他的一生的爱,爱到了他生命最后的一刻,不,我相信他在另一个世界依然在深深的爱着你,看着你,幸福的生活。
最喜欢老三的这句话了‘你活着,我就不会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的死了’这句话透露着多么浓浓的爱意啊,为了怕静秋随他而去,他也给了静秋活下去的理由‘我要你好好活着,为我们两个人活着,帮我活着,我会通过你的眼睛看这个世界,通过你的心感受这个世界’看到这一页的时候,心好疼,好揪心。
突然觉得好像《暮光之城》里的爱德华对贝拉的爱,那么干净,那么纯,那么忠贞。两个小说文化不同,历史不同,教育不同,结局不同,可是它们所表现的爱情却是相同的,同样让我泪如雨下。
我想这个故事应该会在静秋离开人世以后像《呼啸山庄》里最后的结局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一样,他们的灵魂应该会一起在山楂树下看花开花落。
读后感有点短,谨以此感献给孙建新和静秋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