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阅读感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十日谈》阅读感悟”,以供大家参考!
《十日谈》阅读感悟1
《十日谈》在西方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开启了人性复苏的新时代。但我怎么看,都觉得文中十位男女嘴上排拒低俗,骨子里却少了贵族应有的高贵之气,他们只不过比醉生梦死的神父们略好一点。
第一,我反对因为一个男人贫穷但是智慧、有学识便是一个出生卑微、内心崇高的人。好像他们使用计谋偷来别人的腌肉饱食一顿或是捉弄吝啬鬼就是正义的行为。吝啬鬼固然值得批评,你却不应该侵犯他的私有财产。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反而这群打着贵族绅士淑女的人好好赞扬。
第二,愚笨的丈夫捉奸不成,反而被妻子好好教训一番,从此,狗男女更加肆无忌惮“享受生活”——百个故事中多少有这样的结局,我呸!自己做了不忠于婚姻的事却理直气壮,这是什么逻辑。何必畏畏缩缩,既然彼此喜欢,何不向原配言明,正大光明地重结连理,反而在这偷偷摸摸。
第三,凭什么那么多故事中,洁身自好的寡妇要自己的侍女去应付冲动的蜂蝶?难道侍女就比你第一等、她们就不是你们虚伪的天主教所说的上帝的孩子?因为她们贫寒,所以就应该为主人出卖 自己的身体?
第四,为什么要歌颂外出破产的商人反过来在当地劫持当地人商船再次富裕?这是什么手段,就因为当地人是异教徒,这一切就不涉及公平正义?
西方人自己歌颂人权,此书为证,不少于700年前所谓的人性光辉闪烁的时候,他们有多少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们追求权益,却总是上层社会的专利。
《十日谈》阅读感悟2
这是我最为感动的一章,这章的主人翁是一个中年受访者,芳芳,没有病之前是一个美女,热爱跳舞,有浓烈的艺术情结。
结婚以后,原本围绕在她身边的幸福霎时由一个个厄运所取代,突如其来的病,抑郁症和精神失常,这使原来爱她的老公渐渐不回家, 在外面花天酒地,在她得病后,得到的不是温暖的祝福,而是世人所给予的冷漠,在医院被禁锢,被放出来后,只是她孤身一人,什么都失去了……有时觉得世界可以很残忍,残忍到在你的世界只剩下孤独,冷漠……
就这样,跳舞渐渐成为芳芳唯一的依靠。她说,艺术是世界上最美的。在访问的过程中,芳芳曾失声哭了起来,她说:“自己没希望了,什么都没了,自己过得根本不开心,只能用跳舞来医学专用自己,自己没儿没女,无父无母,没了什么都没了……”
每个人都试过孤独的滋味,但是她的孤独人生路是漫长的,是没有尽头的,想到这里,我们是多么的幸福!为什么我们还不满足现有的生活呢!
看着芳芳翩翩起舞,她笑的很开心,越跳越有感觉,好久都没这样尽情地展示着艺术的魅力?她在这个陌生人面前居然能显得那麼自在,或者是她也根本感受到了来访者对她的深深关切和慈悲之心。
而我们身边,有没有过这样的情景,一个人,弱势,需要我们给与关爱?你给予了吗?你付出了吗?当你把快乐和关爱分享给别人时,是不是充满了幸福和满足感?
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说话或小小的帮助,我们都值得去做。
天下为公,靠携手相信。
《十日谈》阅读感悟3
刚开始听说《十日谈》这本书,是在高中的世界历史课本上,当时也只是为了背诵这些死板的知识才记住了这本书。去年生日的时候,同学突然送我一本,让我没想到的是,竟然是《十日谈》这本书,生日之后就把这本书扔到了一边。这学期西方政治思想史要求写一篇读书笔记,本来当时正在读一本《大爱无形》,想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但是想想,这本书和这门课也没有什么联系,就放弃了。在书架上又看到《十日谈》这本书,翻开看了看,发现里面的故事很吸引人,就突然想到可以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作者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热心研究古籍的人文主义者,通晓希腊文的学者,多产作。著有长篇小说《菲洛柯洛》,史诗《苔塞伊达》、《菲洛特拉托》,牧歌《亚梅托》,长诗《爱情的幻影》、《菲索塔诺的女神》等,其最重要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的观点及早期人文主义的特点。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他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十日谈》这本书是薄伽丘最主要的作品之一。看了作者的简介,以前也就知道这一部作品,看了上面这么多的作品,一部都没有读过。我想这可能归咎于我不喜欢读一些外国作品,也就错过了许多外国的注明作品。
在《十日谈》这部作品的开端叙述十个男女青年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他们除了唱歌跳舞之外,还每人每天讲了一个故事,一共讲了一百个故事。这一百个故事,在现今看来其实真的不算什么特别惊为天人的故事,但在当时文艺复兴时期,这绝对是对于人自身欲望的一种勇敢的疏解与诠释。修女们的耐不住寂寞,教父勾搭女信徒,女子的红杏出墙等等,真的不过是粗俗的故事,却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将人们心底最深沉的欲望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十个人当中既有男友有女,其中还有情人的关系,但是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批判他们是如何的不知礼节与道德,因为在当时宗教与教会的枷锁之下,他们不管世俗,不管伦理,只讲自己最想表达的心思的故事。他们甚至不耻于谈论这些有悖于伦理的事情。这是他们的勇气,也是他们对当是社会的一种反抗,更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所在,批判了天主教会,讽刺教会的罪恶和黑暗,抨击僧侣的奸诈和伪善,表达了当时平民阶级挣脱教会和宗教枷锁的要求,也表达了对封建贵族的腐化堕落也予以无情的暴露和鞭挞。
《十日谈》阅读感悟4
我承认我的阅读能力有限,因为我很少看这样一些的文学名著,看的都是一些比较浅显的书。所以我可能没有真正把握作者的真谛,但是凭借在世界历史书中所学的,我认为我理解的应该不能太差,毕竟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人们要抨击的依然是天主教会的黑暗,抨击的是奸诈伪善的僧侣等等。在这部作品中,我从薄伽丘的笔下,看到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禁欲主义的鄙视,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在这本书里面有许多让人激动和产生共鸣的语句,“一切世俗的事物显然都是短暂无常的,里里外外充满了烦恼、焦虑和辛苦,并且面对无穷无尽的危险。如果天主不赐予我们殊恩,不给我们力量和真知灼见,我们混迹于世俗的事物之中,作为一个组成部分是很难维持长久的”,还有“我说显而易见,并不是指天主的审度,而是指人类的判断!”这些语句真的让人振奋。我一直不相信外国的人写不出来什么振奋人心的句子,不会抒发自己的感情,但是看完这些句子,我突然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不单是对里面的人,同时也是对薄伽丘艺术魅力的敬仰。这些是在薄伽丘《十日谈》的跋中摘录的,他的跋中还有许多,我就不详细叙述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怎么就把那本书直接扔到了一边没看呢,现在看起来简直爱不释手,虽说那只是一本译文。
上面说的只是《十日谈》内容上的魅力,在语言方面,薄伽丘充分利用了这本书独特的书名,“谈”,也就是意味着随意的聊天谈话,所以既有古典文学的规范,又吸收民间的口语特点,简洁明快,没有长篇冗长的叙述,而是充满灵动色彩。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
《十日谈》阅读感悟5
首先讲一个小故事,且与我写的《十日谈》读后感有关的一个小故事。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新华书店看,心中觉得只有看到了书本,感触到实际的东西才算是阅读了这本书。同理,在读《红与黑》之前,我一直买书看,总是认为长时间在书店读书,会占公家的便宜,这是在挖社会主义的墙角。所以尽管书籍越来越贵,我却总是在网上看到某本书的简介,然后再去书店买回来,放在家里慢慢看,这样看完一本书大概需要一到两个月。
某日,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英语老师,当时我正在沉迷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询问店员有没有英语原版的,当然我的英文很差。这时候他走了过来,说不必要非要去找书来看。说罢,拿出他的智能手机,给我了几个网站,并教育我说有些东西要靠脑子记住,而并不是买回去书天天看,月月读。回去我打开网站,不仅有原文还有翻译,于是我就不再执着去买书看了。直到某一天的下午,我心满意足的在老地方吃完洋芋擦擦后,走进书店,突然看到这老头依旧在那里看书。于是一种不由分说的情绪涌上心头,走在他旁边,问:你还在这儿啊?他说,这里有气氛,你感觉,空气中是否弥漫着书香气?我恶从胆边生,于是也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一气读书,读到书店关门。读完抬头一看,天都黑了。回家的路上还在想,经常都是我作为一个神棍去忽悠别人,怎么今天就让这个老头忽悠了。从此便有了好去处,在新华书店读书,不想读书就坐着,随便看看,沾染一下这个书香气。
《十日谈》,谈了什么呢?我就随便说说吧,好人读了坏书不一定变坏,坏人读了好书则不一定变好。这里为什么要用不一定?因为有可能他就变坏了。荀子说:人性本恶,这点我是极为苟同的。因为贪婪、自私、爱、恨这些人都具备,如果你没有,那极大可能你是外星人。凡人总是要过凡人的生活,他会因为一些琐事而烦恼,但是当你的心灵解放,也可让心灵像上帝一样在天堂生活。(这里我并没有玷污上帝的意思,也不是什么改变自身信仰。这些别的宗教的书,我们都要拿来读一读,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思想,才会更有利于我们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当你的心灵在天堂回到现实接收友情、亲情美好的一面,也接受爱情恶毒的一面,好与坏我们都要面对。但是请记住,善良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终归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痴情总会博得冷淡,忠贞有时在爱情面前显得无力,友谊在金钱面前变得苍白,命运在现实生涯中很卑微,一切都靠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外加一丁点的运气。读后感·所以天马行空才可抛开现实与宿命的羁绊。没有谁能成为谁的神仙,一切都靠我们的双手。所以回到现实,我们就像那十个人一样,又回到有瘟疫的佛罗伦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