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完美”的创业计划总是容易失败
若水1147由 分享
时间:
“完美”是每个创业者的追求,尤其是传统巨头转型。贪得无厌,经常消化不良,东哥认为这是一个重病,要治。
万丈高楼平地起,当然,一切得从规划做起,传统巨头会做战略规划,而普通创业者为融资也会做一份商业计划书。传统企业的规划做的很大,是因为瞧不起“小生意”,如果战略做的不够宏大,大老板看不上。而小公司创业者,商业计划书做的宏大,是因为投资人瞧不上小生意,所以要讲故事,只能产业链通吃的规划商业计划书。
这里要说的完美,不是产品上的完美,而是战略规划中,贪得无厌,贪多,什么都想做,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产品品类非常多,有一些是自己擅长的有优势的,有很多是不擅长的也没有什么资源但需要整合,需要自己摸索学习的。至于这些不擅长的,为什么还要写进方案里,一个是因为商业价值更大,有想象空间;一个是因为组合后用户体验更好;一个是因为组合后才有竞争壁垒门槛。
创业者,还有那些传统企业转型二次创业者,之所以有这么多“完美”的规划,客观的一个背景是传统产业链可以改造的环节太多,这些都是机会,每一个环节都是机会。听朋友说在北美创业,就难太多了。因为产业链都非常成熟了,比如物流供应链行业,物流占gdp比例3%左右,哪还有什么其它公司机会。中国18%,所以在各种环节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但是,要注意“完美”的三个不完美
首先涉足产品线越多产业链越长,意味着不确定性越大,而自身的资源未必能够匹配,把自己更多的精力分散到不擅长的业务当中。举个简单例子,腾讯做拍拍,当年如果不是一开始模仿淘宝全品类,而是集中流量重点做两三个精选品类。同样是300个运营人员,放到20个品类,和专注两三个品类会一样吗?结果是一个品类也做不好。而对于入住平台的商户,是否效果也会更好呢?什么都做不好,又谈得上什么竞争壁垒门槛呢?当大公司尚且如此,那些中小创业者们是否应该更加谨慎。
大而全的拍拍没起来,而2011年后,美丽说、蘑菇街只做时尚服饰的起来了。尾货服饰单品切入的唯品会,当年京东也看不起。服饰品类已经很小了,然后还是尾货,当然看不上。而当下的唯品会,已经不只是服饰了,也不只是尾货了,现在连天猫也不得不警醒。虽然唯品会的用户规模只有千万量级,但是用户黏度复购率非常高,这个是非常可怕的。很多人对行业的竞争壁垒门槛理解是有问题的。
第二个问题在于用户体验很差,创业者原来的想法是产品越全体验越好,实际上这是不存在的,因为提供的全套产品当中,只有一部分是自己擅长的。而用户是没有能力分别,哪些是你们擅长的,哪些是不擅长的。当然了,用户使用过后的直接判断,这个产品非常不专业,体验很差。这样的结果是即便是自己擅长的产品服务,也都无法发挥出应该有的价值。
第三个大而全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满天下的竞争对手,看上去想象空间是变大了,但是哪块业务都不占优,这种想象空间也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
扬长避短,单点切入
既然大而全的不行,那么战略规划怎么做?不仅切实可行,还要有竞争门槛,还要有想象空间符合投资人希望呢!
任何创业项目,一定是扬长避短,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这样做的一个好处,竞争对手少了,客观上几乎所有的平台都是合作对象,你能够弥补它们的短板,而你也可以低成本的获取用户和订单。
单点切入,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擅长的事情,也需要考虑到行业的情况。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关键点和痛点,痛点未必能够直接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能够自然的低成本的获取用户,至于如何延伸产业链,如何变现就是自然而然了。单点切入有什么要点,有且只有一点,能够最快速的抓住核心用户群,有很强的用户粘性,能够影响用户下一步消费决策!
这也不是什么东哥创新的理论,当我们言阿里腾讯百度小米各种的生态玩法的时候,要知道这些巨头们当年也是单点切入。腾讯qq起家,阿里后来基本靠淘宝起来,百度靠搜索,小米一开始也是先从miui做起,而不是说上来就要搞生态圈。奇虎360则是从免费杀毒开始了“颠覆、搅局”之路。饭要一口一口吃,生态要一点一点地建,不管什么公司,不管有什么资源背景,一定是从自身资源最匹配,又是最核心点切入。先在互联网站住了脚跟,再跟东哥说搭建生态体系,玩产业链的事情!
说起来简单,具体案例具体分析,这是东哥已经参与合作的10余个孵化创业项目实践结论!少则是多,多则是少,切实可行,药到病除!
文/李成东(专栏作家、电商战略分析师)
万丈高楼平地起,当然,一切得从规划做起,传统巨头会做战略规划,而普通创业者为融资也会做一份商业计划书。传统企业的规划做的很大,是因为瞧不起“小生意”,如果战略做的不够宏大,大老板看不上。而小公司创业者,商业计划书做的宏大,是因为投资人瞧不上小生意,所以要讲故事,只能产业链通吃的规划商业计划书。
这里要说的完美,不是产品上的完美,而是战略规划中,贪得无厌,贪多,什么都想做,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产品品类非常多,有一些是自己擅长的有优势的,有很多是不擅长的也没有什么资源但需要整合,需要自己摸索学习的。至于这些不擅长的,为什么还要写进方案里,一个是因为商业价值更大,有想象空间;一个是因为组合后用户体验更好;一个是因为组合后才有竞争壁垒门槛。
创业者,还有那些传统企业转型二次创业者,之所以有这么多“完美”的规划,客观的一个背景是传统产业链可以改造的环节太多,这些都是机会,每一个环节都是机会。听朋友说在北美创业,就难太多了。因为产业链都非常成熟了,比如物流供应链行业,物流占gdp比例3%左右,哪还有什么其它公司机会。中国18%,所以在各种环节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但是,要注意“完美”的三个不完美
首先涉足产品线越多产业链越长,意味着不确定性越大,而自身的资源未必能够匹配,把自己更多的精力分散到不擅长的业务当中。举个简单例子,腾讯做拍拍,当年如果不是一开始模仿淘宝全品类,而是集中流量重点做两三个精选品类。同样是300个运营人员,放到20个品类,和专注两三个品类会一样吗?结果是一个品类也做不好。而对于入住平台的商户,是否效果也会更好呢?什么都做不好,又谈得上什么竞争壁垒门槛呢?当大公司尚且如此,那些中小创业者们是否应该更加谨慎。
大而全的拍拍没起来,而2011年后,美丽说、蘑菇街只做时尚服饰的起来了。尾货服饰单品切入的唯品会,当年京东也看不起。服饰品类已经很小了,然后还是尾货,当然看不上。而当下的唯品会,已经不只是服饰了,也不只是尾货了,现在连天猫也不得不警醒。虽然唯品会的用户规模只有千万量级,但是用户黏度复购率非常高,这个是非常可怕的。很多人对行业的竞争壁垒门槛理解是有问题的。
第二个问题在于用户体验很差,创业者原来的想法是产品越全体验越好,实际上这是不存在的,因为提供的全套产品当中,只有一部分是自己擅长的。而用户是没有能力分别,哪些是你们擅长的,哪些是不擅长的。当然了,用户使用过后的直接判断,这个产品非常不专业,体验很差。这样的结果是即便是自己擅长的产品服务,也都无法发挥出应该有的价值。
第三个大而全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满天下的竞争对手,看上去想象空间是变大了,但是哪块业务都不占优,这种想象空间也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
扬长避短,单点切入
既然大而全的不行,那么战略规划怎么做?不仅切实可行,还要有竞争门槛,还要有想象空间符合投资人希望呢!
任何创业项目,一定是扬长避短,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这样做的一个好处,竞争对手少了,客观上几乎所有的平台都是合作对象,你能够弥补它们的短板,而你也可以低成本的获取用户和订单。
单点切入,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擅长的事情,也需要考虑到行业的情况。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关键点和痛点,痛点未必能够直接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能够自然的低成本的获取用户,至于如何延伸产业链,如何变现就是自然而然了。单点切入有什么要点,有且只有一点,能够最快速的抓住核心用户群,有很强的用户粘性,能够影响用户下一步消费决策!
这也不是什么东哥创新的理论,当我们言阿里腾讯百度小米各种的生态玩法的时候,要知道这些巨头们当年也是单点切入。腾讯qq起家,阿里后来基本靠淘宝起来,百度靠搜索,小米一开始也是先从miui做起,而不是说上来就要搞生态圈。奇虎360则是从免费杀毒开始了“颠覆、搅局”之路。饭要一口一口吃,生态要一点一点地建,不管什么公司,不管有什么资源背景,一定是从自身资源最匹配,又是最核心点切入。先在互联网站住了脚跟,再跟东哥说搭建生态体系,玩产业链的事情!
说起来简单,具体案例具体分析,这是东哥已经参与合作的10余个孵化创业项目实践结论!少则是多,多则是少,切实可行,药到病除!
文/李成东(专栏作家、电商战略分析师)
为何“完美”的创业计划总是容易失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