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获奖范文1500字
推荐文章
关于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获奖范文1500字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成败直接关系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兑现党对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获奖范文15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篇一
@凡人英雄 2020有你 感动常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0号列车即将达到终点站。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万众一心共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挑战,众志成城打赢了防洪“硬仗”,全力以赴交出了脱贫攻坚收官答卷。这一路走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方面各民族各人团结奋战,坚守自己岗位,于平凡中书写了不平凡。这一年,“凡人英雄”用责任与担当、热血与激情上演了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2020,因为有你们,感动常在,回味无穷。
@抗疫英雄 关键词:人民至上 逆行出征 不惧生死
感动时刻:2020年年初开始,中国和中国人民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大考,在这场没有硝烟、没有战火的严峻斗争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顾生命危险、逆流而上,下沉社区一线,用忠诚、担当、坚守和奉献,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得淋漓尽致,创造了中国战疫的伟大奇迹。“叫大家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踏上去武汉的列车”“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人”……抗疫战场上,无数感人场面历历在目,这一场与病毒斗争的伟大过程中,很多看似平凡、实则不凡的抗疫点滴筑牢了防疫的“铜墙铁壁”。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从为国为民,不惧病毒,冲在一线的抗疫先锋,到千千万万为抗疫出力的普通百姓。“疫”路走来,正是无数人的平凡坚守,我们才能快速战胜“病毒”,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交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战“疫”答卷。这一路,感谢有你们,谢谢每一个战疫英雄,你们的精神已融入每一个中华人血液,历久弥新。
@抗洪英雄 关键词:闻汛而动 向险而行 战斗到底
感动时刻: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多条河流发生超标准洪水,关键时刻,紧要关头,党政军民发扬不怕苦累、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勠力同心,护江河安澜,用平凡行动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挑战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广大防汛干部清醒认识复杂的防汛形势,时刻紧绷防汛思想弦,加强会商研判,强化监测预测预警,精心组织群众转移……防汛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防汛干部的身影,他们健步如飞,履职尽责,精准调度,压实责任,把防汛战场当做践行初心使命的磨刀石和试金石,在岗在位,在状态,工作不断档,不留工作“盲区”,筑牢防汛坚固“堤坝”。24小时的彻夜坚守,防汛救灾场上一双双磨破的手掌,一个个“最美”的睡姿……奔跑在防汛救灾一线,风里雨里,群众在你们心里,抗洪英雄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的铮铮誓言,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冲锋在前、奋战一线、身先士卒的人民干部,为群众树立了标杆、守护着群众安全。防汛这一路,谢谢你们的无私坚守与付出,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心和舒心,这一路感动常在,感恩有你们!
@扶贫英雄 关键词:一个也不能少 奋力拼搏 全力以赴
感动时刻:随着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经过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不怕远征难,为脱贫攻坚收官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收官卷,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又一次伟大奇迹,更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伟大成绩的背后,是默默奉献的无数扶贫英雄们用实干换出来的。今年是扶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之年,大家保持着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的坚定信心,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他们当中有不计得失回报家乡的赤子,有贴近老百姓扶危济困的担当者,有在脱贫攻坚一线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他们也是平凡人,有家人、有朋友,但是他们冲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千方百计想办法提升贫困群众收入,尽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这一路走得艰辛,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明显提升,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这就是对所有辛苦努力的最好回报。在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场上,榜样模范辈出,故事感人至深。这一路,谢谢你们,用催人奋进的事迹为这伟大的时代写下生动的注脚。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凡人英雄,不平凡的2020,你们用自己的平凡行动感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温暖着你、我、他,这一路走来,收获满满,感动常在,值得回味。
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篇二
走上脱贫路 活出精气神
隔壁张大爷家三年前被纳入贫困户,如今已成功脱贫,三年间,他家的变化非常大,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天翻地覆奔小康”。麦收时节,回乡探亲,跟张大爷聊了许久,张大爷说起自己的脱贫路,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也顿觉心中畅快,想把张大爷的脱贫故事分享给大家。
张大爷的“怪病”
张大爷膝下一女远嫁他乡,二老都已年近古稀,并且身体都不太好。张大爷有个“怪病”,就是失眠症,晚上总是睡不着觉。失眠的痛苦,想必大家也都有体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晚上睡不着,白天心慌慌。”几年下来,本来身体硬朗的张大爷逐渐瘦骨嶙峋,终日抑郁,不仅丧失劳动力,而且几年看病求医,家中积蓄已被掏空,遗憾的是,仍未查出病因。张大爷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被纳入贫困户后,扶贫干部和乡镇卫生院分包医生经常过来走访慰问,催促他到省级大医院彻查病因。张大爷这些年嫌大医院贵,总是到小诊所求医问药,甚至轻信偏方,导致久治不愈。扶贫干部看出了他害怕花钱的心理,给他细心讲解扶贫医疗政策,并帮他列出了花费和报销明细,还联系了河北省六院的精神科医生,几番催促,张大爷这才去省六院看病。结果张大爷是因为胃里长了息肉,再加之长期饮食作息不合理引发失眠,这些年张大爷全按精神类治疗,没有找到病根,才拖到这么严重。后来张大爷做了无创切除手术,拿了调理药物,费用总计一万多元,因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报销后仅花费几百元,并且医院还不收押金。张大爷终于治好了自己的“怪病”,精神状态慢慢好起来了,他逢人便说,“小王(扶贫干部)是我的救命恩人。”
张大娘的精气神
张大娘经常在村里打零工,早些年干重活受了累,年纪大了身体腰间盘突出,腿部膝盖有滑膜炎,身体状况也不好。她是个本性要强却爱絮叨的人,陪着张大爷治病那几年,四处奔波,求医无果,总是听她抱怨,抱怨生活难、抱怨自己命苦,时间长了张大娘脾气变得不好,总是和张大爷吵嘴架,我母亲经常去劝架。两年前,张大爷“怪病”见好,扶贫干部小王和村支书找到他家里,强烈建议张大娘去村里农场打工,因为有相关产业扶贫政策,又加之张大娘在村里出了名干活细致、责任心强,农场负责人让她担任“零工小队长”,农场有了零散活,张大娘负责联系工友,组织人员工作。虽然零散活不多,一次也就挣几十块钱,但张大娘很珍视这份工作,并且她的精气神彻底恢复了,生活、工作积极性很高。当然,她还是爱絮叨的人,来来往往看见我的母亲就要唠唠家常,以前总是抱怨,现在总是高兴地讲述她的“农场打工记”,讲述小王和村干部如何帮助她。
张大爷家的院落
三年脱贫路,张大爷家的院落变化最大。张大爷家青砖灰瓦房,房子已有三四十年,漏雨、掉土是常有的事。在“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下,他家的房子被列为改造对象,当地住建部门给他家换成了铝合金门窗,屋顶上安装了红色彩钢板。张大爷自己又买了白灰腻子,把屋内粉刷了一遍,房子立马变得干净明亮。他家的院子在胡同尽头,地势还低,下雨时经常倒灌,有次小王入户走访,满脚泥泞,当天便向村干部了解情况,几个月后,正好赶上村里硬化修路,小王专门跑了一趟,与村干部、施工队几经协调,终于帮张大爷家挖了几米长的暗渠排水,并帮他家硬化了门前部分空地,以便麦收、秋收晾晒作物,张大爷家的排水问题彻底解决。张大娘在农场上班,经常带回来一些蔬菜幼苗种在自家院子,小葱、韭菜、草莓,种类不少,一排排、一渠渠,井井有条,蔬菜生长旺盛,院落干净整洁,颇有农家小院的味道。以前张大爷怪病缠身,根本无心整理自己的院子,现在,他家的院子和三年前比大不一样。
张大爷在门前晒完麦子,热情地招待我到他家的院子里坐坐,张大娘从院子里摘了草莓、黄瓜给我吃,看着他俩在小院中晒麦、浇菜,听着他俩絮叨着小王多么好、比亲闺女还亲,感受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充满感恩,我心中很是触动。脱贫攻坚为了什么?为的是就是让贫困人口过上好日子,那什么样的日子才是好日子?我想并不是从贫困到暴富,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并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爱,因为对生活充满热爱,他们努力奋斗、认真生活,活出自我,活出精气神,这样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是脱贫路到小康路的日子。
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篇三
把“感恩”写进选调时光里
刚进办公室,负责人事工作的同事就告诉我要交一份《选调生转正申请》。忙完手头工作后,我新建了一个文档准备写下“千字总结”,为我的选调一周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提笔忘字,思绪万千难以梳理。我为这“圆满句号”想了几种呈现方式:是小标题式学习心得还是随性散文漫谈,是质朴纪实还是发散思维……思索得越多,反而越难落笔。我看着窗外的远山陷入了沉思。
每个周末跟家人视频时都会谈起遇到的人和事,很多次母亲都会发出“你遇到的人都很善良温暖”的感慨,我想大概是因为我总是满怀感激地描述着他们的好,才让母亲有如此感慨。这似乎也反映出我是一个注意发现周围的好并懂得感恩的人,灵光一闪,用“感恩”为这“句号”着色,想来也是极好的。
这一年,在脑海中出现频次最多的除了“该有”的成长、学习、实践……还有一个关键词便是“感恩”。在顺境中提升自己,在逆境中淬炼成长,在迷茫中找寻方向,在桎梏中挣扎突破……除了自我拼搏外,还有许多外来力量施以援手,细细回想,需要感恩的有很多。
记得第一次去重庆璧山区健龙镇,城市的繁华渐行渐远,视野从开阔到单一,路面变得颠簸起来,我的心也随之悄然收紧,和这个小镇的羁绊就此开始。报到第二天我接到第一个任务:结对帮扶五户贫困户,一头雾水的我跟着驻村组长来到贫困户所在的村,茫然无措地看着帮扶干部们走村入户、检查扶贫资料。晚上跟父母视频时我很崩溃,语言不通、工作不熟,完全不知如何下手,让我满是无力感和挫败感。也许是父亲故作轻松的一句“基层工作更灵活有趣,不用一直坐办公室”,也可能是母亲藏着泪光的一句“你成长了许多,很能干的”,为我鼓足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于是我调整心态,主动学习方言以便和贫困户交流,认真学习扶贫各项工作……一年下来,结对帮扶的五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每次去走访时,他们都会亲切地喊:“小李,来了呀,快进来坐!”虽然与父母之间相隔一千多公里,但感恩他们无处不在的支持,为我筑起了坚不可摧的亲情盾牌。
一直以来,选调生便被高看一眼,但高看一眼也意味多看一眼。都说投身火热实践,但这实践着实磨人,所幸所遇皆为良师益友,让我在一次次犯错和跌倒中愈挫愈勇,收获如期而至的成长。这成长,是到组织部顶岗锻炼三个月的收获满满:干部考核科科长用实际行动诠释“工作必须认真、数据必须严谨、问题结果必须肯定”的理念,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政府公信力”的内涵,让我懂得了“成败在于细节”,改掉了“可能”“或许”“应该”的口头禅;这成长,是镇上办公室主任教会我的耐心,一改之前的浮躁,当好“基层一根针”,对接“上面千条线”,把各项业务工作做实做细;这成长,是镇党委书记教会我的主动谋划、担当作为,力所能及做贡献,写好抗疫故事,传播正能量,告诉群众我们在行动,于是我的《王小琴:一名璧山90后村支书的春节》《“跛脚书记”邹志英的坚守》《非常时期的入党申请书》一系列宣传报道先后出现在华龙网等媒体。感恩工作路上的领路人,是你们高举引路明灯,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永不偏航。
这一年,注定被历史所铭记。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叠加洪涝灾害影响,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无论是春节的紧急召回投身疫情防控一线还是防汛抗洪演练,我很荣幸能奉献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亲身参与其中,我更加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可爱的同胞。这感恩的源头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举旗定向、沉着应对,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斗“疫魔”“洪魔”,无惧艰难险阻;来自于全民抗疫、齐心抗洪的精诚团结;来自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战士白衣执甲、以命护命,筑牢生命之堤的无私奉献。神州大地上舒展开的一幕幕动人画卷,就像一堂堂生动形象的“教育课”,让我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理想信念。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试用期“句号”即将画完,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将常怀感恩之心,勤修为民之情,跑好下一站征程。
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篇四
幺舅脱贫记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懒睡中惊醒。
“石头吗?暑假放了这么久,也不到幺舅家来耍几天,瞧不起我吗?上来避暑,还可钓鱼!”幺舅用责备加命令的口吻对我说。
睡眼朦胧中,我想起了我的幺舅:海拔八百多米的山区,几间低矮的土墙房,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乡间公路,三十多公里的里程,驾车都要一两个小时。
说实话,在我众多的亲戚中,我最不愿意走动的就是我幺舅家,主要原因倒不是他家条件有多差,而是他家门上那块“建卡贫困户”的牌子实在太显眼。去他家做客,有损我这个自视清高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而幺舅对我家却是情有独钟。早些年,他经常出现在我家门前,背上一大袋土特产,或者提上一两只土公鸡、几十个土鸡蛋,耍上几天后,临走时定不忘问一句:还有穿过的旧衣服没有?说他的两个娃在山里读书,早出晚归的,气候变化大;说我们的旧衣服扔了可惜。我母亲总是细心地收拾衣柜,大的小的、厚的薄的衣服捡一大包,幺舅把旧衣服撂进背篓,像“杨二嫂”顺走“手套”一样麻利。
对了,“能钓鱼!”幺舅家居然还有鱼塘,暑假无事的我正愁找不到鱼塘钓鱼呢。我连忙起床,收拾好钓渔具,风尘仆仆地往山里进发了。当然,我没忘记一件事:把我这几年不再穿的旧棉袄、旧毛衣打成包,顺手放进了车的后备箱里,幺舅家缺这样的物件啊。
汽车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飞驰,公路两旁整齐漂亮的农家院落飞快地向后退去,炎热的空气不再袭人,车进入山区,凉风不时吹来,惬意满满都是,难怪许多人都愿意到山里去消夏。
四十分钟,我把车稳稳停在了往年还有些印象的院坝里,那颗黄角树依然茂盛,几棵硕大的核桃树也张开怀抱,仿佛在迎接我这个多年没来的客人,一辆农用三轮车正静静地躺在一座崭新的四层小洋楼下面。
土坯房呢?哪去了?惊愕间,幺舅出来了,“这么快,哟!不得了,是开着小车来的,有出息!”幺舅的大嗓门鞭炮似的炸开,说得我好不自在。“来,我领你参观我这‘贫困户’的新家!”幺舅不由分说,拉着我的手进了大门。
好漂亮!我不由得惊叹起来。一楼是宽敞明亮的饭厅,一张巨大的圆形餐桌中间摆上了果盘,里面堆满了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水果。二楼是客厅,暗红的地板砖给整个屋子平添一种特别的喜气,墙上一台五十多寸的超薄大彩电,电视下面是一组音响设备,看那气势,价值应该不菲。天啊,两三年没来,幺舅家居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走,上三楼!”我跟在幺舅后面上了三楼,三楼是几间大卧室,折叠有序的被子整齐放在宽大的高低床中央,铝合金玻璃,落地式窗帘……这哪是农家院落,分明是大城市里的宾馆搬到了山区。幺舅拉开一个衣橱,从里面取出一件皮大衣,“给你,这是你二表弟从广州给你带回来的,三千多块钱呢,他小的时候穿了你那么多衣服,说要感恩,你收下吧!”幺舅把衣服硬生生放在我手里。
房子前面与公路相隔的是一口水塘,下得楼来,我便撒好鱼饵,支起鱼竿,幺舅搬来两只小凳,他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以前家里穷,是因为公路不通,山里的土特产运不出去,再好的特产变不出钱来;还有两个孩子读书,开支挺大。现在好了,通了公路,通了水电,依靠国家资助政策,两个孩子也顺利完成了学业有了出息,老二还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广东打拼,现在开了一家制衣厂。幺舅自己则在家栽果树,搞养殖,每年出栏的大肥猪有五六头,土鸡养了二百多只;还有核桃、山梨等收入。去年修房时,又在自家田里挖了这么大一个鱼塘,除了养鱼,还可蓄水,今后再也不怕天干地旱了。
幺舅感叹道:“我去年就脱贫了,门上的那块不光彩的牌子也摘掉了,这都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啊!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的青壮劳动力都出门打工,家家户户都修好了漂亮的农家小院,特别是国家的惠农政策更是让我们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许多好处,你说这么好的社会,这么好的时代,我这个‘贫困户’如果还不能脱贫,那我还有脸面见人吗!”
幺舅的一席话让我感慨万千,是啊!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繁盛的时代,这是中国人腰板挺得最直、说话最有分量的时代。特别是“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和深入,“贫困户”将会在华夏大地销声匿迹,家家有新房、户户有小车、人人有存款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太阳偏西的时候,我已准备打道回府,幺舅的农家新院在阳光照射下金碧辉煌,远处公路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巨幅标语更加熠熠生辉。
握手,道别,我心想,来年暑假定要在幺舅家多玩一段时间!当然,我最终也没把我后备箱的那包“礼物“拿出来。
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征文1500字篇五
脱贫路上的“矮子支书”
8月的贵州遵义,秋雨不歇,绵绵不断。6日那天,38岁的洪关村党总支杨兴宏忙得脚不沾地,一大早带着人员到中心组清理污水沟渠,然后回村委解决村民矛盾纠纷,处理完纠纷提上双水桶靴,出门走贫困户去了,雨水浸湿了衣裤,也不换换,有人叫他歇一歇,他大手一挥:“先忙完了再说。”
杨兴宏是土生土长的洪关苗族乡人,扎根当地农村教育17年,2019年,凭着改变家乡、造福村民、回报社会的一腔热血,主动挑起村中大梁,担任起洪关村村支书,因个子矮小,被冠以“矮子”支书称号。一年多来,这位“矮子支书”用实际行动征服了当地群众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为民服务,他是认真的。
2月刚上任,杨支书就致力清理以往遗留问题。得知民丰至高坪组3.2公里通组路两边杂草丛生,不仅影响行人通行,还存在交通隐患,他二话不说拿起砍刀,带着村支两委党员干部和50多名群众用了一天的时间将路砍通。路通了,村民的心气也顺了……
“一个月内,我开完了17个村民组会议,走访了47名村民代表、35名党员和12户爱扯皮的群众,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召集村代表、党员、知名人士座谈,梳理问题清单,一共清理出21条问题,针对问题,找准根源,逐一进行分析研判,最终都得到有效的解决。”杨支书一边忙活着手上的工作,一边与笔者交谈着。
自杨兴宏担任洪关村村支书以来,他深入贫困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头执行和落实党中央的扶贫政策,遍访全村贫困人口,和挂包干部一起分析研判,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制定一户一策,进行有效帮扶,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坚定不移地将党的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切实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2019年以来实施住房补短板131户,危房改造2户,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解决了贫困群众住房不安全和功能不完善的问题,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实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有178户种植821亩辣椒补助资金328400余元,76户发展102头生猪补助资金81600元,53户养牛72头补助资金72000元;用足民政兜底政策,将44户81人纳入到五保、低保保障,确保吃穿不愁,收入达标。
洪关村是一个纯农业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把金钥匙,杨支书结合自身水资源优势,大胆实践,壮大集体经济,成立遵义市洪岭雨路山泉水有限公司,利用双胞泉水的知名度,生产矿泉水,采取‘支部+公司+群众’的经营方式,由村集体负责经营和生产管理,群众出水源入股,公司按每吨水3元的价格向水源受益的四个村民组支付水费,目前共有279户1244名群众受益,其中贫困户62户248人。
“水厂自2019年11月5日正式投产以来,桶装水日产4000桶,瓶装水日产12000瓶,目前销量已达4万多桶,集体经济积累已达18.6万元,年收入已超10万。”水厂负责人孟荣勇介绍道。
在一次感恩教育宣讲活动中,杨支书用洪关村的昨天、今天来对比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教育群众懂得感党恩。
“昨天的洪关村,种出来的庄稼、农产品,完全靠肩挑背驮,粮食不够吃,六月间洋芋蘸胡辣椒吃,晚上没事就在火上抖虱子,大人小孩生了大病找土医生看,生死只能听天由命……”
“今天的洪关村,我们的生活就像坐飞机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年一个样。其实大家已经都看到了,也感受到了,我们的腰包儿鼓了,‘土田坎儿’平整了、不滑了,出门就上车,城市人来农村消费了,农民也开始出去旅游了,进城买房了,农村娃儿也进城读书了,大学生不再是稀奇之事,党和国家免了农业税不说,每年还给大家发粮补,发退耕还林款,孩子考上大学没钱,可以免息贷款读书,小学初中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免费营养餐政策……”
怀着对这方土地的深情,杨支书正以昂扬的斗志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的一线,让昔日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成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