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写作指导 > 我的扶贫故事主题作文

我的扶贫故事主题作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我的扶贫故事主题作文5篇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的扶贫故事主题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我的扶贫故事主题作文

我的扶贫故事作文1

“你看,你的扶贫对象在你的关心帮扶下,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了!”这是今年端午节前,同事们在扶贫路上对我的调侃。虽说是玩笑话,但回想这四年来的扶贫之路,心中感慨颇多。

还记得第一次与帮扶对象见面的场景:那是2015年12月的一天,根据区扶贫办提供的姓名和地址我找到了他家,一间出租房,说是住宅房,其实就是一间杂房,卷闸门拉到一半,我弯腰进门一看,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里面零零碎碎丢满了纸箱子、塑料盒,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场。听村主任说:他去附近的煤场做事去了。于是我风尘仆仆赶往煤场。那时天气已经转冷,而他穿得很单薄,全身都是黑黑的煤灰,只看得到那双转动着的眼珠子。他看起来有些胆怯、害羞、不知所措。我说明了来意,并让他记下我的姓名、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有事情可以随时联系我。临走时,我从包里掏出400元塞给他,让他给自己买点好吃的。从那时起,我有了属于自己的“贫困户”。

接下来的日子,我基本每月至少去他家一趟,慢慢对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他从小因发烧救治不及时患了脑膜炎,虽然现在已经50来岁,但智力水平相当于几岁的孩子。他在40岁时娶了一个聋哑人为妻,幸运的是生了个儿子还算健康,现在都已经上小学了。娘家人担心他们养活不了小孩,就把他妻子和孩子接回娘家照顾,平常家里只剩他一人。一个三口之家,一人病一人残还有一个未成年,全都是弱势群体,每每想到这些,心里总是会非常难受。如此悲惨的家庭,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拥有最基础的生活保障都是件困难的事情,我能给予如何的帮扶呢?

当看到他住在破旧不堪的出租屋里,我决定从帮他改善居住环境做起。于是我主动与他的兄弟姐妹们沟通,希望一起帮助他在原来破烂的老房子上进行重建。我积极为他争取危房改造资金3万元,再加上亲戚们的资助,房子一天天成型。直到2016年年底,我的扶贫对象顺利搬进了新房子。看着反光发亮的不锈钢大门、雪白的墙面、光滑的地板,在他沧桑的脸上露着孩童般的笑脸时,我的心中也乐开了花。

4年来,我一直向乡政府、村委会了解当前的帮扶政策,先后为他争取残疾人补助、雨露计划、教育奖励金等各类帮扶资金,毕竟我能给的补贴是非常有限的;4年来,我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信任和友谊,我经常嘘寒问暖,会鼓励他多给儿子打电话交流,学会表达父爱;4年来,每当逢年过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他,要去看望他……

还记得有一次我计划去看他,电话怎么打也没人接,我心里着急了,辗转问了很多人,才得知他生病了,患了胆结石,在三医院住院,我急匆匆赶到医院去看他。当看到我的那一刻,他的眼中闪过一道光,插着管子的身体试图坐起来,欲言又止。我让他好好休息,以后要注意饮食。就在走出医院的那一瞬间,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深处已经把他当成了亲人,因为我担心他的安危,担心他的健康,担心他是否过得开心。

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当用心去做换回的永远是比金钱更宝贵的真情。今年的大年初一,我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那是我的扶贫对象打过来的:__,祝你新年快乐,工作顺利啊!多么简单朴实的一句话,但又是多么让我倍受鼓励和感动,纵使他平常跟个小孩一样不通人情事故,但在他内心,他能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好,而且他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的扶贫故事作文2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是这几年谈的最多的话题之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年。

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民,党和国家想方设法,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在现行脱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不降低、不拔高的前提下,在扶贫干部们的努力下,确实有大批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一大批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脱贫攻坚,我们最初的关注点放在物质脱贫上,温饱问题的确是人最本能的需求。我们对“三农”的刻板印象,往往是“鸡犬之声相闻”的农村、“看天吃饭”的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因此说起扶贫,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了“捐款捐物”的雏形,“扶贫”莫名地带上了一点“此高彼低”的姿态。其实,在物质脱贫的基础上,精神脱贫也相当重要,扶贫亦要扶起贫困群众的“尊严”。“民以食为天”,谁敢说“三农”不重要?

贫困群众有尊严,才能让他们产生更多内生动力,自然而然地检视地区自身的陈规陋习,主动迈开脱贫的步伐。精准扶贫、深度扶贫,更多关注贫困群众的心理诉求。他们盼望“富裕”,更盼望“有尊严”地富裕;他们“穷则思变”,更希望“挺直腰杆”思变;不是外人觉得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就需要什么;别人给什么,他们就必须要什么;扶贫不是“高高在上”的,是一种并肩共进、促膝共商的关系,还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贫困村大胆启用“先富起来”的致富能手做村支书,共商致富良方,让全村人都富起来。“贫”是穷困,也是精神上的贫乏。贫困群众需要党和国家选配的“主心骨”,让他们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引导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独特”的向往,再以这个“需求”为导向,扶贫。扶的是“贫”,也是他们的“尊严”。

近年来,富裕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已经从简单的资金对接到不吝输送人才、提供致富良策。随着抖音、快手、梨视频等短视频的兴起,很多地方的县委书记、县长、村支书也带头开直播,亲自“带货”,叫卖农产品,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代言”。“以购代捐”无疑是一种给予贫困群众“尊重”的扶贫方式,通过推广特色产品、特色旅游,摘掉的是贫困的帽子,带来的是情感的满足,田间地头的“苦味”,变成了文化输出的“洋味”,这也从心理上很好地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农民种的是粮食,需要的是知识。“希望工程”堪称精神扶贫的起点。那张“我要上学”的标志性照片,大眼睛女孩满脸都写着“渴望”。20多年过去了,助学助困有了更为平等、自立的“作业本公益计划”,这个民间公益项目,面向中西部贫困中小学生,以学生个人的写作本换取爱心认助,改变了单向的经济和物资资助模式,鼓励孩子用写作、画画等方式,完成一学期的日记,来换取每学期的爱心认助款。这种交换的形式,最大程度地给予了孩子尊重、尊严和平等,这些被“尊重”浇灌长大的孩子,内心一定不会自卑、怯懦。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脱贫攻坚,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贫困大山里孕育的产品有产量有销量,让“农村”用笔直的腰杆与“城市”对话;脱贫攻坚,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得出去、更愿意回归,拿同等的知识回馈建设家乡;脱贫攻坚,是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挖掘出更多的“金山银山”,非但“人夸颜色好”,更有生态环保的“清气满乾坤”。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我的扶贫故事作文3

676,这是我来到基层的第676天,是我第676天看见乡镇的天空,走过乡镇的河畔,遇见乡镇的百姓,也是我第676个与乡镇干部并肩作战的日子。

刚刚踏入基层时的我,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白,环境陌生、语言不通,更不知道什么是扶贫,怎么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当我第一次跟驻村干部走访农户时,才知道还有很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贫困农户,还有不少小孩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这给我带来了一丝冲击,也让我明白基层干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帮助群众实现脱贫。而我,在乡镇工作的这六百多天的时间里,我看着镇、村干部日复一日地走村入户,调查收集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看着组团联村成员不厌其烦地现场调研,深挖村庄特色;看着领导干部邀请专家、乡贤、村民代表一遍遍研讨行之有效的增收之道。渐渐地,这些扶贫之路上的充满真心、耐心、恒心的故事让我从一位旁观者成为一个参与者,让我也想和这些“战士们”并肩作战,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一瓤西瓜的甜

“来来来最全面的站,山尖岙村的西瓜,保管每个都又红又甜,要买的来排队!”驻村干部毛哥把村里农民卖不出去的西瓜拉到集镇上,卖给镇干部和其他村民。“毛哥,给我先来3个。”“小毛小毛,我要6个,上回走访农户,我可是尝到了他们自家种的西瓜,甜得沁到心里了。”大家都纷纷上前买西瓜……半个小时以后,毛哥把西瓜都卖完了,隔天就把钱拿到村民家中,“老周,你的西瓜都卖完了,来,这是卖西瓜的钱。”老周接过钱,“谢谢了,谢谢了,这还有一些西瓜,每年都要麻烦你们,你拿去给镇干部尝尝。”毛哥连连摆手,“不用了,这是应该的,你们住在山上,路也不好走,近年发动村民种点经济作物增收,我们肯定要支持的。”看着老周执意要送,毛周败下阵来,“好吧,我就拿两个给同事尝尝,多的就不能拿了。”

毛哥拿回镇里,分给大家吃,“来来来,老周给我们带的西瓜,大家来尝尝。小郭,来,拿一块。”我拿来一瓤尝了起来,甜滋滋的味道充斥着口腔,我仿佛能想象到瓜农把西瓜卖出去的笑脸。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扶贫干部的真诚与实干,感受基层干部和群众间的浓浓情谊。

一双鞋上的泥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下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带着我走访低收入农户,那天刚好下起了大雨,毫无经验的我穿着一双运动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雨水和泥水把我的鞋打湿。驻村干部调侃到,“小郭,还是小年轻啊,没有经验,这样的天气应该把雨鞋穿起来,我那边还有一双雨鞋,下回下村拿去穿。好了,到农户家了,进来先看看情况。”

经过扶贫干部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范文写作这一年多来,我看见低收入农户参与村集体种植,有了更多收入,看见“光伏小康”给农户带来收益,看见贫困农户享受更多的政策帮助……那双运动鞋现在放在我鞋架的最上方,上面黄色的泥点依稀可见。我已经不记得下过几次村,穿过几次雨鞋,但是鞋上的泥点还是能让我想起第一次下村的情景。驻村干部的教导、村干部的引导、还有农户的朴实……这双鞋上的泥象征着我从学生走向基层干部,从城市走向田间,从办公室走向群众。

一抹河岸的绿

项目现场,联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又来到项目施工地查看。“吾部,你们上午都来了几趟了,放心放心,我一定会监督到位的,现在这么大太阳,太辛苦了。”村主任说道。“你们都不怕,我们害怕什么吃苦,主要是放不下心,这个工程关系着全村百姓的居住环境,我一定要把好每一关,把精品村建好、建美。”吾部说道。在精品村建设期间,吾部带着镇村干部一家一家农户查问题、找意见。从节点打造,到公厕建设,再到庭院设计,每个环节都有基层干部的身影。为了进一步增加当地低收入农户的收入,还特地开辟了蔬果区,让低收入农户参与管理种植,不仅美化坏境,还增加了收入。如今的精品村已经完成建设,曲曲折折的乡间小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清澈见底的小溪,花鱼嬉戏,河岸上绿草茸茸。乡村的风貌提升了,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了,干群的关系更紧密了。

扶贫路上,有一位位甘于平凡又不甘于平庸的扶贫干部。在基层乡镇近两年的时间里,我看着扶贫干部们持之以恒地帮助贫困农户如何脱贫,如何增收,让人为之敬佩,更让我想成为他们的伙伴,一起帮助老百姓实现他们的幸福生活。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将和所有扶贫干部一起奔跑,并肩作战,共同收获。加油!“小郭”们!

我的扶贫故事作文4

“农闲人不闲,打工忙挣钱。”盛夏时节,四川省旺苍县木门镇的茶园里,贫困户谭永连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指着正在茶园里锄草的妻子说道,“几年前,她常常说生活没出路。现在好了,天天出工比我还早!”

谭永连夫妇是木门镇黄梁村的贫困户,2010年遭遇车祸,双双残疾,儿子也去世了,仅剩一个女儿在外打工。“得亏谭总来到我们村,建起了扶贫车间,让我们把钱挣了不说,还把家里也照顾了。”

谭永连口中的谭总,就是四川木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波,也是土生土长的木门镇人。回忆起当初打算建厂的时候,谭波说:“刚来时只看到一片荒坡,资金有限、基础设施完全没有,还缺乏专业人才,差点打了退堂鼓。”

知悉情况后,当地政府立即为谭波协调了厂房住址,添购了加工设备,还帮助开通绿色通道进行审批贷款,给予财政补贴,免费发放种苗。

“茶业专业技术人员入驻茶厂,对我们进行全面指导。”谭波说,随着茶厂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依托木门镇青龙村、三合村两大茶园,建成青龙、三合、黄梁、元坝、茶园五个村1万亩的茶叶产业园区。

2017年,茶园挂牌成为就业扶贫车间。通过帮扶种植茶苗、建立茶园、贫困户劳动力到车间务工等方式,带动1个贫困村、20户贫困户78人脱贫。同时,还吸纳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职工65人,解决了当地2000多户茶农卖茶问题。

谭永连给记者算了笔账:夫妻俩每年在扶贫车间务工,工资能有将近4万元。自己还跟着种了4亩茶,收入3万多。“楼房盖起来了,电视、冰箱、空调等电器都有了。”谭永连说。

“今年我们还将新建300亩中国黄茶品比园。”谭波说,车间做得越大,他就越开心,因为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能在家门口端牢饭碗。“我们要吹响‘进军号’!”

目前,旺苍县已建成投入运行扶贫车间厂房56座,解决了1660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806人。2020年要新建厂房11座,预计带动156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38人。

我的扶贫故事作文5

一大早,村民杨远芬来到离家不远的蛋鸡养殖扶贫车间上班。这个扶贫车间位于贵州省开阳县毛云乡鲁底村,由当地致富能人秦大江创建。扶贫车间占地400亩,消毒、投料、拾蛋、分拣……十几名工人按照各自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杨远芬过去在家务农,自从去年8月扶贫车间建起来后,她便来到车间上班,每月工资2400元。从家里到车间仅需步行5分钟,而车间的工作半天就能完成,杨远芬基本上能实现上班、务农两不误。

在扶贫车间里,像杨远芬这样的工人还有12个,他们均来自当地的低收入家庭。相同性质的扶贫车间,秦大江在全县12个乡镇28个行政村建成29个。

从建立扶贫车间伊始,秦大江就坚持用企业化的思路经营管理车间,他成立的贵州开阳珍硒瀚宝富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重点发展蛋鸡养殖产业。

说起建立扶贫车间的初衷,秦大江表示,过去自己在四川、云南等地做爆破工程,工作危险不说,还经常回不了家。现在车间建起来,不仅自己能够留在家乡,和家人一起,还能带着老乡们一起增收致富,秦大江内心充满幸福感和成就感。

养鸡拾蛋这个活儿普通村民就会干,只要进行简单的培训,统一标准,村民很快就能上手。“村民不用离乡离土,降低了交通和生活成本,赚的钱能实实在在存下来。”在秦大江看来,这是在村里建立扶贫车间的最大好处。

春节期间,新冠疫情让秦大江的每个扶贫车间都处于停滞状态。那段时期很艰难,车间每天产出的鸡蛋需要资金回收,工人工资要按时支付,4个刚建成的养殖基地也正等着资金购买鸡苗投入生产……而当时一切都无法推进,秦大江感到焦头烂额。

正当秦大江一筹莫展之时,县里农业、畜牧、就业等部门的同志主动上门,了解困难,和他一起找销路、解难题。

“开阳县农业农村局帮我们向银行协调了50万元低息贷款;开阳县商务局帮我们对接了贵阳市农投集团旗下150多家超市;贵阳市商务局推荐我们参加农特产品产销会;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厅、科技厅等部门则到现场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对扶贫车间的一系列支持,秦大江如数家珍,“要是没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我怕挺不过这个难关。”

有了这次的经验,秦大江对扶贫车间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目前,秦大江的29个生态富硒蛋鸡养殖基地扶贫车间里,上千名低收入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年支出劳务工资超过100万元。


我的扶贫故事主题作文相关文章: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主题征文五篇2020

2020我的扶贫故事征文最新大全【5篇】

2020我的脱贫攻坚故事征文精选5篇

2020我的扶贫故事征文汇总5篇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作文优秀范文5篇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话题作文5篇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优秀征文5篇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作文800字范文5篇2020

2020我的扶贫故事征文最新大全5篇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文优秀作品五篇2020

51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