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关于春节的优质作文_精选五篇
推荐文章
春节是我们一切感情的归宿,春节是我们所有哲学的基础。有了春节,生活不再乏味,人生有了意义。有了春节,回家有了理由,喝酒有了主题。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春节的话题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篇一: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临近春节,思亲情感急剧升温,文化乡愁浓烈释放。春节这道文化命题总是令人回味无穷,越是深入咀嚼,越能品味到文化自信厚积薄发的力量。
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引进来量能扩充的今天,人们对“年味”的理解、对过年方式的选择也更为丰富多元。但不论文化表象怎么样,像亲情团聚、敬老慈幼这些世代相传的优秀文化因子,牢牢占据着春节文化的中枢。一位学者说得好,“一切文化将最终积淀为人格”。对家的依恋和向往,构成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文化人格,以至于亲情眷顾成为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文化胎记,过年回家成为春节最重要的节日仪式。年复一年,亿万个家庭的团圆故事总会在春节集中上演,“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成为春节这股文化潮汐持久不衰的生动见证。
“春节是老百姓最看重的节日,那些传统的老理儿咱可不能丢。”首都文明办发出文明过大年倡议书,勾起不少人对“老理儿”和“老礼儿”的记忆。在春节这个文化丛里,其中写满了“廿三糖瓜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炸了丸子炸豆腐”之类的节日仪式,“过年不许说不吉祥的字眼”之类的风俗讲究。“老理儿”不是因为古老才有价值,而是因为有价值才被人们铭记在心。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传统文化这部历史巨著里,散落着不少已遗失、被遗忘的美好元素。无论走到多远的未来,我们都应努力做一个向历史学习的虚心学生。
春节是农耕文明赐予中国人的礼物,但文化不会停留在昨日,正如崭新未来总是永不停歇奔涌前行。老家朋友发来一个视频链接,点开发现邻村自导自演的“村晚”好生热闹,节目有流行歌曲、广场舞、诗歌朗诵、魔术,也有豫剧选段、古筝演奏、武术表演、自编“三句半”。通过网络直播,外地游子同样分享到家乡的甜蜜幸福。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化追求,折射出乡村文化振兴的蓬勃希望,也为春节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事实上,春节文化一直在维新不已。改革开放40年来,从央视春晚开播到短信祝福、网络贺年,再到如今旅游、健身、读书等各式过年潮流,新的文化样态不断孕生蝶变,让春节这杯时间的佳酿散发出历久弥新的芬芳。
如果说传统性是春节的精髓,那么时代性就是春节的生命。守护好作为文化传统的春节,便能守住民族根和魂;发展好引领时代潮流的春节新文化,便能让传统之花永开不败,让文化自信挺立不倒。让我们相聚春节时光里,一起重温情感认同、夯实文化归属,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篇二:为时代讴歌 为人民歌唱
随着《难忘今宵》歌声的响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圆满落幕。壮观天地、韵溯古今,镜头前一张张幸福祥和的笑脸,唱出了“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新年愿景,激荡着新时代的中国梦,给十几亿中国观众、海外同胞、国际友人送上了除夕“精神年夜饭”。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我们看到,从北京主会场到江西井冈山、吉林长春(一汽)以及广东深圳三个分会场,东西南北中大联欢,团圆与吉祥的“年味儿”弥漫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收获到了精神滋养与温暖能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不懈地“开门办春晚”,既是对时代需求的热烈呼应,也是开门建设主流文化的积极探索。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由一群平均年龄82岁的老艺术家共同演唱,“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的家国情在心中升腾。老艺术家老当益壮,年轻人则用青春的气息感染着不同年龄层的人们,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跃动青春,李易峰、朱一龙的灌篮秀让观众感受到运动的力与美;奋发向前,成龙与陈伟霆、邓伦的《我奋斗我幸福》唱响新时代的火热激情;追梦赤子,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吴磊、江疏影、周冬雨、景甜等以“追梦人”的饱满姿态,表达了年轻人的活力律动和青春梦想;众明星带来的歌曲《中国喜事》热情奔放、载歌载舞中洋溢出的中国人特有的乐观和自信,唱出了中国人心中的欢喜。
随着时代浪潮的不断涌进,春晚愈加承担着黏合文化渴求、抚慰民众心灵的重要职责。平平仄仄,岳云鹏和孙越的将传统的猜字谜、吟诗作对融入相声,令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让观众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葛优搭档蔡明、潘长江的小品《“儿子”来了》,在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抨击社会丑恶现象,发人深省;沈腾、马丽等接地气的《占位子》聚焦教育问题,让我们“笑中有思”;孙涛、林永健带来的小品《演戏给你看》,当面揭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虚假主义等官场腐败现象,体味反腐中的“获得感”。
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2019年春晚的每一个舞步、每一个音符都饱蘸着对拥抱美好未来的憧憬与信心;从革命老区井冈山“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共和国长子”吉林长春老工业基地的现代化力量,到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展现出的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城市形象,天南地北汇聚成澎湃涌动的热流,拥抱着这大美新时代。“星辰连着大海,丝路连着世界,歌唱美好新时代,幸福中国一起走”,歌舞《幸福中国一起走》,让全国各族人民都获得鼓舞、获得力量,满怀豪情、同心奋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歌舞《夜空中最亮的星》唤醒了年轻人对梦想的不懈追寻,点亮了除夕夜的明亮星辰。
领袖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2019年春晚以高昂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让情感凝聚,使梦想交汇,真真切切地体现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脚踏实地、观照时代,立足于人民的文艺创作散发出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描绘出当今社会生活的大美画卷;激荡天涯、拥抱未来,大国的文化自信闪耀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朗朗晴空下,凝聚在每个中国人的开阔胸怀中。为时代讴歌,为人民歌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通过集高度、深度、广度于一体的文艺盛宴,真正彰显出当代“追梦人”执着追求“中国梦”的坚定信念,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从“高原”阔步迈向“高峰”。
篇三:春晚,共享新时代荣光
阖家团圆除旧岁,举国欢庆贺新春。2019年央视春晚隆重登场,在除夕夜给全球华人奉上一道文化大餐,在精彩绝伦的节目中品味年味、感悟团圆的意义,于三地分会场共庆佳节、共享新时代的荣光。
时间是我们的奋斗坐标,标注下每一个人的前进脚步。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年华诞。2019春晚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彰显的正是当代追梦人执着追求中国梦的坚定信念,讴歌的是新时代人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紧扣时代脉搏的热情讴歌,坚持守正创新的舞台特色,春晚让亿万人民感受到喜庆祥和的春节氛围,激荡出960多万平方公里上的青春梦想。
收看春晚直播,新时代的气息可谓扑面而来。创意表演《青春跃起来》节奏热情澎湃、表演青春洋溢,“未来为我敞开时代的舞台“的歌声激励着年轻人勇于追梦;歌曲《我奋斗我幸福》大气磅礴,传递出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的信念;《我们都是追梦人》的旋律催人奋进,鼓舞人心,“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上的伟大奋斗……观众在一个个精彩节目的陪伴中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也由衷地为祖国的发展繁荣喝彩鼓掌。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亿万人民的团结奋斗让“中国号”航船行驶到更加开阔的水域。井冈山分会场的一曲《映山红》让观众重温那段充满光荣与梦想的红色记忆;吉林长春(一汽)分会场的歌舞《时代号子》再现新中国建设时期的火热场景;广东深圳分会场的歌舞《青春畅想》带我们领略改革开放进程中迸发出的青春热火……一代代人点燃奋斗热情,让这片古老而现代的土地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气息。新时代同心圆梦的征程上,通过奋斗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荣光;实现更大的梦想,还需要汇聚更多努力。正如领袖说的那样,“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精神特质,2019央视春晚,一个关键词不容忽视,那就是创新。从《“儿子”来了》《演戏给你看》等直抒胸臆的现实主义题材小品,紧扣民生热点、紧接时代地气;到《敦煌飞天》将芭蕾舞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美轮美奂惊艳观众;再到启用全媒体传播和5G传输,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今年央视春晚可以说彰显着创新的精气神。不仅仅因为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之后的首次春晚,更在于春晚是祖国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日新月异的中国,正在以创新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央视春晚上很多节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一首《我和我的祖国》让不少人表示“听哭了”。这首歌由郭淑珍、李光羲、胡松华、刘秉义、于淑珍、杨洪基、德德玛、关牧村等合唱,表演者中,半数以上都是70岁以上,年纪最大的为92岁。时间变动不居,但始终不变的是一代代人对祖国的热爱、割舍不断的是心中的家国情怀,而这,恰恰是春晚带给人们的精神滋养。共享新时代的荣光,汇聚逐梦前行的力量,我们必将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篇四:守望传承,涵养向新而行的春节文化自信
如果从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将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开始算起,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经过一代代人的塑造和传承,春节已经成为一个集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于一体的重磅节日。春节里的文化传统,集中体现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如,敬天拜地祭祖先,显示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辈的怀念;又如,尊老爱幼、团圆和睦,表达着血浓于水的温馨甜蜜;再如,迎禧接福、祈祷未来,见证人性的温暖与奋发的热情。文化无处不在,文化就是我们可感可触的现实生活。春节里所谓的“年味”,大抵就蕴藏在这些文化传统中。
春节“空心化”问题,近年来屡被提及。泛滥的红包犹如“春劫”,羁绊住血脉里喷涌的亲情;就业结婚生娃之类的过度关心,让团聚变成尴尬的“堂审”;“吃顿年夜饭,就算过节”,折射出节日的单调与乏味;“四处拜年,奔波酒桌”,体现出人心的浮躁与无奈……如果轻视了春节的文化意味,把过节矮化为“吃、玩、睡”“玩、买、游”,那么无论再多的消遣和吃喝,也弥补不了精神的空虚。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春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乡愁”。消除这种乡愁,关键就在于重新认识和整合春节里的文化资源,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创新时代文化中找到属于当代人的春节文化坐标。
前不久,一套为2019年春节量身打造的2枚《己亥年》生肖邮票,获得集邮迷的热情追捧。“肥猪旺福”的邮票上,一只憨态可掬的猪奔跑出灵动生风的喜感,象征奔向美好生活;另一张“五福齐聚”的邮票,两只大猪和三只小猪其乐融融,寄托着新春时节合家团圆、五福临门的美好祝福。从“屋下有猪”寓意“家”的汉字演变,到十二生肖中“猪”压轴出场寓意和顺,传统文化里有许多美好文化意象值得发掘。这充分提醒我们,与其眼高手低排斥传统文化,莫如仔细钻研和体味一下传统文化。短暂一次回眸,收获的可能是惊艳灵魂的美丽。
正如人们在春节里穿新衣、添新岁、纳新福,期待万象更新、辞旧迎新一样,春节其实也是常维新的。特别是在今天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的形势下,春节文化也在经历着创新蝶变。过去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年夜大餐,如今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过去城市务工者返乡过春节,如今“反向春运”昭示城市化新动向。怎样过年,形式一直在变化,但价值内核却经久不变,那就是我们内心中对亲情团聚的依依眷恋,对生活幸福的热切向往,对未来光景的无比期待。而这些价值,正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
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因为不断汇入新元素,所以才能奔流向海、前程远大。春节里有千百年来我们民族不变的文化信仰,也有我们走向未来最为深厚的文化自信。我们共同依偎在春节这盏民族文化的明灯下,一定能迎来一个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篇五:奏响14亿人的“同心曲”
春节来临之际,领袖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并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在北京市公安局合成作战指挥大厅,通过视频慰问一线执勤民警,叮嘱他们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在草厂胡同的居民院落为群众贴“福”字,同他们一起包饺子、炸饹馇;在快递服务点,称赞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像“勤劳的小蜜蜂”……饱含深情的话语,无微不至的关怀,为冬日的寒冷增添了浓浓的暖意。
有人说:春节是中国人心灵的最大公约数。每逢新春,领袖总要走到干部群众中间,访民声,送祝福。在曾插队7年的陕西延川梁家河“走亲戚”,自掏腰包给乡亲们送年货;在内蒙古阿尔山,冒着零下30℃的严寒来到困难职工家中,看地窖、坐炕头;在四川汶川,和村民一起打酥油茶。从延安到井冈山,从张北草原到大凉山,这些地名,与河北正定、福建宁德一起,串起了领袖工作生活的轨迹,见证着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深情。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基层,只因为他最深的牵挂是人民。
“领袖的话像火塘里的火一样温暖,给我力量。”大凉山区70岁的吉木子洛老人回忆起2018年春节前夕领袖到访的经历时曾说,“就像最亲近、最热心的老亲戚,他来到我家火塘边,挨着我坐下”。拉家常,问冷暖,算收入账,领袖的话语总让人倍感亲切、深受鼓舞。因为学究范、文件腔打不开群众的话匣子;说大白话、讲真问题,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汲取可资参考的决策智慧。促膝相谈,体现了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多一些“群众语言”,少一点“官样文章”,把人民当亲人,这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领袖在北京草厂胡同所说的一番话,为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工作方向。过去几个春节,领袖曾嘱咐甘肃定西的引洮供水工程建设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曾鼓励河北张北小二台镇的村民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有记者沿着领袖的“春节足迹”进行回访发现,清冽的洮河水如今已滋润着陇中的旱地,张北的“山药蛋”也成为脱贫的“金蛋蛋”。这也启示党员干部,解民忧,不仅要说好话,更要办好事。在访贫问苦、嘘寒问暖之外,更应为地区发展献计献策、把脉开方;要力戒节庆慰问中的走过场、做样子,而应在为群众谋幸福的工作中流汗水、下真功。毕竟,发展“搞出名堂”,未来“更有盼头”,春节自然一年比一年过得红火。
在公安干警、建筑工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背后,是近14亿血脉相连的中国人。而实现强国梦的伟力,归根结底源于基层沃土、发自亿万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与每家每户一道计算收支账,其实是在算民心账。党员干部应以领袖为榜样,关心民生,倾听民声,“以百姓心为心”。近14亿颗心彼此相连,将为前进的中国注入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