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淡忘的话题作文_2020高一期末作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时间真的能淡忘一切,无论爱与恨,真实与虚伪。最后,才渐渐发现,不是淡忘,而是不愿记得。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淡忘的话题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第1篇:淡忘的记忆

  翻开陈旧的记忆,想回忆起一些东西时,发现,早已不记得。无论是琐碎的或是重要的,都早已被忘却。

  我试着回忆起那段快乐。期盼的日子,每天都充满着希望,看到邮递员叔叔回忍不住想,会不会有他给我的信。

  可是,时间碾碎了我的幼稚与无知,我开始飘荡,最令我头疼的是,我不字知我要飘向何方,它令我感到迷茫。前面都是大雾,我看不见前面会有什么,然而无奈的是,我无法停止,依然飘向前方。

  大雾越来越浓,包围了我和我的世界,我不知道如何托生,“随它吧!会结束的。”我淡淡的想到,任身子继续向前。

  我累了,想休息一下,可没人帮我,我停不下来,我该怎么办?我累了,真的好累,难道休息一下都不行吗!

  我继续毫无目的的向前,不知过了多久,远方突然有了一点点亮光,那么微弱,可我依然清晰地看见了,我继续飘向前,我想看看那是什么,可是真得好累。

  这点光亮越来越大,它充斥着我的眼睛,慢慢的,雾散了,视野渐渐清晰。

  我看到了城市,人群,我看到他们在笑,在哭,在嬉戏……我好想加入他们,可是真的好累,好累。

  我使尽最后一点力气飞过海面,但这片海好宽好宽。而此时的我,早已虚脱,我再也没有任何力气去争夺,去看这个我好不容易看到的世界。我的身体渐渐失去平衡,慢慢地下降,慢慢的,慢慢的。最后,我倒在海面上,冰冷的海水透蚀了我的身体,我感到身体渐渐地失去温度,我怎么了?

  我试着找回那段记忆,但――令我遗憾的是,我不能飘了,我不能在飘回原来的地方――我回不到过去。

  “算了,放弃吧!就让它――淡忘吧!”

  --600字

  第2篇:重阳节不该淡忘的一些事

  在此次调查中,5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800字

  第3篇:当道德被人所淡忘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而“道德”更是社会风尚的体现。但自从看过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假文盲》后,却让我了解到了社会与道德的另一面。

  黑白描绘的《假文盲》漫画上,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在显眼的标示“母子上车处”下,却站着四位威风而高大的男人。他们的神情有的懒散,有的神气,高扬起的眉毛分明是在向人示威。而那手抱婴儿、本该享受这些服务的一位妇女,却被四个大男人挤到一旁,无奈地哄着怀里哇哇大哭的婴儿,焦急得差点掉下眼泪来。而那四位身强力壮的男子,却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宁愿丢下自尊去做“文盲”,无视一旁的标示,也不愿放弃这一时的便利。

  当道德被人所淡忘社会多么广阔,而在道德的背后,却又无处不存在着黑暗。当人类将道德所淡忘,那黑暗的一面也就随之被放大开来。图中那几位“假文盲”傲慢的神态、少妇弱不禁风的样子,着实使人震撼。而那四个大男人装作“假文盲”的原因,却只是为了节省时间、图自己的方便。为了一己之私而无视社会公德,不是太不值得了吗?

  此时的我不禁想到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我想,就算是再恶劣的人,应该也都曾经有过善良的一面。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想到:图中的妇女既然受了委屈,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替她说话呢?这又是什么原因?

  有时候我也觉得:社会就相当于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好与坏交织在一起,令人辨不清方向。而当“道德”这根“网丝”被抽断,也许人们的生活就将面临着黑暗。而我们更要行动起来,将善良的一面发扬光大,也让道德永记于每个人的心间。

  --650字

  第4篇:一份淡淡不忘的父爱

  我一直在思忖:要不要给父亲打个电话,要不要呢?

  父亲一定是不在家的。他这时也许正站在5楼或者8楼的脚手架上奋力扔上了又一块砖,擦一擦汗的工夫,就被人拼命地吆喝。十几年了,人也上了50,不知道他,还受不受得了。

  但父亲是心甘情愿又志得意满的,至少他每次与我说话都在努力表达这样的意思。而我,越发地不安。

  父亲和我磕磕绊绊地活着。多少年了,数也数不清楚,那些漫长的日子怎么可以用一个数字说过来呢?

  父亲的智商比一般人要低一点,生活简单得像几条纵横的网格。很早的时候,别人扔掉一架破木车,他捡回来,敲敲打打,然后拖着上路了,沿途把别人扔下的酒瓶废铁等破东西捡上车拖回家。时间久了,乡邻们也把不要了的东西放到他车上。我整天埋在那一堆破烂里翻翻拣拣,穷人的孩子,六七岁就当了家。

  父亲种的瓜菜都新鲜水嫩,我们两个人吃得很少,我就把大部分放到父亲的小推车上。乡里乡亲的嫂子大娘谁要就从上面拿走,回去包顿饺子或者做顿汤面,也不说谢,偶尔记得,差他们的孩子送一碗给我,我笑笑地接着,也不说谢。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沉默着、绚烂着,也成长着。每天最好的时光便是我踩在小凳上弯腰炒菜,父亲坐在灶前烧火,不时惊慌地去扶一下我脚下的小凳,见很安全了,就呵呵笑起来。现在去想那段日子,总是首先忆起灶间的那片阳光,10岁左右的阳光,竟然是天长地久的样子。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多少年我已经不记得了。我用纸盒子里的钱交学费,买作业本,也偶尔买点肉做给父亲吃,是恬然的安静感觉。这样的日子让人有种惯性的依依赖,像一只鸟的飞翔,没有转弯和阻隔。

  突然的一天,父亲拖着坏了很多处的车子从废品站回来,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透着强烈的委屈和惶惑。钱被镇上的小混混抢了,父亲被打了。我安慰了他半天,最后还是忍不住哭了。这是第一次,然后是,接二连三。父亲越来越惶惑不安,吃饭越来越少,睡觉也很不安稳,经常半夜起来对着窗户呆呆地坐几个时辰。话也不说了,更不笑,脸上眼睁睁地消瘦下来,眼神是不安的游移。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知道他往日细缓如流水的生活突然碰上了巨岩,他缓不过神来,难受得紧。

  那天,父亲去废品站很晚了还没回来。外面一片漆黑,心里一阵阵发毛的我跑出去沿路找。嗓子喊破了,像一面破锣,震得自己心里脑里嗡嗡的,却并没传出多大响声。夜里的村野风吹草惊,自己的脚步声和喊声总会引来一片陌生的声音。我毛骨悚然。最终在一个大水湾边看到父亲的车子,没有人。我立刻就大哭起来,感觉整个人都化成了水在不断地往外流,直到整个人都空了。

  猛然听到一阵急促水声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哭声被硬生生截断在喉咙里。我望着声音的来处,好久才看清楚有一个人从水里走过来,越来越近,像从水里长出来的一样,水被擦出一片哗哗声,有沉重的呼吸声,近了,又近了——是父亲,是父亲!

  父亲跑过来喘着气抱住我,急急地问:“我得活着跟你做伴,对不对?”

  我使劲地点头,呜咽不已。父亲立刻笑了,像发现了真理似地说:“怎么样我也不能死,我得活着跟你做伴。”说完就不理不顾地牵着我回家了。

  一路上他莫名的兴奋对比着我的泪水。那一年我10岁,父亲43。这是我生命中最铭心刻骨的一段回忆。

  父亲最终也没有去把那架车子捡回来。他不再去镇上了,就在四周围转,谁家田里有草就帮忙拔,有什么活就帮忙干。只是每天都乐呵呵的。再后来,父亲跟着村里的一个民工小组去赶零工。他只扔砖头,从房底扔到房上,要恰恰扔到瓦匠手上,要快,要一时不停。他的胳膊红肿了起来,每天回来我就用热毛巾给他敷,但不很管用,后来学习家务一忙起来,也便放放弃了。有时候夜里醒来听到父亲睡梦中沉沉的呻吟,心就一抖一抖地疼,泪流了一脸也不敢哭出声来。父亲很卖力气,对工钱也没有概念,给多少是多少,好在别人不太忍心欺他。

  生活再一次进入正轨,我可以不用踩小凳子炒菜了,干活也利落了许多,不再需要父亲烧火了。他便转移了目目标,每天我写作业的时候就抚一抚我的英汉大词典,咕哝几句“小闺女不简单,能看这么大的外国书”,脸上是羡慕和骄傲。我对他笑一笑,他就很欢喜地走了。父亲显然对自己过的日子心满意足,

  我们曾约定过,要一辈子陪伴的。

  --1500字

  第5篇:重阳节-不该淡忘的一些事

  重阳节-不该淡忘的一些事

  摘要: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800字
 


相关文章:

1.高中励志作文800字五篇

2.关于敢于创新高中作文800字五篇

3.以独立为话题的高中作文五篇精选

4.高中满分作文

5.以人生之路为话题高中作文800字五篇

6.高中作文

7.以告别为话题高中作文800字五篇

8.关于选择为话题高中作文800字五篇

9.以意志为话题高中作文800字五篇

10.2020年的高中高考满分作文

关于淡忘的话题作文_2020高一期末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7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