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农村村庄话题作文范文5篇
推荐文章
每个城市的背后都是一个个下村庄走出来的梦想,村庄是安静的,是可爱的,也是十分平穷的,你的村庄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村庄作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我的村庄作文一
村庄是安静的,是可爱的,也是十分平穷的。我脑子里的村庄应该都是样子,那就是被大山包围,没有公路和汽车,只有一条被农民们走的十分平整的土路。村庄应该有稻田,有草坡,有牛羊。人与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相依为命的,没有功利,没有吵闹,一切如同美丽安详的一幅画。
老人们是村庄的守望者,他们在自己的村庄里奋斗了大半辈子,当没有剩余的力气时,只好功成身退,在屋前,柔阳下,用一双锐利发光的眼睛眺望村庄,为村庄祈福。年轻人和中年人就用所有的激情在村庄的土地上尽情释放,尽管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他们没有抱怨老天的不公,因为他们自给自足,很幸福,他们烈日下从身体上掉落的汗珠将也变成一颗颗洁白的珍珠,透明了他们脸上的微笑。村庄的小孩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真的就是村庄里的精灵,如蓝空中的白色云朵,嘴角是上扬的,脸是微笑着的,孩子们没有烦恼,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穷,也不知道什么叫富饶,可是他们一定知道什么叫幸福,孩子就如泥土里的青草,山坡上得野花,充满着无限的生机活力,在村庄,有孩子的笑声,那么村庄都会让人觉得,有天使在这儿降临。有一群这样的人在村庄里,那么我会选择在村庄里住无数个年头,只要可以。
村庄里是什么东西都充足的,只要人肯用手去获得,那么你就会拥有,村庄里是没有城里的景象的,没有车水马龙,没有房楼别墅,所以,拥有的将永远是一份大自然的情怀,一份质朴。自给自足的村庄人不会去羡慕城市的,也不会去向往,即使有份触动,那也是短暂的,村庄人的心就像是生活在村里的古树,古树的根早已深深扎在这个地方,天摇地动,也无法动摇它的根基。很多生活在红灯绿酒中的人,他们是并不是喜欢这种生活,而是他们没有别的选择,种.种的原因是不能不使他们用这样的生活麻醉自己。城里的一些有志之人还是无比喜欢和向往村庄生活的,因为这些人知道爱大自然等于爱一切,就会发现生活很多地方都是美的。城市上会有美,可是这样的美是会给人带来一份沉重,因为愿本单纯的美丽也是会受一系列紧张的气息氛围影响的。我说的村庄不是桃花源,但也是山依靠着,有水流过,有树的避挡,主要是有股清新淡香的风吹来。这些是城里不能比的。
我是农村人,小时候生活过的村庄是我和现在理想中的也差不多,只是如今,想找到真正质朴的村庄,应该不是普遍了,会很少,少的不是村庄的房子、山、树、人,少的是村庄原本的美丽,因为村庄的山没有了生机,树没有那翡翠一样的绿,房子虽然大了,似乎也是空着的,这主要是因为现在村庄的人是跟着时代变的“精明”起来。儿时,多么依恋自己的村庄,每个孩子就像是整体围绕着白云转的小鸟,没有烦恼可言,没有任何想离开村庄的冲动,可是大了,就也由不得自己。我爱理想中的村庄,可是暂时又无法在那儿生活,这也算是种痛苦,不过对于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动力。
我的村庄作文二
我的村庄是一个黄土塬上的小村庄,她和其他塬上的村庄一样都靠近沟边,塬上的村庄都是最早从沟边发展壮大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迁徙到塬边或塬上的。漫步在坦荡如砥的大塬上除了一望无际的庄稼,便会看到一簇簇树木,一簇簇树木下便是一个村庄,无数间房屋隐藏在了树木之下。
我的村庄称为村庄,是因为她确实是董志塬畔上的一个村庄,她东边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老庄沟,再往西边是蒲河川,北边的大沟将老庄沟和西边的蒲河川连在了一起。在沟壑切割形成的这个南北向条形地块上有三个村庄,名字也很随意,西边的叫做西庄,北边的村庄因为在这个条形地块的咀稍所以叫咀头,我的村庄在东边却不叫东庄。有趣的是这三个塬上的村庄都是刘姓,西庄刘姓跟我们村庄和咀头的刘姓不是同一户族,论地形我们村庄在咀头上方所以我们村庄叫了上庄。相传我们村子以前有过一个杜仲肴(音意)的名字,至于这个名字什么时候不再用了,就不得而知了。大抵我们这一带居民好多都是这块塬上无数次劫难中,某一次灾难后返回或者新来的居民。
村庄在沟边,方便村民多汲取沟底山间泉水,依靠畜力耕种的时代,山沟是很好的牧场,村民居住的窑洞依山沟地形开挖,山沟的野生草木做了村民的生活燃料,山沟的有利地形也为战乱时躲避灾祸提供了方便。这些早已成为过去,正是过去的村民在山沟过度采伐、垦荒加速了沟的蚕食速度,据说我们村子东面那条南北走向三四里长的叫做老庄沟的沟壑百年前还是塬面。这条沟让分别位于村子南北两端的两条很重要的道路断了,黄土塬土质很松软道路走过几百年就深深的陷了下去,路留在了黄土的凹槽中,路的两边是踩出的两三米高的土崖,这里的人们习惯将这些古道叫做胡同。百年前一场暴雨在村子东面形成了一条老庄沟,站在沟这边胡同口只能遥望那边的胡同口了,再也无法通行了,上百亩良田也随雨水不翼而飞。
村庄的布局很自然也很整齐,村子核心部分是沿一条自南向北走向的道路建起的两排相对四合院,我们把这条一华里多的四合院之间的道路叫做街道。核心部分南端路边是一个十多米高的小丘,丘上建有一座菩萨庙,小丘向西有一个大涝池,收集着整个村子的雨水,这个涝池在街道中轴线的南端,涝池正北街道南端是一座门朝街道面北的关帝庙,涝池西边是一座药王庙,药王庙旁有几棵古槐,药王庙向西是一个小型的盆地叫做西壕,我的家就在这里,这里是老庄沟斩断的村子南边古道一部分。涝池和菩萨庙的小丘往南是一个更小的盆地我们叫做南壕,南壕有村子里一个公用的石碾子,街道的北端一个小坑里是村子另一个公用的石碾子,村子北端再往北300多米是老庄沟斩断的另一条古道。村子里其它院落都是围绕这一布局建造的,整个村子形如一艘航行在董志塬的小船。
村子东北方向的沟边有一座占地二十多亩的古堡,如今只留下了几段残留后墙和宽约十米深两三米的护城河了。古堡村民们叫做城,城墙五米多高下部宽三米顶部宽一米多,夯土筑成,南边、西边、北边由护城河与田野分离,南边护城河处为正门,东边临沟边悬崖。城墙内有洞子(自上而下供人通行隧道叫做洞子,多用作进入地坑院和下山通道)向东直通沟底水源。城墙是村民们在战乱时躲避灾祸的一种防护。与此配套的还有窨子,窨子是开口在悬崖的类似地道的掩体,窨子就在城墙北一个沟边悬崖当中,距崖下五六十米距崖上也有二十几米。据说窨子里面很大储存有许多粮食,遇到战乱强壮年上城墙守城,妇幼老残利用软梯藏在窨子,城破之时全村人躲进窨子青壮年只需守住窨子的洞口就可保全村无忧,相传窨子还有秘密出口。在村子北边很远的地方也有一个古堡,大抵是老庄沟未形成时的村民居住过的,叫做旧城子,旧城子比城小多了,大小不足十亩,但地势险要四周全是悬崖,南边一条很小的土桥与塬面相连,现在只有少许残留夯土,大抵是当年被人攻破而废弃。
过去村庄的一切活动都跟沟紧密相连,在乡亲们日子相对过得紧张的那些年把一切希望都放在了沟里。塬上的耕地是乡亲们的口粮田,地势平坦耕种起来方便也省时省力,大多种上了小麦、玉米、油菜籽、黄豆等粮食作物。沟里能开垦的地方都整成了梯田生产队里分给了农户,整不成的坡度小些的地方被人们开成了坡地,实在没法耕种的地方也没闲着长满了野生的草木。利用溪水灌溉,沟底的平坦处被开成了菜园。沟里的梯田大多种植谷子、糜子、高粱等杂粮和土豆、南瓜、葱等蔬菜。坡地除了种些杂粮蔬菜更多的是种植上了苜蓿、红豆草等牲畜的饲草。这些梯田和坡地常年在雨水冲刷中损毁,在雨后又被修复,乡亲们许多精力都花在了这修补了一次又一次的土地上,作物种上遇到干旱少雨种了一茬又一茬。山坡上的草被羊啃上一遍又一遍,被村民们割上一遍又一遍用来喂牲口,就连山杏树的叶子也被捋了一次又一次的拿回家喂猪。通到沟底的崎岖山路也被乡亲们的手推独轮车碾压成了一米多宽的道路来,这条路将肥料籽种送下去,将粮食、蔬菜和材草拉上来,就连粗壮的木材也是从这条路上被乡亲们抬上去做了房屋的椽檩,似乎整个沟在那个时候成了村子的全部,人们把希望和劳动播撒在了沟里,也将逝去的村民安葬在这里。
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和董志塬上其他村子一样的,村子的变化是无声的,当干打垒的土坯房慢慢换成砖木结构危房和砖混结构平房时,村子的人们把希望放飞在了村子外边。沟也慢慢变得沉寂了起来,村庄依然像一艘小船航行在董志塬上只是面积比以前大了许多,沟里田地再也找不到了,茂密的草木布满了沟壑,被鞋底磨的光亮的山间小道也无影无踪了。
我的村庄作文三
夏日里,轻罗小扇扑流萤;微风中,满架蔷薇一院香;敬畏深秋,菊残犹有傲霜枝;春光满园,百般红紫斗芳菲。这是我曾经依恋的小小村庄,如今风轻诉别离,雨轻弹忧伤。
村庄很小,满地流淌着奔跑的阳光离离的野花热烈绽放,一直燃烧到天边。村庄有东西两条道,那一直是我儿时的乐园。时光搁浅在遥远的夏天,奶奶弹着棉花,漫不经心地说:“可不许跑远喽,出了这东西道,可就是别人的地界了,被坏人掳了去可寻不着。”“这算出村吗?”我怯怯的问。想起母亲讲的大灰狼的故事,心有余悸。“算是吧。”奶奶弹棉花的手顿了一下。
奶奶善意的谎言下,记忆中的村庄是那么小,但它仍给了我无限的欢乐。幼时踢毽,“喂,你把毽儿踢到别的村子里去了!”“不要去捡,会被坏人抓走的!”幼时无知,“谣言”四起,一时间,村庄在我们小孩眼里,貌似,真的小了许多。
村庄很美啊,美在花儿,美在草儿,美在风轻轻漾起,空气中便涌出甜甜的味道。记忆的原野上,片片荧光腾空而起,臆想中美丽的色彩便喷涌而出。秋阳微暖天空湛蓝,云朵团团。我扬起质嫩的脸庞,阳关便在上面流淌,“爸爸,我们为什么要打这么多枣啊。”“小孩子,别多问,干活。”“哦。”暖暖的阳光下,两个身影忙忙碌碌。不一会儿,爸爸抹去额头上的汗珠,抱着两大袋枣,出去了。好奇怪啊,爸爸最呵护这棵枣树,平时都不准我折树枝玩,如今却打下半棵树的枣……
好奇心驱使我跟了出去。“婶子,这枣,你收着,枣贱,你可别嫌那。”说着,父亲向她手中塞了些什么。“给大叔补补身子,你也不容易。”我更欲细听,却被父亲发现,父亲没说话,牵着我的手离开了。“他生了很重的病,全村人都去募捐,咱也得尽一份力不是,都生活在一个村子里啊。”父亲简短的话语让我若有所思。那晚,邻居张婶送来了一包槐花,以表感谢。于是,那一晚,每家每户都飘出幽幽的槐香。整个村庄,都弥漫着一股甜甜的香气,沁人心脾。村庄,真的好美好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高中,是我圆梦的地方。如今,我踏了进来,便不会轻易退却。我只能对你说,别了,我的小小村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即使村庄不能再陪我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但她赠与我的回忆与美好,今生今世我难以忘却。
如今,风轻诉别离,雨轻弹忧伤。我只能对你说,别了,我的小小村庄。
我的村庄作文四
我居住的村庄,在黄土高原上,那里处于子午岭余脉形成的残原沟壑间,既不傍山也不依水。墚峁交错,沟壑纵横,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山道曲折,大道坎坷,信息不畅,贫穷落后。古时因肖姓大多聚于此地,故曰肖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无山无水可靠的祖祖辈辈,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就地取材,依沟畔而修庄子,挖窑掘洞,垦地栽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仰望晴空万里,俯视沟壑绵延,抬望眼雾霭茫茫。民风淳朴,和睦友善,方言土语,乡音无改。把父亲称作“大”,姑姑称呼“娘娘”。把玉米叫做“玉麦”,母猪叫做“猪婆”。把那里说成“阿达”,把现在说成“银球”。把裤子称为“腹儿”,把鞋子称为“嚡”。与外人交流,常常让人忍俊不禁。
我居住的村庄,虽比不上江南烟雨迷蒙,也比不上塞北雪域绮丽。那辽阔、那高远、那粗狂,却是别样的风景。天蓝的清澈深邃,草绿的滴翠如洗,乡邻路上相逢,颔首微笑,一种温情默默传递,那感觉让人的心情万分惬意。
最美的时刻是日暮黄昏,太阳把最后的余辉洒在村边那排柳树上,一缕缕炊烟在上空袅娜着,归巢的鸟儿在树林间聒吵,归圈的牛羊叫唤声此起彼伏,母亲的唤儿声宛转悠扬.....那情景,让人感觉特别温馨。
我就出生在这冬暖夏凉的窑洞里,开始了我的生命之旅。贫瘠的的黄土高坡注入了我“吝啬”和“小气”的基因,也孕育了我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心性和平和心态。
烦了累了,就坐在沟崖畔,看白云追着白云,看鸟儿飞过天空,看牛羊啃着青草。听燕子呢喃,听业绩扑棱着翅膀,听放羊人吼几句秦腔。或者,摆出漂亮的姿势向山坡扔几块土圪垯,对着沟壑长长的喊一嗓子,体味那回声回环的美妙。
我居住的村庄,可毕竟不是陶渊明的“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也不是刘禹锡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陋室。而是融入了社会、融入了时代的现实生活,虽然吃水不再肩挑驴驮,割麦子不再弯腰四折。但依然靠地产粮,靠天吃饭。
只是没有权力的明争暗斗,没有欲望的诱惑牵绊,只有纯净的地气和阳光、淳朴的乡情和心灵。这就是我的村庄,我的根。
我的村庄作文五
单车的车轮碾压过水泥路面,我感受到一种坚实、冰冷的陌生。单车虽然它的脚蹬子掉了一半、它的锈迹斑驳的梁架擦拭不出原来的模样,但是它是我上学时的伙伴,伴随我走过了那段难忘的历程。
骑车行过村庄的每一条马路,每一片土地,每一棵树木,我的泪水如潮水涌来,淹没流浪的思恋。我的村庄,我的家,我灵魂的归宿。累了,倦了,想哭了,我会回到这里。卸下心灵的戏服,投入村庄爱抚的怀抱,澄清尘市的污垢,荡涤干净头脑的浊念。
每骑车行至一处,总有一些熟悉的场景渐次浮现眼前。村口的大柳树还在,它硕大的身躯枝干遒劲下垂,弯腰抱住流淌过村头的水渠。树下抽旱烟袋的老人、嬉戏的顽童不知影踪。那座沧桑的老庙矗立在座座流光溢彩的新庙宇中,肃穆衰老,如同老祖父沉默寡言。车轮停驻处,却又不敢近前。那是一种无法言表的情绪,在心灵深处酝酿成浓烈的思念,一旦释放,会熏醉光阴的脚步,牵绊游子的翅膀。
透过时光重叠的帷幕,我看见二十年前,村庄如娇怯的女子,羞达达而来。
我的村庄紧靠母亲河。自幼,听着黄河滔天的波浪声,咀嚼着涩苦的河风,跟随祖祖辈辈的足迹,和村庄一起收获春华秋实。黄河沿岸,是我和伙伴的乐园。沙枣树、槐树、柳树、杨树,在河滩的堤坝两侧形成茂密的天然屏障。河岸边的红柳和其他灌木有半人高,宛如密不透风的褐色围墙。
春天,花儿盛开,蜂飞蝶舞,空气流淌着浓烈的香味。吮吸着播种时节的甜蜜,我和伙伴们稚嫩的足迹踩进田野肥沃的怀抱。夏天,树荫婆娑,微风拂面,坐卧河堤旁,那惬意足以让我们乐不思归!秋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浪,沉甸甸的穗子灌满欣喜。我们追随父辈弯驼的背影,将饱满的夕阳载回家。冬天,大雪落在广袤的田野,守护我的村庄那一刻难得的宁静。
我对于村庄的记忆一直存留在儿时母亲河边四季的风景,流淌在血液里的思念无不和它有关。我甚至觉得我的村庄一直停留在那里:朝阳高升,荷锄走在田埂上的男女老少;夕阳落幕,马车牛辕旖旎进村。袅袅炊烟笼罩着我年轻的村庄,吆儿唤女归家声缠绵不绝。村庄的马路裸露着土黄色的肌肤,羊群咩咩踏过,鸡儿嚢嚢刨过,驴马牛们挞挞走过,扬起的尘土散发一股好闻的腥臊味。相较于水泥路面,它又土又丑,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它的生命潜伏在游子乏惫的脚步里,只有踩着它,踏实、亲切、质朴的乡情才有坚实的根基。那种丑陋是母亲给与游子最最真实的温暖安心。
二十年的光阴,我的村庄与时俱进,它富裕了,强大了。它成熟、稳重,大气、豪迈,从羞答答的小女孩历练成风韵妖娆的少妇。
我骑行在村庄的每条马路,它的现代化,它的城市气息,都有意无意地提醒我:它不再是二十年前的小村庄,它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足够炫耀的资本。村庄的人们种蔬菜大棚,种葡萄,种香瓜,种药材,千里稻浪的壮美已成昨日锦绣;在河湾的母亲河边养鱼,养荷花,垂钓,开饭馆,农家乐,他们穿行在古老与现代的乐章之间。放下祖辈精耕细作的勤俭,他们努力与城市接轨。楼房、电脑、手机、自驾游,无一不让人怀疑是城市潜移默化了村庄,还是村庄加快了城市的进程。
我不再频繁地回到我的村庄,我的家变得让我感到陌生。我常常产生一种错觉,我的家被城市侵略了。村庄的人们不这样认为,他们乐于改变,喜欢城市化的生活。他们把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早餐喝牛奶。阴雨天,他们架起火锅,热气腾腾地涮煮生活。傍晚,媳妇大妈们聚集在一起,跳广场舞。
我藏起心中落寞失意,想躲开我的村庄。
坐在驶离村庄的车上,我冷漠地听着司机不住地吆喝买票,买票。看来,村庄城市文化的形成,不经历痛彻心扉的重生不能成大气候。一刹那间,我羞愧自己在心里看低我的家、我的村庄。
车不急不缓地前行,上车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坐着的人不停地挪动,他们把单独的座位让给后来的人坐,三个一堆,两个一伙坐在车厢里后改造的地方。人们不断上来,却没有站着的。在让座位时,甚至相互亲切地打问是去哪儿,哪儿还有几站就到了。我的心里淌过纯粹的家乡话的浓腻,甚至想和他们说上几句,不管说的内容和现场有没有关系。
“我妈去乌兰镇啊!”上来一位颤巍巍的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他的儿子在车下冲着车厢喊了一嗓子就走了,我只看到一个离去的背影。我的气愤还未发作,老太太身上已掐了五六双手,连扶带拉被安顿在司机身旁的座位上。老太太似乎很少坐车,扭捏不安。她刚要起身,众人大呼危险,让她坐稳。她不顾众人反对,硬是坐在车门口的小凳子上。拗不过她的举动,两位大姐放弃座椅,一左一右挤在她身边,像是护卫。我看得明明白白,车上没有一个老太太的亲人,却是胜似亲人。司机对于老太太的执拗行为也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地告诉她,到站了会通知她。
我逃离的心突然想回归,我的村庄,我的家,并没有改变。它装扮出洋气高贵的样子,迎接游子,它的纯真本质却无法掩饰。我的村庄,我的家,原谅我的浅浮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