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有关怜悯议论文
推荐文章
八年级有关怜悯议论文8篇
生活深度取决于你对年幼者的呵护,对年长者的同情,对奋斗者的怜悯体恤,对弱者及强者的包容。生命中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其中每一个角色你都扮演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八年级有关怜悯议论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有关怜悯议论文篇1
雨在窗外无助的拍打着,高大的白杨树,叶子已不再璀璨金黄,时光飞逝,一转眼,又是一个春秋,但在我面前的仍旧是一道道险关。 来自:作文大全 聆听你的故事后,我茫然,我震惊,难道不是吗?你是在焦急的等待中破壳而出的,那时你还小,本应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分享母爱。可没有迎接你的不是热情的问候,而是来自哥姐们的厌恶与责怪。丑小鸭,你一走上成长之路,丑陋、讥笑便与你朝夕相处,可怜的你小小年纪,却比任何人都更理解成长艰难的深刻内涵。
虽然在你钻出蛋壳,好奇的望着天空的一刹那,就到处被人排挤,被人讽刺,但是你并不自卑。在那个幽静的夜晚离开了家,你这一走,一路又遭遇了许多磨难:野鸭的嘲笑;来到农场,因为不会下蛋,也没有什么本领,被母鸡和猫撵了出去;寒冷的冬天,又被冻得瑟瑟发抖……
最终你挨过了冬天,百灵鸟再次欢鸣,美丽的春天来了,你变成了一只洁白的天鹅,展翅飞向蓝天。
丑小鸭,每当想起你,想起你的成长故事,我的心中总是会充满憧憬,就在我提笔的一瞬间,突然情不自禁的想起一句话:如果在每一个人的成长里,都会受到严冬、困苦甚至灾难的考验,那你,岂不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吗?你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强、谦虚、自信,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
想到你,我就有了信心,从此,我不再为自己的考试成绩不如别人而暗暗垂泪;也不再为妈妈赞美小伙伴的话语而自惭形秽;更不会再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一切…… 在这宁静的夜晚,我用心向你倾诉,与你交谈心声,和你共同领悟成长的艰辛,体味成长的幸福。我不知道即将迎接我的会是什么,但我相信,与你并肩闯过风雨,定能迎来灿烂的未来。
八年级有关怜悯议论文篇2
阳光缱绻,落英缤纷。
一阵微风轻快地拂过,我的心,也随之飘飞,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十月。
我的眼前,浮现起秋游时的一幕幕。
朦胧中,我和大部队已气喘吁吁地下了狼山,开始野餐。我的心里盈满了喜悦,却不知一次偶遇即将降临。
眼神迷离的我,目光不知不觉落在了不远处的一条老母狗身上。它垂着尾巴,身上原本美丽的花斑被岁月与污垢夺去了昔日的光泽,在狼山的管理所附近转来转去。我本以为它是管理所里某个人养的家犬。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不对的地方:管理所里总是跑出个人,连赶带吓地把它轰到其他地方去。我把这事儿告诉了朋友。朋友是十分爱狗的,家里的藏书除了课本,就是有关宠物狗的。听完这件事后,她毫不犹豫地抓起一盒香肠,说:“走,我们去看看。”我对狗一直是怀有畏惧心理的。但此时,我也和朋友一起去了。
水泥地上,那条老母狗正艰难地用鼻子寻找着食物。“这真是一条可怜的狗啊!你看它头上的毛那么稀疏,肯定将近十岁了,还没东西吃。”朋友说着就给它喂了一根香肠。老母狗闻到了那诱人的香气,心怀警惕地一步步靠近。“唉,它还是怕我们。要是我们天天来喂它,它就不会这样了,可关键我们没时间啊!”朋友惋惜地说。老母狗看出我们并没有恶意,就凑上前,吃掉了那根香肠。
远处,老师已经在让我们集合了。我们只好再抛下一根香肠,朝大部队的方向跑去。
“唉,他们又去赶那条狗了。”离开时,朋友对我说。我感到一阵厌恶:这么可怜的狗,怎么能对它如此无情呢?
哦,也许怜悯与轻视都是有原因的。怜悯是出于内心的柔软,而轻视是缺乏了那颗善良的心。无论怎样,我还是希望世界多一分怜悯。这样,也许会让生活更美好。
尖锐的鸟鸣把我拉回了现实。美如金花的阳光好似也在说:多一份怜悯,多一份美好!
八年级有关怜悯议论文篇3
一直以来,我所认识的怜悯只是枯燥的教科书上一个乏味平凡的词语,但在我经历过一次独特的喂鱼风波之后,这个词语焕发出另类光彩,也让我从此有了设身处地的另一种深切感受。
那是在疫情爆发前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大街上人来人往,都在找饭馆吃饭。这时,偏偏我家养的小鳄龟还没食物吃,看着它那壳包骨的可怜模样,对于我这个小主人来说,于心何忍?我便买了一条小鱼,打算给我的宝贝小鳄龟开一次小灶。
小鱼被我扔进鳄龟饲养箱之后,看着这么一只威猛可怕的“大龟”在身旁,顿时吓得瑟瑟发抖。它连蹦带跳,打算逃脱这个可怕的“地狱”。无奈饲养盒的盒壁太高,它连连蹦起,总跳不出这个透明的牢笼。我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很不忍心,刚想捞小鱼出来,偏偏这时鳄龟睡醒了。为了防止指头伸进去捞鱼被鳄龟咬到,我只好打消了拯救小鱼的念头。
鳄龟在箱内爬来爬去,很快便发现了小鱼。鱼惊慌失措地乱窜,但不出三秒,就被鳄龟狠狠咬住了尾巴。接着又被鳄龟的爪子撕了几下,顿见鱼鳞飞旋,鲜血慢慢涌出,小鱼在可怜地挣扎着……
此时,我的心仿佛被揪结在了一起,血液似乎也冻住了,呆呆站在了原地。很快,我的脑中就有一个声音:无论如何都要救出小鱼,阻止这幕惨案的发生!于是,我连忙冲进房间,迅速找到镊子,然后飞奔回来用镊子引开鳄龟,终于把奄奄一息的可怜小鱼给救了出来。
这一次,小鱼给我上了一课,那就是怜悯,这种发自肺腑的对生命的怜悯,恰恰就是大自然中最宝贵的东西。正如著名的人类学和考古学家玛格利特·米蒂所说的:“是否懂得’怜悯‘正是文明与野蛮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八年级有关怜悯议论文篇4
怜悯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在我们眼见他人痛苦亦感切肤时,若还能像孩童一样毫无顾忌地伸出援手,这样的真诚,便成了一种可贵的品质,让我们身在茫茫人海却不致平庸。
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义愤填膺地揭露英法侵略者是一群“文明的强盗”,批判英法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掠夺行径的野蛮。雨果那种超越国藉、超越种族的悲悯情怀,不仅体现在他的优秀文学作品里,更真真切切地实践在他的生命中。在那一次次充满血腥与罪恶的战争雾霾里,雨果的声讨像是一道闪电,尽管也许是那样微不足道,可他的悲悯情怀与人性光辉,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像这样活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们活着,因着这对遭受苦难的人们深切的同情和奋不顾身的帮助,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郭沫若在《女神的再生》中写:“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像。”对于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持着超越政治派别之上的人道立场,寄托自己对祖国新生的希望,他激昂的反抗情绪、炽热的爱国热忱和对祖国人民真切的悲悯,征服着站在时代前列青年的心,也征服了近百年后的我们。
然而,又有多少人,在世俗的同化中,失却了自己珍贵的悲悯之心。“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是失却对天下苍生的悲悯;_实行对犹太人残忍的种族灭绝,纳粹集中营中种种惨不忍睹的人体实验,是失却了对生命的悲悯;许多人对路边行乞者的漠视与厌恶,是失却了对弱者的悲悯……不管出于何种理由,我们不得不承认,太多的漠然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不要为你的吝啬推脱,也不要为你的被欺骗懊恼,怀有一颗悲悯之心并付诸行动,不仅是对他人的帮助,也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冷漠麻木的人最终会像他们早已消失的悲悯之心一样,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黯然褪色、逝去。
珍重你的怜悯之心,就像天空珍重云朵,大海珍重浪花。如果天空不再风起云涌,大海不再波涛翻滚,它们便死气沉沉地静止了下来,多么可哀。“人之初,性本善”,愿我们能一直保有那颗珍贵的悲悯之心行走世间,愿我们还能够因他人之痛而悲,因他人之欢而笑,这样,或许才算一个完整的自己吧。
八年级有关怜悯议论文篇5
尘世杂糅,却有一种感情,依然洁白无暇。人心叵测,却有一种情怀不能使干戈化帛。在杂糅尘世,叵测人心中沙里淘金般挑剔地找寻的这样的东西,那是悲悯。
悲悯绝不是“生物学”中孱弱无能的寄生虫,而是普照大地,驱逐黑暗的温柔暖光,悲悯是一双细腻修长的手,抚慰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悲悯永远是一副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包容_、丑陋、善良、美丽,就像包含一颗糖一样,越品越甜,融化到灵魂,清净、透彻地看到本质。悲悯者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缘由底下有被悲悯者托举着,得道者亦为悲悯者,悲悯者必多助。
失去怜悯的人最可怜,他们冷酷、无情、孤单、寂寞,貌比灰暗角落的一株树苗,找不到生长的方向,内心只能空虚,一切茫然,一只迷途的羔羊,也许能活得很坚强,但一定活得不快乐。内心没有怜悯的人,绝不敢“对镜贴黄花”,他们在丑陋上强加美丽,将会变得不伦不类。
有一个杀手,无情。有一个法官,正直。当杀手扣动扳机,看到的并不是以注无助的眼神,而是莞尔一笑和一句话:“不是你杀的我,是你手中的枪杀的我。”悲悯者望穿了灵魂,人性本善,是无奈才误入歧途。杀手幡然悔悟,他想起曾杀过的人,无穷的罪恶感涌上心头。他杀了雇他的那人,数了数,救了三人。原告和原告父母。又一声枪响,救了无数会找他报仇的仇家,是法官杀了死了杀手?不!是怜悯的心唤醒了另一颗悲悯的心。死了?醒了!幡然悔悟了!
这是一则故事,不真实却感人,不够长却直击内心。怜悯担任救世主的角色,它将良知、希望、救助、和谐和公平从罪恶、肮脏、不公中萃取出来,壮大它们,再放回去,炮制罪恶、肮脏而不公。大道之行时,天下为公,必先使天下人有悲悯情怀,悲天悯人,将天地看作父母,将他人看作手足兄弟,当真是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了。
怜悯,是一首安然优美的歌,每一个音符的跳动,都饱含感动;悲悯,是一碗美味油稠的鸡汤,每一次倾情而入,都暖淌到心房。怜悯情怀已然成为了现世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八年级有关怜悯议论文篇6
细细揣摩,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这般色彩斑斓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究竟为自己争取到了什么,又好似遗失了些什么。
如今,我会时不时地与同学倾诉,为什么曾经真挚的情感在进入高中后就不复存在了呢?是的,我相信在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亦是与我相同年龄段的,都有过这般强烈的想法。白驹过隙,现阶段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似有一层厚厚的茧,密不透风,将自己美好的爱,高尚的心灵都一层层地裹了进去,又叫我们如何轻易地将真心掏出,恰如同情与悲悯这般的情感。
母亲常常跟我提及,这样的高中生活已不同于她往昔了。这般激烈的竞争,此般迥异的社会环境。那么,我也可以想象,人与人之间已到了怎样的一种冷漠的境界。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祝福》,正是在讲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祥林嫂的悲剧恰是当时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冷漠无情的人们为她所营造出的悲凉气氛。可在当今如此改观的社会下,为何还如此鲜见同情和悲悯呢?
小学的时候,我们也大都读过《农夫和蛇》吧。农夫的同情与悲悯却惨遭死亡的下场。那时我们都还年幼,心灵纯洁,感情真挚。仍记得我在读完这片寓言后,顿生的怜悯之心以及对蛇那般恶人的极力憎恶。将时光扭转,不难发现,让现今的我们,或是让已步入社会的人重温这篇文章,心境便大大的不同,已不再有这般大大的感慨,甚至会嗤笑那年少时的幼稚。但我想,在这篇日志的起笔,我便已了然,很怀念那曾经坦诚的真心,真是羡慕!
我们在这一片环境的塑造下,冬日来临了。我们的形象已不再是那位农夫,而是那条蛇了吧。我们的皮肤随着严寒冻住了,也一并冻进了心里。只是我们在接纳对方的同情与悲悯时,是否会反咬对方一口呢?
初中时,犹记一名英语老师在上课时提及到:拥挤的公交车上,司机执拗的坚持遵守规则,不顾站在前门的老奶奶的乞求,无情地目睹老人一步一蹒跚地走向后门。老师大为感慨道;“唉,规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啊!”
其实,我们的爱并未消减,只是将其藏匿地太过深了,难以再表达出来。我真心的希望,我们能解开冷漠的枷锁,让同情和悲悯这等美好的情感,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带去温暖。
八年级有关怜悯议论文篇7
有一句俗语是这么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不然。人固然是有情的,断情绝义是断然不存在的,但草木又怎会没有感情呢?世间万物皆有情,草木亦不例外,只是同我们人类不同,不为我们所熟知罢了。
树木是有情的生命。当我们为了玩耍时的需要而从树上折下一段树枝时,我们会感到不以为然,只是一段树枝嘛,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你是否在折下的那一瞬间听到“啪”的一声脆响,那是树在呻吟,因为它感到疼痛。而我们的目的竟只是为了玩耍,这是多么令人揪心,我们丝毫不懂得生命的可贵,不懂得同情树。
当我们用小刀在树上刻字留念时,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碎屑随之掉下,那是树的皮肤,它的身上从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伤疤。而我们是否在刻字前就已想到它所承受的苦楚,想着换个角度,为它着想一下。而我们是否在刻字前就已想到它所承受的苦楚,想着换个角度,为他着想一下。而当我们看到别人留下的这一块块伤疤时,我们是否会产生悲悯抑或是心痛的情感?我们没有,因为我们犯下了相同的罪行。
当我们剥开树皮时,是否会发现有液体留下。有人说,那是树汁。的确,照植物学来讲,那是树汁,但那也是树在流泪,可以用“悄然落泪”四个字来形容吧,因为我们从不曾察觉,从不曾在意,更别提伤心和同情了。更因为我们便是罪魁祸首。
当我们因有东西掉在树上,够又够不着而又不忍心失去时,我们会怎么办?我们会使劲地摇晃着树。伴随着我们一下一下的摇晃,我们会听到哗哗的声音。那是叶子互相敲击奏成的“音乐”,那是树的呐喊与呼救。或许你会说:“那是迫不得已”, 或许你会说:“那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或许你会说:“那是唯一的办法”。可那真是唯一的办法,真是迫不得已吗?真是这样的话,梯子是用来干嘛的,椅子为了什么造出来,绳子只是为了系东西吗?
树,它一次次以它无声的行为告诉我们,它也是有生命的,或许与我们的稍有不同,但也值得我们尊敬与珍爱,值得我们用心去同情它们的遭遇,以悲悯的情感对待它们。
万物皆有生命,我们在珍爱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要学会珍爱一切生命,学会同情与悲悯。
八年级有关怜悯议论文篇8
佛学中认为,芥子虽小,却能容纳须弥。而渺小个人也当包纳世界,人与社会相互依存,为人,当有悲悯之心而兼济天下。
人的悲悯情怀就是一颗悲天悯人的向善之心。《沉思》的作者约翰·唐尼说过:“请不要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这便是悲悯之心,任何人的死亡都与我有关,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在这世界的羁绊中人性得以发展。
悲悯情怀也是一颗敞然豁达之心。为何佛能治心?在佛教的每日背诵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是日已过,命以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人的日数已过,命也随之减少,唯一能做的便是勤奋当下,救济世人。如此通达之心孕育了悲悯之心。
生为人,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才会激发悲悯之心,从而突破狭隘局限的生命意义。作家刘亮程扎根于新疆木垒菜籽沟,延续那里的文明灯火,他创立的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虽小,却折射出中国乡村文化的希望。刘亮程身为一名乡村题材作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并不局限于著作等身,更在于对中国乡村文明保护与传承的使命。独善其身的同时兼济天下,他的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也由此突破。
然而,即便鲁迅“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样的悲悯观点已被多数人接受,但真正要做到言行一致时却不尽人意。社区养老院的“邻避”现象,手足相残,乌合起哄等无一不是割断了个人与社会的纽带,以底层百姓为借口,将“独善其身”往变态方向发展,冷漠的局外人思维徒增社会的齿冷,最终,人为建起的孤岛一座座浮现。
人性需要悲悯的滋养,世界需要人性的哺育。刘亮程曾言:“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不知土深处的事,人埋在自己的世界里埋得暗无天日。”人不妨抬起头来看看,见见除自己以外的他物,思考与他们的联系。少些功利心,就会做到见与思,才会知晓自己并非独成一体,根系而是伸向了无穷的远方,或许那时就会明白为何有人会触景伤情而兼济天下了,这些无一不是自我与万物的联系激发了他们的悲悯情怀。
先者有弘一法师的“以儒济世”,后者也当有我们的悲悯须弥,即使我们小如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