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历年高考作文真题
推荐文章
高考语文作文想写得好,那么少不了的是作文素材的积累。历年高考作文真题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是可以积累的题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河南省历年高考作文真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河南省历年高考作文真题1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类书写的千年智慧,有时竟比不上大自然一次慷慨给予的启迪。在安顺观黄果树瀑布,看滔滔河水从高处飞泻下来,像无数大大小小的银龙从天而降,那么有气势,有风姿,突然明白了《易经》中的一句爻辞“上九,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这句爻辞说的是龙飞升到九天之后,无法再往高处飞升,便只剩下两种可能:其一是原地不动,其二是下落。原地不动难以做到,所以往往只能选择第二种情况——离开显赫而崇高的位置。
明白盛极而衰之道而知进退也被老子视为人生的智慧,春秋末期的名士范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周景王二十四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吴王阖闾阵亡。周景王二十六年,阖闾的儿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在勾践穷途末路之际。范蠡投奔越国,为勾践出谋献策。范蠡被拜为上大夫后,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三年后归国,范蠡访到才貌双绝的西施,运用“美人计”里应外合,终于使越国雪耻灭吴。在举国欢庆之际,范蠡却携西施泛舟江湖,悄然隐退。他辗转来到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意思是说自己就像盛酒的革囊,用起来可以很大,收起来可以很小,能随机应变把握命运。范蠡在齐国经商,很快就获利千万。齐人推举他做了国相,可是才过了三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归还了相印,散发了家产,搬迁到陶定居,自称陶朱公。定居陶后,他不仅经商,还养鱼,没几年,又获利巨大。当地民众尊陶朱公为财神,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纵观范蠡的人生,无论是治国还是齐家,是从政还是经商,他都能游刃有余,在云诡波谲的时代掌控自己的命运。与范蠡一同辅佐勾践的重臣文种就是另一番命运:他在越国灭吴后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离开越国,不幸被勾践赐剑自绝,应了范蠡的预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具有名士风流的魅力,这当然不仅仅是指他在功成身退后携得西施美人归,而主要是说他的人生表现出一种进退有度的艺术格调。如同一位与命运博弈的高手,范蠡运筹着自己的人生,并且每一次都稳操胜券。范蠡两次辞去高官,通行的说法是为了避祸。当然,范蠡洞悉了勾践嫉贤妒能,“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但以范蠡的智谋与勾践周旋,勾践恐怕不是他的对手。范蠡在辅助勾践成就霸业后选择离开,其实另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动因:如果范蠡继续留在越国,官位已封顶,政绩也达到顶峰,已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因此他另辟蹊径,转移商场,再显英雄本色。后来他放弃齐国国相的地位和万贯家财来到陶,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为了避免他人的嫉妒和觊觎,另一方面为事业的发展开辟新天地。
细细思量,范蠡一次又一次将自己从高位降落到平地,与瀑布的降落何其神似,都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瀑布甘于居下,是有进取精神的,它在降落的同时也在积蓄势能,为奔向前程提供动力;而范蠡主动辞官,散发家产,也是以退为进,为才能的施展腾挪出更广阔的空间。对范蠡而言,权力和金钱并非他生活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追求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因此他需要一种将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充分调动起来的环境,这促使他在越国濒临灭亡之际投奔勾践,在功成名就之时又洒脱地放弃已经拥有的资本从头再来。在瀑布和范蠡身上,印证了这样的道理:退,其实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越!
河南省历年高考作文真题2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对他的手下说过这样一段话: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口井,这口井既是财富,更是镜子。
贪欲乃万恶之源。贪心不足,不仅让人烦恼忧愁,还会被贪欲一步一步地引向灾难的深渊。古往今来,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嫌自己的水井不满,总是喜欢拿自己的荣辱得失与别人相比,结果越比越不平衡,越比越不安分。于是就守不住自己的那口井。唐朝卒徒出身的宿州太守陈蟠,因贪赃被处死时,索笔提词:“积金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四句小诗,言简意赅,一语道尽人生。
面对自己的一口井,要学会以一颗平常心平静地生活。不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是身处顺境还是身处逆境,都能做到不怨天尤人,不悲观失望,不自暴自弃。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清朝倪元坦曾言:“别人骑马我骑驴,自觉无颜叹不如。君试回头一察看,道旁还有赤脚夫。”以这样的心态看待生活,就会知足常乐,就不会嫌自己的水井不满,就会守住自己的那口井。
守住自己的一口井,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河南省历年高考作文真题3
那股劲风;机遇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的那场科考;机遇是“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以桃花一处开”中的那次变乱。机遇的重要不言自明。所以,当机遇叩门时,请紧握。
历览前贤,哪一位不是紧握机遇?湖北襄阳,卧龙岗上,茅草庐中,羽扇纶巾的青年儒生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若非机遇垂青,得刘皇叔三顾草庐,诸葛孔明岂不是终生“苟全性命于乱世”?又岂能有隆中之对、联孙抗曹、三足鼎立之势?孔明自非池中之物,遇“风云”机遇自然扶摇直上飞龙在天。遥想,姜尚渭水之滨直钩垂钓,如未遇上求贤若渴的文王,岂不要老死川泽,如何助武王成万世之伟业?蔺相如渑池之会,如非遇上百般刁难的秦王,又岂能不卑不亢、力挽狂澜,成一世之名臣?毛遂寄人篱下身为门客,如非主人临危,又岂能自荐并脱颖而出?可叹,机遇如斯!
机遇当然重要,真英雄当能紧握。然而,当机遇叩门时,也有人与其失之交臂。
新丰鸿门,风云际会,风起云涌。鸿门宴会上,项羽刚愎自用、偏听偏信、优柔寡断,致使刘邦脱逃,后患无穷。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节节败退,最后自刎乌江。项羽的悲情谢幕令人扼腕。慨叹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不争的事实:项羽错过了稍纵即逝的机遇,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正所谓“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于君王卷土来”。无独有偶,近观,清政府闭关锁国,终日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痛失强国机遇,直至被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方才醒悟,导致近代中国的积弱积贫。可悲,机遇如斯!
机遇当然重要,愚者总是错失良机。
诸君试看,纵观古今,大凡成其伟业者,无不是珍视机遇者。吕不韦的奇货可居,拿破仑的土伦献策。诸多事例,不胜枚举。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当今之世,风云多变,机遇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若要成功,需努力创造机遇。唯有创造机遇,才能走向成功。
河南省历年高考作文真题4
生活事事离不开原则。
战场上,军规是打仗的原则。
交通中,规章制度是行驶的原则。
……
既然如此,我们便要正确地坚持原则。
为此,我们就要做到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适度原则。原则有好有坏,好的要坚持,坏的则要废除。坚持适度原则是坚持原则的基础。
第二,与时俱进地坚持原则。原则中有它的弱点和缺陷,必须不断地更新。改善,使它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坚持原则是坚持原则的动力。
第三,巧于坚持原则。坚持原则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因此就需要灵巧地坚持原则。巧于坚持原则是坚持原则的保证。
下面就来具体说说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坚持适度原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原,万事万物都要有个度,原则也不例外。那么,如何才算是适度呢?其主要标准是:(该原则)是否有助于事物的发展。如果是,就坚持;如果不是,就放弃。
再来说说与时俱进地坚持原则。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不断会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当原来的原则已不适应现在的情形,再固执地坚持,这样的墨守成规只会导致毁灭。只有与时俱进。善于改变,不断完善,才能够不被历史所淘汰,才能够永葆青春活力。
最后再来说说巧于坚持原则。要想做到巧于坚持原则,需做到两点:第一,有计划;第二,善于应变。有计划就是在遇到阻力(所谓“巧”也就是指在原则不被人接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坚持了原则)时,能够有节奏。有计划地让自己坚持原则而使反对者不察或者让反对者反过来支持自己。善于应变,就是要有平静的心态。善于应对的头脑,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而使自己坚持原则。
总而言之,就是要有方法、有技巧地坚持原则。
河南省历年高考作文真题5
朋友传来一段不知出处的对话,道尽多数人性之荒谬。
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
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自己从来不会死亡,直至临死前,却又仿佛从未活过。”
多数人皆活在上述状态,所谓生命简直成了“无意义之气球”,在荒谬稀薄的空气中,任意飘浮,直至死亡之日,气球落下。
人生许多终极核心的难题是:“无论在什么状态下,人始终不快乐。”贫困的时候不快乐,富裕的时候也不快乐;有工作的时候不快乐,失业当然不快乐;健康的时候不快乐,生病的时候更不快乐。
自小我们学习许多课程,学数学“1+1=2”“9-5=4”,但我们没有学过人生何时该加、何时该减才会快乐。我们学英文、历史、地理、化学,甚至天文学、宇宙大爆炸,在某个点上创造了生命,偶然创造了我们。但人如何快乐?所有我们学习的课本,都少了这门课。人有许多天性,快乐、欲望、恐惧、嫉妒、自恋、爱、恨……当我们把这些天性列成一张表格时,赫然发现快乐在人的本性中占的比例非常小。如何在各种状态中将“快乐”极大化,是萃取的物理,质变的化学,相对的数学,智慧的艺术,以及博而深奥的历史学。
“快乐”比任何学问都难。乔布斯一生未曾快乐,直至面对死亡。当死神逼近时,他珍惜家人,和从不承认的私生女和解,致力iPhone、iPad的创造。那一刻,他的亲生父母为何遗弃他,他创办的公司为何开除他……一点都不重要了。他珍惜还拥有的,死神的脚步步步逼近,他一天比一天更能体会到快乐,他放下了一切“怨与恨”,找到自己的价值。但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这位天才没有能力从自己的创伤中脱离,找到快乐,因此,聪明的人在“快乐”这门功课上仍可能得零分。事实上,我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大学拼命地教人如何盘算、如何夺取、如何自我保护……所有该教人“快乐”的方法不教,反而教的尽是怂恿人愤怒、忧郁、沮丧的“本事”。
人生无常,请珍惜平常。我们最终都要远行,好好习得人生减法,早日懂得“快乐”这门课。永远相信明天的朝阳,会有新的音符。和未来干一杯吧!
河南省历年高考作文真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