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时评作文高中生
推荐文章
高中阶段时事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课来实现,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时事评论活力、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时事评论指导。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时评作文高中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时评作文高中生1
兵马俑何辜?一再被卷入是非。继陕西临潼山寨兵马俑景点被披露后,近日,某省另一文博园内出现的上千兵马俑又引争议。
时事评论观点:
相关仿制行为是否涉嫌侵权,自有法律最终认定,并非这里要讨论的话题。值得思考的是,在倡导创新精神、呼唤文化自信的今天,为什么一些山寨景观仍然时有出现?为何一些浅层次的模仿抄袭依然拥有市场?从天安门、故宫、天坛到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悉尼歌剧院……在国内一些旅游景区,或是克隆、照搬,或是缩微、高仿,往往不难找到复制件。诚然,不能因为“看到一个地球仪,就大喊山寨地球”,但某些低水平拷贝所折射出的创新缺失与偷懒心态,的确是个问题。
如果放在30年前,人们在北京的“世界之窗”看到代表各个文明的标志性建筑仿制品,在西南省会的某条街道看到巴黎的咖啡馆、纽约的牛排店,首先想到的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然而今天,当成千上万的中国游客早已对这些耳熟能详,而我们的文化产业还停留在同样的层次,则不免令人叹息乃至丧气。无论是利益驱动下的“抱大腿”,还是暗中炒作中的傍名牌,拿来主义的方式看似节省了成本,却极易受到质疑。
此前,河北某地按照1∶1仿造埃及狮身人面像,就遭到埃及文物部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结果该狮身人面像被拆除。事实上,作品的灵韵就在于独特性。一旦涉嫌抄袭,就算再惟妙惟肖、大气磅礴,观者也难以感到惊艳;相反,如果初衷是创新,哪怕生涩一点、粗糙一些,也胜过千篇一律。说到底,抄袭者不仅缺少敬畏,也缺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智慧和勇气。
借鉴与模仿,致敬与抄袭,有时未必泾渭分明。但真正有抱负的创作者,往往是坚定的文化自信者,常以原创为己任。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笃信“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的效果的美感”,坚持用独特的方式诠释建筑、理解人生;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被称赞“打开全新视野的同时,又引起了场景与回忆之间的共鸣”,背后正是持续而连贯的思考力。少一分走捷径的心态,多一分有脊骨的追求,自觉树立责任意识、精品意识,才能让自己的文化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
“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这是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创作箴言。当然,推陈出新,说易实难。尤其是当珠玉在前之时,后来者难免会感到难以超越,甚至心生胆怯。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齐白石则认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们的创作观看似迥异,内在逻辑实则一致,即鼓励创新,而不能止步于模仿。正因如此,我们呼唤文化创新,更渴望孵化创新文化,加快培厚创新的文化土层。
文化创造的进步,自然离不开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工作者这个共同体的引导,比如强化创新的价值取向,完善制度设计与奖罚机制,让创作者以创新为荣。而在某种程度上讲,文化消费者的态度和需求分量更重,随着他们的品位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刁”,那些低水平的仿冒者必将寸步难行。
高二时评作文高中生2
一个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千百年前的中国人宽袖缓袍,深谙儒学礼数,唇边是文雅的微笑;一个是当今世界走在最前沿的国家,千百年后高举自由的火种点亮尖端与新潮。
今日,当这两个国家相逢于12大文化国家的榜单,我似乎看到那儒雅书生的微笑中竟多了几分苦涩。
也许是根植得太深,沉淀的太厚,可千年后中国的代言仍是一身已泛了黄的长袍,丝绸的水袖甩不过时光的长河,仿佛中国的光辉只能定格在那个早已远去的时代。未免太过寂寞。
喧嚣却从大洋的另一岸传来,金融、影视、餐饮、运动、教育……无不独占鳌头。其影响力席卷全球,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领军的角色,一呼百应。最新、最先进、最权威,这些词汇往往是美国的声音。正如他们的文化符号一样,美国的手指着世界的方向,他们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
站在太平洋的西岸向东眺望,就像是站在历史的坐标上眺望远方。千年过去,原来我们在他人眼中仍站在原地,四顾无人,只有空空的寂寞。
太寂寞了,我们的文化。我们以为新时代早已为我们漆上了崭新的色彩,我们以为用摩天楼推到四合院就是社会变革,我们以为用滚滚黑烟熏散农田炊烟就是工业化,我们以为用靡靡之音驱逐牙板长歌就是时尚潮流。但我们错了,我们失去了文物古迹,失去了晴明蓝天,失去了京腔韵味,却没有换来别人眼中的新身影。而我们取得的种.种辉煌成就,却仍不及外国人心中神圣的大唐帝国。一方面,我们的新文化确实未到世界前列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对新文化的宣传远远赶不上世界旋转的步伐。
历史固然不应丢弃,却也不能捧着历史吃老本。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更应该充分地传承并利用它,让千年的积淀成为新文化成长的土壤,古为今用,使其不失价值。只有当我们真正以一个与时俱进的大国的身份,在榜单上写下“中国”二字时,才能化解中国古典文化千年的寂寞。
时评类作文范文篇3:法国是各种思潮和流派的发源地
我们不能说哪个国家的文学比最优越,但法国文学无疑是是第一流的,这是它从17世纪以来就保持的优势。法国面积不大,不如中国和俄罗斯,历史也没有我们这么悠久,但是它的文学为什么这么出名?这跟世界的近代历史有关。
我们中国有过辉煌的盛唐时期,法国是在唐朝末年才建立的,但是从近代来说,东方落后了,那时还没有美国,只有欧洲最为发达,而其中最强大的就是法国,文化最灿烂的也是法国。法国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化,在欧洲统治了两个世纪,在其他国家的上流社会里都以会讲法语为荣。
直到19世纪,雨果的浪漫主义,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左拉的自然主义,都对整个世界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拉虽然过早去世,但是他提倡的自然主义文学一直传播到拉美、日本和中国。象征主义等诗歌流派也是如此。
法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都出现了许多世界性的大作家。在20世纪上半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就有罗曼·罗兰、法朗士、纪德和莫里亚克等,他们都是现实主义作家,影响很大。20世纪下半叶获奖的都是现代主义作家,例如1957年获奖的加缪,1964年获奖的萨特,1969年获奖的贝克特,1985年获奖的新小说派作家西蒙等。
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数来看,法国是最多的,说明法国文学在20世纪仍然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总起来看,法国往往是新的思潮和流派的发源地。法国人喜欢新奇和时髦,但是一种新的思潮产生以后,也许没有多久就被更新的思潮取代了,但是法国产生的思潮和流派却会在其他国家里存在下去。比如左拉倡导的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在法国没有几年就解散了,后来在其他国家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巴黎是时髦之都,是其他城市仿效的榜样。新小说派的领袖罗伯·格里耶长了一脸大胡子,人家都认识他,但基本上都没有看过他的书。中国翻译了他的书,但是除了翻译者和研究者之外,老百姓一般是不会阅读的。罗伯·格里耶自己也明白,他在中国比在法国还有名,是因为中国人把他当成了法国的葡萄酒和香水,当成了一种潮流的品牌。法国就是产生这类潮流的地方。
从法国本身来说,50年代流行的新小说派和荒诞派戏剧达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高峰,后来的法国文学就好像进入了低潮,进入了一个没有中心和旗帜、没有流派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后现代时期吧。从杜拉斯1984年的《情人》开始,法国文学、特别是法国小说进入了一个通俗化的时期,每年都有畅销的通俗小说书出版,现在旧的潮流过去了,新的思潮和流派尚未形成。老一辈的大作家先后去世了,新的大作家还有待产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高二时评作文高中生3
时事评论背景:
董卿又火了。话说自她2005年亮相央视春晚直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她何时没火过?流水的春晚主持人,铁打的董卿,就算给刘谦当托,也能被连续谈论上两年。在央视主持人频频离职,被各大视频网站掠走的时候,董卿之于央视,已是货真价实的台柱子,保持她火,就是保持收视率。但董卿这次火,和以前的红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有点儿微妙,用网友的话说,“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卿”。
时事评论观点:
一夜之间,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出口成章,古今中外的诗句均可应景地信口拈来,虽然吟诵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叶赛宁的“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都是名句经典,但在当下主持人、娱乐明星普遍没文化的今天,能合适地引用,已经算是能力的体现了。
天可怜见,人们已经对无知明星、粗俗主持人霸占娱乐圈忍无可忍,太需要一股清流来扫荡浊影了,于是,“上帝说要有董卿,便有了董卿”。
在董卿登上社交媒体热点人物排行榜前列的时候,网友适时地扒出了她曾在华东师范大学读过两年古典文学研修班的经历,以及“文学女硕士”这个帽子。如果属实,那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的表现则属于完全正常,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只是,颇为令人有点疑惑的是,董卿在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上也是主持人,那时她深厚的文学功底为何没有被发现与重视?节目推广部品牌负责人应该对此进行必要的反思。
拿赞美董卿的标准来衡量,那么值得得到十倍甚至百倍以上赞美的,应该是据说诗词记忆量达到2000首的武亦姝,她在“飞花令”对诗环节令人叹为观止,这简直是活脱脱的“诗词点唱机”。论名气、论颜值,不如董卿,论学历,她还只是名在读高中生。两相对比,难道武亦姝不比董卿更值得被送上“文学新偶像”的高位吗。
但我们不能用如此生硬的、数据化的、非理性的方式,来评断一个人的诗词素养,否则,就有点儿把《中国诗词大会》当成《最强大脑》来看了。众所周知,《最强大脑》里的高手,赢在辨别、计算,胜在对位置与规律的掌握。《中国诗词大会》如果办成《最强大脑》,那么诗词将会失去它们的灵动性、意境,而只是作为可辨识的符号出现于节目中。这是有违举办《中国诗词大会》初衷的。
可是,让不少观众感到兴奋,并急不可耐想要把主持人与选手捧成文学偶像的原因之一,竟然是他们对诗词的记忆能力。这种全民的热情程度越是高涨,越是给人造成这样的错觉——我们的社会原来竟是如此热爱文学,那为什么古诗词创作成为老干部专利,纯文学刊物发行量如此之低,阅读率人均不到5本?细想下来,追捧董卿、武亦姝以及《中国诗词大会》,只不过是时间成本最低的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的方式罢了。
国学课被认为不适用于现代教育理念,《弟子规》进校园遭舆论批评阻止,着汉服上街被认为“不着调”……这些被打上传统文化标签的行为,往往一露头就会被狙击。从官方到民间,重视传统文化的声音是统一的,可往往落实到传承或教育的时候,总给人一种不得法的感觉。
《中国诗词大会》的作用,恰恰是遮掩了这种不得法。读的是唐诗宋词,公认中国文学的巅峰,比拼的是吟诵,古往今来多少趣闻轶事诞生其中,这让节目拥有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中国诗词大会》成为一尊最时兴、最亮丽、最新鲜的文化蛋糕,而董卿,是蛋糕顶端最新鲜的樱桃。
欣赏这枚“樱桃”,不仅是因为董卿满足了公众饱满的、高涨的、无处释放的传统文化情怀,还有一个原因是,她恰逢其时地填补了人们对于佳人的想象。古时候讲才子佳人,佳人也是要懂得吟诗作对的,比如卓文君、李清照、唐婉等等……这几十年来,才子匮乏,佳人也缺席太久,一个董卿,远不够解渴。
只是,建议观众们用淡然一点的眼光来看待《中国诗词大会》和董卿,不要在一档节目和一位主持人身上寄托太多,否则当节目结束、董卿因别的节目需要打造出另外的形象时,内心会感到无比失落的。
高二时评作文高中生4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时事评论观点: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一位观众的感触,引来许多人同声感慨。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如何对抗命途多舛。65岁农民王海军,一边摆着修车摊,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如果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向往。而古典诗词的力量,正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时给予他们平静的力量。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正像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
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一位大学生如此回应:“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汲取的养分,将受益终身”。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高二时评作文高中生5
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认定了这一辈子的承诺。
这是著名歌手刘德华借已故艺人黄家驹所作之曲填词,并领衔香港众歌星演唱的赈灾歌曲。每每听到这首歌,总不免心潮澎湃,倾(顷)刻之间我就成了汶川人。
5·12汶川地震过去一年多了,但太多太多的东西我们不能忘却,也不会忘却:有舍己救人的英雄,有与死亡之神对持(峙)几十小时甚至百余小时的坚强勇者,更有全国人民源源不断的救助物质(资)和爱心,就如前面歌词所提:让灾区人民尽快过上原来的生活。
我的博客和QQ空间上,有一张图片,也是全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个男子将因地震而亡的妻子挷(绑)在身上,他要骑摩托车将亡妻背回家。这张由CNN记者拍摄的照片,借着媒介和网络传遍了神州大地。照片中的好男子——吴家芳的事迹广为传颂,一时间有很多人将其奉为偶像,甚至有许多女性“争嫁好儿郎”。吴家芳也成了因地震而知名的人物,刚建成的地震博物馆还将其摩托车永久收藏。
然而,“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某网友语)。在离5·12还没一周年之际,就传出了吴家芳的新婚。一时网络哗然,指责声此起彼伏,众网友愤怒交加,大有被吴家芳忽悠、甩(耍)弄之感。在很多人眼里,吴家芳不再是好男儿,而只是个虚伪的小人。然而,我却要大声说不,他依然是个好男儿。
据说地震灾区灾民的自杀率非常高。分析认为,是因为很多灾民还未从亲人逝去和财产损失中恢复过来。因此,灾区的重建和灾民的心理治疗成为两项重要的任务。就如《承诺》所唱那样:重获原来的生活。而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更是全体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一年多了,我们仍在关心灾区建设,仍在关心灾区人民的生活。我们无非是希望灾区人民早日从悲痛中走过来。然而我们做到了吗?就如前面指责吴家芳的网友,他们做到了吗?
没错,吴家芳是英雄,但他也是地震的受害者,他也需要别人关心,也需要别人帮助,也需要重获原来的生活,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他结婚是为了得到家的关爱,为了尽量从亡妻之痛中解脱出来。我们又凭什么因此指责他呢?每个因地震而心灵遭受巨大伤害的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最好的方法是重新得到家的温暖,吴家芳结婚我们更应该祝福他,为他高兴,而不是指责。
吴家芳不是圣人,也不会像传说中那样与亡妻化为飞蝶或星星,他还要生活。
温告诉灾区人民:要好好活着。前面所提的网友的指责岂不是让吴家芳承受比亡妻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唱唱,而是每个炎黄子孙用心的承诺。
高二时评作文高中生相关文章:
★ 高二作文带评语
★ 高二时评文作文
★ 高一时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