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散文1000字
提起儿时的春节,不得不说说初一的大拜年。吃过早饭,身着新衣的大人孩子集聚着走家串户拜起了年。那2021年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散文1000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散文10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散文1000字篇一
【历添新岁月 春满旧山河】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只雀儿总得有一个窝。春节,便是一缕丝线,将那远航的船,天边的雀,牵回家中,一同聚在一起。按照我们这儿的规矩,无论工作多忙,总归是要在除夕夜前赶回来,同父母亲人过春节。
门外鞭炮声“噼里啪啦”一顿响,裹挟着火药味儿的空气四处飘散,红纸落了一地。待父亲拜过了天,拜过了厅堂上的财神爷和厨房里的灶神,除夕夜就开始了。除夕夜,免不了一顿丰盛的吃食。母亲从午饭过后开始准备,到了晚上,一口大锅“滋啦”几声,餐桌上便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美味的菜肴。桌上热气腾腾,桌下的一家六口也是笑呵呵地乐个不停。此时,爷爷奶奶催促我吃个红鸭蛋,弟弟唤着妈妈夹碗粉干,爸爸一边给爷爷奶奶夹着鸡肉一边又嗔怪着他们总是忙里忙外不肯休息。柔和的灯光下,迁就我口味的清汤火锅冒出一簇又一簇的热气,一块块鸡肉金灿灿又油光发亮,家乡特有的粉干掺和了酱油的颜色,自家种的青菜,奶奶坛子里腌了许久的酸萝卜,用红纸抹过的红鸭蛋……推杯换盏一顿响,仿佛一年里能吃到的所有美味都在这张桌上,而一年里所有的不愉快都在此刻烟消云散。我耳朵里听到的,眼睛里看到的,嘴里吃着的,鼻子里嗅着的,“酸甜苦辣咸”都是团圆的味道。“团圆”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词汇,共处一室,是空间上的聚合;知心知意,才营造一个“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境界,连空气都充盈着淡淡的甜。
到了大年初一,虽不用走亲戚,却也要起个大早。母亲总是起得比我早,在厨房里准备早上的吃食。我知道,她也一定泡好了“茶”。这里的茶并不是我们平时喝的红茶绿茶,而是用冰糖水加上捣碎的生姜、裹着糖衣的花生以及雪白的米苞等等。茶是刚泡的,握在手心里十分暖和。作为家里的“大姐儿”,敬茶这个任务自然是交到了我的手上。所谓敬茶,便是小辈手托茶杯请长辈喝这新年的第一杯茶,长辈在喝茶前也会对小辈说一些祝福期冀的话语。我右手托着茶杯,左手扶着杯身,微微前倾低头,听着爷爷奶奶对我的祝福,而后递去茶,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却让我感受到了重如千钧的文化底蕴。告别了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的年代,这样的习俗却温润着我的文化生活,慰藉我的人伦情感。父亲不善言辞,只是接过我的茶便喝了,但我明白,他的心里,对我的祝福与期待,又岂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完的。一盏盏茶送出去,祝福自是一大箩筐,年味儿也是满满当当似要溢出杯盏。
走亲访友十几天,终于在正月十五这天看到了新年的小尾巴。在正月十四这一天,祖祠里召集了每一户的代表,商量着十五这一天的事宜。在我们这儿,十五这一天是要抬着神明绕着村子走一圈的。黑脸的神明,在轿子上正襟危坐着,庄严又仿佛带着人间的烟火气。一路上敲锣打鼓,还带有一定的调子,途经人家,便会停下来等他们上香参拜,再放上一卷“满园春”(一种鞭炮)。敲敲打打,最终回到祖祠。在这里,参拜的人就更多了,但还是为做法事的师傅让出了一块地。只见那师傅嘴中念着我似懂非懂的语言,手上拿着一根对半剖开的牛角挥舞,时而还会吹起一种发出牛叫一般的乐器,古老而神秘。待到法事结束,便要点灯了。家家户户都会带上两个纸糊的灯笼,写上“丁财两旺”或是“如意平安”。我和弟弟各拿一个灯笼,灯笼里头的蜡烛要用供奉神明的蜡烛上的火来点燃。回家前,要先在门前让鞭炮响上一阵,才能提着灯笼进家门。这灯进了家门后须得马上放到孩童的卧室中去,让这灯一夜长明,护他一世平安。
一年又一年,从儿时掰着手指头地盼望到现在不知不觉地迎来新的一年,人变忙了,但是这春节还是同从前一般,热闹、祥和。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散文1000字篇二
【儿时的春节 抹不掉的记忆】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我是生长在苏北农村的一名85后,这首童谣里描述的春节是我从小经历到大的。在我的记忆中,儿时的春节总是令我向往的、怀念的,是深藏在记忆深处抹不掉的。回忆起小时候的春节,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写春联、蒸馒头和守岁了。
太爷爷生前任过私塾先生,喜欢写毛笔字,方方正正的正楷字远近闻名。时至今日,老家的房子上还留存着太爷爷写的“自力更生”四个大字。小时候一到春节,家里就十分热闹,十里八村的庄邻提着红纸登门排队找太爷爷写“门对子”,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联。这个时候的我总是最开心的,因为来的人都会带上瓜子、花生、糖,我的口袋总是装得满满的,这样自豪且快乐的春节氛围一直延续到我小学毕业。后来,随着春联的商业化、多样化,很多人把写春联变成了买春联,在我记忆中春节的年味也逐渐冲淡了不少。
除了写春联,过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蒸馒头。我们家在村里是个大户人家,全家老老小小加起来有十来口人,过年蒸馒头在我们家算得上是一件体力活,需要全员上阵。作为家里的孩子,我们的任务就是玩面团,太爷爷会拿出他的看家本领帮我们捏面人。太爷爷捏的面人惟妙惟肖,成了我们家孩子到外面炫耀的资本。奶奶的手非常巧,蒸出来的馒头既有外貌更具内涵,软糯香甜的红豆馒头是奶奶的拿手活。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总是村里第一个蒸好馒头的人家,奶奶也总是把蒸好的红豆馒头送给邻居品尝,然后带着大家的一致认可高兴地回家。
守岁,顾名思义就是“熬年夜”。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通宵守夜,边包饺子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记得当时看的还是熊猫牌黑白电视机,通过电视,我们获取了很多童年的快乐。对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并没有因为黑白色彩而削弱记忆,反而对倪萍、赵忠祥的主持,对赵丽蓉的小品更加记忆深刻。小时候觉得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每一个节目都很好看,聚精会神的我甚至可以把小品里的每一句台词都背下来。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母亲会洗上几枚硬币,有1毛的也有5毛的,随机包到饺子里。在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时候,冲着硬币,我们吃饭的速度会比平时快好几倍,因为儿时的我们相信:吃到硬币可以幸运一整年。
小时候的春节年味很浓,仪式感也很强。从腊八开始,每家每户都会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过年任务。贴春联、放鞭炮、发压岁钱都十分讲究。整个春节的战线会拉得很长,七大姑八大姨似乎要家家走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会因为过年这一特殊的节日而得到进一步升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尤其是那些富含美好寓意的祝福会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散文1000字篇三
【闻香识年味】
中国人的春节就是一年中最忙碌的节日,买、洗、切、烧、吃,好一片忙碌红火的景象!灶头越旺,就越是会成为被各种食材充盈的精彩世界。
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定要隆重对待。犒劳自己,慰劳家人,荤腥多,炒货多,水果多,鲜花多,真是一个香气四溢的节日。
菜香。过大年了,传统的鸡鸭鱼肉等荤菜,与各式各样的蔬菜自然是每家每户少不了的年菜。当家家户户烧煮煎炸地敲响锅碗瓢盆交响曲之时,那一盆盆、一碗碗、一碟碟菜肴所散发出来的味道,可谓“有风香十里,无风十里香”。
炒货香。过年在即,炒货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年货之一。炒花生、炒西瓜子、炒南瓜子……这些食材散发出的香气最为浓烈。一盆盆瓜子就是一盆盆“香馍馍”,一盘盘花生就是一盘盘“香饽饽”。铲子一铲一铲地炒着,香味一阵一阵地飘着,食客一粒一粒地嗑着,香气一缕一缕地氤氲袅娜着。炒货香得大气,香得豪放,香溢四方。
糕香。焋糕又是不少家庭不可或缺的年货,意味着生活质量年年上、生活水平年年高。焋糕是一家人年货的大制作,必须全家总动员:筛粉的筛粉,做糕的做糕,盖印的盖印,蒸糕的蒸糕,烧火的烧火,一片白色的世界,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待到蒸糕熟了,掀开锅盖,那蒸腾的热气四散,香气袅袅升腾。吃着焋糕,感受到它散发的暖气与香味,那真是一口一个糯,一口一个香,一口一个爽!
果香。而今我们过年不似昔日过穷日子之时,人们喜欢购买水果,既有家庭装饰之美,又有家人果腹之用。水果各有各的香味,各有各的滋味,各有各的气味:香蕉的甜香,葡萄的郁香,杏子的酸香,菠萝的浓香,柚子的幽香,橘子的淡香,猕猴桃的微香,红毛丹的芳香,百香果的馨香,火龙果的浮香等等,真乃暗香浮动、馨香扑鼻。每当水果买回家之时,一路上还会留下一条芳香之路。
花香。花之美,在于花色、花形、花味。姹紫嫣红,谓之色;千姿百态,谓之形;芬芳四溢,谓之味。而今用鲜花装点居室,也是人们过年时所喜欢的美化方式之一。所以,花店越开越多,鲜花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本地种植的,外地引进的,国外进口的应有尽有。鲜花盛开之日,便是心情愉悦之时。“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梅花的暗香,吊兰的清香,红掌的幽香,牡丹花的雅香,百合花的馨香,水仙花的淡香等等……那一盆盆、一束束、一朵朵插在花瓶里,放置在角落间,既点缀、美化了家居,又有一缕缕幽香袭来。室雅何须大,有花就精彩。
衣香。穿着新衣服过大年,这是人们过年的传统习俗,让好心情从穿新衣开始,让新衣装饰过年喜悦的心情,这也预示着新年的新气象,新年的新风貌。而新衣又皆有衣料所带来的布香,故而有成语“衣香鬓影”之谓也。
一个浓墨重彩的新年过下来,让我相当于闻到了在一年平常的日子中全部香味的总和。这样的春节对我这个嗜香成迷之人而言,不仅大大满足了口腹之欲,还大大过了一把闻香的“瘾”——那缕缕香气袅袅飘荡,那阵阵香味扑鼻而来。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散文1000字篇四
【年的味道,家的味道】
年味是年夜饭的香味;是人们游玩时的兴味;是亲友相见时的拱手相拜;是观看春晚时的欢声笑语……每个人对年味都有自己的情结。老舍先生的年味是酒肉菜肴的香味;莫言先生的年味是饺子里铜钱的锈味;冯骥才先生的年味是甜蜜粘腻的腊八粥……品味着他们的年味,我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年味。
年关在即,节日气氛愈发浓郁。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妈妈清理的一尘不染,每一个房门都贴上了红底金字的福字,窗上也贴上了祥瑞图案的剪纸窗花,家里可谓是蓬荜生辉、焕然一新。逢着周末,爸爸妈妈又带我去麦德龙购置年货,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零食、饮料、糖饴装了整整三大袋子。
带上年货,收好行李,我们一家就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经过11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抵达了爷爷家。车子刚驶离公路,远远就看见爷爷持着手电筒和叔叔站在村口迎接我们。到了家门口,爷爷、叔叔和爸爸忙着把行李、年货搬进家里,饥肠辘辘的我被饭菜的香味吸引,进门就看到满桌丰盛的饭菜,引得我垂涎欲滴。知我莫若父,爸爸笑着说,团圆饭那天饭菜会更丰盛,到时让我也露一手。
爷爷家的年饭在中午,奶奶一早便在厨房忙碌起来,切好盛盘的鸡肉和牛肉已热在灶上,浸泡好的香菇,杀净的鱼和各种时令蔬菜都放在案板上备着;大门外,爷爷站在椅子上,小心翼翼揭下旧的春联,又把新的春联用胶带在墙上固定,我脑海里不禁浮现王安石的“总把新桃换旧符”,爷爷喊我过去,让我分辨上下联,“昨夕犬年欢歌迎大地,今朝猪岁新景满神州”,甚是押韵,亥猪替戌狗,辞旧迎新,皆大欢喜。
贴罢春联,我便和妈妈去厨房给奶奶打下手,见奶奶正要炒豆腐,我提出由我来露一手,奶奶却迟迟不愿答应。我求妈妈帮我说情,告诉奶奶我在家也是厨房小能手,奶奶这才松口。我学着平日妈妈的做菜顺序,先往锅里倒点油,再把切好的豆腐块倒进去。顿时,烧热的锅“滋滋”作响,一团白烟扑面而来,我眼前一片模糊,咳嗽不止,实在不能驾驭这土灶,只好悻悻地回到原来的“岗位”,干回我的老本行——烧火工。
平时在家里一手包揽三餐,在我眼里算得上大厨的妈妈,也要露一手,给我们做一道“红烧带鱼”,她全副武装,系好围裙上阵了,我不停添柴加火,锅越烧越热,妈妈却找不到油,叔叔和爸爸围着妈妈一会儿找油,一会儿递盐,还不时指挥我控制火势……在我们四个人的团结合作中完成了团圆饭最后一道菜“红烧带鱼”。
奶奶和叔叔来来回回地上菜,爸爸倒酒,妈妈拿着手机,记录一桌丰盛。只等大家落坐举杯,我脱口而出早就准备好的新年祝酒词,每个人都面露笑意,大快朵颐,享受着满满一桌美味佳肴,门外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年味萦然而生。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这就是年味的最好写照!关于年味,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它饱含着我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无论习俗和传统怎样变迁,年,依然是让人最眷恋的家的味道!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散文1000字篇五
【春运,铁路人的年味】
作为铁路人的我,记忆中的春节就是“春运”。
依稀记得,春运就是农民工通宵排队购票还买不到票的遗憾;依稀记得,春运就是绿皮车、方便面、蛇皮袋;依稀记得,春运来了,离家的方向也近了;依稀记得,每年的春运是铁路人最累也最“吃香”的时候,当时哪家有个铁路人,七大姑八大姨都会托你购票。可谁知道,铁路人最大的能耐不是购票,而是日日夜夜的坚守和奉献!
20世纪80年代,我已经调入机关工作。春运动员的第一步棋,就是动员机关人员到客运第一线去。在热闹的报名声中,我有幸成为了第一批骨干,那个高兴劲甭提了。火车24小时开,铁路人当然就要24小时工作。
从机关日常班到三班倒,一开始还有点不适应,尤其是夜班。冬日的下半夜,没有空调的客运大厅,寒风凛冽的站台,来来往往的流动大军,对于值夜班的我来说还真是考验。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拿着手提喇叭,在露天广场、大厅、站台,不停地宣传“禁带危险品”、吆喝“安全第一”、检测车票、回答旅客的各种问题……哑喉咙是铁路春运人的常态,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累,除了年轻更因为是作为铁路人的自豪。
记得有个下半夜,一位大姐缓缓走到我面前。只见她的手里拿着蛇皮袋,肩上背着另一个,还牵着一个小男孩。她瑟瑟地、弱弱地问我:“这个孩子没有车票可以上车吗?”然后她告诉我,这个孩子不是她的,是工友小姐妹的,因为没买到票,只能托她试着把孩子先带回去。看着这个和购票身高线一般高的男孩,我愣了一下。大姐真心求助的眼神,男孩渴望期盼的目光,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只见男孩拉着我的衣角说:“妈妈排了两天一夜都没买到票,怕爷爷奶奶担心,就叫大妈妈先带我回家。”我的心颤动了一下,连忙安慰大姐不要急。考虑半晌,我急匆匆地跑向客运值班室,找值班站长签字,敲开了已经关门的售票窗口,最终如愿购买到了一张站票。当我把站票递到大姐手中时,大姐不停地作揖感谢,男孩则拉着我的手,说道:“谢谢阿姨,你长得就像我妈妈,真好看!”肉嘟嘟的小手暖化了我的心,当时的我心里别提有多甜啦。
连续多年,春运购票始终是困扰回家人的一道难题。而后几年的春运中,铁路集团在扩能上下功夫,每年春运都要增开许多临时客运,并扩大增售站票,在体育场开设了大卖场,在各处设立了售票点,并送票到工地和大专院校。再以后,铁路集团还设立了农民工专用售票点和农民工专列,开设了网上12306购票平台。
如今,动车、高铁逐渐遍及全国,以往几天几夜的行程转瞬间就完成了。舒适的候车大厅、整洁的客运车厢、方便的转换空间,让春运回家变得不再遥远。
如今,蛇皮网袋早已换成五颜六色的拉杆箱,身穿羽绒服、手拿手机已成了春运旅客的标配。
如今,网络购票、移动支付、外卖服务等众多改变让人们的春运体验不断提升,而留在国人集体回忆里的那时的春运印象,仍然值得回味和追忆,尤其是我们铁路人。
春运是中国特有的“年度大迁徙”。不论人们身处何方,都身在春运的大潮中,背上行囊,攥紧车票,穿过人海,踏上那趟等待自己的客车。而在旅途的尽头,家,正在静静地等待。或许这就是春运的意义。虽然百转千回,却让人义无反顾。 春运,因铁路人的坚守而精彩;春运,因铁路人的奉献而绚烂。
最美的风景是在回家的路上。今年的春运由于疫情的关系,将会阻止一部分人回家的脚步,但阻挡不住牵挂恋家的情结,携手以共、静待花开,“复兴号”终会带着我们向家的方向、向美好的明天前行。
2021年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散文10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