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过年的家风温情故事优秀作文范文
无论是长者还是孩子,都盼着过年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共同分享一年的收获与喜悦。那2021过年的家风温情故事优秀作文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过年的家风温情故事优秀作文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点击获取“过年作文”↓↓↓
★ 年夜饭的来历和寓意 ★
过年的家风温情故事优秀作文篇一
家风——母亲的“红灯笼”
小时候过年,母亲都会用废纸做一个红灯笼,除夕时把压岁钱放进里面,然后挂在老屋被柴火熏得黢黑的楼板上。灯笼上红色的流苏,在柴火的青烟中摇曳着,一晃过了30年。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模仿能力很强。小时候,外地商人来村里叫卖东西,母亲总能模仿着对方的口音与其交流,弄得别人以为遇到了“同乡”,不觉在“他乡遇故知”的感动中欣然同意了母亲的砍价,母亲也常常会高兴地款待他们一顿饭。母亲因此掌握了不少“洋腔洋调”,受到村里妇女同志们的集体崇拜。不仅如此,母亲也常常凭借着出众的模仿能力而“引领”着村里的潮流。毛衣的新织法、鞋垫的新花样,她在别处只看一次就能记住,回家就能仿制出来,引发其他家庭主妇的争相模仿。在这样的手工活中,母亲练就了出色的学习和动手能力。
然而,小时候家里的条件还是很艰苦的,缺衣少食是常态。大方地请陌生人吃一顿饭的机会还是很少,穿新毛衣的机会也屈指可数,常常是拆了又织,织了又拆,随着季节的变换和我们的成长,相同的毛线在母亲的巧手中不断变化着大小和款式。母亲节俭惯了,或许也是在那个时期学会了用废纸扎灯笼。
那时农村的新年是贫瘠而又不失温馨的,因为物质的匮乏,我们几乎看不到绚烂的烟花,吃不到缤纷的糖果。母亲用废纸制作的灯笼为我们朴实的新年增添了一抹亮色。平日里母亲就开始准备材料了,她收集了很多香烟或白酒的包装纸,必须是那种闪亮的红色包装纸。年前的一个晚上,母亲拆开摊平这些纸,先用铅笔笨拙地在背面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沿着线条灵活地剪下来,再用纳鞋底的红线把节点一针一针缝起来,最后撑开结构,一个手工灯笼就这么做好了。没有流苏的灯笼是不够飘逸的,母亲又用纳鞋底时剩的红线头,做了大大小小的几个流苏,最大的挂在灯笼的下面,小的挂在几个角上。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流苏,在黢黑的楼板下显得格外喜庆。
最让人期待的是灯笼里的压岁钱。年三十的晚上,母亲会当着我们的面把压岁钱装进灯笼里,那些都是母亲平日里积攒的崭新零钞,新到能“割耳朵”,母亲认为旧的不吉祥。从那些1角2角的钞票放进灯笼那一刻开始,我们就盼望着,盼望着正月十五的到来,因为只有到了那一天,灯笼里面的压岁钱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拿到压岁钱的那一刻,是过年最开心的时刻。
30年后,我们都长大了,双肩上担着家庭和国家。我们没有那么期待过年了,但母亲做的红灯笼我永远难忘,母亲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勤劳节俭的家风,也一直影响着我们。
今年,我也想给我的孩子,做一个红灯笼。
过年的家风温情故事优秀作文篇二
“三句话”反映年味中的家风传承
很快就是“小年”,我家的年味愈发浓郁起来。年味在回望和期盼之中,反映出亿万普通人家之一的“小确幸”,我试着从悠悠岁月中采撷出“三句话”,可以反映家风中变与不变、革故鼎新的传承。
“洗的洗、浆的浆,得利利索索的,日子不能囫囵着过。”
这几天,母亲在家里每天忙得腰酸背痛,我劝她,年前还有时间,赶那么紧做什么?母亲说,要过年了,家里得收拾得利利索索,衣服鞋子该浆的浆、该晒的晒,被褥铺垫都要赶着天气全部晒一圈,全部收拾干净了,才叫正儿八经过次年。在母亲心目中,这是打小就有的规矩,不这么做压根不行。母亲的观念在我媳妇身上也有体现,就这样,娘俩个从早忙到晚,只为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家,只为过一个整整齐齐的节,这或许就是生活的“仪式感”,也可以视为一种传承吧!这也提醒我,屋子要经常打扫,节前还要彻底清洁,初心也当时常擦拭,逢了春节更要一尘不染,要过个一尘不染的春节,走出一尘不染的人生!
“焚狼烟杀鞑子,贴对子放鞭炮,当父亲的要教会孩子怎么过节。”
每一年三十的早上,我都没能睡个十足觉。一度,我曾经对母亲表示质疑,怀疑她的坚持是不是已经不合时宜。我觉得过节就是乐呵就是放松,干嘛非要这么一板一眼的,尤其是我不得不在这一天,天不亮就披衣起床,去燃起狼烟,放上拦门棍,点上一挂鞭炮,才能返回被窝,在迷迷糊糊之中睡个囫囵觉。睡不多会儿,吃了早饭就得贴对子、挂灯笼,待里里外外装扮得喜气洋洋、红红火火,也就接上年三十的大餐,才算可以一门心思地喝酒吃饭。待到晚间还要打起精神头“守岁”,所以,年三十于我而言并不轻松,即便我当了父亲,打算说说我的“新观念”,却被母亲直接拒绝,并且上升到了教育孩子的高度,让我明白,我不要设想以自己的“新观念”去行“偷懒之实”,该干的活计,该走的步骤“一步也不可少”。这份坚守中的传承,一年一年过下来,便有了底蕴,有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事关春节的底蕴与传承。我想,无论将来我的孩子走到哪里,他一定清楚记得他的家,记得有关春节的这份传承。
“一家人一桌饭,斟满酒、举起杯,这才叫三十,这才叫春节。”
春节期间,其实最忙碌的是母亲,她除了节前的浆洗,还负责一大家子的美食。在我们家,母亲的主厨地位一直稳如泰山,即便有些时候,我们不愿她累着,在饭店就餐,母亲还是要坚持三十亦或初一摆上一大桌。这是属于母亲的领地,也是她施展厨艺的舞台,或炒或炖,或凉调或热炸,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食材有多少不同,母亲总能用她的一双巧手,给我们全家提供一顿丰盛的大餐。在母亲看来,这做菜的过程,就是享受一大家齐心做一件事的过程,心思那么纯正而又真挚。母亲常要提早备齐食材,一大早就开始制作,这时间常要延续到正午的那最后一条鱼,在一挂长鞭炮声中,一场精彩从母亲的妙手中以一碟碟的形式摆满圆桌,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这一刻的幸福离不开辛勤的付出,离不开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幸福都是劳动者奋斗出来的,平凡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就在这份用劳动支撑起的和谐之中涵育、闪光。
三句话自然不能代表全部,但可以见出母亲的坚持。我家传统春节的流程,正是在母亲一步一步引领下,才一年一年有条不紊、热闹非凡地延续下来,而孩子们也在这种有序的操持下,在成长中记住并习惯了春节该有的步点。今天的我早已明了母亲的坚持,感恩感谢于母亲的付出:一个家庭还是应当有传承的,在这多变的世界中能够多出一丝定力,拥有一份耐得岁月咀嚼与回味的味道,这不正是一种绵长的幸福?
过年的家风温情故事优秀作文篇三
越聊越近的沟通距离 越来越浓的亲情味儿
沟通是架起亲情的桥梁,沟通是传递关爱的媒介,沟通是连接心灵的纽带。烽烟四起的战火时代,一封平安家书可以蕴藉家人的担心;独在异乡漂泊时,一声“爸妈,我还好”可以解除家人心中的“担忧石”;在收获成长之刻,一个视频可以与家人分享喜悦……血脉里的情感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从未曾断绝,在当今社会不少人远走他乡,为理想和生活奔波,赚到的钱越来越多,但陪伴家人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聚少离多的日子里父母逐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从前的日光很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先生的《从前慢》记录着从前的慢时光,饱含着鸿雁传书的憧憬等待、电报传信的紧张守候、排队打电话的焦急难耐,那些盘算着时间苦苦等待的点滴,虽有无奈和缺憾,却承载着时代变化独有的记忆。
家书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传承着心底最深沉的家风情怀,生生不息的亲情文化,在一卷素笺一卷墨中融进字里行间,纸墨芬芳里回荡的是对父母的关怀挂念,是家人的一颦一笑,是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光。在电话、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如果让你来写一封家书,会怎么去表达呢?一定不会是杜甫那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心境,但或许会有陆游“写得家书空满纸”之情。对父母说不出口的“我想你了”,通过家书的形式,用温暖话语写上对他们的思念与嘱托,让蝉翼薄纸载墨千金,盖上最思念的邮戳,邮去最熟悉的地址,把心里的爱也一同捎去。
由李春波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一封家书》,唱出了对传统交流方式的一种追怀,歌词虽略显单调,却让人感受到家书的朴实,从而传达出浓浓的亲情。父子间的家书往来《其实父母也是装的》《你的形象已经荡然无存》在网络上走红,当时读大学的郑艺即将毕业,本来一直对孩子坚持“自由发展”理念的父亲郑国强没忍住,一口气写下23页的长信,希望在关键的地方对儿子有所点拨,几天后这封家书经郑艺稍作处理连同自己的回信发到了网上。虽然这封往来家书看似“另类”,语言又有些“简单粗暴”,但却真情流露不加任何修饰,让人能够读到父子俩同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之间比普通父子更深、更浓的感情。
生活总是需要点仪式感,不如就趁着岁月静好,动手为父母写上一封信吧,让这些温情的文字,直达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加深我们最绵长的亲情。可以把平时说不出口的话写入信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与牵挂,用小小的举动,温暖父母日夜操劳疲累的心。一封家书,从写到寄、到等、到读,时间是缓的,心是静的,情是饱满的,它系上了家人之间的那份爱,不似烈酒、只如清茶,清冽却直抵心底。
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拉近着我们沟通的距离。但诸位不妨在繁忙中脱出身来仔细想想,多久没给父母打过电话了?上一通电话又聊了些什么?想必他们已经在电话那头等待了很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事业与梦想总是会推着年轻人止不住地向前奔跑,联系已然甚少,即使偶尔记起,也只能湮没在岁月匆忙之中。追逐着时间,我们长大了,却也渐渐失去了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本应该轻松说出口的爱,总是说不出来,每次挂掉电话都是遗憾结尾。
缺少了沟通交流,难免会出现争吵,即使父母与孩子之间总是无私,也会无法避免地划出道道伤痕。父母更需要我们精神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抚慰,这与物质的多寡关系不大,请多给他们打几通电话,他们一直在背后默默关注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与父母之间早就建立起了“情绪共同体”,我们一不小心就会给父母带去一种直击心底的失落,却也能轻而易举为父母送来一份简单的快乐。他们打电话聊的永远是那几个话题——按时吃饭了没有、工作忙不忙、身体好不好……他们从来都没有过多的要求,即便只是听到我们的声音,也会觉得满足。逢年过节,很多人像“赎罪”一样,给父母各种“买买买”,试图弥补因为工作太忙不能陪伴的亏欠,可过年时再多的物质补偿,也无法弥补父母这一年来独守空巢的盼望。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父亲》里的这句歌词充满了遗憾,常回家看看吧,别总是说“忙”“没时间”“等有空再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用行动去陪伴给你生命的人。你可能会说,陪伴父母来日方长……那我们究竟还能陪伴父母多久?有这样一个计算公式:假如一年中,只有过年7天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相处11小时,若父母现在60岁,假设活到80岁,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也就是64天。这64天就是我们口中的“来日方长”。父母在时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时人生只剩归途,没有人愿意父母老去,但谁都不能阻止这一天的到来,多陪陪父母吧!不要让头发花白的老人,每天守在窗边张望,一次次地希望、失望……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特别是因为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沟通联系也变得方便了许多,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和父母亲人互动,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能实时分享声音与画面。我们年轻人总是无时无刻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然而对于父母而言,这些却是新鲜陌生的事物,难以像我们一般“玩转”,尽管他们在努力追赶,在网络信息时代里寻找我们的踪迹,但飞速变化着的信息时代让他们应接不暇。我们长大了,可父母却越来越老了,小时候他们对我们细心呵护,可我们拿得出同样的耐心去照顾他们么?倘若父母最终与社会脱节,抛弃他们的不是时代,而是我们!所以当他们不会使用手机、电脑,来向我们“求助”的时候,请不要不耐烦,因为他们也曾经手把手地教会我们用筷子。
所有父母都不愿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去年国庆,一张背影照刷爆朋友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一男子为了让父亲看到升旗仪式,毅然决然地让老爷子坐在他的肩头。升旗期间,老爷子激动地不断鼓掌,男子脚下如同长了根,稳稳地站立着,扶住父亲的双腿。这一幕,让无数人泪目,小时候,我们常常被父亲高高举起扛在肩上,当父亲年迈之时,身强力壮的儿子将他扛起,我想“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变老”大概就是如此吧。每次与父母视频通话,看着他们日渐苍老的容颜,内心就有一种深深的眷恋,看着他们还算健硕的身体和布满皱纹的脸上开出一朵快乐的花,内心就会有一种深深的暖意。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既是长辈对孩子的牵挂和惦念,也是他们藏在内心的深深思念,也许只是简短的一段视频,就能够慰藉他们的思念之情。可能我们会觉得他们有点烦、有点唠叨,甚至与我们格格不入,面对父母嘘寒问暖的言语,也只是嗯嗯啊啊地应着,有时间打游戏、追剧、刷微博,却“没空”听他们唠叨家常。“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应该成为我们人生之中的遗憾,在闲暇之余请多陪陪父母,趁时光尚早、岁月尚好,多关爱他们、体贴他们,时常跟父母视频通话聊聊天,叮嘱他们保重好身体、照顾好自己。
“笔墨行间”的书信时代里,藏着的是时间酝酿而出的浓情,在“天涯若比邻”的信息时代,则更需要我们细微之处的关心与沟通。爱是一种力量可以穿越一切,让我们跨过时空的纬度感知它的存在,及时把爱带给父母,无论方式怎样,都不会让其中的情感受到任何一点稀释。
“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他偷走了父母的青春和壮年,让我们看着父母一点点老去。莫再谈人生忙碌、来日方长,如若将世间万物都衡量出一个价值,那还有什么能比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更贵重呢?舍弃低价值的,换得更为珍贵的“宝物”,这一定是人生之中的幸事吧。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都是对父母爱的回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更应以那颗赤子之心回报他们。请担起主动沟通的责任,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分抱怨和指责;多一份感恩,少一分尴尬;多一份亲切,少一份冷漠。没有永远的来日方长,只有突然而至的生离死别,我们无法控制父母的老去,但至少我们可以用时间与爱让亲情不留遗憾,所以,请多一些陪伴和沟通,去追赶一下父母老去的脚步吧。
过年的家风温情故事优秀作文篇四
大钵子里那段青葱岁月
1994年的春节,是我人生中永不磨灭的一段岁月。是年,我从__师范放寒假回家过年。这一年我成为村里人的骄傲,在那个考上中师中专就脱了农皮,端上“铁饭碗”的年代,我自然成为全村人的骄傲,更是大婶们教育儿孙的活教材:“你看人家安娃儿,无爹无妈,靠自己硬是考起中师,吃上了皇粮。”初一的早餐,条件好的家庭吃汤圆鸡蛋,寓意团团圆圆又一年,我们家吃面条,寓意顺顺溜溜过一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我破天荒第一次端上了心仪已久的“大钵子”。
大钵子,就是土大碗,相信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都还记忆犹新。我家的大钵子有小面盆大,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我家的大钵子只有在贵客来了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平时总是在老旧的碗柜里面“关禁闭”。奶奶曾经说过,“安娃儿,等你哪天考起学了,过年就给你端大钵子”,于是,很多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就会小心翼翼地把大钵子捧在手心,闭着眼睛感受那沉重的分量,千百次假想大钵子散发出的喷香。
“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中师中专”,从奶奶为我郑重承诺的第一天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在那个年代里,能吃饱穿暖就是我的理想。于是,半夜三更,别人早进入甜蜜梦乡的时候,我在冥思苦想几何题,借着柴草在灶堂里的光背英语单词,晨曦初露的时候一边采摘桑叶一边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就像被上了发条的时钟,围绕端大钵子这个梦想不停地转动。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__年的秋天,我收到绵阳师范的录取通知书。当乡亲们奔走相告的时候,我却悄悄捧着大钵子,“奶奶今天晚上会不会给我端大钵子呢?”结果,考学的惊喜并没有带给我什么变化,大钵子还是安安静静地躺在碗柜里。在开碗柜的时候,我故意弄大响声,以提醒奶奶,“什么情况?难道奶奶忘记了吗?”带着一丝遗憾,我踏上了去绵阳的求学路。
“安娃儿,你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过年回来,我给你端大钵子!”班车发动的瞬间,奶奶像是鼓起勇气般终于憋出了这句话。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我潸然泪下。
奶奶没有失言,我也在“取得好成绩”中如愿以偿,一次次回家端上了大钵子。
这些年,我的人生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无论是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还是乔迁新居,每添一喜,第一件事都是精挑细选买碗。如今,碗越端越小,现在的饭碗还不及大钵子的三分之一,甚至有时候已经不再用碗了,盘子、叉子、杯子,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餐具。但,始终找不到端大钵子那样的幸福感。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知道,这么多年,无论岁月多么沧桑,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挺了过来,正是得益于奶奶那句“取得好成绩,过年回来,我给你端大钵子!”
如今,大钵子早打碎了,奶奶已入土为安,但大钵子里那段青葱岁月却留在心里,时不时梦回当年,总鞭策着我勿忘初心、砥砺奋进。
“走,回老家,给奶奶上坟去!”奶奶,今年春节我们又要回来看您老了。
过年的家风温情故事优秀作文篇五
奶奶的实木玻璃相框
在围着奶奶绕的小时候,时常看到她擦拭墙上的实木玻璃相框,每到过年,再把它打开补充几张新的照片,然后挂在老屋泛黄却依旧干净的墙面上。就这样,在一年又一年的新春爆竹中映出了奶奶的一生。
在照片的最底层,是爷爷奶奶的结婚照。奶奶年轻时是富家小姐,与当时清贫的“赤脚医生”爷爷相识相知相爱,这实木玻璃相框便是她的嫁妆之一,这张结婚照也是奶奶每每想起爷爷的时候便含泪摩挲的至宝。刚到村里的时候,奶奶是“不合群”的。没有裹小脚、不会做饭洗衣服照顾人,地里的农活更是一窍不通,在那个靠地吃饭的贫苦农村,奶奶显得格格不入。奶奶脱下了皮大衣,换上了小棉袄,从五谷不分到家里家外“一把好手”,没有抱怨没有不快,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奶奶笑着淡淡说道:“既然选择了便要不忘初心,珍惜当下。”
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因此结束。先后几年,大爷爷成为烈士,爷爷痛心成疾,身体每况愈下,奶奶逐渐支撑起整个大家庭。为了抚养四个孩子,奶奶糊灯笼、编竹篮、卖粮食、卖首饰,成功把孩子养大,还把爸爸送入大学的校门。爸爸常说,他的学费都是奶奶的首饰钱,每每说起也是一脸的内疚。“你爸爸出生的时候是家里最穷的时候,所以给他名字取了‘俭’这个字,就是希望他以俭为美,珍惜当下。”
爷爷去世后,奶奶更恋家了。“你爷爷在这呢,我要在这陪他过年。”每到年关,奶奶都不愿意离开和爷爷生活了三十余年的家,仅在我订婚那年,奶奶带着相框来到了我家。陪着奶奶整理那大相框,看一张张饱含记忆的照片,一层叠一层,有的已经褪色,但曾经的记忆仍是那么鲜活。“这是新中国成立那年……这是你爷爷入党那年……这是你爸爸大学毕业那年……这是你出生那年……”每当看着照片说起过去,都是奶奶最开心的时刻。
2020年底,奶奶不在了,我把奶奶的相框带回了家,仍旧期待过年,念着奶奶言传身教给我们的珍惜当下的家风,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传承。
今年,我也想把我孩子的照片,放入相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