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记忆中的年味为主题的优秀作文
推荐文章
有人说,喜欢过年,是因为喜欢年味。年味是什么?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年味。那2021记忆中的年味为主题的优秀作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记忆中的年味为主题的优秀作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记忆中的年味优秀作文篇一
记忆中的“年味”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我便是随着爷爷奶奶生活,那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而过年就成了我最期待的事儿。
那时候家里唯一的通讯设备,就是一部座机,父母会偶尔会打来电话,问我学习怎么样,有没有顽皮,家里天气怎么样……虽然每次都是“老一套”,但最简单的问候往往代表了最真挚的情感。那时候的我学会了“听声辨人”,一听到熟悉的声音,我就给奶奶说,“奶奶,我妈来电话了!”奶奶每次都说,“你先接啊!”
对于很多农村孩子来说,能够和父母团聚,也只能在春节实现了。有些年春节,父母赶火车半夜才到家,我和爷爷奶奶就一直等。父母快到的时候,一般都会打来电话,让我去帮忙拿行李。大包小包的行李里面有买给我们的新衣服,还有很多吃的,有糖果、桃片、蛋黄派等,这些,都是农村孩子平时都不怎么吃得到的。那时候平常赶集,奶奶买得最多的就是夹心饼干,怕我偷吃,每次奶奶都会把吃的放得很高,放在柜子上的一个铁盆里,而我小时候嘴馋得厉害,总会搬来一条板凳,站在板凳上,一踮脚,就能拿到。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很多时候外面下暴雨,屋里总会“下小雨”,早上我还没睡醒,爷爷奶奶就起床拿盆、桶接漏进来的水。每逢过年的时候,父母都会给家里来一次大扫除、大整修,把屋里收拾得很干净、很整洁,把漏雨的地方补好,再给家门外贴上春联,挂上灯笼,让整个家里都“喜庆”了起来,而我每次也会加入到大扫除的队伍中,扫扫地、倒倒垃圾,勤快得很。
那时候,家里还是烧柴火,过年的时候,父母都会把放在另一个屋子里的又长又粗的木头搬出来,劈成一截截的短而细的木头,堆起来,用于平时烧火煮饭。等把屋里的东西收拾得差不多的时候,父母就会带我们去逛街,看看衣服鞋子,买点零食小吃,买点鞭炮,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
除夕夜,一家人坐到电视面前看春晚,吃着瓜子花生,聊聊家长里短,待12点,爸爸就去放买来的鞭炮,“噼里啪啦”,完毕,新的一年开始啦。正月初一,我们总会穿上新衣服,荷包里揣点瓜子糖果,去马路上走走,到附近去看看,遇到熟人就打招呼聊天,大家都是笑脸相迎,让整个春节都温暖了起来。
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暂,感觉还没说上几句话,还没一起吃过几顿饭,父母就收拾行李,准备外出务工了。每到这时候,不舍的感觉越来越浓烈,虽然从小经历了很多次离别,本以为会习惯,但是每一次,都如初次分离一样,多的是不舍,多的是难受。
因为父母不常在身边,所以在父母准备外出前,都会对我念叨几句,希望我好好学习,多帮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我不要调皮,要懂事一点,要乖一点……
小时候,总盼望着过年,长大后,虽然感觉过年的气氛淡了点,但家人身体安康就是最好的过年礼物。
记忆中的年味优秀作文篇二
让年“味”多一点“颜色”
今天是小年。都说,年是有味道的。小年过后,年的味道就从家家户户的窗子里飘了出来。记忆里我童年的新年,充满了金灿灿的团圆味儿、红彤彤的吉祥味儿和雪白的欢乐味儿。
金灿灿的炸果子是满满的“团圆”味儿。每年过年,奶奶都会炸上满满一锅“炸果子”,咬上一口外酥里嫩,非常筋道。年关将至,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这道佳肴。年幼的我,与其说对吃感兴趣,不如说对其制作过程更为热衷,看着大人们揉面,我就在一旁用模具将面团卡成小鱼的形状,再由奶奶把这些“小鱼”一条条扔进油锅。不一会儿,那一锅“小鱼”就翻滚着由青色变成了金色,捞上来时,还滋滋地冒着油泡。听奶奶说,老一辈家里穷,过年吃不起鱼,于是便将这面团炸成鱼形,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着吃上几块“炸果子”,寓意年年有余。咬上一口奶奶做的金灿灿的炸果子,满口留香,这便是新年满满的团圆味儿。
红彤彤的春联是浓浓的“吉祥”味儿。“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红彤彤的春联被挂上门头,年就到了。过年贴春联,更寄托了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年少时,我会在大年三十的早晨拿着刷子,将家里自制的糯米糊刷在门的两侧和门楣,得踩着凳子、踮起脚尖才能刷到。刷完浆糊,心中默念口诀:“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随后,我再用手掌重重拍上几下,贴春联一事才算“大功告成”。忙活一天,随着夜幕降临,家家户户亮起了灯笼,远处鞭炮声响起,那红彤彤的春联便沉浸在夜色中,新年也因此多了一股浓浓的吉祥味儿。
白花花的瑞雪是阵阵的“欢乐”味儿。“瑞雪兆丰年,五谷登丰收。”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烟台,由于冬天的雪出奇的多,烟台也因此得了一个别称——“雪窝子”。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年过年都会下上一场大雪。大年三十的晚上,天空就飘起了雪花,等睡上一晚再起床时,窗外的地上就已落满了厚厚的一层雪。初一出门拜年时,厚厚的积雪漫过脚腕,踩上去时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新年好!”——跟长辈们拜完早年,我一手揣着一把糖果,一手握着雪球,和小伙伴们嬉笑地穿梭在家乡的大街小巷。放眼望去,花草树木仿佛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衣,地里的嫩芽也正在等待时机破土而出。在欢笑声中,新年也因此多了一阵阵的欢乐味儿。
记忆中的年味优秀作文篇三
记忆中的年味
说起记忆中的年味,嘴角就止不住地上扬,思绪也渐渐飘向十多年前……
那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做年前的最后准备工作。母亲熬了一碗稠稠的糯米糊,父亲命我端着碗和他一起去贴春联,调皮的我,总是忍不住悄悄用食指在碗中一蘸,再迅速放到嘴里。你问我那是什么味道?我想,那好像只是厚厚的、带着一丝甜味的粥味,但每次就是经受不了诱惑,免不了被我父亲来一句“好吃丫头”。
“好吃”是小孩子的天性,只是我在这一天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年三十的晚餐是这全年最丰盛的一餐,母亲、伯母和奶奶吃完午饭便在厨房忙碌着。那个时候家里还是柴火灶台,爷爷负责烧火,我一靠近,便警告我,“又记不得小时候被烫屁股了?一边玩去。”于是我就和姐姐、弟弟站在锅旁,等炸好的肉圆、春卷……用手捏着送进嘴里,直到肚子里满满当当。
年三十的晚餐下午3点多就开席了,大人们围聚在一起,而早已吃饱的小孩们喝几口甜水便开始缠着大人,想去穿新衣了。得到母亲的首肯,我立马跑进屋,把她给我买的新衣都拿出来。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母亲还总是会给我买两套,这也是我在小伙伴面前一直炫耀的事情。穿上新衣,爷爷奶奶会递上压岁红包,当然,父亲母亲的更是少不了。“哈哈哈哈……”穿上新衣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好不兴奋。
“高升了!”父亲的一嗓子,让我从梦中惊醒。在新年,“起床”二字被“高升”替代,寓意今年步步高升。我赶忙穿上母亲放在床头的新袜,匆匆推开门,幸好天刚微亮。“妈,我的袋子呢?”“在这人呢!”母亲说着,朝硬纸袋里撒了一把瓜子和几颗糖。接过纸袋,我赶忙拉上二伯家的弟弟,一起跑去拜年。
“叔叔阿姨,新年好!”村里家家户户早就敞开了大门,摆上糖、果子、瓜子、花生,就等着小孩们上门拜年,然后往孩子们带着的袋子中撒一把,条件好一点的人家会额外给一个苹果或者一个橘子。而我们最喜欢跑的地方,是两处:一处是亲戚家,会收获额外的红包,那时候5元、10元的居多,偶尔给个20元的就会在我们心底留下印象,来年拜年第一个就去这户人家;另一个是商店,老板偶尔给上一根火腿肠,偶尔还会给一袋方便面,这可比瓜子、花生的吸引力大多了。我们一边跑着还一边比着谁的袋子最沉,馋了就吃颗糖,一定得完成自己的拜年目标。
“新年新春新气象,男女老少喜洋洋……”拜完年回到家中的我,正狼吞虎咽地嗦着肉圆粉丝,村中的舞龙队带着七仙女、唐僧师徒四个和踩高跷的艺人从巷头走来,摇花船、敲铃枪的阿姨们唱着自编的新年歌,歌声飘进家中,提醒着人们出来迎接。有些人家会接舞龙队,扔一串鞭炮,送上几十元和一包烟,舞龙队便在狭窄的道中舞了起来。我们这些小孩会一直跟着队伍满村跑,直到跑不动了,便用早上拜年的小额红包买个摔炮、买包辣条,可谓在这天实现了财务自由。
还有十几天又到新年了,市场上春联的样式越来越多,“牛”图案挂在店铺的最显眼的地方,这类春联也是往往越卖越便宜,同时还会送上一卷双面胶。母亲不再需要熬糯米糊,静电贴的“福”字也成了热销。今年,步入工作岗位的我已网购好了新衣,但却少了股新鲜劲。“欢乐一家人”的微信群又是我们大年三十团聚的地方,而我也由那个收红包的变成了发红包的。我想,年味虽淡,但情仍至浓。
记忆中的年味优秀作文篇四
儿时记忆:年味儿
快过年了。超市里,耳朵里全是喜庆的贺岁歌曲;商场里,纷纷打出“年底大甩卖”的标语;学校里,师生们在进行紧张的期末复习;朋友圈里,大家都在讨论新年的流行时尚……
农历的年,学名叫作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每逢春节,在外漂泊的游子总是按捺不住回家的喜悦,提前几天甚至一个月计划回家要带的年货,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和车票信息,避免“人在囧途”,如此等等。与此同时,老家的亲人也在掰着手指倒计时,每天都会去超市或集上逛一圈,唯恐准备的年货不够充足,还会逢人便说:“俺儿子和儿媳妇、孙子(孙女)快回家喽!”前几年,有首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唱到了所有游子的心坎上,有些心酸,还有些幸福。
小时候的年很值得回味。进入腊月起,大人们就开始忙起来了,蒸馒头、炸咸鱼等,家家户户都散发着浓厚的年味。孩子们一放寒假,便犹如野马一样疯狂玩耍,要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学校里被老师“压制”了近半年终于解放了!这对于大人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顽皮的孩子非常让他们头疼,今天去偷吃张家的萝卜,明天去拔几棵李家的白菜,后天又把孙家的娃打哭了,惹得大人无可奈何,直喊道:“赶紧开学吧!让老师好好管管你们!”女孩子大多比较文静,假期里会帮妈妈做很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包水饺、包藕盒、打扫卫生等,男孩子就不同了,很少喜欢待在家里的,瞅准机会就往外跑。
对我来说,最喜欢的还是放鞭炮。玩久了,还会开发出好多玩法:点着捻子后,在手里停滞三秒钟,然后扔向空中,只听见响亮的“啪”声,一团灰色的烟雾在空中散开,闭上眼睛一闻有种独特的“香”;或是将鞭炮扔进池塘里,只听见沉闷的“噗”声,一股浑浊的水花翻滚上来,有时一起上来的还会有一只倒霉的小鱼;还有的远远看到有人骑自行车过来,待到走近了,一下将点燃的鞭炮扔到人家车轮下,吓得那人“啊”的一声,可还没等享受胜利成果,就被路人逮住揪着耳朵去找家长了,换来的自然是一顿皮肉之苦。
过年最大的好处除了玩,还有吃。只有在过年时,才会吃到平时吃不到或吃得少的美味。老爷们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扑克,到了饭点,主人要留大家吃饭,众人也不推辞,庄户人就是这么实诚。简单的几个小菜,还有各种凉菜端上桌,再上几瓶老家的白酒,大家便开怀畅饮起来。这时候,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子了,因为终于可以大饱口福了,得到大人的应许后,便狼吞虎咽起来,吃得满嘴流油,样子可爱极了,大人们看得哈哈大笑。
过完年,就要开始准备走亲戚了,亲戚多的要走半月,中国人重视礼尚往来,亲戚再回访做客,如此就要一个月时间,再加上腊月,粗略算来过年要持续两个月,年味儿特别足。可对于孩子而言,过完年就意味着要开学了,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即使开学后一段时间,心里还是挂念着没放完的鞭炮、没吃够的美食……
儿时的年,让人回味无穷。
记忆中的年味优秀作文篇五
记忆中的年味:大年三十的流动电影
1974年,公社在上级组织的支持下组建了流动电影放映队。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怀着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义不容辞地参加了放映队。我们小组一共三人,其他两名同志分别是姚广亚、陈志强。我和姚广亚同志负责影片放映,陈志强同志负责“跑片”工作。跑片,看其字面意思,难以理解,其实就是负责将本场放映好的电影胶片送到公社其他大队给另外的放映队用,然后将他们播放过的拿回来播放。
那时娱乐活动很少,村民们一连好几个月也看不上一场电影。1980年除夕夜,寒风凛冽,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在盘头中学操场上给乡亲们放映了一部《美猴王》,欢庆春节,给乡亲们带去愉悦。消息真可谓是传得比电报还快,十里八村的都跑过来看。吃完年夜饭的乡亲们三五成群地走过去,坐在小凳子上,说着聊着。随着电影的放映,一束光投射在幕布上,电影开演了,人们渐渐安静下来,进入光影里的奇妙世界。
因为天气原因,我们在路上耽搁了,恶劣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乡亲们观影的热情,操场上站满了人,房顶、树上都是人,骑自行车的就站在自行车上,小孩就骑在大人脖子上,银幕就挂在树上。当时时间紧急,因为昨天电影结束的时候,天太晚了,没有及时做好第二天的准备,就赶急赶忙地装车回家了。那天放映之前没来得及检查,放出来才知道是结尾,结果当场哄堂大笑,因为变成倒放了,这算是我工作中少有的失误。姚广亚手疾眼快,没有慌乱,立即卸下胶片,手动倒片,乡亲们也焦急地等待着,大概3至5分钟以后,便重新放映了。16毫米的放映机架在人群中间,坐在放映机射出光柱前边的一个小孩,用手捂在一起作各种姿势投影在银幕上,像各种小动物,男女老少,很多人都会玩并乐于玩这种把戏。为了图人少,不少人当时直接跑到银幕背面去看电影,那儿看到的图像左右是反过来的,但不影响观赏。
电影还未结束,天空中就飘起了小雪,但大家的热情非常高,并没有提前离场。乡亲们摩拳擦掌,不停地跺脚,只为驱赶寒意。电影结束后,乡亲们喜笑颜开。空中爆竹声连绵不绝,寓示着掸尘去灰迎新年。当所有乡亲们离场后,雪越下越大,我们来不及休息,赶集赶忙收拾设备,生怕设备由于天气原因受损。所有设备收拾完毕后,两人头发上已经满是冰碴。稍微修整过后,我们骑上车就走,家里人还等着回家吃年夜饭呢。农村的路坑坑洼洼,还没有路灯,姚广亚骑车,我坐在车上打着手电,顺着路边,前往回家的路。回到家后,已是半夜。尽管很辛苦,但是我们并不后悔,想到乡亲们对电影的期待,在那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给乡亲们带来了快乐,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80年代中期,随着电视的逐渐普及,条件允许的家庭也买上了电视机。除夕夜的流动电影放映队逐渐销声匿迹,逐渐取而代之的是每家每户守在电视机前吃着年夜饭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年味渐行渐远,但记忆永远不会磨灭,令我难以忘怀!
2021记忆中的年味为主题的优秀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