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爱国情怀讲好抗疫故事践行报国使命优秀论文
推荐文章
厚植爱国情怀讲好抗疫故事践行报国使命优秀论文5篇
爱国主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弱化,更不能丢掉,无论何时何地,国民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释放。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厚植爱国情怀讲好抗疫故事践行报国使命优秀论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厚植爱国情怀讲好抗疫故事践行报国使命优秀论文篇一
“三位一体”抗疫情怀 “气势磅礴”组工力量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向全体国人传递了一份“行程万里,虽远不怠”的坚定信念,一份“使命必达,浴火重生”的拳拳深情,一份“不获全胜,不言成功”的民生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致敬“逆行坚守”的抗疫英雄、重温“众志成城”的抗疫战果,澎湃“人民至上”的抗疫精神。作为新时代组工干部,我们应争当榜样能量的吸收者、战疫成果的维护者、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融合“三位一体”的抗疫情怀,滋养“气势磅礴”的组工力量。
提振精气神,不忘“人民至上”初心信仰。“国之兴也,视民如伤。”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身先士卒、逆行而上,风雨兼程投入疫情一线的钟南山院士、夙兴夜寐开展科研攻关的陈薇院士、开辟中医阵地结合治疗的张伯礼院士、身体渐冻仍为救治增温的张定宇主任,心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初心信仰,充分展现了“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精气神,以英雄壮举为新时代组工干部树立了榜样。时间未停,步履不停,广大组工干部要当好榜样能量的吸收者,上好“政治建设”落实课、“组织生活”从严课、“理论武装”深入课,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人民至上”信仰教育、增进“人民至上”精神内容学习、诠释“人民至上”的初心信仰,利用好组织工作舞台,绘制“学思践悟”鲜红底色。
汇聚向心力,不忘“执着无畏”使命担当。慎终如始,再接再厉。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拔地而起投入使用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五湖四海聚沙成塔的医务工作者、联防联控守护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守门员、迅速畅通的复工复产“生命线”,无不彰显着国人“众志成城”的向心凝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风雨不动安如山。”疫情过后,广大组工干部当好抗疫战果的维护者,打好疫情防控和组织工作推进“组合拳”,统筹推进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整顿“清仓见底”、“集体经济收入倍增”计划“落地见效”,嘎查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储备“选优配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持续向好”。坚持干部选拔树好导向、公道正派、严管厚爱、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勇于担当作为,务实干事、创先争优,不忘“执着无畏”使命担当,确保在前进途中有勇气乘风破浪。
铭记共命运,不忘“大爱大义”家国情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疫情防控保卫战打响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用20字抗疫精神涵养国民力量,这是逆行出征救死扶伤的“生命至上”、救援物资涌进武汉的“举国同心”、抗疫勇士临危不惧的“舍生忘死”、技术攻关求真务实的“尊重科学”、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命运与共”,是用一群普通人的家国情怀聚合成的疫情防控重要力量。广大组工干部要当好民族精神传承者,以“我先上”“让我来”的逆流之勇,把“为人民服务”写在鲜艳党旗上,把群众满不满意记在眼里,把服务群众成效记在心里,努力在“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点滴里锻造“接地气、知下情、善作为”的品格,涵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爱大义”家国情怀,保障祖国发展现世安稳、山河无恙。
广大组工干部应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锐气、“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底气、“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志气,不忘榜样力量、维护战疫成果、传承民族精神,一鼓作气、迎难而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责任担当之勇接受考验,自觉主动扛起初心使命,用“三位一体”抗疫情怀激发“气势磅礴”组工伟力,书写组织工作新篇章。
厚植爱国情怀讲好抗疫故事践行报国使命优秀论文篇二
从抗疫讲话“金句”中凝聚民族复兴伟力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讲话全文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倍加鼓舞人心,其中共产党员网摘选的“金句”,更加令人入耳难忘、余音绕梁、萦绕心间,倍增无穷力量。
“两不”态度坚决,掷地有声,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大疫面前,共产党人有担当,充分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到“两不”具体实践之中。“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不惜一切代价”,体现了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党,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好事实事,共产党就不惜代价、全力争取、全力以赴开展疫病救治。我们钦敬于这一决策的巨大政治勇气,感佩于这一决策的果敢历史担当,面对新的征程,“上下同欲者胜”,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在全部脱贫、全面小康,在奔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上,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和广大人民血脉相连,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三个不会忘记”,体现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革命战争年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我们经过14年浴血奋战,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我们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我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把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赶回了“三八线”……我们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看似不可能的成功——“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我们看到,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在国宾护卫队的引导下,在全国人民的瞩目中,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授勋。他们获得的国家最高荣誉众望所归、实至名归,他们不仅仅是他们,更代表了无数有名、无名的医务工作者。在“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生死之间摆渡,他们的英勇无畏、担当拼搏,无愧于“最美的天使”赞誉,“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这些把人民放在心中“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何为“英雄”?“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穿上征衣,凡人就成为了战士。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在防护口罩的背后,或是一张稚气未脱的脸庞,但正因为有了担当,有了信念,那双目就有了光芒,就有了炽热的激情,就有了“小老虎嗷嗷叫”的勇敢和无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是中国青年一代面对全球百年未遇之疫情的态度、决心、力量,和14亿居家守护的中国人一起,齐心构筑成中华民族防控疫情、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中华民族能够历经无数灾厄不断前行的力量,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扶危济困”、家国情怀的沃土之中,植根于“愈是艰险愈向前”的民族禀赋之中,植根于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之中,植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之中,正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才有了我们民族愈挫愈勇、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困难考验了中国人民,也锻炼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新征程的重重考验,我们必将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紧紧依靠人民,更加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必将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力量,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向着“中国梦”的美好明天不断阔步前行!
厚植爱国情怀讲好抗疫故事践行报国使命优秀论文篇三
在弘扬抗疫精神中走好“复兴步”
10月16日,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文章强调,“抗击新冠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艰苦卓绝的战疫大考彰显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昭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鼓舞十四亿中华儿女在新征程上继续开拓进取。
吹响保家卫国“先锋哨”,“逆流而上”彰显爱国情怀。印刻在鲜红手印里的请战决心,书写在入党申请里的灼灼初心,响动在质朴话语里的家国情怀,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没有长篇大论的慷慨陈词,爱国誓言在心房,人民英雄用战天斗地的无畏勇气书写了撼天动地的不朽史诗。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逆行青年尚显稚嫩的“热肩膀”,解放军人能扛千钧的“铁肩膀”,白衣天使勇担使命的“宽肩膀”,更有众多无名英雄献出的臂膀之力——为医护人员送去盒饭的“雨衣妹妹”,为女医护人员发放必备用品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小至个人,大至组织,在非常之时挺身而出,用不同的方式、尽最大努力,坚守着“召必回,战必胜”的共同信念,诠释着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这些硬实有力的肩膀担负起了中华民族的关键命运,铸造了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钢盔铁甲,爱国情怀成为举国上下最澎湃炙热的情感,爱国力量成为抗疫战场上最“硬核”的决战力量。
航驶攻坚克难“战斗艇”,“殊死较量”彰显斗争精神。“不畏浮云遮望眼”是中华民族的斗争意志,“九州生气恃风雷”是中华民族斗争豪情,奋斗的芽苗在风雨的浸润中更加茁壮,精神的沃土在执着的坚守中愈加厚实。这是一场与前所未有之病毒殊死较量的战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伟大事业的制胜法宝,照见的是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的意志,诠释的是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踏平坎坷”的大道之行,“威武不能屈”的钢铁意志,中华儿女身披战袍、剑指疫情、直破楼兰,中国心不屈不折,中国志不垮不灭,汇聚成冲破阴霾云翳的希望曙光,每一个斗志激昂的热血时刻都成为彪炳青史的烫金印记。斗争者是真英雄,84岁高龄赶赴武汉的国士钟南山,夜以继日攻关科研的陈薇,胆囊摘除手术后第三天就投身工作的张伯礼,还有一批批逆行上战场的医护工作者,迎战于疫情最前沿,挺立于“火力”最猛烈的关口,他们不辞辛劳、全力以赴,他们战衣虽薄、斗志却盛,他们鼻梁留痕、汗湿脊背,夜以继日地对战疫情、救治病患,成为“抗疫方阵”排头兵,势将抗疫斗争进行到底。
立起万众一心“撑杆跳”,“生命至上”彰显人性光辉。纵冰霜千里,温暖终将来临;纵寒风刺骨,春光更加明媚。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及时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从抗击疫情的前沿战场到全国各地每座城市,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成为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全民理念,一切都为挽救生命让路,一切都为捍卫生命努力。防控卡点的日夜蹲守、村头村尾的病毒消杀、力援武汉的捐款捐物,每一个挺身而出的凡人都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都是当之无愧的真心英雄,为生命“站岗”,在奋力鏖战中刻印了人性光辉之伟大。在惊心动魄的抗疫战场上,无论是“雪中生火”的肝胆相照,还是“雪中送炭”的温暖照拂,都是涌动在中华大地上的洋溢暖流,都是汇成大海的涓滴细流,凝结着汗水、心血与力量,书写着寓于平凡的伟大,绽放着刺破苦寒的芳华。“生命至上”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词汇符号,它熔铸着中华儿女的同胞之谊和手足之情,无论是“八方支援、共克时艰”,还是“团结协作、命运与共”,都在为生命“摆渡”,都在为抗击疫情擂动战鼓,“不惜一切代价”是跨越艰难险阻的“撑杆跳”,彰显了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芒。
同心同德同向前,甘苦共济闯难关,十四亿中华儿女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让抗疫精神凝聚伟大奋斗力量,翻山越岭、跋涉长路,奋楫于辽阔无垠的海疆,共筹大业、再斗狂澜,继承与发扬“抗疫精神”传家宝,凝聚翻越山峰沟坎的民族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前行。
厚植爱国情怀讲好抗疫故事践行报国使命优秀论文篇四
党员干部要在四“境”中植厚为民情怀
心怀国家、躬身为民,习近平总书记朝斯夕斯、念兹在兹。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真挚赤诚、感人肺腑的话语,体现了人民领袖博大的胸襟、崇高的境界、忠于人民的情怀与信念。至此,“一枝一叶总关情”被赋予了更高的新时代“为民”情怀和内涵。党员干部只有在眼中有大局、心中有百姓、脑中有担当、手中有理想,才能植厚出真实的为民情怀,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党员干部要在“眼境”中植厚为民大局。群众利益无小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群众安危放在眼里、多办惠民利民的好事、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作为党员干部,要植厚为民大局,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真正做到“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通过调查研究,自我检视,改进工作,切实解决一系列长期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使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意识树得更牢固,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广泛、更具体的实惠。
党员干部要在“心境”中植厚为民造福。欲事立,须是心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把人民摆在至高位置,就是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导向和政绩所在,就是要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进人民福祉”。当前,各级党员干部要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多些“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心境,少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价值偏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真正“为民造福”。
党员干部要在“脑境”中植厚为民担当。坚守人民立场,尽责为民服务。作为党员干部,植厚为民担当,就得有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人生境界,就要有自我纠偏、自我疗伤、自我纠错、自我革命的勇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所以,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纪国法红线不可逾越,坚守自己为官的尺度,防止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既是对组织的忠诚,也是对自己甚至家人的负责。
党员干部要在“事境”中植厚为民理想。坚守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务实苦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身为党员干部,我们手中植厚为民服务的事很多,但无论何事,我们都要紧盯工作目标,以踏实认真的态度,干出实绩。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有力判断:“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克服各种困难,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以严谨的态度夯实服务发展的坚实基础,用经得起时间、历史和人民群众检验的实绩来体现对党的忠诚。
“木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身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新时代的奋斗者,让我们以忠诚涵养初心、勇担使命,在四“境”中进一步植厚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创造新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厚植爱国情怀讲好抗疫故事践行报国使命优秀论文篇五
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文中指出,“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人民至上,是一种使命责任,是一种光荣幸福,也是一种情怀境界。作为党的干部,我们必须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担当、为人民奋斗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追求。
坚定人民支持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从新生到强大,一路坎坷、砥砺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和底气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走越近。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相互依存的“鱼水关系”,而不是“蛙水关系”,坚定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永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期盼作为我们担当作为的最大底气。
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使命”。“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做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切实把为民服务的宗旨使命落到实处。
坚持人民满意的“政绩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有无政绩,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有人民满意的政绩,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才有方向和目标。牢固树立起“发展为了人民”的政绩导向,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硬标准,把群众的反响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切实为群众做实事、解难题,以钉钉子精神把群众关心的事一件一件地落实好,时刻以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把“人民至上”的价值观融入到每一件工作中。
享受为民办事的“光荣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我们应该学习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是最大幸福”的光荣感和幸福感,把实现自身价值、追求自身幸福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把人民群众的笑容作为自己工作的无上光荣,把人民群众的口碑作为自己工作的最美奖杯,做在其中、乐在其中,努力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坚定不移进行到底,才能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
涵养人民至上的“情怀境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至上,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境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孔繁森同志说:“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心怀人民,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成绩;只有把人民至上的意识深深地烙在脑海中,才能时刻惦记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