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作文题材 > 议论文 > 精神议论文初二作文

精神议论文初二作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精神议论文初二作文8篇

易中天说:"中华民族最富有的是精神财富。"以昨日为坐标,民族精神绽光彩;已经是为起点,少年精神放光芒。下面一起来看下精神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精神议论文初二作文

精神议论文初二作文篇1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曲曲折折,回首新中国五十七年的艰难历程,中国人民在困境中追寻着黎明的曙光。面对五十七年的风雨沧桑,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可以挺直腰杆,拍着胸脯,字正腔圆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历过百年奋战的中国又蓬勃奋飞了,她博采众长,坚持创新,勇于探索,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神舟升天,实现了我们的飞天梦;2008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期待的一年,举国上下,国人一致呼喊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国家的富强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珍惜这个世界。善于发现生命是点点滴滴的美,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敏锐的思维,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说,人文素养更是立身、立国之本、是成功的关键。然而,人们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就势必造成了对人文素养的忽视,所以就有了在风景如画的景观大道上打赤膊,在绿化树上晾衣服,刚装的电话亭里电话不翼而飞这类尴尬现象,所以才有了打着翻新的旗号对人文景观的痛下杀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不惜破坏当地环境的可悲局面。

我国的历史底蕴深厚,也不乏人文大师,一个国家民族素质提高了,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尚;这样,我们就无愧于五千年闻名中外的历史,无愧于祖辈们打下的天下。

我们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今天的勤奋学习是为振兴中华,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沉睡的心灵苏醒吧,源远流长的古文明,需要我们传递,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等待我们传承,让我们扬起梦想的风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时代文明人,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种理想,收获希望,让这个五千年文明历史古国,日月同辉,地久天长!

精神议论文初二作文篇2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若要在礼仪,文言文,科技等中分个孰轻孰重,我会毫不有的选择文言文。我为何出此言呢?其实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度大自然的探索,每一个惊人的成就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失败,甚至出现了血的教训:在这时为了延续种族,传承是重中之重!

以口述而代代相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但总会出现记忆的偏差,导致知识的不完整。所以人们学会了记录,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她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文言文的出现,让许多千古名篇涌现。引人遐思的《桃花源记》,余味无穷的《湖心亭看雪》,磅礴大气的《望岳》。即使在新文化运动时遭到了排斥,即使现在她已经不是常用语,即使她较于我来说是那么晦涩难懂,都无法掩盖它的光芒。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任何对与错之分,只有繁与简之区,亦或者说它的价值与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中国语言文字一家,任何一个我们都不应放弃。

如今,上天赐予我机会生长在中国,有机会接触文言文。我想要去传承,无论文言文到底有多深,无论她是否常用,即使我现在文言文的知识还十分浅薄,但我愿意我的绵薄之力去努力学习,来表达我对文言文的崇敬之情,在学习路上一步一步稳妥的走下去。

精神议论文初二作文篇3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再穷,也得有点志气。低三下四,即便讨得一点,也会受人轻慢。午餐幸运地吃到一点“嗟来之食”,晚餐再去乞求,可能就要吃“闭门羹”了。人们敬重的,永远是那些自强不息、知道别人的脸色和自己的血色,知道别人的语调和自己的格调的人。

即使艰难,也得有些骨气,否则,这一次被人抬起,下一次瘫倒之后,就可能连同情的目光也得不到。今天的呻吟哀号,得到别人的抚慰,明天再呻吟哀号,就可能让人鄙夷和厌烦了。能够感动人的,永远是那些能够全力抵抗挫折,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奋力站起来的人。

唉声叹气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祥林嫂式的可怜相,有时唤起的恰是一种冷漠:自己糟蹋自己,别人又怎么抬举你?

如果你想依靠别人让你保持站姿,别人就只好拴个绳子把你吊起来,但要知道,那种方式与让你死的方式最接近;如果你想依靠别人使你往前走,别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前面牵着或从后面推着,但要知道,那其中包含着一种把人不当人的味道。

人是有尊严的,放弃了这一点,任何人都会不堪入目。保持精神是维护尊严的重要途径。

即使很累,也要把自己的`耐力发挥到极限,咬紧牙,沉住气,才能走过一段艰难的路。坚持,最能使生命美丽,最能使人感动。为了轻闲而宁愿忍受屈辱的人,绝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轻闲。

人有精神,别人就不会以蔑视的目光注视你,就不会以一种飘忽的眼神对待你。即使你穿着一般,即使你干着粗重的体力活,即使你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小人物也需要一种浩然之气。“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自己放弃了自己,自己对自己失望了,任何外来的关心,任何外来的照顾,都只是别人的一种态度,一种姿势,对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形象都无济于事。

别人可以给你一点钱,可以给你几句安慰的话,但没法给你一种力量,没法给你一种精神。缺乏脊梁骨的人,谁也没法让他抬起头。

精神议论文初二作文篇4

中国,这个孕育了五千年的孩子,从繁荣走向毁灭,又从毁灭走向繁荣,一次次打击让这个“孩子”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人说他在腐朽,我说,没有!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从封建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之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精忠报国的岳飞,写下浩气长存的《正气歌》的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李大钊,都说明了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始终与刚正不阿同行!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时刻有着面对诱惑时的那份坦荡!这正是五千年文化所孕育出的不朽精神!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顾客在网上购物,看到一台相机后,想买但又不放心。于是网络店主回复了一封邮件,讲述了这个唐山店主的父亲,在地震中为了完成对朋友的承诺,为了一台相机而死在了废墟中……这份足金的诚信,在生命与诺言之间,从容地选择,然后,死亡。这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吗?一台相机用生命来换,这超乎想像的事迹,说明了中国,不会腐朽的传奇!

司马迁,《史记》的作者,有人知道他写《史记》过程中的艰难,但是他还经历了更严酷的摧残,受到“宫刑”……这是对人心的扼杀,肉体的毁灭,但司马迁在痛苦过后,继续了《史记》的编写,最终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巨作!是啊,即使身心受到多大的摧残,但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来说,这是对人的磨练,是中国告诉我们要坚强!

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了。中国这个国家积极应对,救出了一名名中华子孙,血脉相连的中华儿女情,让我们一起面对这次巨大的考验!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死亡人数仍然在增加,而被救人数也在增加……

面对亲人的离去,死亡的恐惧,中国人用更加坚决的态度来面对,让在废墟下的人创造了7天6夜的世界记录。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渴望与不放弃的精神,中国胜利了!这是人呢吗对祖国的回报!感谢中国给我们这永不放弃的希望!

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朴实,这是中国给我们的最好礼物。有了这份朴实,到困境面前,我们总能不紧不慢的度过困境。同样的一件事,中国人一定会埋头苦干,直到完成,这就是朴实;不攀比,这就是朴实;不骄傲也不低头,这就是朴实……

你曾仔细听过风流过水的声音吗?那是多么美妙而和谐的旋律,没有词可以形容她。我知道,那是中国在“欢笑”,纯洁的笑声,回荡在耳际。中国,纯洁的净土,孕育了炎黄子孙,给了我们一切,自己却不求回报,这才是真正的中国!

中国,不会腐朽!因为她饱含天地灵气,拥有美好品质,坦荡,诚信,坚强,不屈不挠,永不放弃……这些精神,不也正说明了,中国,永不腐朽!

精神议论文初二作文篇5

根须飘动,再充足的阳光也唤不起绿萝的生机;依托石子,生命的活力自然迸发,枝繁叶茂。

绿萝的生长固然需要适宜的条件,但缠根之石才是生命力迸发的源泉。石子虽小,却成为绿萝不可或缺的依托。有了依托,枝条才能延伸出一片绿意。

人,又何尝不是一株渴望生长的绿萝呢?目光汇聚在远方,便努力抽枝发芽,却在接近希望的那一瞬枯黄。静而思之,竟没有依托精神之石。人,不过是一株绿萝,但却是一株有精神的绿萝。依托精神之石,生命才会枝繁叶茂。

人总是渴望绚烂而又神秘的远方,疯狂地抽枝、伸长,却渐渐忘却了最初的梦想,任由根须在水中飘动,枯黄时才幡然醒悟。渴望远方无可非议,但依托精神之石才是明智之举。在生长前,我们应紧紧缠绕精神之石,坚定自己前进的目标,铭记最初的梦想。每向远方延伸一寸,便用目光衡量与梦想的距离。依托信念,依托梦想,依托精神之石,每一次抽枝都满怀激情,每一次延伸都充满理性。当绿色的枝条触碰到渴望的远方时,我们也许会欣喜地发现,依托精神之石,不为生长而生长,却已是枝繁叶茂。

瓶中的绿萝毕竟还是养尊处优,尚且需精神的`依托,处于飘摇风雨中的人们更感精神依托之可贵。

时代黑暗,风雨飘摇。呼啸的狂风卷去了没有精神依托的浮萍,粉碎成历史的尘埃。而有精神之石作为依托的仁人志士却傲立苍穹,屹立不倒。东坡没有被“乌台诗案”压倒,因为他经历了精神的突围;陆游没有为退居后方而一蹶不振,因为他仍怀壮志豪情;左拉没有因世人的辱骂而放弃控诉,因为他有智者的良知。他们的根系紧紧缠绕着坚实的精神之石,千磨万击使他们越发坚劲,凌厉的风夺不走他们的灵魂。渐渐的,枝繁叶茂,绵延在永恒的历史中。

人便是这样一株绿萝,依托着根间的精神之石。阳光充足时,依托精神之石追求远方,生机勃勃;风雨肆虐时,依托精神之石坚守自我,顽强不屈。

依托精神之石,绿意才会永恒。

精神议论文初二作文篇6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题记

当三月的春风吹绿了大地,万木吐露芬芳的时候,我们不免想起那位火红年代里的忠诚战士雷锋。雷锋22岁就英年早逝了,可就在这短短的22年光阴里,雷锋无时无刻的发挥着他的光和热,帮助老人订票,帮助施工队建设雷锋在他那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雷锋精神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对同志的关怀,对工作的负责,对人民的奉献,对国家的忠贞。无论是从前的流金岁月还是当今的现代社会,雷锋精神无疑是树立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是构建和谐家园的指南针。雷锋精神时刻提醒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但是,对于一度以雷锋精神而骄傲,而自豪的华夏子孙来说,雷锋精神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又有多少人回弯腰捡起一片垃圾呢?当老人摔倒不敢去搀扶;当路遇乞丐不愿去施舍;当类似“小悦悦事件”层出不穷;当有人捐款却换来质疑,讽刺与谩骂;当做好事也成了一种交易,一种炒作,一种骗人的手段时,我们看到了国人的冷漠,道德的沦丧,我们不禁叹息“雷锋精神真的已经离我们远去?”

可当我得知实验中学一名九年级学生拾金不昧,把捡到的手机千方百计地换给失主时,我欣然一笑,感觉如沐春风,因为我惊喜的发现雷锋精神并没有完全消失,他在我们这一代心中得到了传承。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在也不会为温饱问题发愁,人们在也不会穿打着补丁的蓝布衫。有些人会说“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可我觉得我们不能忘记雷锋,更不能丧失那闪光的雷锋精神。无论我们的物质多么丰富,科技多么发达,一个没有奉献精神的民族,是不会崛起的!

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一心为他人的高尚节操,讲文明,树新风,让雷锋精神永垂不朽,世代传承!

精神议论文初二作文篇7

他,是一把雨伞,在困着心中撑起一方晴空;他,是一个眼神,为贫者送去关怀;他,便是雷锋。

雷锋,一个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他很普通,但普通中透露出一丝伟大。人们称赞他“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是的,他凭借一颗善良的心,赢得了万众敬仰。可遍观当今社会,作为与雷锋相同的炎黄子孙,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活雷锋”呢?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来便具有善良之心,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普通人;不管你是健康还是贫瘠,你都会拥有它,不离不弃。可将它发扬光大,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社会正在一步步前进,可人的善良之心却被“欺骗”遮蔽,人们不再学雷锋,也不敢学雷锋。人们害怕自己帮助别人后却遭到诬陷,害怕见义勇为得不到认可,雷锋精神正一步步被世人遗忘。

也许雷锋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不能被泯灭。善良,也许不是最好的疗伤药,但他却能让你的心灵感到快乐,仍内心感到充实。

曾记得,汶川大地震时国民的的捐款。当我们热血沸腾,毫不犹豫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时,难到你觉察不到欣慰吗?当受伤的灾民抬起头,露出笑容,难道你觉察不出幸福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延续啊,这种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真谛。

朋友,带上雷锋精神一起出发吧,同到天涯海角,不求回报,不用让人知晓。带上它,你会发现心底那份爱的种子在悄悄发芽;带上它,便拾起了遗失的美好;便照亮了人生。朋友,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理由也有义务传承雷锋精神,有必要让雷锋精神永驻心田。

精神议论文初二作文篇8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群芳之首。然而,梅毕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雨雪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更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性和独特的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他都能以坚韧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固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的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霄,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蓬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轻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茵葱葱笑迎风霜雨雪,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将军。而修竹呢,它使人想起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宠,更不盛气凌人,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清高淡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他不求闻达于芒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顷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勇士,而弯弯新竹,却又像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像一队队、一排排跨马挥戈的军团,而当漫步于两旁茂林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博大的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哪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长。他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笋做的菜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凉席、竹家具、竹胶板、竹筷等竹工艺应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竹椅、睡的竹床、吃的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枝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扫污垢,就是竹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副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575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