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征文1500字优秀范文10篇(2)
推荐文章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1500字优秀范文10篇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1500字范文五
选调生驻村扶贫小故事 品“夏秋冬春”之味
夏风徐徐,选调生到村任职马上满两年。翻开工作笔记,松了一口气,这两年贫困户烦恼的问题解决了,心里的几块大石头也终于都落地。也还紧着一颗心,总是思考在扶贫工作中学到的群众工作方法,如何在四季轮换中久而弥新。
夏,像青草的味道,带着一丝青涩和懵懂。
2018年的夏天,我正式到任职村报道。蝉鸣不绝、烈日难捱,心情激动也懵懂。刚到任职村的那个夏天,我这个“新手”还闹了几个笑话。一次是被村支书“笑话”。报道后的第二天,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先到村里16户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民情村况。在王大爷家走访的时候,路旁突然蹿出一条小狗,我问村支书:“书记,这是什么品种的狗啊?”村支书一笑说:“我们村里的‘土狗’,哪有什么品种啊,非要说的话,学名叫中华田园犬。”一次是被爸妈“笑话”。在到杨大娘家走访前,村支书说:“家里就他们娘俩相依为命,杨大娘都上灵床子好几次了。好在现在身体还硬朗。”我一直记得这个“上灵床子”的词,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没好意思再问支书。晚上回家后,饭桌上我问妈妈:“今天走访的时候,支书说杨大娘上灵床子好几次了,这是什么意思?”妈妈说:“这是当地老人的方言,就是说人快不行了又挺过来的意思。”妈妈笑我是本地人却不懂本地的方言。一次是被同事“笑话”,在去别的乡镇互相学习、检查扶贫工作的时候,同事问我地里那绿油油的是什么,我说:“看起来是韭菜吧”,他笑了笑说:“那是小麦。”笑我不懂农业知识,“张冠李戴”。
刚出大学校园的我,仿佛和农村“格格不入”,跟不上节奏。总是带着青涩,总是带着问号,总是闹出笑话。但我的感觉也像小青草一样,青涩的同时吸收着阳光不断成长。
秋,像小麦的味道,带着一丝清香和喜悦。
自从走访完,有一件事心里始终放不下,那就是郭大娘住的房子。这个房子是多年的老房子了,地面都还是土地面,房子中间有条裂缝,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村里之前就已经和扶贫办申请危房改造,要给郭大娘重建房子,但郭大娘始终不同意。到村后,我通过镇扶贫办与村镇银行对接,村镇银行帮助郭大娘承担政策外的资金,可郭大娘的工作怎么也做不通。我们村班子几个人愁得抓耳挠腮。后来支书提议:“郭大娘不愿意改造危房是心里有心结,我们先帮她解决家庭矛盾去。”原来郭大娘有一个已经分家的儿子,但郭大娘和儿媳有矛盾,自己一个人住。后来,经过我们一番劝解、多次到双方家中做工作,郭大娘和儿媳的积怨已深的矛盾解决了,郭大娘从“老年房”搬到了儿子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收获的是郭大娘的一声声“乖儿”。乖儿,是我们当地的方言,就是好孩子的意思。每次我去大娘家,大娘都亲切地唤我一声“乖儿”,她住得亮堂了,我心里也敞亮了。
冬,像梅花的味道,带着一丝清逸和暗香。
冬天去家里送棉衣的时候,程大娘说:“你们想得真周到。”虽然话不多,但是大娘的笑就是最大的肯定。
解决完了郭大娘家的问题,我也想抓紧解决程大娘的问题。程大娘是我一对一帮扶的隔壁村的贫困户,她家的问题更为复杂。程大娘有一儿一女,儿子患有智力障碍需要人照顾,女儿嫁到外乡镇来回不便,程大娘和儿子两人一起生活。问题是全村都在往社区搬迁,她却迟迟无法“上楼”。她和侄子的宅基地存有纠纷,需要补交的钱拿不出来。我向村里提议后,给镇里打报告,在村里开会公示,理清产权。程大娘家住进了安置房,成功上楼。
再一次到程大娘家走访的时候,她说:“住在楼上干净很多。现在慢性病有看病的卡,住院可以先看病再缴费,报销后自己交很少的一部分,低保也够俺娘俩的生活,兜底保障让俺少了很多担忧。”
春,像暖风的味道,带着一丝柔软和温暖。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我也在不知不觉中从“大学生”变成“选调生”,群众工作、扶贫工作也“一回生二回熟”,变成了日常。为了增加家庭收入,王大姐和丈夫都出去打零工,每次去走访的时候都是王大姐的儿子在家。第一次去,我敲门后他马上就开门了,我嘱咐他:“小朋友,下次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先问是谁,在猫眼上看看认识不认识,再开门啊,注意安全。”后来再去他就记住了。他会跟我说很多上学时候的事情,我则关心他:“学费都免了吗?生活费够不够?你姐姐的工作考虑得怎么样了?”王大姐说:“每次你来走访完,我回家后儿子总是会跟我说,妈妈,那个李姐姐又来咱家了,这次给带的是米和面。李姐姐还说有就业岗位,问姐姐要去不。”“李姐姐”是我的又一个称呼,小朋友对我信任的称呼。
夏秋冬春,四季轮换。近两年的驻村扶贫工作有笑有泪,会因为一个个亲切的称呼开心,也会因为连续一个周加班到两点累得偷偷抹眼泪。但当初选择到村任职的时候,悄悄许下的心愿如今依旧记得、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1500字范文六
充满乡土气息的扶贫故事
那是在2014年秋天的一个黄昏,在那个特殊的黄昏之后,我们由素未谋面到并肩作战,开启一段满载朋友谊、兄弟情的脱贫故事。在这段故事中,有你奋斗收获幸福的欢笑,有你郁郁寡欢的愁苦,也有你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有幸,我都参与了其中,扮演了这个故事的“配角”,我也庆幸自己担任过如此重要的“配角”,让我的人生留下奋斗的痕迹。
金秋,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一身脏兮兮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你是一个很害羞的“大男孩”。在那一次谈话中,基本上都是我问你答的模式,交流特别“机械化”。你也是一个率真的“大男孩”,我问你身上怎么这么脏,你说挖红苕弄脏的。我问你没有其他好衣服了吗,你说:“我这个大老粗下地干活,又不是去相亲。”我和你都笑了!
因“苕”而起,也因“苕”而脱贫。我见你红苕特别多,就问你有没有发展养殖的打算。我说你可以用这么多红苕来发展养猪产业。你说“毛猪价”现在特别“相因”(方言:便宜的意思),没有搞头。我就在你家泥坝子中与你交流,我说你可以把红苕打碎,提取红苕粉,再把剩下的苕渣用于养猪。一来可以把红苕粉卖钱,二来可以养猪,这不是两全其美吗?你犹豫不决,我就大胆地替你做了决定。先到乡上询问了帮扶政策以及贫困户养猪补助等情况,我晚上在电话中与你畅谈,与你说明了相应政策。最终,免费提供10头猪仔,于是就这样开启了养猪致富的奋斗历程。
因“猪”起,注定会幸福。那年,是一个丰年。你家有4、5千斤左右玉米入库,红苕不计其数,稻谷有2千斤左右入库。我开玩笑地对你说:“现在人有吃,猪有吃,更何况你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光杆司令”,那就甩开膀子干。那年猪价有涨幅,你增收了。慢慢地,我发现你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你是一个“不知足”的人。你在电话中对我说,你想多养点猪,但是……但是没地方养。听说你的诉求之后,我心急如焚地联系乡上工作人员,询问猪棚建设补助情况。“天助你也”,恰好有符合你需求的政策。后来,经过多方的努力和协调,政府出资你投工,猪棚圆满建成了。就这样,开启了饲养母猪和仔猪的双线“战斗”。你精心呵护母猪,期待早日生仔;你努力饲养仔猪,期待早日出栏。在你辛勤努力下,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努力经营着你的梦想,终于迎来了“大丰收”。猪价陡增!一斤毛猪达到17、18元。“皇天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在你辛勤奋斗下,你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修房子,迎来女主人。在你发了一笔“猪财”之后,我对你说:“你不能挥霍你的‘血汗钱’”。我开玩笑地对你说,现在你家里的猪棚都比你住的环境好了。面对破旧的房屋,你瞬间红了脸。你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修建新房!我又到乡上询问,了解贫困户修房补助的问题。我替你问清楚了情况,按照文件要求,你一个人只能享受20500元的异地搬迁补助款,同时修建的面积有限制,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25平米。我细心开导你,人均补助标准和面积是有限制的,贫困户不能因扩建房屋面积而增加经济负担,不能因为修房而“负债累累”。通过沟通、交流,你满怀信心地对我说:“房子小点就小点嘛,等我以后挣钱了,脱贫了,再为自己盖大房子”。后来,村里人见你踏实勤快,见你吃得苦,见你为人本分老实,纷纷为你这个未婚大龄青年介绍对象。最终,房子修好了,也迎来了女主人,真的是双喜临门,人生到了巅峰!
脱贫不脱政策,你继续干着老本行,把你的梦想和奋斗延续。我在想,为什么你能实现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其实理由很简单。你不懒,不等政策兜底,不靠别人救济,你有自己的双手,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
一段历程,在奋斗的路上总有太多的苦与泪。当一切过去之后,回过头看来时的路,内心又充满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幸福生活未完待续——扶贫路上,致敬不平凡的你。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1500字范文七
“燃烧”的青春路——一名90后的扶贫故事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乡村伴随着我的成长,也从小感受到父母劳作、生活的艰辛。走出乡村,去更广阔的天地,是我年少的梦想。在省会合肥四年的大学生活,身边的同学,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各个地方的,相处之下,也让我感受到了大都市和乡村的不一样。毕业的那几个月,和同学穿梭于各种招聘会,有很多条件不错的公司向我抛出橄榄枝,有很多平台可以让我施展才华。辅导员打来一个电话,一次十多分钟的通话却影响了我,“你是党员,选调生村官是个很好的选择,家乡也有你的用武之地,父母也希望你能回家。”一夜的苦思冥想,最终决定告别我曾经梦想的地方,踏上回乡的动车。经过层层测试、选拔、培训,很幸运地成为了一名选调生村官。
2017年10月根据组织安排,背着背包,拖着行李箱,我来到了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横塘岗乡百子庵村。因是中共党员,一到村我就被任命为村书记助理,同时也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本就在农村长大的我,到村后很快便适应了村里的生活,积极协助村书记抓好脱贫攻坚以及村级事务管理工作,并与当地村干部、驻村队员以及村民们打成一片,大家习惯喊我“小刘”,我的扶贫故事也从此刻拉开了帷幕。
“能说会道,挺招人喜欢的小伙子。”农村长大的我深知获得群众信任支持的重要性,到村以后,我和村书记隔三差五地到村民家中走访,陪留守老人聊天、倾听群众所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帮周边农户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在对群众工作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我主动参与到入户过程中,和乡亲们话家常,了解他们最关心的问题。随着驻村时间的推移,和群众越来越近了,每次入户,村民见了我都会一边嘘寒问暖“小娃娃来村里习惯不”,一边让我吃馍、喝点儿自家做的茶,如果入户正好赶上饭点儿,热情的乡亲们还会拉我尝尝自家的菜蔬,喝一碗凉凉的绿豆汤。我也很快就和村里群众混熟了,就连十里八乡的大娘婶子们见了面也能拉着我这个“小刘”唠上半个多小时,为此,乡里的年轻同事、老干部见到我还笑着调侃说我是“女性之友”。
“干活认真,挺实在的小伙子。”刚来驻村时其实还是有些不适应的,每天与村书记频繁地到农户家里入户走访,考验的不止是体力,更是与群众交流时的耐力。有时候,晚上冒雨入户,山区的路本就比较崎岖,雨后更是难以行走,入户回去以后,我仿佛是一个“小泥人”。有时候碰到不能理解我们工作的群众,心里难免还有点憋屈。甚至于刚开始工作时连家人都由于不理解经常抱怨。周末、节假日常常加班,有时候两个月都回不了家,夜里忙完了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带着关心和埋怨的语气:“就你一个儿子,也不知道回家看看,不要这个家啦?”直到妈妈在电视上、新闻上看到脱贫攻坚专题节目,看到新闻里他的宝贝儿子在干的扶贫工作,那天晚上打电话和我感叹道:“没有想到扶贫工作这么要紧,给贫困户带来这么大的改变,怪不得经常加班,你在那边好好干,注意身体,别熬夜太厉害了,有空还是要记得回家的。”
“踏实肯干,挺值得信赖的小伙子。”也许是干宣传工作的原因,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我习惯性拿着手机挨家挨户给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模范户照相、做展板,从贫困户中选出一批勤劳能干的脱贫典型,把贫困群众的模范事迹写成简报积极投到各大新闻网站并在全乡张贴宣传,积极引导农户转变思想观念,克服过去的“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找项目发家,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树立起脱贫的勇气和信心。村里很多贫困户在看到自己上了“新闻”后,有时候路上撞见我笑着说,“小刘,你看我又上新闻了,邻居们夸得我心里暖洋洋的,我这干活更加有干劲了。”
“来时一身书卷气,如今两袖泥土香。”回首这三年,忙碌而充实,简单且幸福,有辛酸,有汗水,但更多的是收获。我曾以为是我选择了村官这个岗位,现在渐渐明白不是我选择了村官岗位,而是我有幸被选中,有机会能够为家乡农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我的扶贫故事不一定精彩,也远远没有讲完,重要的是讲故事这种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脱贫攻坚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工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脱贫任务,古今中外都没有先例,这是对人类减贫事业的巨大贡献。而身处这项伟大工程和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当中,本身就足够精彩!试想,如果把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中所有人的脱贫攻坚故事都讲出来、汇集起来,该是多么精彩、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