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主题征文五篇
推荐文章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2020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主题征文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主题征文篇1
古语有言曰:“有才无德,行不远。”一个没有道德,没有教养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与才华,也难以成材。
教养是一个人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教养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一个有教养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社会的赞许;反之,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会让人心生厌恶,从心底里看不起。
前不久,深圳航空公司一趟航班因台风取消,旅客不满航空公司的安排,便指使一群“熊孩子”去占领柜台。家长这么做看似聪明滑头,实则愚蠢至极,他们以为孩子小,闹一闹也不会被怎样,却忽略了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没教养,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家长没教养。如今许多家长片面强调孩子的学习,却不注重教养,这于买椟还珠有什么区别?相对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更应该大声疾呼,“不能让孩子输在有教养的起跑线上”。可见,教养对于孩子优秀人格养成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共享单车无疑给人们带来了便利,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缓解工作疲劳,方便人们的出行,因此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问题接踵而至,一些骑行者只为了方便自己,不考虑他人,将车骑入不方便与他人共享的地方,更有甚者拆卸部分零件据为己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素质低下,教养匮乏。一个有教养的人,必然是一个做事有分寸,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而一个没有教养的人往往个人素质低下,自私自利,明哲保身甚至落井下石。可见教养对个人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影响。
如今公众人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日常生活,总有人带着不良目的对其进行歪曲,大肆宣扬,企图引起舆论关注。这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更是没有教养的体现。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谁也不想成为被言论被攻击的对象,可是有些人却恶意攻击他人,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抛在脑后。一个有教养的人,必然是一个尊重他人,善解人意的人。可见教养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有很大影响。
教养反映的是一个人本质上的品质与道德水平;教养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对人对己的态度和行为;教养反映的是一个人自内而发的气质。一个拥有良好教养的人一定能具有内在高尚品质的人,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折射出其内在的品质,从而让他的行为变得优雅而从容,良好的教养能使人心里馨香弥散,清风荡涤。
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主题征文篇2
一个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正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具有崇高的教养。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可让别人产生一种敬意与尊重,可见,良好的教养是做人的根本。
一个人真正的教养,往往能化解不合,体现人格魅力。
康熙年间的尚书张英家人因与邻居为整修府第而发生争执,张英得知后只作一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后立即让出三尺之地,而邻居也深受张英教养的感染,亦让出三尺。正因为张英有教养,得以有六尺巷的美称;正因为让他崇高的教养感染了邻居化解两家的恩怨,和睦相处。他的修养,让他的人格魅力彰显与世。
一个人真正的有教养,体现了他的谦虚与低调。
陈寅恪先生周游列国,通晓20多种语言,可他在清华填表时只填了两种通晓语言——德语和梵语。在香港逃亡时,日本人想要暴力的使他做事,他突然用很流利的日语出来交涉,连家人都不知道。先生博学通识并没有刻意的“显摆”,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内在的修养使他变得谦虚,低调的做好每件事,这便是他有教养的体现。
一个人真正的有教养,往往藏在他最得意的时候。
英国文豪萧伯纳在外面游玩时与一位小女孩聊得十分投缘,分别时,他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和萧伯纳聊了很久”,未曾想到小女孩回了他同样的话。萧伯纳听后深刻的反省了自己,试想一位处于事业得意闻名于世的名人被此“回击”了一番而未感到有损颜面,而是虚心学习,这正式他内在教养的体现。
教养,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大度、是一种气魄,是一种风格,是那么清新自然,那么无尘无染。正是有了教养,才有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洒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
近来社会上人们无教养的现象愈加严重,在南通市刚投入市场的城市自行车丢的丢,坏的坏,有的被锁在了自家的楼道中,有的甚至被抛入了河中,这些都是无教养的表现,使社会变得杂乱无章,这不该是现代人所呈现的。
芸芸众生,都在奔走,熙熙攘攘,不绝于途。我们要在所走的每一步都留下教养的芬芳。
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主题征文篇3
自然界的飞鸟,没有那一只不是双翼共同发育,同样发达的。只有两个翅膀一样强健,羽毛丰满,才能够在蓝天之上矫健地飞翔。反之,如果两翼之中,任何一只残缺、萎缩,或者无力,另一只如何发达强健,如何羽毛丰满,又如何天高云淡,浩宇辽远,它也一样难于飞翔。
生活中,物质与精神,人文素养与经济建设,一样是我们前进与发展的双翼,两个翅膀,如果顾此失彼,不能协调发展,我们同样会举步维艰,更不用说飞翔了。
由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物质匮乏的年代太多了,所以,人们似乎对物质更为重视,"仓廪实而知礼节""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物质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就是这物质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思维方式导致我们在现实生活里物质先行的行为习惯,于是,一味地强调经济发展,物质建设,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野蛮开采,"在我之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污染生产,掺杂使假、尔虞我诈的商业运作等等,虚假的物质繁荣、经济发展的背后,掩盖着重重的人文道德危机,持续性发展之于现实,之于民众,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泡影。
这些,正在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慢慢酿造着一杯难以下咽的苦酒,而我们,在一个人文科学素养极度匮乏的时代,不得不吞咽下这难以下咽的苦酒,经受着人文素养与物质发展失衡而带来的折磨。
2003年的春天,毒菌飞播,非典肆虐,整个中国,成为了一个可怕的春天,一个人人戴口罩的白色春天。
据科学家分析,这一恶果,其根源就在于自然环境的恶化,现代科学技术的滥用。人类的无知与自大,偏失与固执,让人类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自然环境如此,人类的生存环境如此。
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一样如此,一样在经受着人文科学素养缺乏的折磨。
2003年年底的一天,重庆市开县境内,一口石油天然气开采并发生井喷,死亡达数百人,这本已是非常沉重,非常悲哀的事件。
但是,还有比事件本身让人更沉重,更悲哀的事情。
事故平息后,有关部门开始向附近的受灾农户理赔,那些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幸存者一下子获得了几近天文数字的赔付,获得了一座座"金山银山"。
但是,这一座座"金山银山"却压垮了人的精神,击毁了人的道德防线,山村生活的平静从此被打破,原有的人际秩序、道德构架面临重建,多少人大悲大喜,多少人啼笑皆非,多少人彻夜不眠……风骚妖艳的少女、少妇争着要嫁风烛残年的老翁,叔舅姑姨、大哥大嫂抢着要抚养父母双亡的遗孤……人们吵闹、哭叫,但目的非常明确,都是奔着巨额的赔付,奔着"金山银山"而来。这一切,无疑雪上加霜,让那些失去亲人,本已失去家园,本已悲痛欲绝的人,更感受人世、人生的冷漠、残酷,无耻与露骨。
够了,不说了。
这样的情境,这样的情况,社会可以快速发展,经济可以腾飞吗?
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腾飞,必须依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在过去的年代里,我们缺乏人文素养,如猛兽与强盗一样地活着,但这一切亦不为过,英国人不是说过,"一夜间可以出个暴发户,三代人也不一定培养出一位绅士。"
不过,时不我待,重视人文科学素养的提高,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已经成为刻不容缓。
非洲有句谚语,"有时,好的心情比好的味道更重要",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不少时候,精神不好,即便物质条件再好,我们一样备受折磨,如坐针毡。重视人文科学素养的提高,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因为,那是我们自由翱翔,快速飞进的双翼之一。
精神与物质,缺一不可!
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主题征文篇4
林徽因说:“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是啊,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有多少人沉浸于灯红酒绿之中,将道德素养放在一边,从而迷失了自我。
王华同学对自己的公民道德素养评价是A等(优秀),他的理由是:“政治学科考试每次都是95分以上。”而同学对他的评价却是C等(合格),同学们的理由是:“不愿意帮助同学,集体活动不积极。”王华的政治成绩虽然好,也只能说明他学习刻苦努力,并不能证明他公民道德素质高。因此,我们要把道德落实在行动中,让道德素养回归生活。
我国领导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成绩好,道德素质高是上品;一个人成绩好,道德素质不高是危险品。”在山西省的一所中学里,人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一位男同学背着另一位同学,从教室到宿舍,从宿舍到食堂,一背就是三年。三年前因为疾病失去了行走能力,作为同学主动承担起了责任。三年里,两人成绩十分优秀,并且是三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优。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道德素质的回归。
或许你会反问什么叫道德素养,我无法做出科学而准确地回答,只能例举一些生活现象来说明。
清晨,小区附近一些大爷大妈们恣肆地跳着吵人睡眠的广场舞;公园里,宠物狗在草坪上随意大小便;傍晚,居民楼下用来招呼人的鸣笛声不止……这些都是道德素养缺失的表现。
有两条微博信息所记载的便是道德素养高的表现:一条是讲敬老爱老,一条是讲践行环保。打工的刘师傅,用拉货的三轮将年迈父亲载上,逛广场看夜景,他说白天三轮不能上街,只有晚上才能出来逛;17个月大的孩子干了“坏事”,将一个塑料酸奶盒子丢进趵突泉的水池里的,年轻妈妈做出惊人之举——冒着跌落水中的危险用手中的伞努力将塑料盒子勾上来放进垃圾桶,她说,良好的行为是做人的根本。博主最后评论说这位“绿色妈妈”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眼沁人心脾的“趵突泉”。
或许你会说,多么稀松平常,生活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做不到,或者是不愿意去做,所以才有法律来强制执行“常回家看看”,才有公交上是否让座的争论不休,才有老人跌倒要不要去扶的尴尬,才会有要不要向雷锋学习的全民讨论,才会有挟尸要价的铜臭,才会有小女孩为路人撑伞的美丑辩论……
因为人性的善良,因为执着的坚守,因为质朴的大爱,所以他们成为无数坚守良心和责任的普通人的代表。看看那些站在领奖台上和永远不能站在台上但让我们无数次感动的道德模范,大多是一些农民、学生、医生、司机、教师、军人或社区居民,在他们嘴里,有一句看似口号式的话语“这是我应该做”,这不是套话,这是人性的根本。
素养听起来似乎抽象,做起来其实很简单。很多行为都可以彰显道德素养,比如公共汽车上为老人让座,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大国,作为其中的一员,应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要让道德素养缺失。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争做一个有道德素养的公民,让道德素质回归生活吧。
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主题征文篇5
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枝头鸟儿成双对,情人心花开。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小燕子!
楼层上出现了一些黄兜兜的鸟窝,不时会有两只鸟儿来回飞着。过了几天,就听见“唧唧喳喳”的声音了——是雏鸟诞生了。每天它们的妈妈都会来给它们喂食,叼着虫子。
人们便没有打扰它们温馨恬静的生活,只是默默的注视着。
但现在,却没有了,心里报着疑问来看看。啊!窝没有了。窝哪?再看看地下血肉模糊的东西——是鸟儿的残骸,血淋淋的事实,让人揪心啊,让人愤慨!
或者,害鸟者们,是麻木的,是无情的,是冷血的!愤怒不至于发泄在几只刚刚出生的生灵上吧!
为什么?
素质。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是对“素质”一词经过几年来的探讨和实践,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种界定。这一界定对于人才培养来讲,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作为心理品质,这里所讲的“素质”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
其次,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没有知识作基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便不具有必然性和目标性,但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素质。
第三,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的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外在形态(人的言行)来体现的,因此,素质相对持久地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的态度。因而,也有专家将人才的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身的态度。
当然,并不因为素质的相对稳定性而断言素质一旦形成就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它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因而它又会在外界的影响和冲击下,发生变化,有时可能是质的变化。从这一意义而言,人才的素质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也就是通过教育在这几个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