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初三年级素材800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感动中国》向所有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者表达了特别致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三年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1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最西端,气候干燥,黄沙漫天,冬冷夏热。樊锦诗一天只吃两顿,喝的是盐碱水,住土房、睡土炕、用土桌。“每天这里拍拍,那里拍拍,都是土”,她拍拍左右胳膊,比划着当时的情景。

  白天去洞窟,必须要爬蜈蚣梯。

  什么是蜈蚣梯?就是一根棍子上分出不同的短叉,通过攀爬这些短叉上下的“梯子”。“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梯子’,还那么高”,81岁的樊锦诗一边比划一边往脚下看,宛如当年站在梯子上那个心惊胆战的小姑娘。

  因为害怕,樊锦诗每天都会在身上揣几个干馒头,尽量不喝水,少去厕所,以免攀上爬下。

  现实生活如此艰苦,而洞窟里却宛若仙界。“完全是两个世界,陶醉、震惊、震撼,反正怎么形容都可以,简单说就是太美了!太好看了!内容太丰富了!”

  当时,一些老画师在洞里临摹壁画,洞里没电,他们想出个土办法。早晨太阳从东边出来,洞窟坐西朝东,他们就拿一面镜子对着太阳,再拿一张白纸,靠反光来照明,就这么在洞里临摹,居然临出了许多艺术精品。

  还有敦煌研究所带头人常书鸿、段文杰,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物专家,却脚蹬布鞋,穿着打扮与当地农民无异。经过他们将近20年的整理,在几乎没什么经费的情况下,莫高窟初步有了个样子,看起来不那么破败了,樊锦诗心里很佩服他们。

  从此,这位江南姑娘尽心尽力做起敦煌文化的供养者。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2

  在那里,樊锦诗看了一个又一个洞窟,琳琅满目、云蒸霞蔚的佛国世界让她既满足又震撼,全然忘记了洞外的一切。然而,对于生在北京、长在上海的她来说,现实的条件同样“震撼”:住土房、吃杂粮,没有水、不通电,卫生设备匮乏。身体羸弱的樊锦诗因为水土不服、营养不良,只好提前结束实习。

  “离开了就没想再回去,这是真话。不能说我们大家都说那个,我就说那个。”我们面前的樊锦诗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可爱的人。

  但终究她还是回来了:“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这是莫高窟的独特魅力使然,也是我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职业操守。”

  不能让莫高窟消失“从常书鸿先生开始,莫高人始终有一种把这座人类文化瑰宝保护好的使命担当。”樊锦诗说,“把莫高窟完好地交给下一代人,无愧祖先、无悔后人,这就是担当,就是使命。”

  莫高窟15余公里外,有一个形似沙丘、又如流水的土黄色流线型建筑。游客在这里用数字化手段了解莫高窟的前世今生,再去窟区领略历史的风姿。

  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工程,是樊锦诗1998年起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17年间做成的一件大事。

  “与20世纪初拍摄的照片相比,很多壁画已经损坏模糊了。再往下发展,全都消失了怎么办?”自1978年起,这个问题就开始在樊锦诗的脑中盘旋。

  尤其2000年以后,急速增长的游客让她忧心忡忡。“洞子看坏了绝对不行,不让游客看也不行。”

  樊锦诗与同仁们不断探索,尝试让莫高窟“延年益寿”,甚至“容颜永驻”。

  一方面是对文物本体及其赋存环境的科学保护。在与国内外机构的长期合作中,保护者研究清楚了病害机理,保护修复了大量彩塑壁画,形成了一整套科学保护规范。

  另一方面,开拓性地建立数字档案,让莫高窟以数字化的方式“永生”。经过近20年的努力,“数字敦煌资源库”免费向全球开放。

  此外,樊锦诗还推动制定《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让莫高窟有了专项法规的“护身符”;她继承前辈的“爱才如命”,持续抓紧培养人才;她以广泛的国际合作引进了理念技术、培养了人才、开阔了视野……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偷不得懒,不能让莫高窟有半点闪失。”她说。

  50余载敦煌生涯,让水乡女子樊锦诗有了西北人的爽利。她似水,相信水滴石穿。她更似沙,低调平凡,与莫高窟久久相伴。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3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作为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领军人物之一,樊锦诗获得过很多荣誉。1963年,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为敦煌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6个春秋,至今仍在继续做着贡献。樊锦诗为敦煌莫高窟保护作出重要贡献,是文化领域、文物战线的杰出代表。

  在宣讲中樊锦诗介绍了敦煌文化灿烂辉煌的成就,强调了敦煌保护的重要意义,她从“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留住根脉,我们永远在路上”四个方面讲述她与敦煌之间的“情缘”以及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的研究、保护、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她带领团队致力于莫高窟的科学保护,敦煌学的深化研究,在全国文博系统率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制定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办法、建设数字敦煌档案。通过多方面努力创新性解决了莫高窟旅游开发与永久保护之间的矛盾,积极利用现代技术真正做到了让莫高窟走出去、火起来。樊锦诗强调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敦煌研究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几代莫高人的付出。樊锦诗表示,敦煌研究院成立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一代又一代莫高人传承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研究、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成绩。“新时代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不忘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莫高窟的保护乃至全国文物的保护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王吉德指出,“莫高精神”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是国家强盛、社会进步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广大文博工作者的共同精神财富,是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和强劲持久的精神动力。要大力践行“莫高精神”,深入开展向樊锦诗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扎根一线、爱岗敬业、择一事终一生的家国情怀,求真务实、敢于作为、使命在肩的担当勇气,改革奋进、矢志不移、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将“莫高精神”融入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践,争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4

  中国女排在取得世界杯11连胜成功卫冕后,收到了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队伍感到无比激动,备受鼓舞。同时,中国排球协会的每一名排球工作者也都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关怀、殷切期待中感受到了使命光荣、重担千钧。

  此次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不畏强手、敢打敢拼,郎平主教练沉着冷静、果敢睿智,教练员勠力同心、各尽所能,队员们顽强拼搏、坚持到底,战胜了美国、俄罗斯等诸多强手,以一场不失的战绩夺冠,实现了“升国旗、奏国歌”,为祖国70周年华诞献上了一分厚礼。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女排都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和爱护,多次接见女排时都给予鼓励和问候。其中,在2016年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中国奥运健儿勇创佳绩,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此次总书记的祝贺,是对中国女排队伍的又一次肯定,也给背后默默无闻、辛勤付出的排球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十分振奋人心。

  从1981年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上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起,中国女排开启了“五连冠”的辉煌岁月。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女排姑娘们发扬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国际赛场上一次次实现为国争光,让整个国家为之荣耀,让整个民族为之自豪,“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全国,给予了全国人民极大的精神鼓舞。随着一代代排球人的努力,诞生于“五连冠”时期的女排精神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承载老女排精神的年轻一代中国女排,同样在国际赛场上不断披荆斩棘,斩获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成为新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女排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从一个巅峰走向另一个巅峰,是中国社会巨大变革和飞速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建设者和同龄人。女排精神也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含义新的价值。身处新时代的当下,中国排球协会也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进一步把“女排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从做强做实青少年后备人才建设抓起,从全面提升排球项目竞技水平抓起,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排球人口抓起,我们将不负总书记的嘱托,保持昂扬斗志,不骄不躁,以“使命在肩、奋斗由我”的精神,怀揣体育强国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5

  1962年,樊锦诗作为北京大学考古系学生,被安排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实习并工作。父母当然不舍得,给学校写信,樊锦诗却拦下了。“我们那代人想法很单纯,国家需要我们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不过我没想到会扎根一辈子。”临走前,她和分配到武汉大学的恋人彭金章相约,三年后赴武汉完婚。

  40多年前敦煌还是个小镇,黄沙漫漫、尘土飞扬。“房子是用土块垒的,门还透风,冬天真没法待。喝的是井里的苦咸水,厕所又离得老远,我想过放弃。”樊锦诗坦承。三年后,没等到恋人的彭金章跑来敦煌,“如果老彭说你不去武汉咱俩就掰了,我肯定没那么伟大,就跟他走了。”然而彭金章什么都没说,翌年,两人结婚,开始了分居生活。从那刻起,樊锦诗“彻底爱上了敦煌”。此后,她婉拒了几次调动,反把丈夫也“骗”了过来。但内心深处,樊锦诗是有愧疚的。大儿子出生仅56天,她就去上班,把儿子锁在家里一年多,最后送到农村去养。二儿子大学没毕业,“这个亏欠我一辈子也还不了。”

  樊锦诗在敦煌待了48年,壁画病害防治、崖体加固、环境监测、风沙治理……但凡涉及敦煌保护的领域,她均精心钻研,从普通的研究人员一步步成为敦煌研究院院长。

  “不做王道士!”这是樊锦诗给自己设定的“底线”。王道士即王圆箓,是他最早发现了藏经洞,却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外国探险者,造成大量文物流失。十多年前,曾有部门提议将莫高窟和某旅游公司捆绑上市,通过现代资本运作提升其旅游价值。“这不是要把那些洞窟给卖了吗?”樊锦诗多方奔走,拍桌子、骂人,终于抵制了该计划。研究院要建办公楼,她告诫建筑设计师:“别想着房子能突出你的风格,只有莫高窟,没有你自己!”

  四十多年的敦煌梦,被誉为“敦煌女儿”的她说得朴素又幽默:“我人傻,我来了,爱上这里,所以我留下。”

2020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初三年级素材800字相关文章:

1.2020黄文秀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初三年级作文800字

2.初二年级与2020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有关的优秀作文800字

3.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素材

4.2020观看《感动中国》经典心得体会5篇大全

5.2020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写作素材积累

6.2020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

7.2020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素材

8.2020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

9.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看心得5篇最新范文

10.感动中国观后感高中作文5篇素材

2020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初三年级素材80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