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考 > 2020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800字

2020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800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2020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800字

  疫情面前,战“疫”先锋感人事迹让无数人落泪,我坚信,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

  “凌晨3点多睡的,7点不到就醒了,脑海里反复琢磨最近研究的模型。”赶往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搜集临床资料的路上,李勇告诉记者,他正带领10余人的临床科研团队,探索建立一套病情预测模型,帮助提升临床治疗诊断水平。

  2月4日,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派出的37人团队抵达武汉,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勇就是其中一员。

  刚来武汉时,李勇和同事们“入舱”东西湖方舱医院。他回忆道:“有次值班时,我接诊了一名50多岁的新冠疫情患者,经询问、诊断后得知她有慢性肾功能障碍,我马上与有关部门沟通,两小时内把患者送到最适合收治的医院。”李勇说,一些送到方舱医院的患者出现临床表现复杂、病情急速转危的情况,在大家的帮助下最后得到妥善治疗。

  疫情防控一线遇到的这些新问题,使李勇的科研热情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他思考,针对方舱医院这个创新收治模式,是否有创新的好办法,能更好实现对患者的早期精准诊断、临床症状预警。

  说干就干。值班时加强对所负责的100多名患者的观察巡访,与其他同事交流接诊患者的特殊症状,多方联系相关专家进行远程探讨……由于一直待在方舱医院,戴口罩的时间过长,李勇的耳朵一度长起脓包。“只想快点建好模型,让患者少受罪,让医护更高效。”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式启用后,李勇被抽调作为专家组成员,负责处理疑难情况,科研工作也被他带到这里。

  创新背后有仁心。在方舱医院等收治点,包括李勇在内的医护人员在不断创新医疗服务,加强心理疏导,及时关切患者需求。“医生的首要任务是救人,最大动力是让更多患者受益。”李勇说。

  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

  金银潭医院南楼ICU病区,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光连续战斗了20多天的“火线”。

  作为武汉市收治新冠疫情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南楼5—7层的ICU病区是此次疫情阻击战“前线中的前线”。医生们都知道楼层数字的“密码”——楼层越高,病情越严重。李光和他的同事们在6楼。

  1月17日晚,正在武大人民医院值夜班的李光接到紧急召集令:两小时内,入驻金银潭医院。他和6名同事几乎来不及做任何准备,就急速奔袭,按时上岗。

  一边改造病房,一边收治病人

  1月19日晨,南楼6层病区开始收治危重病患。此时,病区改造还没有结束。这里原是普通病房,没有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李光和同事们自己上手,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两天半时间就让病区基本具备了收治功能。

  “设备不到位只是一方面,还有医护人员人手不够、经验不足等很多‘拦路虎’,很多工作都得摸索着来——可是万万不能慢!时间不等人。”李光回忆。

  开局不容乐观。ICU的护士和床位比应该是3∶1,但来自三四家医院的临时团队总共十几人,算上轮班,相当于一个人要担起原先两三个人的活,工作强度大、危险高。1月22日前后,包括金银潭医院原重症科主任在内的三位医生接连病倒,一个高度疑似,两个出现发热,还有几位护士也有了症状。本就连日劳累的团队,情绪有些低落。

  院区之外,疫情还在蔓延。“南楼6层,与外界隔绝,容不得情绪。这里只有虚弱的病人、告急的病情、生命的红灯。”那些天,李光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快!快!再快一些!

  工作从每天早上8点开始。进病房之前,准备过程像一个庄重而烦冗的仪式:换上工作服,进入缓冲间;洗手,戴口罩、帽子;再洗手,穿防护服,进入下一个缓冲间;穿一层隔离服,戴护目镜、手套,套上两层鞋套,戴上双层头套;穿过第三个缓冲间。20多分钟后,李光穿戴完毕,化身“大白”踏进病房。

  “防护服稀缺,进去一次尽量多待一些时间,最少也要3个半小时。”物资紧张的几天,李光几乎放弃了吃饭喝水。

  在省外医院赴汉增援前,由于人手严重不足,李光和团队采取“3天一个24小时”的轮班制度,每72小时中,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每天回到住地,只要一沾床就睡着了。

  “转过身,会看到更多生命在召唤自己”

  医生会害怕吗?怕!怕的时候怎么办?迎上去!

  改建区域病床比正常ICU病床矮,且不能升降,李光给病患插管时只能半跪着。加之没有插管专用的动力新风系统和头套等设备,吃力不说,被感染的风险很高。

  一开始他也为此而担忧。但是,当从中央监护屏上看到患者氧饱和度异常之后,他总会毫不犹豫地以最快速度换上全套装备,冲到床边给患者插管,上呼吸机。“是责任,更像是一种本能。”

  如果说,为病人插管的风险可以设法防范,有些风险则无法预知。在为一位患有慢性肾衰竭的婆婆治疗时,老人因为烦躁和恐惧,扯掉了自己长期透析的管子。李光急忙按住她,防护服却在撕拉中破裂了。护士为婆婆打针时,婆婆仍不配合,李光过去帮忙,婆婆焦躁地扭动着,一推搡,针扎进了李光的皮肤。

  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上呼吸机……一系列治疗工作中,李光常会被惊惶或烦躁的病人攻击。为此,他被紧急安排做过多次核酸检测及CT检查,所幸的是,每次检测都正常。

  李光说,治好一个病人,会万般高兴;万一没有治好,也会很难过,但转过身,又看到更多生命在召唤自己,于是,连悲伤都来不及。

  病人中,有位51岁的出租车司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3个孩子还在上学。他的妻子流着泪把他送进来后,就被劝离病房。她不愿走,每天都在医院楼下彻夜徘徊,以这种方式陪伴着ICU里扣着无创呼吸机面罩的丈夫。

  “我总能从窗户里看到她的身影,她的脚步就像敲在我心上。我想:一定要把他治好,还给她!”李光不敢去想,如果这个家庭失去顶梁柱,会是怎样的光景。他只有拼尽全力。幸运的是,这位病人和那位“袭击”过他的婆婆都明显好转,康复出院了。

  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无私无畏全心全意守护着自己的患者;为了尽快阻断疫情传播,社区志愿者勇敢地加入到转运疑似患者的队伍中,冲锋在前。

  晚上11点,马凌从驻地出发前往火神山医院,他要在重症监护室值守后半夜,刚刚进入病房,27号病床病人的心率监测就报了警。

  经过半小时的抢救,病人各项指标逐渐趋于平稳,而马凌和其他医务人员们早已大汗淋漓。与生命赛跑的战斗,每天都会遇到。

  原本应该花20分钟佩戴正压头套等更高等级防护的马凌,看到患者情况紧急,很快就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来不及多想,他只进行了三级防护就对患者进行了抢救。

  作为心血管内科专家,马凌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及心血管急危重症急救。由于这一次新冠疫情的患者往往不止是单独的器官受损,而是多器官的病变,所以需要不同方向的专科医生来联合诊疗,马凌擅长的专业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凌晨,接班的医生准时到达。

  要彻底遏制疫情,就必须要阻断传播。目前,武汉市已组织市区3.4万多名干部职工下沉到社区工作队,共同参与疫情防控。一些普通市民也加入到转运疑似患者就医的志愿者队伍中,徐金陆就是其中一位。

  早上8点半,徐金陆准时来到永清街道办。穿好防护服,仔细给自己驾驶的转运车辆消毒。刚刚做完这些准备,他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将4名患者送往武汉市第一医院诊治。

  徐金陆有近20年党龄,非典时就冲在一线照顾学校学生。去年他刚刚结束自己三年的援藏工作,这次加入志愿者转运车队,已经转运了30多位疑似患者。

  由于转运时间长,经常工作到深夜,回到家的时候女儿已经休息了,徐金陆会趁着白天转运间隙,和女儿视频谈谈心。

  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

  来看今天(2月17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在疫情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们白衣作战袍,社区干部们争分夺秒做好联防联控,同舟共济,同心战疫情。

  重症医学科:同舟共济 全力托举生命

  晚上11点多,一位病情加重的患者从其他医院紧急转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刚回到驻地准备休息的房明浩医生又被叫了回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病人情况终于恢复了平稳,房明浩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一个月前,他和多位各地支援的医护人员组成团队,进驻到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这些医生来自不同科室,作为有着20多年重症救治经验的急诊和重症科副主任,房明浩手把手传帮带,帮大家迅速适应ICU。

  房明浩说,在重症医学科,由于患者的病情不断变化,从医生到护士每个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诊治和监测作用。团队作战,需要的就是相互支撑。为了给护士们省下轻便些的医用防护服,医生们穿的都是工业防护服。

  经过重症监护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这个重症病区已经先后有十多名极危重患者转入普通病房。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我辈义不容辞

  而在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社区工作者们也在全力以赴。照片中,这个穿着全套防护服,躺在地板上接打电话的人叫黄恒,他所在的武汉市洪珞社区,由于工作人员中有人感染,所有人被隔离,社区工作近乎瘫痪,原本在街道党政办工作的黄恒,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担任了社区的临时负责人。

  黄恒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一跑动起来,后腰就很疼,但在特殊时期他也顾不上了。每天,他要打将近300个电话,给每一位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帮助。不久前,黄恒安排一位发热居民入住到集中隔离点。到隔离点时床位已经满了,一时间居民情绪失控,居然丢掉行李跑了。

  居民的一句感谢,对于身心俱疲的黄恒来说,就是最好的鼓励,为了社区的工作,他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回家,而他工作的社区离家其实只有一站路。

  疫情先锋事迹作文素材

  在湖北省天门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机动队检验组,有这样一个特别的身影:她并非该中心职工,工作单位远在广东,春节回到家乡湖北后得知疫情形势严峻,她毅然选择就地支援,临时加入检验组,参与抗击疫情的斗争。她就是广东东莞市常安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钱珊英。

  44岁的钱珊英是湖北天门市蒋湖农场人。1月23日,她和丈夫带着女儿驾车从广东回到蒋湖农场老家过春节。不料受疫情影响,本打算赶回广东工作的她无法出行。

  “很多地方医务人员紧缺,而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却在老家不能出力,这怎么行?”钱珊英在家里坐立难安,“身在湖北,请求就近支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钱珊英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家人都表示赞同。她的丈夫说:“与其在家里干着急,不如去一线支援,这样你心里也踏实些。”

  “目前,我被疫情阻隔在家乡湖北天门,请求就近支援天门市疾控中心工作。”钱珊英向常安医院写下请战书,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她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天门市疾控中心,表达了自己想要支援前线的想法,市疾控中心当即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

  随着疫情的变化,专业检验人员愈发紧缺。经过慎重考虑,2月9日,天门市疾控中心致电钱珊英,邀请她加入检验组。来到疾控中心后,钱珊英开展疫病样本化验检测、核对样本、开展体系配置、结果分析……10余道工序,她与组内其他人员一道,严格按规程检测。

  与病毒样本打交道,而样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感染源,钱珊英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和其他成员一起完成将近200份样本检测。虽然每天都要起早贪黑,但她仍然干劲十足。

  “我们医务工作者不害怕不退缩,这场战役一定能打赢。”钱珊英坚定地说。

相关热搜

24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