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春节作文大全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眼中的春节作文大全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眼中的春节作文大全1
在芜湖,春节在腊月就开始了。在腊八那一天,一些还保存着旧习俗的老人家们仍然要煮腊八粥,粥是用各种各样的米、豆子和红枣做成的,有时候还要加上一点芝麻来做。这样做出来的粥不但闻起来很香,喝起来也是美味的。
腊八不但是要喝粥的,这一天很多大人们去上街的。他们为孩子们买过年穿的新衣服,为过年买一些蜜饯干果、瓜子点心。孩子们则喜欢买一些过年吃的糖果,一般都爱买炒米糖、花生糖和巧克力。然后才为自己选择新衣服。
腊月二十左右,大人们就要开始包饺子、作年糕和蒸蛋饺了,而且还要做一次大扫除,要掸灰、擦桌子、扫地…就像陀螺一样团团转。
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开始做团圆饭了,小孩子就开始放鞭炮玩耍。这一天晚上,如果没有非常紧急的事情,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无一例外的有一道红烧鱼,但是都不允许吃掉,吃了就不叫“年年有余”了。晚上大人们吃完了团圆饭,都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孩子们就去放烟花玩儿。三十这一天要守岁,也就是十二点钟之前不能睡觉。到了子时,就要开始放炮竹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都要睡到九点十点钟才起床。然后就去拜年。主妇就留在家中做饭。外面到处都是红色的爆竹的纸屑。踩上去软软的。到了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初一到初三是年三天,这几天大人孩子们都喜欢各自玩,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点香。
到了正月初八,大多数店铺都要开张。因为八的谐音就是发。孩子们总是抢着去买东西。大人们就去娱乐休闲。
正月十五,南方人既叫元宵节,也叫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大人们还爱在元宵里掺和进花生。孩子就在元宵节上尽情玩乐。这一天也是过年中快乐的一天。
过了十五,春节差不多就算是过完了。大人们去上班,孩子们去上学,一切都恢复到原来的日子里了。
我眼中的春节作文大全2
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奶奶家。
推开门便能瞧见——一厚沓白嫩的面 皮,一大碗香气满满的肉馅,一脸慈祥地端坐桌边包饺子的奶奶。这是我对在崇明过春节最深的记忆。
小时候就跟着奶奶一起学着包饺子。但饺子一下锅,我包的那些饺子就“失踪”了:面 皮散了,馅儿也跟着逃了出来。这事儿不知被大家笑了多少回。
但我还是喜欢包饺子,不为别的,就为了能享受那份家的温暖。
包饺子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准备面 皮和馅儿可谓是一道极其重要的工序。先准备馅儿,将蔬菜馅和肉馅剁碎,然后将其搅拌,最后加入适量的调味料,静置待用即可。
接下来便是准备面 皮了。先往面粉里加适量的温水,然后反复搅拌和揉捏,直至达到想要的韧劲。这一步非常考验人的经验,因为这一步十分费时费力。接着将面团揉成一个个汤圆大小的小面团,再用擀面杖将其擀成一张张饺子皮。由于这道工序十分复杂,极其耗费精力和时间,所以为了节省时间,一般选择从市场里买现成的饺子皮。尽管如此,我依然更向往全家人一起其乐融融地干活、包饺子,因为那样更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暖意。
包饺子相对简单,从饺子皮中掀起一张,将馅儿放在面 皮上,一合,一按,一捏,一只小巧玲珑的饺子就完成了。
“下饺子喽!”随着奶奶的一声吆喝,数十只饺子纷纷跳下了锅。你瞧!它们正在锅里活蹦乱跳呢!我正想将脖子再伸长些,好看个究竟,谁知那水珠却调皮地溅了出来,奶奶赶紧把我往后挡,说:“小心点,乖,别烫着了!”
“饺子来喽!“随着奶奶的又一声吆喝,热气腾腾的饺子一碗接着一碗被端上了桌,每一碗里都是满满的温暖。
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在这阖家团圆的时刻,我真正明白了饺子的内涵——团团圆圆。
我总是在想:其实我们包进去的何止是饺子馅呀,更多的是我们对团圆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眼中的春节作文大全3
温州的除夕,热闹非凡,热火朝天,年味十分浓,有种特别的温州味。
街上到处挂满了红灯笼,简直是红的海洋,喜庆的乐章。一大早,人们已经开始上街买菜,为晚上的年夜饭做准备。时间还早,菜场却人山人海。而大扫除,也就是扫房也在此时进行。
一张张平整,火红的对联已经准备就绪。贴上,整层楼都红红火火的,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一年中最热情、快乐的笑容。除夕,已被红占有主导。
忙碌许久,与往常不同,4点多,我家中的厨神——爸爸已经穿好围裙,准备开始洗菜了。各种年味菜肴陆续上桌,一翻,一炒,不愧是年夜饭桌上的最亮的菜!高脚碗摆成一桌,别家的香味也随风飘来。亲朋好友都来了,菜也上齐了。食材很有讲究,寓意好的菜也是大特色。年糕,又名“水晶糕”(温州话),白得晶莹剔透,美味又颜值高,寓意着孩子长高,大人步步高升。还有鱼,便是年年有余。松糕,就是步步高升……酒,饮料都倒满了,大家举杯庆祝,一个一个高 潮在一声声敬酒、祝福中度过。全街都热闹不已,一阵阵欢笑穿过街头,传遍每一户热闹非凡的家庭,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热情。
饭后,大家如全国统一一般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大人们开始包红包,孩子们也开始收红包。各个家族群里,红包如雨一般“落”下来。人们赶紧写好祝福,发给老师、朋友、同学……
9点多,孩子们结伴下楼放烟花。各种烟 花爆竹——摔炮,手持烟花,小蜜蜂,窜天猴,小花筒……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玩着,不亦乐乎。眼睛里好似有光芒,闪烁着。一声声“嘭,嘭,嘭”与孩子们的欢笑声融合在一起,是种春节独特的风味。
大多人到了凌晨十二点,长大了一岁时,才兴奋地去睡觉,但也是不眠夜。
热闹非凡的除夕很平常,但很热闹,很有温情。除夕,人人都喜欢。
我眼中的春节作文大全4
春节在一片欢乐的鞭炮声中走近了。在眨眼间一年又过去。
清晨,外婆早早地起床,在厨房里忙活着,空气中渐渐弥漫着酒菜的香气。看着忙碌的家人,我看看日历,今天是大年初一!这是人们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刻。随着门铃的轰响,几位亲戚蜂拥而入,与大人们谈起了家常。趁着这个时候,我悄悄地溜出门,走到室外。看着每家店铺门口张灯结彩,都贴上了对联与年画。正如朱熹所写:“千门万户瞳瞳,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就是春节,一个使人欢庆的节日。
然而在春节这一个月的时间中,正月初一只是冰山一角,最喜气洋洋的则是除夕。做为腊月的最后一天,人们是轻松的,是高兴的,虽然没有初一的那么多亲友相聚,也没有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但在这一天,大人们都开始在家忙碌着准备过年的安排。而我们小孩,显然帮不上忙,大家都出门,或与朋友结伴游玩;或上街买鞭炮;当然也有几位“绽放的奇葩”在白天睡觉,就等着晚上当“夜猫子”通宵看春晚。我与他们不同。我与朋友一起手拉手,一起上街选购一份属于自己的“年货”。
腊月廿三之后,则是另一番景象,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有的去超市,有的上网购,有的上街购买,有的在家准备。全家人都很忙碌,都为了准备好年货,不然在正月初一之后,店铺基本关门,到时候就别想买到年货了。而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在现在的生活中已找不出老舍先生所写的“春节的彩排”那种现象了,大人们都在上班,孩子们在家努力写寒假作业,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唯一有特点的是腊八,那天还未放假,大家还在预备考试,可妈妈给我煮了一碗腊八粥,看着手上的这碗“小型农业展览会,”我仿佛嗅到了春节的气息。
时间又悄悄地从思绪间流去,眨眼间,春节已渐行渐远,与亲友相聚的时刻已经过去。温州的春节虽无北京的春节那样热闹,但对于这座南方的小城,春节最大的特点是浓浓的亲情。
回首春节,我发现自己又长大了。一年了,我回望春节这个转折点,心中无比愁怅,春节只有一次,明年的春节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眼中的春节作文大全5
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旧时有的地区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进入辽阳、沈阳地区,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皇太极即位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与汉族共俗的传统节日。
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
这天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礼)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相邀,一起叙旧话新。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妇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歌舞是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据《渤海国记》记载:”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婉转,号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跷。至今,此俗仍沿袭不衰。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情娱乐,有的地方,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行表演,祝贺新年,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满族过年,习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萨其玛”,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们喜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