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这些思维误区,你才是真正的职场达人
若水1147由 分享
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能一眼分辨出一个人是职场菜鸟还是职场达人,这跟能力和智商都没关系,就是因为初出茅庐的新人不具备成熟的职场思维。如何让职场思维助你迅速成长?一起来看看吧!
职场新人如何摆脱「青涩」?(你需要学会这些职场思维)
职场上,最常用来形容新人的一个词,是「青涩」。
有些场合下,这个词是「缺乏工作经验」的意思,但更多时候,这个词并没有这么简单。有时,我们会觉得一个新人,能力不错,态度很积极,也有不短的实习经验,但就是觉得,跟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比起来,还是欠缺了那么一点东西,导致你不太敢把一些事情放手交给他去做。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个人,还是显得有一点儿「青涩」。
很多时候,这跟能力和经验并没有太大关系——这几年来,陆陆续续带过好些实习生和新人,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的能力完全不比我们这些所谓的「前辈」差,甚至有许多人犹有过之。
但是,在他们身上,还是缺乏一种从学校思维向职场思维的转变——恰恰是这种职场思维模式,能够将能力催化、放大,发挥出超过100%的效益。而那些在工作中异常顺利的人,也正是这种「职场思维」的得益者。他们与前者的能力并无明显的高下之分,但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成绩却迥然k不同。
那么,所谓的「职场思维」模式,具体是什么呢?
一、自我驱动思维
别再说「可我只是个实习生呀」
如果评选一句「实习生最不应该说的话」,毫无疑问这句肯定能当选第一名。
不止一位朋友跟我说过,他们带实习生时,只要听到这句话,肯定就不会让他转正了,无论他的能力多么突出、对岗位多么熟悉。因为这句话意味着,你自己给自己设了限。
而这是最最忌讳的事情。
很多时候,一个公司重用一个人,未必是因为他的能力,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的潜力——能力再强也总会被后来者赶上,但潜力不会。而一旦你抱着「我只是个实习生,做好我该做的就行」的心态,那么,对公司来说,你的潜力也就到头了。你做得再好,也就是一个最优秀实习生的水准。既然你无法带来惊喜,那为什么不另找一个能超出期望的人呢?
这句话推而广之都是适用的:我只是个文案,我只是个前端开发,我只是个设计师,我只是个销售……当你用雇员的眼光看待自己,你的上限就被局限在这个职位的范围内了。无形之中,你就为自己增设了一道「天花板」。
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
是站在更高的层次,用管理者的眼光看待自己。
几年前我初出茅庐的时候,面试过一个文案职位,当时的主管对我说:你如果只想做好一个文案,那么你做到死都是一个文案。当然,你或许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文案,但这有什么用呢?我已经能看得到你的上限了,那么你的价值也就已经确定了。你必须努力。做好文案的本职工作是本分,在这个基础上,你要去接触其他同事的工作,要尝试站在上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你才有可能突破。
这成了后来我对实习生的要求。如果你想进步,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站在你上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了解上级的工作,问自己:如果你要接替他,需要做到什么?这样,你才会去了解整个大局,知道自己的工作应该怎么开展,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人就是这样的,当你把目标设在80分时,你或许只能拿到60分,努力一把,也只能到70分;但当你望着100分时,也许你咬咬牙,就到了80分。如果我们觉得进步不够大,很多时候,也许只是因为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
做好一件事情,有时是因为一份酬劳,有时是因为挑战自己获得的成就感,前者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我希望你会选择后者。
二、行动力思维
想法的价值就在于被执行
创业圈里有一句老生常谈:想法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是把想法实现的过程。
这句话在职场上也完全适用。
很多新人总是热衷于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今天一个点子,明天一个创意,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确实没有太大意义。要知道,你能想到的东西,很多人也同样能想到,它很有可能一点也不「新」。退一万步讲,即使你真的提出了一个从来没有人想到的新颖想法,在没有切实可靠的执行方案之前,也没有太大意义——想法是无法带来实际效果的,你没法只靠一个想法带来用户、占领市场,更何况,有很大的可能性,它是做不出来的。
不要怀疑。我们每天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这其中,能得以执行的不到10%,能坚持做完的不到1%,能获得预期效果的不到0.5%。我们总是会在想象中忽略许多琐碎的细节,然而在执行的时候,正是这些细节累积起来,成为了我们最大的阻碍。
举个栗子,你想到一个点子,想设计一个互动游戏小页面(亦即所谓的H5,假设已经配齐了程序员),但当你真正去执行的时候,会发现问题重重:
标题怎么写?
分享文案怎么写?
图片风格怎么做?
页面怎么设计?
场景怎么设计?
操作选项怎么设置?
怎样才能实现最好的用户体验?
怎样才能在降低门槛的同时不牺牲游戏性?
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碰壁、妥协、让步,最终,即使能够做完,实现的效果跟一开始预想的也很可能完全不同。
再举一个栗子:要为一个线下活动做执行方案,应该怎么做,把流程写一遍就好了吗?不是的。
你要考虑到:
当天的时间排期?
几点几分所有人员到齐?
怎么安排进场?
主持人怎么串词?
怎么精确把控时间?
如果嘉宾临时来不了有没有备用人选,能不能及时联系上?
如果当天下雨了怎么办,有没有应急方案?
如果出了问题,应该第一时间联系谁?
如果需要什么物资,应该找谁对接,他应该在什么地方?
诸如此类。这才是有价值的。
很多新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把想法当成思考的终点。不是的,想法只是思考的开始。当你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很棒的创意时,那仅仅意味着:你的思考终于走上正轨,可以「真正开始」思考了。在它被执行出来之前,它一点价值也没有。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需要迭代?因为大家知道,对于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是让它赶紧上线运行,后续再慢慢去优化、升级。你就算做出了一个60分的产品,也比只有一个100分的想法好,因为前者可以切实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但后者不行。
三、结果导向思维
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这句话可能有点残酷,但事实确实如此:在社会上,衡量你价值的,不是你有多优秀,有多努力,而是你做了什么。
有一句话,叫做:无须刻意经营你的人脉,当你能够为别人提供价值时,你自然就拥有了人脉。这句话尽管功利,但确实是事实。人脉基于交换,交换的是什么?就是彼此为对方提供价值的能力。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有着怎样的内心,你受过怎样的挫折,你有过怎样的努力,它只会问你,你能为它带来什么。
趁早了解这一点是有好处的。它会让你明白,当你摔倒的时候,沮丧、失落、哭泣,都是毫无作用的。这个世界不会像父母一样,你一哭,一撒娇,就给你颗糖;也不会起恻隐之心,帮你一把,让你赶上别人。如果你坐在原地嚎啕大哭,你只会看到别人一个一个地越过你,把你甩在身后。唯一有用的,是赶紧爬起来,反省失败的原因,加把劲,迎头赶上别人。
—「可是我已经很努力了呀?」
—对不起,如果光凭努力就有用的话,我们还要绩效考核做什么?
你必须尽快转变思维:那些我们很熟悉的观念,诸如「虽然没有成功,可是已经尽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是一个优秀的人,因为他很努力」等等,在职场上,基本没有价值。公司并不需要一个勤奋努力、但却没法带来实际效益的员工。因为,如果努力了却没有结果,要么是你的能力有问题,要么是你努力的方向不对——无论哪一种,都说明你并不是一个好的员工。
这也是从学院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最艰难的一点。在象牙塔中,我们有老师,有父母,出了什么差错也会有人一层层帮我们扛下来。但是在职场上,你要开始学会去负责。
「没完成」就是没完成,你的责任并不会因为你是否尽力而减轻,「我已经很努力了」永远不是做不好的借口。没有人可以一辈子帮你,没有人能够永远帮你收拾残局,你能做的就是不要给自己留下「反正我努力了,做不好也没关系」的退路。
越早明白这一点,越早学会独立和担当,才是成为一个优秀职场人的必要条件。
四、解决方案思维
我要的不是问题,是答案!
前些日子同事招了个实习生,很聪明的小姑娘,入职几天,就摸清了流程,并且时不时会对同事说,这里的流程有一些问题,不太合理,那里的目标不太明确,我们的做法是不是有点跑偏,目前的方针是不是真的有效果,等等。
终于有一次,同事忍不住问她,你说的都挺有道理,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呢?
她说:啊?这不是你的事情吗?我就是帮你找出这些问题的存在……
这是许多新人常犯的错误。提出问题确实是好的,很多老板也十分欢迎,但是,这样并不够。
为什么呢?一方面,老板是非常忙的,每天都有自己的排程,需要考虑和统筹的事情很多,你抛一个问题给他,期望他自己去思考,通常不会有什么效果,只会让他觉得更烦。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问题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或是没有人手。如果你真的每天都能提出一些新的问题,那多半是这个组织本身出了问题,你应该考虑的是赶紧离开。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你提出一个问题,同时告诉他你的解决方案,给出预计的期限和结果。这个方案必须是你可以立刻去执行的,并且有能力为之负责的。简而言之,要让他做判断题(选择「做」还是「不做」),或者选择题(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而不是论述题(思考应该怎么做)。
举个栗子。
官微最近的阅读量下跌了,当然原因可能有很多,怎么解决?
一是从标题和封面着手,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磨;
二是从内容着手,调整排版、栏目、呈现方式;
三是多做一些推广,用粉丝的提升来拉高阅读量;
四是设计一些互动,刺激活跃度。
等等。
不同的解决方案,出发点不一样,需要的资源、时间、人手也不一样。如何利用最少的资源解决问题(阅读量下跌)?这才是体现你能力的地方。而不是把问题抛给上级:我发现官微阅读量下跌了诶!赶紧解决!这还用你说么?
做策划方案也是一样的。其实策划方案要怎么做?很简单,把「该怎么做」讲清楚就可以了,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新人寥寥无几。许多新人喜欢在PPT里加上洋洋洒洒的背景分析、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消费者分析……这些是没用的。
真正重要的只有两点:这个PPT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一个细致而可行的解决方案,能够把流程讲清楚的方案,比起连篇累牍的分析和论述,更能为你加分。
在工作中养成这样的习惯:所有的思考,最终都汇集到「可以怎样解决」上面,那么,你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职场人。
作者:Lachel,来自:插坐学院
职场新人如何摆脱「青涩」?(你需要学会这些职场思维)
职场上,最常用来形容新人的一个词,是「青涩」。
有些场合下,这个词是「缺乏工作经验」的意思,但更多时候,这个词并没有这么简单。有时,我们会觉得一个新人,能力不错,态度很积极,也有不短的实习经验,但就是觉得,跟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比起来,还是欠缺了那么一点东西,导致你不太敢把一些事情放手交给他去做。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个人,还是显得有一点儿「青涩」。
很多时候,这跟能力和经验并没有太大关系——这几年来,陆陆续续带过好些实习生和新人,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的能力完全不比我们这些所谓的「前辈」差,甚至有许多人犹有过之。
但是,在他们身上,还是缺乏一种从学校思维向职场思维的转变——恰恰是这种职场思维模式,能够将能力催化、放大,发挥出超过100%的效益。而那些在工作中异常顺利的人,也正是这种「职场思维」的得益者。他们与前者的能力并无明显的高下之分,但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成绩却迥然k不同。
那么,所谓的「职场思维」模式,具体是什么呢?
一、自我驱动思维
别再说「可我只是个实习生呀」
如果评选一句「实习生最不应该说的话」,毫无疑问这句肯定能当选第一名。
不止一位朋友跟我说过,他们带实习生时,只要听到这句话,肯定就不会让他转正了,无论他的能力多么突出、对岗位多么熟悉。因为这句话意味着,你自己给自己设了限。
而这是最最忌讳的事情。
很多时候,一个公司重用一个人,未必是因为他的能力,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的潜力——能力再强也总会被后来者赶上,但潜力不会。而一旦你抱着「我只是个实习生,做好我该做的就行」的心态,那么,对公司来说,你的潜力也就到头了。你做得再好,也就是一个最优秀实习生的水准。既然你无法带来惊喜,那为什么不另找一个能超出期望的人呢?
这句话推而广之都是适用的:我只是个文案,我只是个前端开发,我只是个设计师,我只是个销售……当你用雇员的眼光看待自己,你的上限就被局限在这个职位的范围内了。无形之中,你就为自己增设了一道「天花板」。
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
是站在更高的层次,用管理者的眼光看待自己。
几年前我初出茅庐的时候,面试过一个文案职位,当时的主管对我说:你如果只想做好一个文案,那么你做到死都是一个文案。当然,你或许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文案,但这有什么用呢?我已经能看得到你的上限了,那么你的价值也就已经确定了。你必须努力。做好文案的本职工作是本分,在这个基础上,你要去接触其他同事的工作,要尝试站在上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你才有可能突破。
这成了后来我对实习生的要求。如果你想进步,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站在你上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了解上级的工作,问自己:如果你要接替他,需要做到什么?这样,你才会去了解整个大局,知道自己的工作应该怎么开展,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人就是这样的,当你把目标设在80分时,你或许只能拿到60分,努力一把,也只能到70分;但当你望着100分时,也许你咬咬牙,就到了80分。如果我们觉得进步不够大,很多时候,也许只是因为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
做好一件事情,有时是因为一份酬劳,有时是因为挑战自己获得的成就感,前者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我希望你会选择后者。
二、行动力思维
想法的价值就在于被执行
创业圈里有一句老生常谈:想法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是把想法实现的过程。
这句话在职场上也完全适用。
很多新人总是热衷于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今天一个点子,明天一个创意,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确实没有太大意义。要知道,你能想到的东西,很多人也同样能想到,它很有可能一点也不「新」。退一万步讲,即使你真的提出了一个从来没有人想到的新颖想法,在没有切实可靠的执行方案之前,也没有太大意义——想法是无法带来实际效果的,你没法只靠一个想法带来用户、占领市场,更何况,有很大的可能性,它是做不出来的。
不要怀疑。我们每天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这其中,能得以执行的不到10%,能坚持做完的不到1%,能获得预期效果的不到0.5%。我们总是会在想象中忽略许多琐碎的细节,然而在执行的时候,正是这些细节累积起来,成为了我们最大的阻碍。
举个栗子,你想到一个点子,想设计一个互动游戏小页面(亦即所谓的H5,假设已经配齐了程序员),但当你真正去执行的时候,会发现问题重重:
标题怎么写?
分享文案怎么写?
图片风格怎么做?
页面怎么设计?
场景怎么设计?
操作选项怎么设置?
怎样才能实现最好的用户体验?
怎样才能在降低门槛的同时不牺牲游戏性?
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碰壁、妥协、让步,最终,即使能够做完,实现的效果跟一开始预想的也很可能完全不同。
再举一个栗子:要为一个线下活动做执行方案,应该怎么做,把流程写一遍就好了吗?不是的。
你要考虑到:
当天的时间排期?
几点几分所有人员到齐?
怎么安排进场?
主持人怎么串词?
怎么精确把控时间?
如果嘉宾临时来不了有没有备用人选,能不能及时联系上?
如果当天下雨了怎么办,有没有应急方案?
如果出了问题,应该第一时间联系谁?
如果需要什么物资,应该找谁对接,他应该在什么地方?
诸如此类。这才是有价值的。
很多新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把想法当成思考的终点。不是的,想法只是思考的开始。当你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很棒的创意时,那仅仅意味着:你的思考终于走上正轨,可以「真正开始」思考了。在它被执行出来之前,它一点价值也没有。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需要迭代?因为大家知道,对于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是让它赶紧上线运行,后续再慢慢去优化、升级。你就算做出了一个60分的产品,也比只有一个100分的想法好,因为前者可以切实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但后者不行。
三、结果导向思维
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这句话可能有点残酷,但事实确实如此:在社会上,衡量你价值的,不是你有多优秀,有多努力,而是你做了什么。
有一句话,叫做:无须刻意经营你的人脉,当你能够为别人提供价值时,你自然就拥有了人脉。这句话尽管功利,但确实是事实。人脉基于交换,交换的是什么?就是彼此为对方提供价值的能力。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有着怎样的内心,你受过怎样的挫折,你有过怎样的努力,它只会问你,你能为它带来什么。
趁早了解这一点是有好处的。它会让你明白,当你摔倒的时候,沮丧、失落、哭泣,都是毫无作用的。这个世界不会像父母一样,你一哭,一撒娇,就给你颗糖;也不会起恻隐之心,帮你一把,让你赶上别人。如果你坐在原地嚎啕大哭,你只会看到别人一个一个地越过你,把你甩在身后。唯一有用的,是赶紧爬起来,反省失败的原因,加把劲,迎头赶上别人。
—「可是我已经很努力了呀?」
—对不起,如果光凭努力就有用的话,我们还要绩效考核做什么?
你必须尽快转变思维:那些我们很熟悉的观念,诸如「虽然没有成功,可是已经尽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是一个优秀的人,因为他很努力」等等,在职场上,基本没有价值。公司并不需要一个勤奋努力、但却没法带来实际效益的员工。因为,如果努力了却没有结果,要么是你的能力有问题,要么是你努力的方向不对——无论哪一种,都说明你并不是一个好的员工。
这也是从学院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最艰难的一点。在象牙塔中,我们有老师,有父母,出了什么差错也会有人一层层帮我们扛下来。但是在职场上,你要开始学会去负责。
「没完成」就是没完成,你的责任并不会因为你是否尽力而减轻,「我已经很努力了」永远不是做不好的借口。没有人可以一辈子帮你,没有人能够永远帮你收拾残局,你能做的就是不要给自己留下「反正我努力了,做不好也没关系」的退路。
越早明白这一点,越早学会独立和担当,才是成为一个优秀职场人的必要条件。
四、解决方案思维
我要的不是问题,是答案!
前些日子同事招了个实习生,很聪明的小姑娘,入职几天,就摸清了流程,并且时不时会对同事说,这里的流程有一些问题,不太合理,那里的目标不太明确,我们的做法是不是有点跑偏,目前的方针是不是真的有效果,等等。
终于有一次,同事忍不住问她,你说的都挺有道理,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呢?
她说:啊?这不是你的事情吗?我就是帮你找出这些问题的存在……
这是许多新人常犯的错误。提出问题确实是好的,很多老板也十分欢迎,但是,这样并不够。
为什么呢?一方面,老板是非常忙的,每天都有自己的排程,需要考虑和统筹的事情很多,你抛一个问题给他,期望他自己去思考,通常不会有什么效果,只会让他觉得更烦。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问题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或是没有人手。如果你真的每天都能提出一些新的问题,那多半是这个组织本身出了问题,你应该考虑的是赶紧离开。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你提出一个问题,同时告诉他你的解决方案,给出预计的期限和结果。这个方案必须是你可以立刻去执行的,并且有能力为之负责的。简而言之,要让他做判断题(选择「做」还是「不做」),或者选择题(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而不是论述题(思考应该怎么做)。
举个栗子。
官微最近的阅读量下跌了,当然原因可能有很多,怎么解决?
一是从标题和封面着手,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磨;
二是从内容着手,调整排版、栏目、呈现方式;
三是多做一些推广,用粉丝的提升来拉高阅读量;
四是设计一些互动,刺激活跃度。
等等。
不同的解决方案,出发点不一样,需要的资源、时间、人手也不一样。如何利用最少的资源解决问题(阅读量下跌)?这才是体现你能力的地方。而不是把问题抛给上级:我发现官微阅读量下跌了诶!赶紧解决!这还用你说么?
做策划方案也是一样的。其实策划方案要怎么做?很简单,把「该怎么做」讲清楚就可以了,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新人寥寥无几。许多新人喜欢在PPT里加上洋洋洒洒的背景分析、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消费者分析……这些是没用的。
真正重要的只有两点:这个PPT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一个细致而可行的解决方案,能够把流程讲清楚的方案,比起连篇累牍的分析和论述,更能为你加分。
在工作中养成这样的习惯:所有的思考,最终都汇集到「可以怎样解决」上面,那么,你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职场人。
作者:Lachel,来自:插坐学院
打破这些思维误区,你才是真正的职场达人
很多时候,我们能一眼分辨出一个人是职场菜鸟还是职场达人,这跟能力和智商都没关系,就是因为初出茅庐的新人不具备成熟的职场思维。如何让职场思维助你迅速成长?一起来看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下一篇:找准职业方向,不做职场“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