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之墟文言文阅读答案
《郭氏之墟》,别名《善善恶恶而亡》是汉代刘向编撰的一篇文言文,又出自于桓谭《新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不要过于极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郭氏之墟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郭氏之墟文言文阅读答案
昔①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③?”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④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⑤。”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桓公归⑥,以语⑦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8)焉。
【注释】①昔:从前。②亡:灭亡。③墟:荒废的城址。④曷为:为什么。⑤郭氏者善善而恶恶:郭氏尊重好人而讨厌坏人的缘故。⑥归:返回。⑦语:告诉。(8)赏:赏赐。
【参考译文】
曾经有一次,齐桓公到野外外出,看见灭亡的国家郭氏荒废的城址,就问当地的农民:“这是什么废墟?”农民说:“这是郭氏的废墟啊!”齐桓公又问:“郭氏的房屋怎么会成为废墟呢?”农民说:“是因为郭氏尊重好人而讨厌坏人的'缘故。”齐桓公说:“尊重好人而讨厌坏人,是人善良的举动,它之所以成为废墟,是什么原因呢?”农民说道:“尊重好人却不去任用他,讨厌坏人又不铲除他,因此成了废墟。”齐桓公返回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管仲,管仲说:“那个人是谁?”齐桓公说:“不知道啊。”管仲说:“你也是一个郭氏啊。”于是齐桓公找来那个农民而赏赐了他。
1.解释
(1)昔:从前 (2)尽:灭亡 (3)故:荒废的城址 (4)归:返回
(5)语:告诉 (6)赏:赏赐
2.翻译
(1)郭氏者曷为墟?
郭家的住地为什么成了荒废的城址?
(2)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尊重好人却不能任用,讨厌坏人却不能铲除,因此成为荒废的城址了。
3.郭氏之所以为墟是因为什么(用原文回答)?
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
4.管仲说齐桓公为“亦一郭氏也”的原因是什么?
齐桓公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问之人是为贤者,管仲是在提醒齐桓公任人唯贤。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五、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阅读理解万能技巧公式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文言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