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EFL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精选汇总2020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准备托福考试,小编给大家整理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流星与流星雨

流星与流星雨

什么是流星?外空间的尘埃颗粒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形成流星。尘埃颗粒叫做流星体。

大小 在狮子座流星雨中,一颗5等流星通常仅由一个0.00006克、直径0.5毫米的流星体产生。狮子座流星雨中的可见流星的大部分流星,体直径在1毫米到1厘米之间。

速度 一个微小的流星体就足以产生在几百公里之外就能看见的亮光,其原因就在于流星体的高速度。在刚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狮子座流星雨中流星体的速度可达71公里/每秒。

光之来源 当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时,它与大量的空气分子相碰撞,使颗粒的外层微粒被撞离母体。在碰撞的过程中,一些空气分子发生电离。当被离解的电子再次被原子俘获时便会产生发光现象。

流星的颜色 大部分的狮子座流星颜色,像钠灯燃烧时的色彩。一个流星的颜色是流星体的化学成分及反应温度的体现:钠原子发出橘黄色的光,铁为黄色,镁是蓝绿色,钙为紫色,硅是红色。

声音 流星通常不会发出可以听见的声音。如果你没有看到它的话,它就会悄无声息的一扫而过。对于非常亮的流星,曾经有人听到过声音。这些声响主要集中在低频波段。一个非常亮的流星,如火流星,可能会听到声音。如果流星体的直径大于大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则在流星体的前边会产生大量的激波。偶然情况下,这些激波会深入到大气的底层从而被我们听到。听起来像远处发出的隆隆声。

持久余迹 流星有时会在它通过的轨道上留下一条持久的余迹。余迹主体颜色多为绿色,是中性的氧原子。持续时间通常为1到10秒。可见余迹亮度迅速下降,在极限星等为4到5等的情况下,一般可持续1到30分钟。这些亮光来自炽热空气和流星体中的金属原子。

火流星 质量较大的流星体,有机会造成火流星,亮度至少比金星(-4等星)亮,出现时间可持续2~3秒。有时火流星可接近至地表一、二十公里处才消失,我们可听到火流星发出的声音

流星雨在一年中的某些天,可以看到大量的流星从同一个天区划落下来。这就是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就是其中之一。

辐射点 流星雨中的所有流星仿佛是从天空同一处散开的,这点就称为辐射点。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狮子座。辐射点是一种透视效果。流星从一个观测者的前后左右扫过天空,然而它们的反向延长线交汇一处,即辐射点。

流星雨从何而来 流星雨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狮子座流星雨的流星体与坦普尔-塔特尔彗星的轨道相同,所以一般认为坦普尔-塔特尔彗星是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

流星体因何离开母彗星 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

彗尾 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发;小颗粒被太阳的辐射压力吹散,形成彗尾。剩余物质继续留在彗星轨道附近。然而即使是小的喷发速度,也会引起微粒公转周期的很大不同。因此,在下次彗星回归时,小微粒将滞后母体,而大颗粒将超前于母体。当地球穿过尘埃尾轨道时,我们就有机会看到流星雨。

流星雨活动性 位于彗星轨道的尘埃粒子云被称为“流星体群”。当流星体颗粒刚从彗星喷出时,它们的分布是比较规则的。由于大行星引力的作用,这些颗粒便逐渐散布于整个彗星轨道。目前,这个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发生了。

周期性的流星雨 每年地球都要穿过许多彗星的轨道。如果轨道上存在流星体颗粒,便会发生周期性的流星雨。大部分年份,狮子座流星雨的数量都不是很大。坦普尔-塔特尔彗星的回归周期是33.2年。当它运行到近日点时,地球穿过它的轨道就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流星暴雨。

近彗型流星雨 当只有母彗星运行到近日点时才发生的流星雨,称为近彗型流星雨。这说明流星体群仍在彗星附近。周期在几百年以内的彗星所形成的流星雨多为该类型。如狮子座流星雨。

远彗型流星雨 由于行星的引力摄动作用,长周期彗星的流星体群可能与母彗星相差甚远。在母彗星不在近日点时也有可能发生流星雨,这种流星雨便是远彗型流星雨。如Lurid就是这种。这种流星雨很难预报

流星暴雨 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超过1000颗时,我们称为流星暴雨。当然,流星雨和流星暴雨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蚁丘

anthill 的背景资料

蚁丘不只是蚂蚁在建构大型地底居室的过程裡,所挖掘堆积的一堆泥土那麼间单而已。蚁丘的结构异常复杂,它们的形状对称、富含有机物质、通道与巢室密布相连,同时还夹杂了草、叶、茎干碎片,以及小圆石与细小木炭。实际上,蚁丘是突出於地表的蚂蚁都市,裡面住满了蚂蚁与其幼期个体。蚁丘最常见於气温与湿度皆极端的栖息地,例如:湿地、溪流河岸、针叶林区以及沙漠地区。而建造蚁丘的蚂蚁种类,往往也是最擅长进行气候调节的蚂蚁。

北欧森林中的保温大蚁丘

截至目前為止,我们研究最透撤的蚁丘,是分布於寒带地区的山蚁属蚂蚁所建筑的大型结构物。这种大型建筑是由体色呈红色或黑色的林蚁,包括:多梳山蚁及其近亲种蚂蚁建构而成,并成為北欧森林裡的常见景观。这种蚁丘可以由地表堆叠高达1.5公尺,目的在提高内部蚂蚁的体温,让牠们可以在春季期间儘早展开觅食,也可以提早开始抚育下一代子嗣。蚁丘外围的一层壳状物可以减少热量与湿度的流失,蚁丘突出可以大幅增加表面积,让蚁巢接受更多阳光。部分山蚁属蚂蚁所筑蚁丘的朝南斜坡较长,可以进一步增加太阳能的接收量。由於蚁丘斜坡有固定方向,因此几世纪以来,阿尔卑斯山脉的居民一直将蚁丘当成天然指南针。蚂蚁所採集的植物性物质,在腐烂的过程裡还可以產生更多热量,成千上万隻蚂蚁在拥挤的居室裡一起工作,也会產生热量。

在欧洲或美洲的寒、温带森林中,经常可以发现如小土丘般的蚁巢,此类蚂蚁隶属山蚁亚科下的木匠蚁属,俗称為木蚁(wood ant)或林蚁。蚁丘是什麼呢?应该说是木蚁的摩天大楼吧!為何木蚁要将牠们的家建得如此高大呢?一般而言,昆虫幼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环境温度的高低经常影响其发育速率的快慢,蚂蚁的幼虫也不例外。在寒温带的森林地区,地底的温度一般都比较低,因此木蚁便将大部分的蚁巢建筑在地面上,一方面可减少因地面潮湿所带来的寒气,另一方面也能增加阳光照射的面积。但并非所有的蚂蚁都建筑如城堡般雄伟的蚁丘,如在台湾中低海拔的树林中经常可以发现到的悬巢举尾蚁(Crematogaster rogenhoferi),便是把蚁巢建筑在树上,其形状如同一个绣花球般,因此常被误认為蜂巢;渥氏棘蚁(Polyrhachis wolf)则把整个蚁巢建在地下,地面上只有一个进出小孔,很难想像地下有个规模浩大的蚂蚁帝国。在木蚁的蚁丘中有著许许多多的房间,房间有大有小各具不同功用。蚁丘的最底部也就是在地面以下的部分,此处的温度虽比地面以上為低,但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相对较為稳定,且较不易受蚂蚁天敌的攻击,因此这裡是為蚁后的房间及(存放较脆弱蚁卵的)卵室的最好位置;而蚁丘高处受到阳光照射及渐离地面的双重影响,其温度也愈高,木蚁便依照各龄期幼虫发育所需之温度来分配房间,愈高之处為龄期愈大的幼虫室,而最温暖的部位就属化蛹室了;存放食物的房间则零散地分布在蚁丘中。举尾蚁的蚁后室则位於球状蚁巢内部的中央,幼虫室分布在周围,越往外层温度越高,幼虫室中的虫龄也越大。但并非所有的蚂蚁都有如此完整的「房间管裡」,如爪哇分针蚁(Pachycondyla japans)的蚁巢,虽有卵室及幼虫室等的分别,但却是零星地分布於巢内。瘤顎家蚁属(Strumigenys)种类的巢则仅有一个房间,大大小小的个体均生活在一起。

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甲烷水合物

Gas Hydrate

Gas Hydrate又称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系水分子与甲烷于低温高压(0℃,26大气压或10℃,76大气压下)形成类似冰状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即分解成水与甲烷,Gas Hydrate在水深数百公尺的大陆边缘地区存在如太平洋海域之大陆边缘,大西洋的大陆斜坡,南极大陆周边海域,Kvenvoden 1996年估计Gas Hydrate总储量为1 x 1016(m)3,如能够开采将成为重要之能源,因为甲烷为温室效应气体,故其与全球气候之变化将为海突候之变化将为海洋钻探研究之重点。Gas Hydrate之存在与海底之稳定性亦有密切之关系。

什么是甲烷水合物

「可燃烧的冰块」,这是许多人在介绍甲烷水合物时很喜欢引用的标题。在实验中人工合成的甲烷水合物就像一块不透明的冰块般纯白、洁净,在室温下一点火,它就自我燃烧起来(图一)。严格说来,甲烷水合物指的是甲烷气体分子在高压及低温的状态下,被呈笼状晶结架构的水分子所包合,而形成一种类似冰晶的化合物。这种气体分子和水分子的结合并不依靠化学的键结,纯粹是气体分子被包裹在水分子的笼状架构空隙中,与一般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水合物性质并不相同。有的学者因而认为应称其为「甲烷气水包合物」(methane castrate),以别于一般以化学键方式结合的水合物。另外,大自然中与水分子结成笼状包合物的气体分子并不限于甲烷,乙烷、丙烷等烷氢类气体,甚至二氧化碳、氮气等常见气体,在适当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均会与水分子结合成气水包合物。事实上,这类气水包合物的英文名称为「gas hydrate」,直译应为「天然气水合物」或「瓦斯水合物」。由于自然界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其气体成份以甲烷为主(超过90%),因此一般人常把气水包合物称为「甲烷水合物」。本文随俗,用「甲烷水合物」代表学理上较严谨的「天然气气水包合物」一词。

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红海的盐份

红海的盐份

世界上地质年代最年青的内陆海。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为印度洋的地中海。南以曼德海峡与阿拉伯海的亚丁湾相接﹐北经苏伊士湾和苏伊士运河﹐与大西洋的地中海相连。全长2253公里﹐东西最大宽度为306公里﹐总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58米﹐最大水深3039米。1869年开辟了苏伊士运河后﹐使北欧-北印度洋航线缩短了9000公里﹐红海成为直接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国际航道。在通常情况下﹐红海海水呈蓝绿色﹐有时当红海束毛藻大量繁盛时﹐海水便转变为红褐色﹐故称“红海”。

地质地形岸滨陆架水深大多浅于50米﹐且多礁石。红海沿岸广泛发育着珊瑚礁﹐两岸几乎全由珊瑚礁形成的曼德海峡﹐宽仅26~32公里﹐水深约 150米。海峡中散布着浅滩﹑暗礁和小岛﹐以丕林岛最大(面积仅13平方公里)。海峡下部还有一道海槛。这些都限制了红海与亚丁湾的水交换。红海的中轴线为中央海槽﹐大部深于1500米。海槽中部出现几处深邃的“V”形裂谷﹐为红海最深的地方。

海盆是大陆分裂的产物﹐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之间的裂谷沿海盆轴通过。如将两侧大陆的轮廓线并合在一起﹐恰能密切啮合。研究证实﹐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开始分离约在2000万年前﹐而在近300~400万年来﹐由于海底扩张﹐红海两岸仍以每年2.2厘米的平均速度继续分离。因此﹐红海是地球上最年青的海域﹐是个未发育成熟的大洋。海底沉积物﹐主要由珊瑚礁和其他钙质生物碎屑组成﹐并含有少量由风带来的陆源物质。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在裂谷底层水中﹐发现了若干水温和盐度特别高的地点﹐那里近底层水温达34~56 C﹐盐度达74~310﹐比其他深层海水盐度约高2~9倍。研究查明﹐这是由于裂谷扩展时﹐涌上来的熔岩加热了沿裂隙下渗的海水﹐而富含溶解盐类和矿物质的热水重新上升所至。

气候干热的热带沙漠气候﹐并兼有季风气候特征。冬半年﹐北部盛行西北风﹐南部盛行东南风﹔夏半年﹐全海区多东北风﹐风速为3.4~10.7米/秒。全海区多尘埃﹐明朗的日子少。月平均气温2月最低(北部15.5 C)﹐8月最高(南部32.5 C)。降水多集中于冬季﹐年平均降水量北部28毫米﹐南部约12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100毫米。由于无径流入海﹐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的水交换也极微。只是由于从印度洋流入红海的水量超过红海流出的水量﹐才使红海不致因为强烈的蒸发而干涸。

水文特征红海为世界上盐度最高﹑水温很高的海域之一﹐其平均值分别为40.35和22.67 C﹐月平均水温以2月最低(18 C)﹐8月最高(35.5 C)﹐年变幅为9~10 C。年平均盐度北高(>41.0)南低(36.5)﹐年变幅为2.0~2.5。主要水团有﹕红海表层水﹐位于 50~100米以浅的水层﹐温﹑盐度的时空变化较显著﹔变性亚丁湾水﹐分布于中部以南的次表层﹐由曼德海峡流入的亚丁湾水变性而成﹔红海深层水﹐只限于200~2000米的深层﹐温﹑盐度分布较均匀﹐季节变化和逐年变化也很小。

海流受控于海面的蒸发过程。冬﹑春季﹐源于亚丁湾进入红海的补偿流﹐在盛行东南风的影响下比较发达﹔夏季﹐风向相反﹐该海流只能在曼德海峡的中层流入。而在红海表层则出现一支由红海流向亚丁湾的风海流。在曼德海峡底层还经常有一支从红海流出的底层密度流。这支高温﹑高盐水体越过曼德海峡后向南扩展﹐成为印度洋次表层高盐水的主要源头。另外﹐在红海中还有相当显著的横向海流。

潮汐属半日潮性质﹐南北两端潮汐位相几乎相反﹐当南端为高(低)潮时﹐北端为低(高)潮﹔潮差不大﹐南北两端大潮潮差分别为1.0米和0.6米。潮波由印度洋经曼德海峡传入﹐协振潮特征较为典型。

生物和资源海洋生物具有印度洋 -太平洋热带生物的区系特征。植物种类较少﹐动物种类颇多﹐鱼类有400余种﹐海豚﹑儒艮﹑鲨鱼和大型龟鳖等均属常见。初级生产力较低﹐叶绿素含量为19毫克/米﹐约与大西洋的马尾藻海相当。矿物资源有石油和蒸发盐矿床﹐以及在裂谷洼地底层软泥中新发现的重金属矿。

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Lava

Lava

Lava is magma that breaks the surface and erupts from a volcano. If the magma is very fluid, it flows rapidly down the volcano’s slopes. Lava that is stickier and less fluid moves slower. Lava flows that have a continuous, smooth, ropy, or billowy surface are called pahoehoe (pronounced path HOH eel hob eel) flows; while a (pronounced ah ah) flows have a jagged surface composed of loose, irregularly shaped lava chunks. Once cooled, pahoehoe forms smooth rocks, while a a forms jagged rocks. The words pahoehoe and a are Hawaiian terms that describe the texture of the lava. Lava may also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its composition and the type of rock it forms. Basalt, andesitic, decides, and hyalite is all different kinds of rock that form from lava. Each type of rock, and the lava from which it forms, contains a different amount of the compound silicon dioxide. Basaltic lava has the least amount of silicon dioxide, andesitic and deictic lava have medium levels of silicon dioxide, while holistic lava has the most.

TOEFL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精选汇总202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80163